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百分网手机站

心理干预对急救人员心理健康的作用

时间:2018-04-18 17:27:56 心理咨询师 我要投稿

心理干预对急救人员心理健康的作用

  导语:心理干预包括健康促进、预防性干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健康促进是指在普通人群中建立良好的行为,思想和生活方式。健康促进包括以下内容:积极的心理健康保护抗应急损伤的能力,增强自我控制,促进个人发展。危险因素(risk facter):易感的人格因素或环境因素。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相反。不易发生某种心理障碍的人格因素、行为方式或环境因素。

心理干预对急救人员心理健康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应对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及疫情逐年增多,对人类社会及生命构成很大威胁。院前急救是现代急救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人员在抢救急危重患者生命、应对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院前急救具有社会性、随机性、紧急性、流动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复杂、体力强度大的特点。各类突发急救事件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性,这些因素都会给急救人员身心带来一定的影响。有调查显示: 院前急救护士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研究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探讨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的方法和效果,以期为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珠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从事院前急救工作1年以上的急救医师(士)、护士,共45名,年龄21~46岁,平均(28.2±6.3)岁;性别构成:男24名(53.3%),女21名(46.7%);学历:中专10名(22.2%),大专23名(51.1%),本科12名(26.7%);职称:初级23名(51.1%),中级21名(46.7%),高级1名(2.2%)。

  1.2 方法

  1.2.1 心理状况调查 调查问卷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包括九项症状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90个条目,按1~5级评分,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被调查人员于2008年12月进行心理状况评定后,给予综合的心理干预措施,于2009年6月再次评定,两次测试评定前使用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主观感受自我评定,发放问卷时简单说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支持和合作,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后收回。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合格率100%。根据院前急救人员的测评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与行为方式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

  1.2.2 心理干预方法 具体干预方法如下:(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采取讲座,观看心理卫生知识科教片等方式,使院前急救人员掌握心理危机自我调节的技巧,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2)心理训练。① 开展情景模拟训练,设置模拟救护现场进行实战应急演练;参与和观摩多部门联合举办的应急救援演习,使急救人员接受心理考验,以达到在高度紧张,危险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急救人员应对危机事件的心理承受和防御能力。②开展团队精神训练,协调好医护关系,通过集体活动加深相互了解,共同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工作环境,培养集体荣誉感,同事间建立轻松、幽默的人际关系能有效地缓冲心理压力。③开展沟通能力和体能训练,鼓励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增进社会交往,增强沟通能力,提高自信心。组织娱乐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放松身心。(3)急救技能训练,强化急救技能训练和规范岗前培训,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和现场急救技术配合培训,提高现场救护能力,缓解由于能力和知识的缺乏所引起的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慌感,随时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情绪。(4)建立心理咨询平台,通过心理专家面对面或电话咨询等方法给予应对方式的指导,寻求心理帮助。心理医生主动了解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及个体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及时缓解心理困惑。(5)心理支持,深入了解院前急救人员面临的压力,引导其正确对待压力,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社会、家庭、同事多方面的心理支持,增强其社会适应性。(6)成立由管理者、心理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的心理干预小组,制定心理危机预案。掌握急救人员的心理问题,及时或定期分析急救人员的心理情况,一旦发现情绪障碍,即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急救团队的凝聚力和应急作战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数据以(x±s)表示,数据进行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院前急救人员SCL-90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和国内常模比较 见表1。调查结果表明,干预前院前急救人员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六项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心理干预后急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见表2。通过心理干预,院前急救人员的阳性项目数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的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说明心理干预后急救人员的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卫生工作的最前沿,承担着各种意外伤害事件的现场医疗紧急救援任务。院前与院内急救在空间、地点、人员、目的、要求以及诊治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院前急救人员要具备现场急救应急反应能力,专业性强,责任大,风险高。特殊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劳动强度和社会对医疗行业要求的不断提高,使院前急救人员在多样应激工作作用下,造成了应激反应发生率增高和程度增强,产生的躯体疾病及负性情绪比率增加。本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尤其表现在阳性项目数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方面比较突出。分析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下降的原因,除与急救工作人员工作紧张程度,工作满意感和应对能力三方面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心理卫生知识缺乏,被调查人员只有45%参加过心理卫生知识培训,而55%的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辅导。由于职能部门没有开设“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多数院前急救人员未能接受过心理卫生知识的专门培训,一旦在工作中受挫或抢救现场目睹一些伤亡惨状及受到惊吓后,不会应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形成心理应激障碍,造成身心疲惫。平时对危机的意识淡薄,应对突发事件心理准备不足,以至于当面对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心理紧张甚至恐惧。缺乏系统的岗前培训和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模拟演练,对灾害的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安全防护知识没进行针对性辅导,当遇到现场的火灾、洪水、台风、化学毒气、倒塌物、爆炸物、疫情等险情时,急救人员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面对复杂场面,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情绪和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心理救援、灾难技术培训、成批抢救流程等是影响急诊护士应对灾害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因素,应重视灾害时急救技术培训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提高护士应对灾害救援的心理素质。表1 干预前院前急救人员SCL-90症状因子及阳性项目与国内常模比较表2 心理干预前后结果比较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现场救治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而影响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和社会心理康复。本研究采用了综合心理干预的方法,对院前急救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等多种心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后,院前急救人员SCL-90多项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显著低于心理干预前(P<0.05),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心理干预后,急救人员的负性情绪明显降低。提示实施综合的心理干预措施,使院前急救人员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加强急救人员的技术与心理储备,能够有效地改善院前急救人员的负性情绪,降低其心理应激水平,对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心理干预对急救人员心理健康的作用】相关文章:

1.心理干预对精神症患者心理健康的作用

2.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作用

3.心理干预对抗震救灾官兵焦的作用

4.焦点解决咨询理论与心理干预

5.老年抑郁心理干预分析

6.心理暗示的作用

7.心理平衡与心理健康

8.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标准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