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类培训 百分网手机站

下围棋的核心本领 围棋计算(3)

时间:2017-12-19 08:33:52 棋类培训 我要投稿

下围棋的核心本领 围棋计算

  除开意志力,棋手工作记忆的容量和编码方式也是影响平行计算的重要因素。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可以保证棋手不断得出新的计算结果,但这些结果能否有效被保存和利用同样至关重要。与一个计算结果的不断深挖不同,在平行计算中,我们需要在工作记忆环路中临时保存大量的彼此截然相反的计算结果,这对棋手的脑容量和记忆容量都是不小的考验。现代的生理学告诉我们,人类目前对大脑的开发仍旧处于非常低级和匮乏的层次,因此:围棋中的平行计算对棋手的“折磨”,会对其开发信息脑容量和记忆广度产生显著的帮助。从此处出发,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棋手进行简单的自省式问答,以及成年围棋初学者的记忆容量前后测实验,都一定可以得出比较积极的结果。至于具体的执行,便有赖相关认知学家的努力了。(在这里顺便提一句,国内心理学老牌劲旅华师大的专长心理学小组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围棋的研究<似乎以FMRI为主>,希望大家能给他们更多的帮助,笔者也希望他们早日公布科学的研究结果和相关详细数据。)

  此外,平行计算中处于后面位置的计算结果的质量是否能与先前的结果至少相当,同样是不可忽略的问题。大名鼎鼎的艾宾浩斯在闻名于世的记忆测验中提出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会使我们在平行计算的过程中桎梏重重(具体学术论断不予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百度)。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想要完全推翻先前的计算另起炉灶,是不符合人类思维模式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怎样尽可能减少相关的影响,成为历代棋手们共同研究的目标。这个过程非常痛苦,成果却十分卓然。在棋手解决平行计算阻抗的过程中,诞生了一个被当今时代捧上神坛的副产品——换位思考。

  这样的逻辑是如此完美:我既然不能彻底消除前后计算结果的互相影响,那干脆换个人来重新计算,何如?通过频繁的换位思考,棋手可以尽可能地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计算内容进行审视,最大限度地消除了首因和近因效应。经验丰富的围棋老师常挂嘴边的“一定要考虑到对方的抵抗手段”“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都是在帮助棋手尽可能习惯换位思考这个人类其实知之甚少的思维角度,而棋手在这种训练中不光能使自身的计算过程换位自如,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能从容使用换位思考来解决问题。至于换位思考在当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的扩展,则属于棋手道德观的范畴了,在本文略去不表。

  提出平行计算概念的目前只有笔者一人,但提出相关理论的却绝非只此一家。围棋发展的历史浪潮中,有一位不朽的棋士曾提出另外一种思路:最有效的计算方法,是从最不可能的着法开始,逐步排除并最终得到最优解。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简直就是怎样最大化平行计算的白话版,笔者对这位老师眼光的前瞻简直叹为观止;但在当时,无数同时代的棋手对他这种“大逆不道”的观点嗤之以鼻。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他选择了沉默。但在日后的岁月中,他用辉煌的战绩和无可争议的现实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这位棋士名叫木谷实。

  以这样的逻辑为基础的木谷实道场,孕育出了日后一统江湖的“六大超一流棋手”中的五个。而唯一剩下的那一个,是与木谷实产生激烈思辨碰撞,但在日后的几乎每一次采访中都会提及木谷实对围棋的理解帮助了自己太多的另一位围棋巨匠吴清源的高徒——林海峰。木谷实用时间粉碎了时代对他的一切谣言,也用现实告诉每一个人:平行计算,是步入围棋金字塔顶尖的必由之路。

  (四)决策计算

  决策计算,是指在得到的所有计算结果中,选择并执行最有可能帮助己方获得棋局胜利的行棋方案。

  决策计算是围棋整个计算过程中的最后一环,也是利用前面三个计算过程的成果做决定的环节。拥有一定棋力的读者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在对局中面临的最艰难和痛苦的情况,其实往往并非是某些局部的计算不清,而是我们在面临几种似乎都可行方案时的进退维谷。“患得患失”是大量棋手与胜利失之交臂的最大原因,决策计算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决策的核心都是“期望”二字;围棋中,同样如此。笔者所谓的决策计算,其实就是棋手通过衡量各方面的指标,得到各种计算结果的期望值,并选择期望值最高的变化图执行对局。由此可以看出,不论前面的计算过程如何完美,如果一名棋手的决策计算出了问题,则一切休谈。

  笔者学棋的时代,是韩流将国手打的溃不成军的时代。当时的国手们痛定思痛,认为韩国棋手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国人难以比肩的直线计算;因此之后以邱魔王、胡斗士领军的一代棋手无不以直线计算为身家性命之根本。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次选择并未带来中韩对抗的转机,接下来的黑暗期更加漫长。作为自命不凡的事后智多星,笔者认为:当初韩流的势不可挡,并非仅依靠他们少年时期非人训练带来的精准直线计算;起到更关键作用的,是冷酷到几乎剥离了正常人类天性的决策计算。从李昌镐看似信步的无声追赶到李世石闻之色变的僵尸流翻盘术,其实他们的每一步着法都在说同一句话:我是围棋机器,我只追求最终的胜利。是的,他们不是围棋求道者,他们不求下出名垂青史之名局,他们不关注棋型之美丑,他们也不关心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他们的围棋世界有且仅有一个目标:这盘棋,要以我方的胜利告终。在这个明确目标的影响下,他们决策计算中的期望加权就显得尤为精准和高效,世界范围内的所向披靡也就理所应当了。请读者随我一同观察今天中国的这一批世界冠军,除开精准的直线计算外,是不是都有着几乎看不到感情色彩的高效决策计算呢?

  摒除感情色彩,是进行高质量决策计算的第一步。这并非意味着决策计算不需涉及任何对局双方本人的因素,而是指我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不能有情感因素的参杂。在有限的围棋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要求年龄比较小的学生尽可能快速地做出决定并落子,就是不希望给他们思考棋盘以外东西的时间。举例来说,我们不能因为“今天比赛要是升段了爸爸就带我去吃肯德基”而在优势的时候畏手畏脚,也不能因为“这盘棋我要是输了我就是民族罪人”而选择四处打将破罐子破摔。客观来讲,这些想法都是人之常情,当事棋手也没有任何过错;但这也是围棋的另一大难点:谁能把这些人之常情抛诸脑后,谁就能下出比别人更客观、更冷静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