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时间:2023-03-30 11:15:27 秀雯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下面小编为您带来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1

  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动作、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如果抓住这一时期进行训练,必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品质的发展,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这样培养:

  一、 加强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手是脑的老师。”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操作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例如三年级“千克和克”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一个天平左边摆放着3个菠萝和1个苹果,右边摆放着1个菠萝和7个苹果,这时天平两端保持平衡,假设每个菠萝都同样重,每个苹果也同样重,请问一个菠萝的重量是一个苹果的几倍?教材呈现的天平图是静止的,它反映的是菠萝和苹果之间的等量关系,教材是让三年级的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左右两边水果的数量,推导出一个菠萝和一个苹果之间重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果教师制作动态课件直观演示去掉一个菠萝和一个苹果,学生能发现2个菠萝正好与6个苹果一样重,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学生就失去了一次自主探索知识的机会。作为教师,怎样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去获得一种数学思维的培养呢?怎样才能让孩子们通过数学思考,灵活地来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呢?教师让学生尝试用身边的物品自己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看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没有被思考题吓倒。没有实物的操作,但孩子很机灵地想出办法来克服,他们同桌合作把直尺横跨在两个铅笔盒上自制了一架“天平”,然后把菠萝、苹果这些图片分别按照题目的要求摆放在自制“天平”的两端,当在天平两端同时拿掉一个菠萝和一个苹果时,学生兴奋地发现2个菠萝正好与6个苹果一样重,进而得出:一个菠萝的重量是一个苹果的3倍。学生从直观感受等量关系到操作体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圆满地解决这道题目。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一定是要在动笔解题时培养,也可以在数学活动中通过操作让学生获得。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记得更牢,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注重训练语言,促进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多与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是否颠倒,教师不太留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说的机会,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

  例如应用题教学:果园里有梨树45棵,比桔树少9棵,桔树有多少棵?启发引导学生按下列要点讲清算理:

  (1) 根据哪个条件知道“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知谁求谁”?

  (2) “梨树比桔树少9棵”换成另外的说法应该怎样叙述?

  (3) 要求桔树多少棵,实际是求比几多几的数,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这些问题让学生一一综合连贯地回答,要求语言清晰,表达清楚。低中年级学生毕竟还小,有的不知该怎么说,老师就及时帮助他说完想法,并表扬他想法不错,是个很能干的好孩子。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更有表现的欲望,探究的动力,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虽然他们有时表述得不大清楚,但老师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迸发出更多的、更耀眼的火花。

  这个思维训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经过不断反复讲练,既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错误,又能提高低中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 适时类比迁移,沟通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认知结构比较零散,他们不善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推理。

  例如二年级“乘法口诀”的教学: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性,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生模仿获得成功后,就与他们一起总结几个步骤:

  (1) 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

  (2) 列出加法式子的结果;

  (3) 列出乘法式子,说明它的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

  (4) 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编出口诀。让他们按以上步骤一步步独立地推导7~8的乘法口诀。

  在这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提示和点拨,使学生的独立思维逐步发展。到推导9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已经几乎完全能进行推导了,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2

  一、小学高年级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思维的缺失

  (一)、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内容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内容开始变得复杂,难度也有所增加,不再像低年级的数学只是涉及比较简单的内容。高年级的数学开始学习几何图形的应用与计算、数论、代数、组合数学等,很多内容都开始为初中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很多情况下,虽然教师能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性,几何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也知道数学在学生形成创造思维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但由于教师不够重视、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在实际的教学中没能真正的做到运用数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过分强化分数,忽略能力的培养

  虽说素质教育和减负工程已经推行好几年,但是还是做得不够到位,成效甚微。由于学校有学校排名和升学等的压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较为普遍的是,课堂上教师会认为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是比较浪费时间的,还不如直接将多种解决的方式方法教给学生,以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升学压力,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强化分数,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运用数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人才,尤其是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才是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而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容忽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体现自身教书育人的价值。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形成创造性的教学思想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是简单地告知学生该怎么做,而应做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探索如何做的过程,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勤想、多问,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形成我要学的良好局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锻炼,不应仅仅以学生的书面成绩来看待学生,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造性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首先要专研教材在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知识点,应尽量使用具有创造性、启发性的教学实践。同时应注意到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数学问题都源于生活,让学生注重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的时候,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二)改变教学模式,创造以学生为本的课堂

  教师应该积极的创造条件,把“一言堂”转变为“多言堂”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教师为学生营造可以表达、交流、对话、质疑的课堂,并适时引导。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发辫独到的见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 、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对“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的学习并创设性的回答课本上的两个问题: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1的倒数是几,0有倒数吗。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再总结。

  生一:把一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调换过来就可以求出它的`倒数。据此可得,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生二:求倒数的方法课本上说的很清楚了,但0除以任何数都得0,为何说0没有倒数呢?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教师要答疑解惑。如对1的倒数是1的知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师就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再去解释这个知识点,而在对“0没有倒数”的问题比较让同学们困惑,因而,教师要比较详细的解释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改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融洽了师生关系。

