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类培训 百分网手机站

下围棋的核心本领 围棋计算

时间:2017-12-19 08:33:52 棋类培训 我要投稿

下围棋的核心本领 围棋计算

  导语:在围棋界逐渐形成这样一种局势,上至国家精英的巅峰对决,下至邻里街坊的入门普及,十来岁小儿掀翻一方豪强已经司空见惯;只有资深老九段力斩新职业这样的“媒体噱头”,才或能稍稍激起我们因审美疲劳而不再悸动的好奇心。在被问及弱冠之龄便可笑傲江湖的主要原因时,大多数二三十出头的“老前辈”异口同声地道,“老了。计算力不比年轻人了。”由此可见,围棋的核心能力是计算。那么尾气中的计算到底是什么呢?又该如何提高这种计算能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有关围棋计算的相关知识,希望可以让你的棋技再上一层。

下围棋的核心本领 围棋计算

  首先,笔者世界观中围棋的“计算”,和数学中的“计算”概念大相径庭。大多数人仅因用字一样便将二者混为一谈,笔者认为是欠妥的。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中的举步维艰,恐怕有相当大的原因就是目前专注于此的科学家们都将围棋中的计算和IT领域中的计算混为一谈了。其实,围棋中的计算是一个包含广阔的概念,笔者对其所下的操作性定义及其组成成分如下:

  围棋中的计算,是指:棋手以过往围棋经验为基础,根据自身对当前局面的综合判断,制定并选择最有可能使自己获取棋局胜利的行棋方案

  广义的计算力被细分为以下四种计算过程:直线计算、判断计算、平行计算、决策计算。从概念的名字就可看出,前两项计算为纵向计算,而后两项计算则为明显的横向计算。这也直接体现出笔者的计算观——计算的广度和深度同样重要。从接下来,请与笔者一同细探此间虚实。

  (一)直线计算

  所谓直线计算,是指棋手依靠自身的围棋经验,将未知棋型模式转化为已知棋型模式的过程

  直线计算,其实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狭义的计算过程。棋手通过对比自身的过往围棋经验,使用从这些经验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基本优劣判断模型,将新遇到的未知问题转化成以前遇到过的已知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因素有二:其一为原始模型,其二为转化规律。这听起来似乎颇为复杂,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入门第一天的棋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尝试,得出“独眼死,两眼活”的结论;入门第二天的棋手通过同样的过程,发现“直三一点变一眼”,而得出“直三也是死型”的结论,而在经过一定的重复练习后,“直三”这个棋型与“一眼”一样,从此成为这位棋手进行直线计算的原始模型;经过完全一致的内化过程,“刀把五”“大猪嘴”“金柜角”等难易不一的死活结论,一个个都变成辅助棋手进行更高难度直线计算的原始模板,棋手通过越来越多的已知模板,就可以解决越来越多的之前从未见过的新棋型;不光是原始模板的不断积累,优化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棋手从“直三”棋型尝试三次得到正确结论,到发现“直三”棋型“两边同形走中央”,再到更为高级的“缩小眼位”“先紧外气后紧公气”“有眼杀瞎”等同类型棋型的通用规律,就可以大幅加快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掌握更多的基本模型予以辅助,并了解更科学的转化规律以缩短计算时间,棋手的直线计算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几乎每一位棋手都做过的“死活题”,就是训练棋手直线计算能力的最重要手段。初学者所面对的死活题无非分为两类,而它们都是一些不需要转化,但需要内化成为以后计算过程中的模板的最基础死活判断:门吃、双吃、征吃、抱吃等吃子方法,以及直三、弯三、方四、丁四、弯四、刀把五、梅花五、梅花六、板六等基本眼型。接下来,通过“打吃后出现双吃”“引征后逃出征子”“两扳后点杀直三”等进阶练习,棋手在更多的复杂棋型和死活结论间建立条件反射,并逐渐学会更多高效的转化手段。最终,职业高手在面对复杂难解的局面战斗时,就可以利用这些经验规律,逐步将复杂的棋型一步步简化,并最终得到可以直接得出死活结论的简单棋型。

  天赋对直线计算的形成十分重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巨大的脑容量、工作记忆环路通道、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个体属性都会直接决定直线计算的速度和深度,而这些能力在心理学上被统称为“流体智力”。科学的聚合交叉研究发现,正常人类的流体智力会在12岁到20岁年龄段得到飞速增长,而在25岁左右达到顶峰;考虑到个体发展的差异,将20~30岁作为棋手的巅峰期应属情理之中。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后豹一代棋手的大包大揽已成趋势,但细究每一位棋手的崛起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是从接近20岁时开始爆发的,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流体智力对于棋手直线计算的不可或缺。当然,80后猛男古力近日怒斩90后头羊豪取世界大赛桂冠,充分说明直线计算仅仅是衡量一位棋手综合棋力的一个方面而已,哪怕没有了精准无误的直线计算,棋手同样可以依靠其他方面的计算能力棋界称雄。

  当然,仅有天赋,是绝不可能使一位棋手的直线计算能力一步登天的,大量的相关训练必不可少。大量的套路识记、严格的死活训练、有针对性的中后盘训练和繁冗的官子常型练习都会直接决定棋手直线计算能力的高低,换个角度看,这些训练一定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最大化棋手本人流体智力的开发。长期高频的直线计算练习无疑会提高棋手在记忆广度、模板联结、图形归纳等方面的表现;从这个角度讲,“下围棋使人变聪明”这个明显使用了循环论证手法的伪命题,其实也终于有了一定的合理之处了。

  天赋影响直线计算,并不意味着与笔者一样的绝大多数普通棋迷就没有了进步的空间。直线计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因而也是整个计算过程中相对最简单的部分。笔者认为,经过比较科学和系统的相关训练后,一个智力正常的普通人在直线计算中都可以至少获得和围棋业余高手相近的表现。近年来全靠死记硬背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达到业余3,4段的围棋水平,我们可以由此推断出:仅依靠扎实的直线计算能力,一个棋手就可以拥有至少业余4段以上的实力。因此,笔者想再次郑重地对那些目前水平尚属初级但有着强烈涨棋欲望的棋友说:请千万不要被那些玄而又玄的宣传标语蒙蔽了双眼,我们下的围棋其实很简单。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道死活,你就一定可以变成业余高手。每天10题每题3分钟,坚持一个月后,你一定会发现我所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