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时间:2022-11-23 14:45:40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重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们数学组的成员们结合自己的教学认为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种愉快的事情,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充分发挥主动性,并能轻松、愉快地获取新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即导课环节一定要设计好,这一点很重要。

二、与学生亲近,多些“零距离”的接触。

小学数学的一些内容,对于天真烂漫的儿童来说是有点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学好数学,就需要我们与学生亲近,多一些“零距离”接触。我们平时多参与学生们的课余活动,如:踢毽子、跳绳等。授课时,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弯下身去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 “零距离”接触,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对教育教学活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

问题,如我在教学圆这一章节时让学生借助绳子和米尺去测量学校门口一棵古树的直径。通过各种实际例子,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当然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也不是我们教师单方面就能做到的。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做法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数学组的成员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继续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篇2]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20世纪初,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由此可见,让学生产生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稳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比较差。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启发性的提问、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愿学、乐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在教学《租车》时,教师提出有几种租车方案并说说哪种方案比较合理时,同学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先考虑人数,要保证每人都有位子坐;有的说空位子越少越好,最好是没有空位子;有的说坐大巴车比较便宜,大巴车多些……这时同学们的讨论达到白热化,有的还争论得面红耳赤,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学生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到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

4.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提高课堂参与度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了这样四个题目:

1.车站堆放36吨货物,运走了,运走了多少吨?

2.车站利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恰好是10.8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3.车站利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还剩25.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4.车站利堆放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了全部,第二次运走了全部,共运了7.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在练习时,让学习程度中下等的学生做第1、2题,中上水平的同学在做完1、2题后,再开动脑筋做第3、4题。这样,不仅使多数学生能“吃得了”,而且是少数学生能“吃的饱”。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但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后的练习中,我也采用这样的方法。有能力、学习好的留一些难题,中、下等的学生留一些较简单的习题。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每个孩子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学生也愿意学了,我们教师也觉得有成就感。这样的作业不是很好吗?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由“学会”变为“会学”,并由“会学”变为“乐学、善学”。在乐学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内在的主动学习的动机。从而把学习转化成为自身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计算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提炼出“四步法”:一看,即看清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二想,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则混合运算);三算,即按想好的方法、思路进行计算;四查,即进行检查和验算。在学习了“四步法”后,学生计算的能力有所提高,逐步做到“准确、迅速、灵活”,学生由于学习得法而尝到了甜头,有了成功的体验,才会消除怕受挫的心理,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从小处着眼,从一道题、从一节课人手,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学习方法,真正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总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并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加以解决,就一定能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幼儿的主动性09-16

如何培养主动性的孩子09-19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11-04

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1-07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12-21

试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08-14

在常规培养中该如何发挥小班幼儿的主动性02-23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课堂中的主动性04-13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力02-18

如何培养学习的兴趣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