  (三)挖掘学生的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想要了解的兴趣,其创造性思维正在形成,教师要适时地、合理地引导,才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挖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更加乐于学习,也更有利于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在课堂教学中,能紧扣教材,诱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在对循环小数的教学时,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小组比赛:1÷3,3÷5,13.5÷5,2÷3。看哪个组算得比较快,比赛能激起学生对所布置作业的兴趣,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们也会愿意参加。当其中一些组的同学除不尽的时候,其他组的同学势必会说他们之所以算不出来是因为不会做,这时教师就让已经算出答案的同学去做别组的题目。当大家都困惑不解的时候,教师要告诉大家今天课程学习的任务就是要解决这个让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寻找规律。学生为解答心中的疑惑,兴趣盎然,很快找到了规律,并且加深了对循环小数的理解。

  (四)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不同的学生其原有的知识水平不同,所能接受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中,除了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采取有效的形式将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让学生产生知识的迁移,从多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观察分析的方法、启发诱导的学习方法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总之,在教学中,一定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展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3

  一、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

  做10道题,不如讲一道题。 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我也在群里会经常发一些比较好的训练题,您也可以鼓励去想一想说一说,如果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原因:做10道数学题,不如让孩子“说”明白一道题。小学数学,重在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活了,升到初高中,数学都不会差到哪去。家长要加强孩子“说”题的训练,让孩子把智慧说出来。孩子能开口说解题思路,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模式。很多家长以为数学就是要多做题,可是有的孩子考试做错了题,但遇到同类或相似题型时,仍然一错再错。不妨让孩子把错题订正后,“说”清楚错误环节,这样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二、举一反三,学会变通。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之前也常常听到家长反映,接到一些学生来信,说平时学习勤奋,请家教、上补习班,花了很多精力夯实基础知识,可考试时还是感觉反应慢、思路窄,只能就题论题,做不到举一反三,对于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就束手无策。

  在数学的训练中,一定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一道题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维可能比较直线,不多做几道举一反三或在此基础上变式的题,他还是转不过玩了。

  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的执行行为。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上第一次课,我所讲的课程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我通常把试卷中的错题摘抄出几个典型题,作为课堂的例题再讲一遍。而学生的反应,或是像没有见过,或是对题目非常熟悉,但没有思路。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学生没有及时总结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课后我都建议我的学生做一个错题本,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和错因分析。

  一般来说,错题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第二种就是拿到题目时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尤其第二种、第三种,必须放到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本的好处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错的类型,为防范一类错误成为习惯性的思维。

  四、成为孩子探讨的伙伴,而非孩子的领导者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说一些伤及孩子信心的'话语,比如:真笨、你怎么跟你老爸一样,看看其他孩子,我怀疑你是不是亲身的,这道题都不会?快别上学了……。

  我承认,思维能力是有超常的孩子,但觉对没有超笨的孩子,思维能力差,一定是外部环境与平时对孩子训练不够。

  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生命中影响力最重要的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与孩子成为问题探讨的伙伴,而不是孩子的教导者和管理者。

  道理越辩越明。父母要在家庭中创设一种“自由争辩交流”的氛围,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争辩、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自己获得新的解题方法时,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解题方法的独特之处。父母和孩子争辩解题思路,能促使孩子通过自由争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拓宽思路,促使思维更灵活。这对突破固有的思维束缚、培养思维能力和品质有着良好的帮助。

  五、图形推理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

  假是真时真亦假,真是假时假亦真;逻辑思维是在规则的确定下而进行的思维,如果联系生活就属于非常规思维。一切看似与生活毫无联系却自在法则约束规范的范围内。逻辑推理的“瞒天过海”可谓五花八门,好似一个万花筒,百变无穷,乐趣无穷。

  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教学任务,我们常说,知识的探究和获取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因此,数字知识的获取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是同步进行的。可以说,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也是学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我们应该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小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数学概念时,可以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知识虽然没有多么的复杂,没有涉及到多么高深的推理论证,但是涉及到了一些判断推理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为小学生今后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非常好的条件。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这段日子里,我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一个由形象具体思维到逻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到了小学的中、高年级,也就是三到六年级,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所以说,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小学的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既符合数学学科的需要,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与学生的'其他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冲突,并不影响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始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并不能表明他们的形象思维不再发展了,或者消失了。而我们的数学学科尤其是概念方面的教学,本身就是抽象逻辑思维占的比重较多,而学生的年龄又比较小,生活经验不足,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比较吃力一些。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的学习,需要在教师不断的引导下,在产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飞跃。

  也就是说,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在小学生对数学概念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数学抽象思维的基本途径和主要信息来源就是直观性,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二、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贯穿数学教学过程

  人们一直对数学教学存在着偏见,都认为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实则不然。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各种数学知识,教给学生各种技能,还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其实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传授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因为,学生在学习各种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时候要不断运用到逻辑思维,比如,分析、判断、抽象、综合、概括、推理等。同时,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时,又要以数学知识和数学教学内容为依据。所以说,数学知识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条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从根本上彻底扭转学生的思想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计算和练习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和锻炼。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运算方法以后,就要勤加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解题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让他们通过解题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因此,是否能够设计好的练习题,是促进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数学教材中都安排了相对数量的练习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具体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基础水平,教材中的练习题很难做到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练习题,做到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对于那些基础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设计相对简单的练习题来夯实学生的基础,对于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思辨性练习题,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为了能够贯穿新课程改革的思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训练和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通过有效的锻炼,使学生能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理解中锻炼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良好数学品质,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11-23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1-2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11-23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1-2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11-23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