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时间:2022-11-23 15:12:17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加强学习意义的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通过与学生谈心等方式,使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并客观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端正思想,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还可以采取如举行主题班会、请成功人士作报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些教育形式会使学生明确:不学好数学,生活和工作中就要遇到麻烦,从而使学生理解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二、把握好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好学、乐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采用正确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教师要在熟悉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现行教材不一定适合所有学校、所有班级和所有学生,教师可以将直线式排列改为螺旋式排列,把适合学生实际、容易引导学生入门的内容放在前面,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导入。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笔者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是这样导入的:“新学期排座位时,每位同学都想坐在教室里的最佳位置。若黑板的高为1.2米,底边离地面的距离为1.5米,学生坐在椅子上时,眼睛里地面的高度是1.2米,那么学生坐在什么位置看黑板最清楚?”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既新鲜又具有实用性和启发性。

三是恰当设置教学高-潮。教学高-潮的设置,要从教学的全过程出发,科学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将各个环节有机相连,增强感染力。当师生双方处于和谐的情感共鸣、情感振荡的时候,教学高-潮也就到来了。比如讲完一个数学公式,开展例题巩固后,可以再将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问题提出来,学生会马上开始热烈的讨论,并很快将问题解决,从而使教学达到高-潮。

四是完善的教学收尾。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开端,更要有充实的内容,而且要有完善的收尾。只有善始善终,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完整性,才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使学生对本节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系统巩固和理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益的思考,并引发学生产生新的学习欲望,为下次上课做好准备。

五是精讲多练相结合。教学是教师主导的“教”和学生主体的“学”的一种双边活动,如果教师整节课都在讲,学生听足一节课,这无疑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收知识的容器。一节好的课应该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不光是嘴动起来,手也要动起来,脑子也要动起来,学习才能变得有趣。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关注学生为核心,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持续性讲课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一堂课的讲课总耗时不宜超过25分钟,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还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解惑,让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讲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即可,更多的时间安排学生多练。因为数学课实践性很强,学生只有通过多练习才能提高能力。积分决赛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好办法。对课堂练习和习题完成好的学生给予加分,这样会给落后学生造成一定压力,有助于班级形成你争我赶的学习局面。

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首先要将学法指导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比如,立体几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就应该从启发学生思维、探索解题思路、开发创造能力入手,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具体的解题思路。其次,要将学法指导体现在课外活动之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大体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外复习和活动三个阶段。将学法指导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数学教学中,课后作业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思考和解题的方法与规律,并注意各个阶段的联系,使之逐渐成为完善的学法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渗透学法指导于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具体的指导,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可以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并能以较全面的知识、较强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总之,新课改强调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更强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加强课堂教学艺术修养,科学地设计教学步骤,精讲多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习型、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篇2]

一、创设氛围,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课件、教学模型、挂图等数学教具,尽力创设一个他们看得清、摸得着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小手动起来,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如在学习“拼组图形”这一节课时,先出示课件“机器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趣中质疑,问:“这个‘机器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数一数有几个三角形、几个正方形、几个圆形,几个长方形?它们分别表示‘机器人’身上的什么?”接着又用出示了小鸡、松树、小船等图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案分别是什么,每个图案分别由哪些图形拼成的?你能模仿着拼出来吗?试试看。经过模仿拼图,进一步引导学生,让他们展开想象,比一比,看一看,谁的思维灵活,谁的小手最灵巧,能把日常的人物、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用我们的学具摆出来。这时候,同学们的积极性会很高,有的思考,有的已经动手摆起来了,一会儿功夫,同学们各显其能,小人、小鱼、不倒翁、小房子、电风扇、火箭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图案摆在桌面上。小结时,老师要肯定每个学生的成绩,对摆出两种图案以上的,奖励一面小红旗,能摆出新颖图案的,奖励一朵小红花,并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敢于思考、乐于参与,既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他们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提高。

二、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使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差距,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激发学生思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排除障碍。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的情景可以这样设计:有一个小朋友欲把三根小木棒搭成一个三角形,可怎么也搭不成,他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可先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根小棒(长度分别为15cm、11cm、8cm),启发学生:“能做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如果把最短的边剪去2cm观察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教师再继续提出三个问题:(一)你做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各是多少?(二)最短边剪去一小段后,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若能连结是否组成了三角形?(三)最短边再剪去一小段,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学生通过实验后均能正确回答。教师再次设问:是否具有任何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首尾顺次连结”构成三角形?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集中到新课的探索上。当学生掌握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后,再让学生回答小朋友为什么搭不成的原因,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三、因材施教,注意学生个性

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个性差异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出示这样四个题目:

(一)工厂堆放48吨货物,运走了13 ,运走了多少吨?

(二)工厂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13 ,恰好是33.6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三)工厂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13 ,还剩22.8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四)工厂堆放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了全部14 ,第二次运走了全部13 ,共运了8.4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在练习时,让学习程度中下等的学生做第1、2题,中上水平的同学在做完1、2题后,再开动脑筋做第3、4题。这样,不仅使多数学生能“吃得了” ,而且是少数学生能“吃的饱” 。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但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后的练习中,教师也可采用这样的方法。有能力、学习好的学生留一些难题,中、下等的学生留一些较简单的习题。

四、发展能力,学有创见

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我在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首先,先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复习时要让学生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1)511 +311 表示( )个加上( )个 ,和是( )个( ) 。

(2)511 -311 表示11个( )减去3个( ),差是8( )。

让每一位学生都要充分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方法。

其次,在教学中不要停留在学生学习的自然状态。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应把教学内容提高到更高一层次,让学生从自然状态,进入到有序、有规律、有数学思维的状态。如:在学生讨论并研究完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与前面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任务。

过观察与讨论是学生明确异分母分数加法在计算中遇到的了问题怎样解决。

异分母化成同分母----使得分数单位相同,这是计算的基础。

公分母(分母小公倍数)----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们在自主探究中理解并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基础教育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设参与和尝试的机会,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真正达成新课标所期望的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1-23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11-23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11-23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1-23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11-04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11-23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