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阅读

时间:2021-05-23 10:14:55 数学 我要投稿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阅读

  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阅读

  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

  1 要掌握常用的名词和概念。阅读数学教科书就是通过阅读,在有关名词、俗语、定理、公式、性质等相关的问题中获取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有用的信息。如果不掌握这些相关的信息,那么阅读数学课本就变成了“走马观花”一无所获。

  有的学生之所以数学差,其原因多数是阅读能力差,没有掌握常见的数学名词、俗语、定理、公式、性质等,而这些概念又是组成数学问题的“细胞”,也是解决问题的阶梯。在阅读中,如果只读不思,那么其效等于零;如果只读不回忆,那么将糊涂一片。在阅读中不仅要掌握相关概念,还要掌握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读得进,探得明。如果一个学生连自然数都不懂,要求他将“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4,列出方程”,那么他将会无从下手。如果在读题时掌握了自然数的含义,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平时的学习中不重视对名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长此以往,再阅读数学课本(读题)时将会困难重重,不知所云,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注重改进阅读的条件,丰富自己的数学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2 要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在阅读数学课本(读题)后,除了认真梳理有效信息、理解关键词语、分析题意外,还要重视题中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间的互译。如题中的平行、垂直、角平分线、中线、中位线等名词,它的符号语言是什么?图形语言是什么?都要清晰明白。在阅读中要能对照文字,想象图形(观察图形),再联想到数学式子,从中能得出什么?推出什么?特别是在函数的学习中更应重视此类阅读的训练,以提高语言间的互译能力。

  在平时学习中要关注题中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间的互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学会相互转换。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就要养成向问题中找信息的`习惯;在信息的处理中收集经验;在信息的探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充实和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3 要重视概念的回收和利用。所谓的回收,就是对以前学过的概念进行回忆和收集,起到巩固所学,促进自觉应用的目的。在阅读时难免会有一些不理解或模糊不清的概念,其中有的是一时想不起来,这时对概念的回收就特别重要,收集和回忆时,可借助于数学课本或笔记本来查找,或借助于数学词典,或请教他人帮助解决。真正达到不会就找、不会就查、不会就问的自主学习精神状态。

  数学阅读的策略

  理解性阅读策略

  从“往返”说起。有道应用题是这样的: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一辆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这辆客车在甲乙两地之间往返一次要多少小时?老师们觉得这道题是试卷上最简单的一道应用题,学生理解与解答应该没有问题。可是试卷批下来,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全班竟然有一半学生不理解“往返”的含义而列成算式:400÷80。

  古人推崇“好读书,不求甚解”,但作为数学的阅读则应该是不理解不罢休。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是数学学习的通行证。

  有位教得不错的一年级数学老师,她班上的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较高,我便向她讨教诀窍。她说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反复读题,直到读懂为止。其实,她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理解了,问题就解决了。

  个性化阅读策略

  从六年级学生的一张试卷说起。前两年教六年级,有位学生的数学试卷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在他的试卷上,有对重点词句的圈圈划划、有反映思考过程的算式,有直观的图示、有对某些语句的语义转换等等,然后是一个醒目的“100”分。从数学阅读的角度看,我要为他拍案叫绝,我想这便是个性化阅读的体现。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而数学语言的抽象性、概括性更需要学生用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富有个性的方式来阅读。数学语言可以说是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语言转化”,即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或把抽象的语言通过动作化阅读来帮助理解,如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应用题,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边阅读边用双手动作演示运动时间、运动方向、运动结果这三大要素,学生是学得轻松,学得开心;或把抽象的语言通过形象化阅读来表达,形象化阅读体现了数学的直观化原则,这样的例子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俯拾皆是,读读题、画画图,读题是理解,画图更是理解;或把一个抽象阐述的问题通过符号化阅读转化为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用语言进行逻辑推理,用语言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用语言展示自己寻找思路的过程。

  养成数学阅读习惯

  读练结合习惯的养成

  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如“圆的认识”中,学习圆的画法。当学生阅读了画圆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后,及时要求他们根据教材中规定的步骤试着先画一个圆。画好后讨论:画圆时,有一只脚固定不动,是哪只脚?在纸面上不停移动的是哪只脚?它是怎样移动的?同学们画出来的圆有大有小,那么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圆较大,什么情况下较小?最后再要求学生画指定大小的圆。经常进行这样读练结合的教学,潜移默化中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读练结合的良好习惯

  应用题的阅读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应用题的呈现要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应该努力实现应用题呈现形式的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条件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凸显应用题的问题特征,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经常发现好多学生解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

  原因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特别是在解应用题上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学生在读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就动手解答;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做错也就不足为怪。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从整体入手,把关键性的词作上记号,深入地理解。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提高了阅读应用题的能力和经验,为顺利、正确的解答应用题打好了基础。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阅读】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05-06

数学史如何融入课堂教学05-26

如何融入到新职场环境中11-18

数学教学中如何质疑05-26

如何教学数学中的旋转06-19

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教学11-06

数学教学中如何分层次教学06-19

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分层教学06-09

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快乐教学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