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时间:2023-11-02 14:27:39 王娟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数学反思能力是在数学反思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1

  一、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能在课堂中积极地进行反思是一个高效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如果能够积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愉快的、轻松地,他们就能敢于质疑和探索,激起自发进行反思。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开始时,就提出这样一个趣味问题:猪老大和猪老二平均分吃4个西瓜,每只猪分得这些西瓜的几分之几?学生遇到猪分西瓜这样的趣题情绪高涨,都纷纷举手回答,思维欲望由此被激发出来了,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答案是二分之一对还是四分之二对,学生是通过质疑和反思得出结论的。

  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新知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教学需小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应让学生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合作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对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探索后,有的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提出:

  “老师,为什么用长乘宽来算长方形面积呢?”这时我让学生反思刚才摆的过程,并结合“长方形的长表示几个单位的正方形,宽又表示几个单位的正方形,一共用了几个单位的正方形”等几个问题,经过学生自己的再次回顾,反思和发现得出了正确结论,使学生体验到了这是反思直接带来的益处,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教师再恰当及时给予学生表扬,肯定他的质疑和反思的表现,学生会很高兴,使其反思意识和动力更加强烈。

  三、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反思能力。

  从整个小学阶段来说,由于小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的学习能力和经验各有不同,作为教师,就应当注意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培养学生进行反思。一般说来,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经验上都存在不足,中年级知识点稍微丰富,高年级能力增强和知识更丰富。因此,在反思的要求上,应当有所区别,各有侧重。例如,低年级应当以口头答问的方式为主,内容要浅显一些;中年级应当在注意口头答问的同时,逐渐引入记数学日记,内容要加深一些;高年级在抓好口头反思的同时,笔头反思的比重(记数学日记,写成长记录)应有所增加,内容要更深入一些。这样做,对于逐渐培养和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反思能力,应该是有益的。如果我们脱离学生实际,不讲循序渐进,那就会适得其反,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不好,而且会影响相关的素质培养。我从一些谈论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文章中,看不到它们谈论中年级的反思与高年级的反思之间有什么不同,显示出对循序渐进原则的忽视。这是应当注意纠正的一种倾向。

  四、在应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许多学生做练习题时只要求完成而不讲质量,根本不进行检查验算,或练习题中有错题却看不出来,或看到错题不想错的原因拿起橡皮就擦。追根到底,就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差,反思意识薄弱,反思能力低。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答题时,想一想“我把题的要求看对了吗?”、“我把题意理解对了吗?”、“我计算正确了吗?”、“我的格式正确吗?”、“这是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在哪里处理得比较好”、“我们在做这类题时,在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我犯了类似的错误吗”等等;改正错题时,多想想“我这题哪里错了?”、“我错的原因是什么?”、“我犯过类似的错误码?以后我怎样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在学生解题之后,对较为典型的题目要求学生整理思路,说思考过程;在批改之后让学生保留错误的解法,先反思,并到小组长处说反思过程,再动笔订正;或建立错题记录本,抄下错题原型,写上经反思得出的错题原因及订正方法,每过一段时间对错题进行再反思。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期能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有时做“错解剖析”╠╠提供给学生题解过程,但其中有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师批改作业。换一个角度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求更好的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五、在总结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每节数学课结束时,我们都要让学生自己来作反思性的总结。让学生总结在这一节课里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采用的是什么方式?自己有哪些收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反思自己学习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反思自己在以后的数学课堂学习中打算如何做得更好一些……

  总之,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方法,不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而是多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也是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一条有效途径。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2

  1.重视借助直观进行分析。

  依赖“感知”,离不开直观的参与和支持,这是小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小学各学段数学教材都提供了丰富生动、具体形象的直观内容。

  常用的借助直观进行分析的方法有:

  ①借助图形进行分析。对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小学生而言,借助图形直观地反映分析过程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分阶段、有步骤地提高学生借助图形进行分析的能力,可先教学生看懂图,再引导学生借助图形分析简单的问题,进而分析较复杂或综合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借助图形分析的价值。

