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法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时间:2021-06-25 09:03:09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新课程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不但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学生,更解放了课堂。新课堂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但是过度采用“人文化”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忽视受教育者的身份,课堂上纪律涣散,效率低下,学生自由有余,约束不足。现在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意志品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小娇生惯养,极少吃苦,怕摔、怕累、怕冷、怕晒,遇到困难就后退,遇到挫折就灰心,身体与心理的承受能力极差。在体育课中发现他们对一些“较累”的内容(如长跑)容易产生厌恶、反感的消极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体育课中应采取一些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一、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

1.学生上体育实践课不是静坐在教室内听讲和读写,而是在操场从事各种肢体练习。

2.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身体都要承受一定负荷的运动。

3.上体育课时,学生之间对抗的活动较多,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因而,体育教育也就成为学生受“罪”吃“苦”的重要阵地。

二、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意志

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磨难和艰苦,从而达到“增益其所不能”的目的。不过针对现在学生的心理和特点,在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法。稍不留意就可能引起同学们的害怕、逆反的心理,从而影响体育课的质量,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在进行教育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

让学生明确这是他们成长中必需的教育,是培养个人坚强意志品质的重要手段,使学生明白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坚强的意志。结合实际,讲一些我国优秀运动员取得成功的经历,用他们坚强的意志鼓舞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意志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另外,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如体育课上分小组评比,对于能主动、努力完成一些“较苦的”、“较累的”内容的同学进行奖励,激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

2.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意志

实践证明,有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有效学习。运用情景教学能使枯燥的教材、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愉快,练得高兴。既然感到快乐,兴趣高,投入就会认真,再苦再累都愿意去干了。教师把学生以为难的、累的一些内容都编到游戏中去练习,并给这些游戏取一些新鲜的名字。这样使游戏更情景化、游戏化,学生虽然在游戏中训练、流汗,但是兴趣浓,气氛活跃,积极性高,苦点累点也就顾不得了。因此经常变换练习手段,更新内容和游戏的名称,运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变“让我练”为“我要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

3.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是无形的激励和鞭策。有了榜样,再苦再累学生还是要跟着一起做的。在练习中,教师要积极地进行示范,只要教师示范到位,学生就会毫不犹豫地模仿教师去练习,也就很少去考虑怕不怕,难不难了。这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要勤奋,尽量给学生做示范,要求学生的,自己也一定要做到。

4.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运动过量了,学生承受不起,量少了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上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在学生达到极限时,鼓励学生咬牙坚持多做一次、两次,这样对他们在心理生理上都有所收获。让学生在练习时要遵守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大运动量的练习,可以课课练,但是不能满堂课练,必须和快乐教育相结合。这样,学生的负担不会很重,就不至于对体育产生畏怯思想。

三、总结

课改以后,学生的学习过程少了一些统一的要求,多了一些自主的创新,这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给学生发展兴趣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学习不能凭好恶,不能上课时让学生总是自主学练,想练什么就练什么,想怎么练就怎么练。尊重学生个体与严格规范的要求两者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严师才能出高徒。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为目的,体育课上没有什么运动量,根本就不可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篇2]

1前言

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表明坚强的意志与学业成绩及个人事业成就之间的密切相关,意志是在人生道路上最能体现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对学习、体育锻炼以及事业起定向、动力、维持和调节控制。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年龄阶段。对于意志力的培养,如果给与相应的重视,并在良好的指导下,必然会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终身受用;反之,如果没有加以正确引导,错过这个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最佳时期,将会造成意志薄弱、遇到困难退缩等不良习惯。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体育教学对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 意志力薄弱的原因

2.1 家庭的影响: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现在许多中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只注重孩子身体的发育及文化课的成绩,而忽略了心理素质、意志力的培养,没有经受艰苦和劳累的磨练,学生依赖性强,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力,这也是当前独生子女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耐受能力差的集中表现。

2.2 社会、学校的压力: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剧烈,学校又过于看重升学率,造成学生学习心理负担过重。报纸、杂志也曾多次报道,中学生因考试受挫折而出现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不良现象,说明当前中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差。

2.3 生理上的变化:特别是女学生,初三、高一女学生身体迅速生长,身型变化,超过运动调节能力的发展,运动中枢未能立即适应身体的迅速增长,以致暂时出现动作不协调或不适应的现象,个别发展到讨厌体育活动与不训练。如果不认真的对待这个问题,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3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3.1 中学生的求新心理

大部分中学生在新环境的适应、新知识的学习上,都存在着“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的心理,高一新生到新的环境,素质好的希望保持,差一些的希望改变自己,是学生求新心理及心理发展自我意识的表现,同时,独生子女又希望自己能投入到集体中去体验生活的乐趣,又能使自己在集体活动中去表现“我也能行”的独立性心理需求。

3.2中学生时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矛盾的时期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希望教师严一些的学生比例较多,说明学生既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善意的批评,又有能力自觉地完成技术动作的矛盾心理,既想能和别人一样“也能行”,但遇到困难,又意识到自己太娇气,缺乏克服困难的能力,所以寄希望于教师的严格要求,克服自身的惰性。

