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数学教学中对比策略的运用分析

时间:2021-07-22 17:12:07 数学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中对比策略的运用分析

  一、新旧对比,促进知识体系的建构

数学教学中对比策略的运用分析

  数学学科的特点在于它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新知识总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得以引申和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运用制造冲突、寻找异同点等方法搭建新、旧知识间的桥梁,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充实原有认知结构,将所学知识串点成线、连线成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学科特点,也强调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遵循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以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的教学为例,可采用以旧联新、新旧对比的方式为学生呈现新知:师:同学们,在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相关运算规则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有关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揭题)。大家对四则混合运算还有印象吗?生:有印象,我们之前学过整数四则运算。师:哪位学生能总结一下整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呢?生1: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计算括号内的`,然后再计算括号外的。师:很好。实际上,这样的运算规则同样适用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请尝试计算一下这道题:÷[ ×(1- )] (黑板出示)。生2:先通分计算小括号里的1-,再计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计算除法,得出。师:正确!大家记住,在进行分数四则运算时,也必须遵循这样的运算规则。可见,以四则运算基本法则这一关键点为起点,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促进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解法对比,促进思维的灵活性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增添了解题过程中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在经验的分享与交流中求得最佳、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例如有习题如下:甲、乙两地相距600公里,A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由南向北行驶,B车由北向南行驶,4小时后两车相遇。请问B车比A车每小时少行多少公里?学生解法一:80-(600-80×4)÷4;学生解法二:80-(600÷4-80);学生解法三:设B车速度为每小时x公里,80×4+4x=600,B车比A车每小时少行80-x公里。在学生完成解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罗列出来,然后交流这些不同解法的数学思维。这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不同解题方法的区别,并从解法对比中选择出最简便、最易于自己理解和接受的算法,也能让枯燥的解题过程变得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而不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

  三、正误对比,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因为将现象误作本质、将部分看成整体、将感觉代替分析等原因而造成解题错误。但是,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教师不妨善待错误,对学生的错题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与利用,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在正误对比中使学生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避免错误一再发生。例如有习题如下:小明拿出一根长30米的绳子,第一次,他截取了绳子的,第二次,又用剪刀剪下 米,请问小明手中的绳子还剩多少米?面对这道题目,很多学生出现了列式错误。对此,教师可先画一个线段图,在第一个图中清楚地标上“第一次截取总长的”和“第二次剪下 米”,再在线段图上表示出余下的数量。在第二个图中,依照学生错误的解题思路,剪下一个 米,再剪下 米,在剩下的线段上打上问号。在上述两个线段图中,教师以形象直观的画图方式清晰地呈现出正、误两种思维,使学生认识到总长的 ≠ 米,在对比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结束语

  总之,比较是对知识的有效概括、分类和抽象,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对比策略。在观察、分析、比较中,引导学生找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相互间的异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方琴芳.小学数学教学中破解学生错题再错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

  [2]黄海娟.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题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6(06).

【数学教学中对比策略的运用分析】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中的习题教学策略分析10-05

教学设计:《行道树》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分析12-04

分析小学数学对比练习设计策略10-11

数学教学的策略分析10-09

关于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10-07

分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10-11

数学教学策略分析10-06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分析10-10

小学数学教学解题策略的分析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