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类培训

中国古代围棋十诀

时间:2023-06-21 14:44:25 振濠 棋类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围棋十诀

  围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竞技游戏,但是围棋现在已经在其他国家也已经普及开来,但是我们始终都记得围棋是起源于我们中国,但是围棋的起源作为我们中国人应该是要了解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古代围棋十诀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中国古代围棋十诀 1

  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的围棋,是我国在文化方面的一项创造发明,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艺。它是黑白双方轮流投子在棋盘上互争地域的一种盘局游戏,因为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人们智力,培养人们优秀的意志品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和全局观点以及丰富人们文化生活,陶冶性情,健康身心等有益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已发展成为群众十分喜爱的智力体育项目,同时向海外传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体育活动。

  在日本,围棋已经发展成为他们的国棋,爱好者超过一千万;在东南亚和欧美一些国家,围棋爱好者也越来越多。

  围棋的起源:

  围棋在我国古代称之为弈,在古代棋艺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我国早期古籍记载,围棋在尧舜时代就已诞生。晋张华在《博物志》中说:帝尧造出围棋来教他的儿子丹朱,又说帝舜觉得他的儿子商均不太聪慧,曾制作围棋教他下棋,以发展他的才智。《路史后记》中写得更为详细,说尧娶妻以后,生了一个儿子叫丹朱,但他骄躁任性,于是尧才造出围棋来陶冶他的性情。此外,在古籍《潜确居类书》中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夏禹的臣子乌曹创作了围棋。

  以上关于尧舜和乌曹创作围棋的传说虽然各执一词,后来还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尧舜和乌曹所处的氏族原始社会,当时社会生产力极低,很难设想会有人创造出像围棋这样逻辑严密、既高级又复杂的文化活动来。但提出异议者也都不过是些臆断,实际上并无有力的反证可以推翻以上古籍的文字记载。我们知道,任何事物总是由低级逐渐向高级发展的,围棋自然也不例外,它从萌芽到完善,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的阶段。尧、舜、乌曹时期的围棋当是较低级的原始围棋,棋盘不会是现在这样19×19道或古代曾经一度流行过的17×17道,而可能是小棋盘。同时,着法自然也要简单一些。在古代围棋发展的历史中,曾经采用过13×13道和15×15道棋盘,就有力地说明这一特点。

  围棋十诀实为历代棋家兵法总决,相传为唐代棋手王积薪所拟。

  在中国历代文人笔记中,也流传有围棋十诀是由宋代棋手刘仲甫所拟等多种说法。

  中国古代围棋十诀全文如下:

  1.不得贪胜

  2.入界宜缓

  3.攻彼顾我

  4.弃子争先

  5.舍小就大

  6.逢危须弃

  7.慎勿轻速

  8.动须相应

  9.彼强自保

  10.势孤取和

  从理论上可以对中国古代围棋十诀做如下注解:

  不得贪胜——赢棋不闹事。不宜为贪图大胜而走违反棋理的过分之棋。

  入界宜缓——打入对方阵势要遵循疾如风、徐如林的进军原则,不宜轻率地深入虎穴。

  攻彼顾我——进攻时要注意保持节奏,攻中有守,同时弥补自身弱点,防止对方反击。

  弃子争先——要注意全局作战主动权的把握,宁失数子,不失一先。

  舍小就大——精于计算,权衡得失,谨守棋筋,趋利避害。

  逢危须弃——局部战斗形势不利时,要及早考虑弃子转身。

  慎勿轻速——轻兵疾进,易受挫折,发动决战之前务必三思而后行。

  动须相应——作战思想要连贯,局部战斗要与全局自力配置遥相呼应。

  彼强自保——避开对手优势兵力的攻击锋芒,尽早安定自身弱子,先求立于不败之地。

  势孤取和——善败者不乱。劣势下要争取减少损失,尽可能地维持全局战略平衡。

  中国古代围棋十诀 2

  围棋十诀,是古人下围棋的要素积累和经验总结。其起源有唐代王积薪创、宋代刘仲甫创等说法,最早记载于南宋陈元靓的《事林广记》, 《鸿书》、《秋仙遗谱》、《石室仙机》等书也有记载。该诀对后世中外棋界有广泛的影响。

  围棋十诀

  一、不得贪胜

  二、入界宜缓

  三、攻彼顾我

  四、弃子争先

  五、舍小就大

  六、逢危须弃

  七、慎勿轻速

  八、动须相应

  九、彼强自保

  十、势孤取和

  细心的读者应该已经发现,越品味越会觉得“围棋十诀”博大精深而含盖万有之妙。今天我们继续来解读十诀的第四诀—“弃子争先”,其意思是主动放弃一些意义不大或很难处理的棋子,以换取先手之利,从而获得全局的胜利。

  《棋经》云:“宁失数子,不失一先。”围棋中争先固然很重要,但为什么要和弃子联系在一起呢?每一个棋子都有一定的效用,该怎样“弃子”呢?

  01 争先总在弃子后

  若想很好的理解并掌握弃子争先,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先”。围棋中的“先”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内涵:争取先手,用以占据更具价值的大场或急所;争取主动,用以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争取对全局的控制,以确保在今后的进程中己方可获得长远的利益。

  谋势不谋子,胸中有全局。弃子只是手段,争先才是目的,要想争先,有时必须舍弃一些东西,如目数、厚薄、模样等等。棋子常常是棋手们不情愿舍弃的东西,但往往能弃子才能争先。

  弃子在棋局中应用非常广泛,“弃子取势”、“弃子求活”、“弃子转换”、“弃子整形”等。弃子,要求弈者有长远的目光和全局观念,不能只顾一点,要讲究互相配合,不计一城一池的得失才能换取总的胜利。所以,初学者在实际应用中要学会作价值判断。

  02 聂老谈弃子战术

  “众所周知,过老(聂卫平恩师过惕生)的棋很灵活,擅长弃子。他有句名言:都丢了,就赢了。意思是把成为负担的子通通弃掉,丢掉了包袱,下起来自然轻松得多,取胜的希望也就大了。过老曾给我摆过一盘清末国手陈子仙与方秋客的当局,其中有一段精妙的弃子,他在讲解时说,你看,这块棋逃出来多苦呀!给他吃就赢了。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

  在我和过老的对局中,我也常常被他的弃子战术搞得狼狈不堪,明明吃了不少子,棋却输了。所以有一段时期,我简直迷上了弃子,总想下出歇漂亮的弃子来,一盘棋如没用上弃子战术,即使赢了也感到十分乏味。久而久之,竟被我悟出了其中的一些名堂,直到现在,弃子仍是我的有效武器。

  我认为弃子最能体现一个棋手的心胸。有人仅仅把弃子看做是摆脱对方的腾挪手段,这种理解未免狭窄了一些,实际上,精彩的弃子往往是攻击型的,这主动送给对方吃,让他不得不吃,吃了又难受,这才是真正的弃子战术。”

  选自《聂卫平:围棋人生》

  03 舍得的智慧

  弃子争先,带有非常明确的战略图谋和目的,是取得既定目标的战术手段。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文化,比如“先与后、舍与取、局部与全局”等,它不仅仅是围棋的战略战术,也是人生的谋略和智慧。弃子争先是舍得的哲学,是有目的的放弃或者给予,是摈弃小利而获得大益。下棋与生活一样,若是想要得到些什么,总是需要有所付出才行。“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永恒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