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

时间:2022-11-23 15:10:51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

一 语言、文化和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文化的一部分。各民族的语言都反映其独特的文化。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不断丰富语言的内容。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过分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背景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把背景知识与语言知识割裂开来的倾向。

对目的语国家民族价值观念的认知是整体文化认知的关键。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千差万别,蕴藏在语言中并通过语言这一形式反映出来。因此,对目的语国家民族价值观念的认知对于学生的理解和交际能力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之下,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整个社会倡导的是弘扬个性、表现自我,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这种个人价值至上是西方文化的特点,或者个人主义是西方价值体系的支柱。异国文化的这种价值观念与我国学生平时所接受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高于个人的一切”是正好相反的。所以,在从事英语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的认知及评判能力是相当必要的。

认知异族文化的思维方式。只有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民族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运用英语思维,与交流对方思维同步、感情发生共鸣,达到彼此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交换观点看法等真正意义的语言交流之目的。由于不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思维模式存在着明显差异。英语思维模式中占主导地位者是一般特殊型,又称直线型,最初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古希腊的演说历史文化,要求直截了当,直奔主题。而东方的思维方式属螺旋型,往往揭示主题前先作铺垫,用思维内容推理暗示,然后由暗到明,阐明问题。没有理由说哪种方式更为优越,但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如果缺乏对对方思维模式的了解,往往会出现障碍。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风俗习惯是构成异国文化认知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积淀。有目的、有意识地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民风、民俗,可以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免引起误解甚至敌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打招呼,还是关乎其民族尊严的事情,都应得到尊重。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

二 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同样,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也是密不可分。学习语言绝不能与学习社会文化知识割裂开来。不懂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就很难掌握它的语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注重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文化知识的教授,从而导致学生的应试能力高而交往能力欠缺。因此,应加强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使学生对异族文化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如上所述,西方人注重自我,尊重个性,因此也注重隐私。应对学生阐明英语中的诸如讨论天气,周围环境等话题。在我校,大家习惯课下一人问问题,其他人围在一起听,也要让学生了解西方人不习惯于此。他们认为这是对提问的人的不尊重,他们会排队等候。随便去拜访别人被看作是对他人生活的干扰,也是不受欢迎的。总之,西方人的自我意识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交往中要处处留心。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的交流障碍时常出现。西方人习惯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我们习惯先作铺垫。到别人家做客,主人招待客人饮料时,我们通常回答“随便”,这往往会使西方人不知所措。各民族迥异的风俗习惯导致的误解也屡见不鲜。某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对三者的学习应联系起来,以求互相促进,从而对整个异族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对异族文化的认知不是一日之功,特别是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更不可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文自己制作课件,使学生对课文里所包含的文化有能参与进来的感受和体验。充分利用幻灯片、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形象、动感的异族文化材料,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要明确的是,英语教学中注重异族文化的渗透并不是对此文化全盘接受,而是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去其糟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 [篇2]

一、引言

近年来因认知语言学的深入研究,广大语言教学者对隐喻理论越来越关注,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的积极引导作用体现在:“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同时,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也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本文将试分析隐喻的认知机制特征及英语教学的一般规律,讨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隐喻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二、隐喻认知与语言学习

lakoff认为:“隐喻就是用一个事物理解另一个事物”。一个事物是已知的、熟悉的和容易理解的事物;另一个事物是陌生的、抽象的和难以理解,在隐喻机制中成为了理解的对象。例如,“lifeisastage.”这个句子就是从较为具体的、易懂的概念“stage”(一个事物)投射到较为抽象的概念“life”,以此来更换地理解新概念(“另一个事物”)“life”。这一论断反映了隐喻认知方式的本质。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客观世界和人自身内心世界的认识。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这个民族长期认知体验的结果。民族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特定反应。一个民族的语言世界蕴藏着这个民族的绚丽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如意、至高无上的“龙”文化形象,汉语中有“龙的传人”,“望子成龙”,“鲤鱼跃龙门”,“龙的传人”等,而在英语文化当中“龙”是吞云吐雾代表邪-恶的怪物,在西方人们习惯地将其看作“撤旦”“魔鬼”等象征。例如likeadragon,theolddragon.

三、隐喻认知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机制

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认知能力。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认知能力。如前所言,隐喻其实就是通过一个已知概念去理解一个未知概念。既然认知能力范畴内包括隐喻能力,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引导,学生们必定能够根据自身的阅历和理解,掌握某个特定隐喻的规律和使用方法,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使其真正成为自己掌握的用法和知识。

心理语言学的调查研究者认为,语境(可以理解为已知概念)在理解和选择隐喻意义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桂诗春教授指出,从认知的角度看,一个新旧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进行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已知信息在学习者大脑中恢复,最后已知信息和外部刺激相互作用,产生行为改变,可简称为信息处理模型,这个模型尤为适合外语教学,因为外语的使用和学习基本上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它以大脑(信息处理器)为中心,连接输出和输入。

在英语学习中,尤其是对于含有隐喻成分的句子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印象特别深刻,并可以十分透彻的理解,例如一些其它的事物就经常用动物词汇来喻指,因为动物动作特征、所特有的形象,其隐喻形象被广泛地用来表示人的各种日常活动,令人产生联想,形象逼真,回味无穷。

培养学生的语言隐喻认知能力对于提高外语教学非常重要。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time-consciousamericans”课文中有一句,weareslavestonothingbuttheclock,作者借助于隐喻手段,将“我们(人类)”比作时间的奴隶。“奴隶”一词寓意深刻,传递诸多信息:现代人类虽然是强大的,但我们每一个人在时间(即“theclock”,运用了借代修辞法)面前仍然像奴隶一样被时间控制,难以获得主动权,像奴隶一样听从与时间,受时间驱赶着不断向前。

四、小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隐喻认知机制,通过实例分析了认知过程中映射的作用;接着分析了在语言的发展中隐喻认知所起的巨大作用;最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分析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机制,并尝试将隐喻认知理论应用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隐喻认知与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只是尝试性的讨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相关文章: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11-10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8-29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11-16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3

如何在反思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07-26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12-16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2-26

如何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04-17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