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时间:2022-11-23 14:57:45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和加强多样化问题方式的设计与训练,重视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操作活动,就能把学生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思维活动,并与学生的口的活动、手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整体活动,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一、多样化问题方式的设计与训练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必须立足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全脑的功能。而加强多样化的问题方式的设计与训练,有待于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立体思维活动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1、设计发散式问题与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灵活与否与发散思维的水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合理地设计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就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2、设计陷井式问题与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密切相关,教师要十分注重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比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以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因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那么,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90度,正确吗?”有的学生就可能回答:是正确的,而忘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这一道理。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错例进行分析就可以加深他们对三角形内角和及其面积公式的正确理解,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3、设计互逆式问题与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与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相关联。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积的变化规律”这个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一组题进行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因数扩大几倍,积也随着扩大相同的倍数”,那么,反过来又会怎样呢?学生会很快地回答:““因数缩小几倍,积也随着缩小相同的倍数”。在类此的思维训练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正顺向和反向的积极调度的过程之中,得到良好的逆向思维的训练。

二、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加强学生语言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待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加强学生对自己解题步骤和思路和解说训练。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一般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审题,指出它的已知条件和所求,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有理有据的确定解题思路,然后要求学生用清楚、准确和有条理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如在引导学生做“美霞服装加工厂计划做1500套服装,已经做了12天,平均每天做82套,剩下的要在6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这道应用题时,可以先让学生审题,指出已知条件和所求。学生经过分析后指出:“1500套”是工作总量,“12天”是已经完成的工作时间,“82套”是开始工作时的工作效率。“6天”是剩下的工作量时间,这些都是本题的已知条件。而本题所求,即是剩下的工作所使用的工作效率。接着要求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即第一步,求已经完成的工作量,根据工作总量等于工作效率乘工作时间,所以列式是82×12=984套);第二步,是求剩下 的工作量,用总的工作量减去已完成的工作量,列式是1500减去已经完成的工作量,求出的剩余的工作量;第三步是求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即剩余的工作量所用的工作效率,列式是:剩下的工作总量除以6天,求出的结果就是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最后要求学生把解这道应用题的整个步骤和思路用清楚、准确的语言有条有理地口述出来。这就可以把语言的训练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巧妙的结合起来。

2、学会和加强解说学习方法的训练。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加强解说学习方法的训练,可以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比如在上几何平面图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可先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即让学生先复习已学过的有关知识,再通过直观操作推导出新的公式,最后让学生解说清楚这种推导方法及其道理。例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让学生用剪好的两个同底同高完全相等的三角形进行直观操作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果发现:三角形的底和高跟拼成的四边形的底和高完全相等,三角形的面积正好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除以2。最后,再要求学生解说清楚这种解题方法及其为什么要除以2的道理。这不仅教给了学生以旧识新的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且还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进入自寻信息的境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加强学生操作活动训练与指导

古语有云“心灵手巧”。说明了手和脑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因而加强学生的操作训练和指导,不但可以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具体做法有如下的三个方面:

1、引导学生操作,探索新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和方法,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关,使学生获得新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采用激疑法,让学生分别画一个直角、钝角、锐角三角形,并量出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写在相应的角上。然后让学生任意报出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便很快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这将激发学生对探索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学生算一算(把三个内角度数相加)、拼一拼(把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折一折(把三个内角拆成一个半角)等等的振作过程,就能学生发现和认识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让学生回答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使深刻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的道理。这个过程,实质是引导学生把动手操作的过程内化为思维活动的过程,从而实现该过程的质的飞越,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指导学生操作,化新为旧。在数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连接点,指导学生从已知出发 ,通过操作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在讲授“梯形面积”时,可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梯形,并引导和启发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直观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种直观操作推导分为三步:第一步,启发学生把梯形拼成或剪成已学过的平面图(拼成平行四边形或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第二步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原梯形的各元素与拼剪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面积之间的关系;第三步再启发和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通过直观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以上这种有序的操作,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可以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推理能力的提高。

由此,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对上述几组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就会比较顺利地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结论。通过操作揭示知识的规律性,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还为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的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篇2]

一、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中资源的分析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合理运用、开发教材,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实践证明,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不能实现有效的功能,就看教师在教学中能不能有效地把握教材。新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有效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新教材的新理念体现出来。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便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及时将新知纳入旧知中,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交流中,教师要不断把学生的目光集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上,并及时组织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提炼,拓展学生的思路,沟通联系,使学生零散的感性认识得到提升,使其自主实现方法的优化。

二、联系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大纲指出:小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所以,教师的主要教学阵地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还应该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生活。如《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片断:

师:马上要放暑假了,学校想组织同学们去旅游,有4个地方可供选择(图片出示:绍兴、莫干山、舟山、西湖)。你们认为学校应该组织到哪里去?

生1:绍兴,这里是鲁迅的故乡,我喜欢。

生2:去莫干山,那里的山好美。

……

师: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让我如何作决定?

生:看一看哪些人同意去的地方多我们就去哪里。

师:你们想办法统计一下好吗?

(同学们忙开了,有了结果)

师:你们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接下来,教师把统计结果做出来,然后鼓励大家把统计结果化成统计图,这样送给校长看了,校长就会更清楚地知道大家的意愿,一高兴就会让大家去的。接下来,大家一起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在这节课里,教师把教材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情境联系在了一起,这个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也是大家愿意去做的事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从而自己的观点也得到了表达,在同学们面前的困难一下子得到了解决,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你们认为学校应该组织去哪里春游?”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联系,与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不仅会愿意借此事情去学习,同时也激发了学生都去积极主动的思维。

三、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科学性、探究性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课堂提问在小学教学中能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这是启发学习的一种方式,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运用这种裴斯泰洛齐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准确、恰当地进行提问,则可以很快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望也会不断激发。这一个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学习的阶梯,能引导学生从这里走向知识的殿堂。

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的再现——整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激励学生思考,提出有针对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者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难易恰当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寻求问题的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艺术性的,教师的提问要在平静的课堂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他们的思维时时处于活跃的状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对于提问进行认真的研究,使之更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问题简练、生动、有趣,能牵动学生的心。

总之,小学生思维很活跃,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和课堂,通过对教材的挖掘,以及课堂上科学、合理的提问来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只有这样, 才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2-26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12-30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9-2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2-2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11-16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力02-18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11-01

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03-30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