4 加强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4.1意志体现出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动性

首先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可以运用引导法:通过介绍邓亚萍、熊倪、王军霞等中国体育名将为国争光的动力和原因,关键在于顽强的意志力;然后来引导启发学生建立信心,明确学习目的。其次是用讲解法:使学生明白,由于生理上的变化造成的不适应是暂时现象,是可以通过长时间体育练习来改变和提高的,使学生的练习更具有自觉性。

4.2意志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意志的第二个特点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意志力的大小是通过克服困难来体现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有效地培养学生意志力,克服困难。分层指导法:教学中将学生按其运动能力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可激发和调动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积极性,不同程度学生的运动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自我激励法:首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遇到困难,难以坚持时,心里默想“我不比别人差”,“我也能行”,并通过自我鼓励、自我说服等方法,消除各种不利情绪的影响,来动员自己的意志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5 明确目的, 树立远大的理想

5.1 学生的一切意志行为都受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支配,加强正确的学习目的、动机教育和理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动机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①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就行了,体育成绩无所谓, 从而对体育学习冷漠,影响了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一个充分的理由构成一种动机,人们认为可用它作为行动的依据。当学生在为某一方面下定决心提供充足的理由时,那么他就选择好了适当的行动来服从意志。体育教师可以明确、详细地向学生讲述某个项目对身体锻炼或者形体健美的益处。比如说健美操的教学,教师应给学生讲解健美操训练的益处。如健美操可使心肌收缩加强,心输出量增加, 提高供血能力,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全身的新陈代谢。通过髋部运动, 可增加肠胃蠕动,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经常做健美操,有利于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可有效地训练身体正确的姿态,塑造健美的体型。② 同时, 健美操节奏鲜明, 韵律感强和优美的音乐,能振奋练习者的精神, 产生跃跃欲试的动感, 使人心情愉快, 恢复心理平衡,陶冶情操, 焕发青春活力,使人们对生活充满自信心。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意志品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

5.2合理提出的目的任务。人所提出的行动目的性质,对克服困难也有重要意义。目的越重大,越崇高,就越能调动人的力量去克服困难,但目的必须明确而适当。如果不具备实现的客观可能性,则最终必须导致行动的半途而废。如果目的虽然可能达到,但过于遥远,对于意志不够坚强的人常常成为影响行动坚持到底的原因。因此,为了培养意志,自我提出的目的任务。有必要的话,可以在实践中适当进行调整。过高或过低的目的是不可取的,它们不利于培养和锻炼人与困难作斗争的毅力。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6 努力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认识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一个人当他对自己从事的活动缺乏明确深刻的认识,那么在困境中就难以表现出顽强的意志.③以中长跑为例,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女中同学来讲,这是个“难关”。因为在中长跑练习中往往会出现头晕、胸闷、腹痛等生理症状,不少学生感觉这样会有损身体,有害健康。加之平时娇生惯养,他们不愿在练习时付出艰苦的劳动,存在着怕苦怕累的思想。使学生在练习中消极应付,承受不了较大的运动负荷,影响了教学效果,意志也得不到锻炼。体育教师应当及时地通过讲解、讨论等方法,帮助他们分析、解答产生头晕、胸闷、腹痛等症状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说明它与“极点”的关系,对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以及对克服人体惰性的重要意义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的锻炼价值,改善他们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同时还可以教会学生脉搏测评方法,指导他们分阶段地进行自我评定或对照评比,及时了解自己的锻炼效果。资料表明,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对中长跑有了更生动、更理性的认识,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中长跑练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中长跑锻炼中去,做一名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强者。另外,由于中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完善,特别是对一部分认识水平较低的中学生,我们通过其它途径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认识。比如,队列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很枯燥的练习。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个主题式教学,如:“哨兵的一天”、“换岗”、“阅兵式”等,由于中学生的感情较纯真,好模仿、好表现,加上创设了一种适宜的外部情景,在教师形象地带领下,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在这样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提高中学生对练习的认识,发挥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④

7 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7.1学生的意志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而且在自我修养和自我锻炼过程中发展。⑥体育教师应该满腔热情地启发和帮助学生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制定自我锻炼的计划,引导他们通过体育活动主动磨炼意志。教师可帮助学生仔细地分析场地、器材、自身条件、兴趣和薄弱项目,为其确立一个合理可行的自我锻炼方案。教育他们在执行计划时态度要坚决,要有始有终、持之以恒。还应该要求他们养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的习惯。其中最重要的是从心理上接受磨练。参加军训的同学都体会过,炎炎的烈日下, 站得笔挺, 纹丝不动。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都知道军训本来就是要吃苦, 是磨炼人的意志力的过程。因而,体育教学必须激发学生自觉培养意志力的愿望。前苏联的教育工作者符·依·谢利凡诺夫提到给学生揭示关于意志的概念,指出苏维埃人的崇高的意志品质, 使学生相信培养这些品质的必要性,培养自己发展意志的愿望和这一工作胜利的信心。⑦ 意志的培养,要一步一步地做,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要让学生把每一次早操、每一堂体育课、每一次体育比赛,都看成是磨炼意志的好机会, 这样在每一次咬牙坚持, 每一次大胆尝试,每一次取得的小小胜利中,意志会越来越坚强。

