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考试 百分网手机站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2-01-25 16:59:55 培训考试 我要投稿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通用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情况非常的多,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检查参考者的学习能力和其它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试题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通用5篇)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1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D)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C)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D)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答案】: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案】: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答案】: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答案】: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2

  一、选择题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该书的编写者是( B )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2、守恒指物体不论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恒定不变。皮亚杰认为,儿童开始具有守恒观念的年龄阶段是( C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3、某生的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按照斯坦福-比纳量表的智商计算公式,该生的智商为(C)

  A、80

  B、100

  C、120

  D、81

  4、儿童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 B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5、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A)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6、儿童在知道“白菜”、“萝卜”和“菠菜”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一新概念。这种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的学习属于(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类属学习

  7、老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时,列举了直角在上方、下方、右方、左方等不同类型的直角三角形。这种突出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含有直角”,同时变换直角三角形的非本质特征“直角的方位”,就是运用了( B )

  A、定势

  B、变式

  C、直观

  D、迁移

  8、在记忆一篇较长的文章时,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那种影响的结果。( D )

  A、同化

  B、痕迹消退

  C、压抑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9、下列那种技能不属于心智技能( A )

  A、书写技能

  B、阅读技能

  C、写作技能

  D、心算技能

  10、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了英语音标的学习。根据迁移的性质,这种迁移属于(B)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11、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总目标,对学习时间作出总安排,并列出学习日程安排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C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2、学习英语单词属于( B )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13、某学生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中的猫,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他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行为矫正技术就是( B )

  A、放松疗法

  B、系统脱敏疗法

  C、厌恶疗法

  D、满灌疗法

  14、某人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关注的是行为的具体结果或与自身的厉害关系。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水平属于( A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普遍伦理水平

  15、无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都能达到某项学习任务的规定水平,只不过所花的时间有所差别而已。这种教学理念就是布卢姆所提出的( C )

  A、情境学习

  B、合作学习

  C、掌握学习

  D、发现学习

  二、填空题

  16、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 评价/反思 过程。

  17、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 沉思型 认知方式。

  1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勤奋感 。

  19、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的 认知结构 。

  20、儿童多动症是小学中最为常见的以 注意力 缺陷和活动过度为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21、维纳提出归因的三维六因素模型。其中,三维度是指稳定性、内在性与 可控性 。

  22、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这种迁移理论称为 经验类化说 。

  2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言语直观 。

  24、技能指通过 练习 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5、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 和调节策略。

  26、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颖奇特、有 价值 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7、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 内化 三个阶段。

  28、罗森塔尔等人研究发现,教师的 期望 对学生产生自动应验效应,这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29、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 民主型 和放任型。

  30、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 认知策略 两个亚类。

  31、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行为规范 三个阶段。

  32、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 中等 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3、班图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与 自我强化 。

  34、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 关注学生 三个阶段。

  35、 常模参照 评价是以学生所在团队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学生所在团队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三、简答题

  36、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答: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7、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答:①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8、简述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

  答:①有效的说服;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约定;

  ④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39、简述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答:①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②情感目标;

  ③动作技能目标;

  40、简述影响学生观察直观对象的主要感知规律。

  答:①强度律;

  ②活动律;

  ③差异律;

  ④组合律。

  41、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主要方法。

  答:①深度加工材料;

  ②有效地运用记忆术;

  ③进行组织块化编码;

  ④适当过度学习;

  ⑤合理进行实习。

  四、论述题

  4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③在考试内容形式上增添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评估学生成绩时考虑创造性的高低。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②进行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进行自我设计训练

  ④进行头脑风暴训练

  43、一名专家到一所小学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于是教师向先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试问,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答: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3、意义学习的产生有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材料本身有意义,主观条件包括:学生有适当观念、学生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的倾向性,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4、从本案例来看,材料本身有意义,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是主观条件,也就是说,学习没有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从而没有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3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

  B.1903

  C.1789

  D.1924

  2.青年初期是世界观( )。

  A.形成时期

  B.初步形成时期

  C.初步成熟时期

  D.成熟时期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学生学习“功一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5.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避免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6.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与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 )。

  A.初创时期

  B.成熟时期

  C.发展时期

  D.完善时期

  7.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个体的心理社会性任务是发展( )。

  A.自主性

  B.主动性

  C.自我同一性

  D.勤奋感

  8.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于( )。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认知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10.高中阶段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他们对初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负迁移

  D.逆向正迁移

  【答案及解析】

  1.A【解析】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B【解析】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所以青年初期是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

  3.A【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并提出了“顿悟说”。

  4.D【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5.B【解析】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6.B【解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

  7.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个体的心理社会性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

  8.A【解析】撤销厌恶刺激而提高反应概率增加的是负强化,故选A。

  9.B【解析】马斯洛把低级的四种需要称为缺失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10.D【解析】后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起到迁移作用,是逆迁移,并且促进深化了前面的学习,因此是逆向正迁移。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4

  1、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每一方都包含着的两个侧面是认知和( )