  ②直观地呈现条件或要素。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数学问题的具体特点,抓住各组成要素的关系,有选择、有规则地摘录、排列条件或要素,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直观的分析材料。

  2.加强分类指导。

  不同类型的分析,决定了分析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

  3.教给学生分析策略。

  策略是高层次的信息处理方法,为分析问题提供指导,使分析过程更经济合理。因此,为了使分析顺利地向前推进、不断深入,让学生从中获得较多的、有意义的实际体验,更客观地认识和调节自己的分析过程,让学生掌握一些合理有效的分析策略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4.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合和分析紧密联系、相依而存。提升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例如通过比较(a+b)c=ac+bc两边的异同,能解释为什么c在等式左边只有1个而在等式右边却有2个,能深化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观察和比较是展开有意义分析的重要手段,没有观察或观察水平低,就很难发现数学材料的构成元素及关系特点;不会或不善于比较,就会影响关系特点的把握和组织的察觉。

  5.引导学生总结分析经验。

  经验思考是小学生展开合理分析的一个特点。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背景,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支持数学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经验,如在分析某个问题时,产生了什么错误,原因在哪里,最后是怎样分析成功的。分析后,要引导学生对分析过程进行概括、反思、提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3

  一、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想反思

  反思意识不是先天就有,而是后天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长期的、有效的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当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问题结果进行自我检验,检验的内容包括:格式是否规范,方法是否合理,答案是否准确等,常用的检验方法主要有:互逆验算、估算检验、不同方法解答检验、代入法检验等。

  第二,培养学生总结的意识。在学生初步具有了检验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总结的意识,促进知识网络的主动建构和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失败的原因。我们常常把问题解答中出现的错误笼统归结为“粗心”“不认真”,而实际上,学生的屡次犯错是有其深层原因:有学习负迁移的影响,有材料本身“强信息”的误导,有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作崇,经常让学生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能有效遏阻同类错误一犯再犯。二是总结成功的经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历经“众里寻它千百度”的徘徊,才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思考的轨迹,从哪方面入手得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它的解答关键是什么等。

  第三,培养学生审视解题策略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解题策略,一是要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进行多角度观察、联想,探索更简单的解题途径;二是要思考有无规律可循,或进行可逆变换主动建构,达到“举一反三”等。

  二、教给学生的反思方法,让学生会反思

  反思方法是反思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反思能力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中,应该重视让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反思方法,从而真正学会反思。

  1、课前反思法

  课前反思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进行一些必要自我反思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见解、经验来到学校,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来建构新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高年段学生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特点,对有些学习内容可事先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反思评价表,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如:五年级“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一课的预习反思评价表,可以编拟以下题目:

  ①我能独立分析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并能正确解答吗?

  ②我会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吗?

  ③我能独立解答同类应用题吗?

  ④我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⑤我在预习中有新的发现吗?

  2、课中反思法

  课中反思法是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应反思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新知导入时引导反思。在提出学习任务时,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在记忆中搜索、反思以前所学的类似内容、类似情境、类似方法,从而猜想本课内容的探究方法。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后,学生掌握了“剪、拼、割、补”等方法,体验了“转化”的思想,在后续的“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上节课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回顾中迁移,在反思中猜想,从而轻而易举地获取知识。

  第二,在探究新知时引导反思。学生在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对自己学习的反思,缺少了学生自我反思,就难于促进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例如: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沙子”和“水”做材料,分别做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的验证实验,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两次实验结果的误差?正确的结论是什么?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明确这是由于沙子的“松”“实”关系及操作误差造成的。

  第三,在纠错中引导反思。课堂是个出错的地方,学生做错题目,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粗心大意看错题目,有笔误写错数字或符号的,有受思维定势影响而出错的,有考虑不周全而出错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错误作为已经得到建立的一种认识,已建构到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中。教师不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进行简单的“抹去”,而必须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引发学生内地的“观念冲突”,通过学生“自我否定”,来有效帮助学生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例如: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遇到这样一道题:2/15+7/9+3/15+2/9,有些学生是这样做的:2/15+7/9+3/15+2/9=(2/15+3/15)+(7/9+2/9)=1+1=2。这时,教师可以把学生错误的做法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反思:这道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学生通过反思,很快得出由于受“凑整”思维定势的影响,把2/15+3/15的结果错算成了1,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通过这次改错,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悟出“计算须细心,学习要有严谨的态度,不能想当然”等等。这样既纠正了错误,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帮助学生树立了纠错追因的意识,发挥了其潜在的教育价值。

