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活动中培养队员劳动习惯

时间:2022-11-23 15:12:29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活动中培养队员劳动习惯

当今少年儿童,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孩子,犹如温室中的花朵,受尽大人们的宠爱和庇佑。入学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这不仅给监护人带来诸多担忧和不必要的麻烦,更严重制约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阻碍孩子身心成长。 我曾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学生刚入学,多数人不会整理自己的书本、文具,不会抹桌椅,不会洗碗、洗小衣物。如此造成了许多孩子在学校找不到自己的学习用品,影响了课堂学习;有孩子早上到校没有抹桌椅的习惯,上了一天学之后,一身干净的衣服变得袖口污黑,手掌不净,极不卫生;学生午餐后不会洗碗,家长下班后急急忙忙赶到学校给孩子洗碗后又匆匆返回单位上班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迫在眉睫。然而,经过反复说教效果仍不明显。

如何在活动中培养队员劳动习惯

后来,学校大队部要批准首批入队的队员了,全班学生无不向往着早日戴上鲜艳的红领巾,这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我将热爱劳动作为一个当选新队员的重要标准,利用朝会和班会教育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校在家能做哪些劳动,怎样做好这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我都一一告知、逐步指导。渐渐的,学生的劳动能力有所提高, 长进不小。爱劳动、爱集体的小朋友纷纷加入了少先队,我也成了中队辅导员。

对于儿童来说,良好的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当然也不能急功近

利,需循序渐进,逐步养成,枯燥无味的说教对于劳动习惯的养成并无太大作用。因此,我将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融入到丰富多采的少先队活动当中,收效明显。

一、主题活动 提高认识

主题活动一般具有指导意义。让队员在少先队主题活动中通过行为指导、讨论交流、汇报演出等形式提高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学会各种劳动技能、体会自己创造劳动成果的喜悦。作为中队辅导员,我设计了许多有关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主题队会。有的活动让孩子们自己教育自己热爱劳动。比如开展“谁有一双小巧手”、“劳动最光荣”、“今天我当值日生”、“作爸妈的好帮手”、“劳动技能小比武”、“小小诊所”的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丰富多采的主题队会中激发对劳动的浓厚兴趣。如做小红花比赛,就是一项系列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比赛前,老师作示范指导,提出比赛的要求;各小队推荐一名队员参赛;大家对做好的红花开展评议,老师做总结。在此基础上开展小队之间的集体比赛,评出做红花小能手。活动不仅锻炼了队员们的动手制作能力,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体验劳动的快乐。

再如“小小诊所”主题队会。先创设情景:小明的房间乱七八糟,书包文具到处乱放、衣服鞋帽四处乱仍、垃圾遍地让学生根据这一情景,进行诊断,开展行为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让学生在此类活动中明白自己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也让队员互相交流自己的劳动方法,展示自我。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行

为表演,为大家做出示范。

总之,作为辅导员要善于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有意识的创设和利用孩子生活中的情景,进行征对性教育,促进队员劳动习惯的养成。

二、常规活动 实践指导

除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之外,平时的常规教育不可放松,否则队员所得难以实践,劳动也不会成为习惯。只有经常指导、定期检查才能使队员劳动习惯得以持久。

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我重视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爱集体的情感意识下主动做集体的事,为大家服务。我校提倡“弯腰精神”,要让孩子在校园里主动弯腰拣起纸屑,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的学校,要有集体荣誉感。而要在校园里弯腰,首先要能在教室里弯腰,我引导孩子们互相监督、开展小队评比,每周选出爱集体、爱劳动的优秀小队,进行表扬,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孩子并非生来就爱劳动, 劳动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长期训练、不断巩固。 中队要经常进行劳动技能的检查和评比, 定期开展劳动技能比赛,如整理书包、打扫房间、抹桌椅等。通过日常教育和比赛,提高学生劳动技能,逐步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三、家校互动 不断巩固

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同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是作家长们的迫切要求。因此,我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从家长那得到孩子在家的一些表现,以便做一些征对性的教育。我建立了家

校联系本,即时与家长交流和沟通,让家长了解我对孩子回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的要求,也让家长向教师提供孩子的劳动情况。

劳动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的督促和检查。 例如, 大队部开展评选孝星的活动, 我提倡每个队员每天坚持至少帮父母做一件家务事。 多数队员开始并不自觉,但我事前已将此活动告知家长,于是许多家长不断提醒孩子,逐步让孩子养成每天劳动的好习惯。学生在家的表现与他在校的各项评比挂钩,如此良好的劳动习惯能不养成吗?

少先队是队员的家,队员们都喜欢它。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离不开少先队活动的绚丽舞台,让我们在活动中引导队员们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做自立的好少年。

如何在活动中培养队员劳动习惯 [篇2]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全家的服务中心,不但父母围着孩子转,使这些孩子在家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从小失去了很多劳动的机会,造成了孩子劳动观念淡薄。但是爱劳动是一种优良的品德,应该注重孩子在家庭中劳动习惯的培养。

1、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家长的教养态度很重要。平时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初步认识劳动的意义,知道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对孩子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使孩子逐步意识到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2、明确劳动要求,向孩子传授相关的劳动技能。

家长在根据孩子的体力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劳动的同时,应耐心细致地给孩子讲解并示范,使孩子了解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要边示范边讲解,通过几次练习,孩子会很快掌握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让孩子一起参加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本身是一件辛苦的事,加上孩子自控能力差,很快便会厌烦,家长要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激发孩子劳动的欲望,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孩子是乐于和家长一起参加劳动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劳动,可以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融洽家庭气氛,密切亲子感情,还能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在与孩子一起劳动时,家长对劳动的热情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如,家长收拾房间、擦门窗、桌椅时,可以让孩子帮助洗抹布,整理物品;吃饭前让孩子分碗筷,饭后和家长一起收拾餐桌等。这样有助于孩子克服困难,有始有终地完成劳动任务。通过扫地、收拾碗筷、择菜、洗菜等劳动,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辛苦,学会体谅和关心他人。

4、注意劳动方式和过程检查反馈

家长还应注意经常检查和鼓励孩子的劳动成果,注意经常变换孩子参加劳动的方式,充分体现劳动的游戏性和趣味性,培养孩子参加劳动的兴趣,尽量引导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劳动。

5、对孩子的劳动给予充分肯定、鼓励的表扬。

孩子十分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家长的承认和肯定,家长应及时鼓励孩子劳动中的良好表现,对他们所做事情予以充分的肯定,保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由于孩子能力有限,有时劳动质量不高,甚至还会好心办了坏事,家长不能嘲笑、责备、呵斥孩子,而应耐心地指导帮助,在肯定劳动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要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爱劳动习惯的形成,同样需要表扬和鼓励。

6、要持之以恒。

家长应耐心地为孩子做示范,并且要持之以恒地让孩子学习做这些事情,不能因孩子学得慢或做不好而着急,更不能半途而废。

7、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好家务,并让孩子觉得做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和必要。孩子是家里的一员,当孩子参加了一些家务劳动后,对家的感情就不一样。

8、制订适当的家规

家规作为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潜在的强大教育力量。制订明确、合理、可行的家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它可以约束、帮助和教育子女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劳动作为家规的内容之一,条理应一清二楚,写得明明白白。

【如何在活动中培养队员劳动习惯】相关文章:

在玩乐中培养好习惯05-03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想象能力08-01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习惯的方法11-29

如何对孩子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12-09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3

如何在反思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07-26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09-25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05-1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2-22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