7.2 与不利因素作斗争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时刻有轻视体育,不愿意动脑,不愿意动手,怕苦怕累、怕麻烦等因素来干扰学生完成劳动任务,因此,教育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要克服一切困难,不要一遇到困难就请求别人帮助。自己解决了,失败了,可当作经验,以后就知道正确的该如何做。将经验积攒下来,就有了对付难题的把握,而不用再去依赖别人,也不会产生无助感。所以要教育学生要与干扰劳动顺利进行的一切因素作斗争,战胜自我,努力完成体育训练任务。

7.3自我鼓励、增强自信

让学生养成自我监督、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的习惯,“我能做好”、“我一定行”,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始终如一的把体育教育贯彻下去,以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达到培养意志力的目的.⑧

8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8.1 良好的情感与意志培养的关系

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认识或处理的事所持态度的体验。它是和个人的需要,认识相联系的。一个人只有对自己从事的活动具有深刻认识和热烈的情感时,才能在困境中表现出非凡的毅力。相反一些消极的情绪会影响、削弱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不利于目标的实现。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样的“好老师”,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就会积极、认真的投入。

8.2 以体育教学为例分析

8.2.1以跑步为例,按以往的分组方式,采用竞赛练习法,观察几组学生在练习中的心理变化情况,发现经过数次练习后,一些学生的心理活动水平和快速跑的速度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呈明显下降趋势。分析原因,这主要是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间能力差异而引起的。在同一组练习的学生中,由于某学生快速跑能力强,所以每次都能较轻松的取得胜利,从而逐渐滋长了自满心理,甚至在后阶段的竞赛中出现了故意减速的现象。而对于老是跑在最后一名的学生来说,因为一次次品尝了失败的“痛苦”,自信心受到了挫伤产生了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跑在中间的其他人因为感觉第一名实在与他们“无缘”,所以积极性与进取心同样受到了影响。在这些心理情绪支配下,练习中也就出现了思想不集中、起跑反应慢,拼抢不积极等不良现象,影响了练习的质量。在短跑教学中培养学生果断、勇敢、顽强的意义品质就无法得以体现了。对此可以改变以往的教法,在跑道上画了许多不同位置的起跑线,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每次跑的情况,与别人的差距调节自己的起跑点,使得每个学生都感觉有同样的机会去赢得比赛胜利。实践表明,这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热情,每次练习学生都能全力以赴竞赛更加激烈,练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8.2.2再以跳箱技术教学为例,一些学生由于不能正确估价自身的能力,产生自卑、畏难、恐惧心理,因而对跳箱动作比较冷漠,有的甚至逃避练习,这种不良的情绪既影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又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应当积极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绪,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学中首先注意加强对他们的保护工作,先让技术动作完成得好的学生去做,增强其信心;其次利用“错觉”把垫子垫高使其产生跳箱降低的感觉,降低练习要求和练习难度,然后逐步过渡到标准器械完成规定技术动作。由于在教学中是逐步提高练习的要求,学生在力所能及的锻炼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由此改善了学生的练习情绪,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经过学生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意志也同时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9 激发学生内部体育动机达到培养意志目的

体育动机是指在运动需要的推动下,促进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所谓内部体育动机,一般指参加体育活动者认识到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并由其活动的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⑩内部体育动机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在心理力量,是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强大动力。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掌握合理激发和利用内部体育动机的策略,引导学生对体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产生兴趣,着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调整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持久从事体育活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益达到培养意志力的目的。(11)

9.1 明确学习目标,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往往是在认识到学习的目标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学习目标来激发内部体育动机是不可忽视的

9.2 提高教学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激发他们的内部体育动机还需要提供一定的学习诱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最好的学习诱因就是选择丰富和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讲究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内部体育动机。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以新的知识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教法要生动、多变、新颖。采用组织游戏、竞赛、合作等教学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采用提问、设疑,或让学生自编体育游戏,或自制运动器材等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中还应适当运用音乐、幻灯、投影、录像等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和维持持久的内部体育动机。

9.3 给予及时适当反馈,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有关体育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可以有效增强他们的内部体育动机。据德西等人类于反馈对内部动机影响的研究表明:在有积极性反馈条件下的个体在无反馈条件下的个体的内部动机要高,而无反馈条件下的个体又双在有消极反馈条件下的个体的内部动机高。

结论

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差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志的力量。意志力坚强的人往往都能走向成功的大道,在体育教学中,对于意志力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意志行为才会形成。在进行意志品质培养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认识到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一个个性心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提高的过程,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更应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相关文章: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05-06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05-07

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05-06

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5-06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07-13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06

论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05-06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05-06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