  3、课后反思法

  课后反思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业反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解题错误摘录在错题集上,对错题进行反思。内容包括: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订正?还有别的方法吗?让学生反思自我思维症结,写出自己思路被卡情况及原因,以防再错,从而养成善于对“错题”“不会错”反思的良好习惯。

  第二,考后反思。考试结束后让学生围绕知识、题形、找出自己错误的问题,写出自己当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等进行质疑、探索、找到错误的根源;引导学生变换角度,重新审视题目与解题方法,写出经过反思后的答案,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

  第三,知识阶段性反思。通过阶段性的学习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这一阶段的学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经常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主动去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把自己的收获用书面的形式记录在成长记录本中。比如有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最有用,哪些内容还感到困难,哪些内容需要存入“问题银行”等。教师在组织学生整理时,要请注意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辅导,帮助他们树立知识梳理意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习习惯,让学生爱反思

  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协同的过程,教师不但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课堂外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如果教师能不断总结并付诸实践,一定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建立学习档案”的习惯。

  给自己建立数学学习档案,是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途径。学习档案内容可丰富多样,如: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常性的、及时的收集与分析,通过学习档案进行数学反思。这样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完美与成功目标的向往,并在与错误的斗争中,增长智慧与才干。

  2、养成“反思他人回答”的习惯。

  如果数学学习只是从教师讲解中、从同学的回答中获取,就无法得到鲜活的知识、灵活变通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反思他人回答的习惯,如“这样回答正确吗?”“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方法是最佳的吗?”“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学会从他人的回答中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见解。让学生明白没有反思便难有自我改错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学习的合理性水平。

  3、养成“多向自己提问”的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提问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课前预习中可以设计诸如“主要学习什么内容”,“这个内容以前学习过吗?以前都学了哪些有关知识”,“哪些知识和这个内容有关呢”等自我提问;在听课过程中可以设计诸如“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用几种方法做”,“哪一种方法更简便”,“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等自我提问;课后复习中可以设计“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还有什么不懂吗”等自我提问,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系统反思,促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推动自我发展机制的完善,使反思伴随着自身的学习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数学反思能力。

  4、养成“撰写反思日记”的习惯。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学生数学反思的习惯,是一项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教师还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日记”的形式,培养学生养成数学反思的习惯,比如: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老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体验或感受等等,都可以通过要求学生“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它是师生之间别一种互相了解、交流的有效平台。

  总之,数学反思有助于弄清数学问题的实质,有利于构建数学知识的网络,更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对问题实质、知识特点及内在联系的整体把握。费赖登塔尔曾说:“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想反思,而且会反思,同时爱反思,要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和和谐发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4

  一、留出反思空间,培养反思意识

  通过给小学生留出一定的自我反思空间,教师能够培养小学生养成反思意识,这样,小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就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在学习前注重制定计划、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过程、在学习结束后注重对结果进行反思”等活动,帮助教师让小学生明确认识到反思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及时改正错误,还可以让他们知道“缺乏反思,自我改错纠偏也就无法进行”的道理。在反思意识获取强化之后,就可以在小学生的心理之上加上一道“警戒线”,这样就能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疑问就要立刻进行反思。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已学的内容进行反思,以促进学生确定自己所学的知识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前后关联,教师就可以采取与新授课内容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反思空间。如在教授《加法和减法》一课时,设计诸如:仔细回忆一下你对加法、减法进行思考的整个过程,并尝试说明一下你当时是怎样区分加法与减法的;会不会存在更简便的区分方法;如果有,那发生这个错误的原因又是什么,等等,引导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更加深入、细致、全面。同时,针对重点跟难点问题设计出一些有突破作用的加减法对比巩固练习或者是反思性的操练习题,以帮助小学生们拓展其数学思维,培养其数学反思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反思习惯

  要想培养学生们形成反思的习惯,教师只有在一定的教学中创设与之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反思意识。教学课堂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场所,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小型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促使学生从纵深程度上去发展其思维,启发学生在数学思维的同时进行深刻的反思。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不断变换数学教学空间的形式,依据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的不同特征、认知水平的高低、学习态度的积极程度等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每一组中确定出一名小组长,然后让每个小组按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跟不同要求去操作。之后教师再布置一些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的课前预习,然后将各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并在全班进行交流,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情境的沟通、交流中学会推理与反思,进而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反思技能

  所谓反思,并不只是对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一般的分析或者是简单的回顾,而是要从全新的层次与角度去发现教学现实的不足,这就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至少要具备能够对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结果的意义作出有效判断的评价技能、用于对主要学习资料进行解释、描述的分析技能、对自己反思所得的观念进行讨论以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的交往技能、让学生能够依据经验对自身进行相对直觉的反思能力的经验技能、促进学生把分析的实践、目的等与学习的结果完好的统一起来的实践技能等反思技能。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采取各种不同的办法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技能,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高效促进其进行数学反思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小学生产生积极、强烈的反思动机。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促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不断的反思,进而加以修正或强化,这正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所追求的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理想境界,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5

  一、重视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有快的同学做好了,可慢的同学只做了一点点的现象。观察后发现这部分同学主要是口算能力不过关。比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如:7+15、13-7等;还有简单的求积、求商,如:12×4、80÷2等,他们还要列出竖式来计算,这非常浪费时间。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好口算的基础就显得十分重要。

  1、要注重掌握口算的方法。

  例如: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利用加、减法的互逆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口算等。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计算题很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可以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多种形式地来练习口算。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的广泛运用,使得练习形式更加多样,有趣和生活化,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3、坚持不懈地训练。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平时抓起。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

  我班同学人人都有一本口算本。针对每天的基础题或易错题,进行训练。课前1分钟训练以及每天回家10道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题目可以老师布置也可学生自己出。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只是低年级的事情,应当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与笔算、估算等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二、强化基础知识,提高笔算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是重点。笔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管未来科技如何发达,笔算能力始终是小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1、使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技巧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首要条件。

  每种计算,都依据相应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础知识而进行。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理解不正确,掌握不透彻,就无法进行计算。只有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的运算性质、定律、技巧之后,才能在具体计算中应用这些知识来寻求简捷合理的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加快计算速度。

  2、加强练习和技能训练是学生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

  比如分数四则计算中,常常碰到有一些学生计算法则正确但计算结果错误的情况,出错的原因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上,所以在计算练习中要加强基本计算技能的训练。

  3、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

  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不仅有助于学生达到“正确、迅速”的要求,还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比如: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如:75+25=10025×4=100125×8=1000);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

  三、联系实际,发展估算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正因为估算的实际应用较多,在这几年的课程改革中,估算被放在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估算教学明显比以前更受重视,估算开始和平时计算教学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计算39×86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同时要教给学生一些估算方法。例如:低位估算法,高位估算法,数位估算方法,近似估算法,观察估算法,直觉估算法,口算估算法,综合估算法等。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我要求学生题目抄下来后花2秒钟校对,做到不错不漏。开始训练时,速度可放慢,逐渐养成习惯。

  2、审题的习惯。在审题时发现数字与符号的内在联系,灵活选择合理方法。

  3、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格式规范,字迹端正。

  4、订正的习惯。当学生计算产生错误时,不应绕过错误,而应查找错误。我要求学生保留错题,分析错题,看看是题目抄错了,还是运算顺序不正确,是计算法则混淆了,还是简便方法用错了,找到原因后订正在旁边。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把计算教学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并在知识掌握、技能训练、习惯培养方面加以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09-07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08-19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11-16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08-26

如何培养创业能力12-20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06-29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02-02

如何在反思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07-26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