  A.感知

  B.意识

  C.反省

  D.行勾

  参考答案:D

  2、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 )

  A.桑代克与华生

  B.巴甫洛夫与华生

  C.斯金纳与巴甫洛夫

  D.华生与班杜拉

  参考答案:B

  3、海德出版《人际关系学》,解开归因研究序幕的年份是( )

  A.1954年

  B.1958年

  C.1957年

  D.1945年

  参考答案:B

  4、培养自尊心的先决条件是重要感、成就感和( )

  A.需要感

  B.有力感

  C.安全感

  D.信任感

  参考答案:B

  5、莫雷的学习双机制理论认为,人有两类学习机制,一类是联结性学习机制,一类是( )

  A.加工性学习机制

  B.动机性学习机制

  C.信息性学习机制

  D.运算性学习机制

  参考答案:D

  6、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参考答案:C

  7、桑代克进行的著名的迷箱实验所用的实验对象是( )

  A.白鼠

  B.狗

  C.猴子

  D.猫

  参考答案:D

  8、在一个班级内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属于( )

  A.小组竞争

  B.群体间竞争

  C.群体内竞争

  D.集体竞争

  参考答案:B

  9、在日常生活中,“桌子”属于( )

  A.具体概念和易下定义概念

  B.具体概念和科学概念

  C.科学概念和下定义概念

  D.具体概念和日常概念

  参考答案:D

  10、凯尔曼提出的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阶段不包括( )

  A.顺从

  B.认同

  C.内化

  D.同化

  参考答案:D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写在答案纸指定的位置上。)

  1.通过检查日光灯零件散障并作修理的思维种类是( )思维。

  A.具体形象

  B.抽象

  C.语词逻辑

  D.动作

  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4岁左右儿童的思维处于( )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于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A.冯特

  B.华生

  C.卡特尔

  D.钦纳

  4.在心理学研究中,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叫( )。

  A.观察法

  B.心理测验法

  C.实验法

  D.个案法

  5.“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描述的是( )冲突:

  A.接近-接近型冲突

  B.回避-回避型冲突

  C.接近-回避型冲突

  D.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6.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 )完成的。

  A.细胞体

  B.树突

  C.突触

  D.轴突

  7.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 )。

  A.有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8.“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什么现象?( )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阈限

  D.错觉

  9.军事上的伪装是混淆对象与背景的差异,主要利用了知觉的( )。

  A.恒常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10.按照记忆的干扰理论,早上起来记忆效果好,这是因为少了(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D.自然消退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记忆的三个子系统中,具有鲜明形象性,保持时间非常短,容量较大的叫做_______________。

  2.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___________。

  3.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_____________交互作用的结果。

  4.“暴跳如雷.欣喜若狂”是描述情绪的_____________状态。

  5.根据大脑皮层的机能区域的划分,视觉区在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高原现象

  2.知觉定势

  3.最近发展区

  4.聚合式思维

  5.习惯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2.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3.简述观察的品质。

  4.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5.简述詹姆士一朗格的情绪理论和阿诺德的情绪理论。

  6.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2.结合实际,谈谈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3.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 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A C B B D A

  二、填空题

  瞬时记忆、意志过程、社会、激情、枕叶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2分,共 10分)

  1、 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现象。

  2、 知觉定势:即先前知觉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人的当前知觉。

  3、 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4、 聚合式思维:也叫集中思维。它是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5、 习惯: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

  四、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 30分)

  1.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1分)

  (2)行为主义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2分)把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1分)。行为主义还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客观研究方法(1分)。

  2.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1)共同点。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1分)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1分)

  (2)不同点: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1分);(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1分);

  (3)反应方式不同(1分)。

  3.简述观察的品质。

  (1)观察力的定义:指人迅速、敏锐地 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1分)

  (2)观察的目的性(1分)

  (3)观察的客观性(1分)

  (4)观察的精细性(1分)

  (5)观察的敏锐性(1分)

  4.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的概念: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也就是说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1分)。

  (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1分)

  (2)活动的内容与性质(1分)

  (3)识记方法(1分)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1分)

  5.简述詹姆士一朗格的情绪理论和阿诺德的情绪理论。

  (1)詹姆士一朗格又称为机体知觉理论(1分)。认为情绪并非由刺激引起,乃是由生理变化激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后产生的(强调大脑对身体反应的反馈)。(2分)

  (2)强调大脑皮层对刺激影响的评估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认为人们的认识过程左右着对情绪的解释与反应。(2分)

  6.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性格与气质的性质是不同的。性格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化特性(1分),而气质受遗传影响较大(1分)。性格与气质的生理基础有所区别。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1分)性格的基本机制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基础之上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1分)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性格与气质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1分) 虽然,气质对性格的形成与表现发生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决定一个人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性格。(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 15分,共 45分)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1)注意的概念(2 分)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 分) 无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

  (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分) 学习目的性;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4)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2分)

  (5)结合实际(5分)

  2、结合实际,谈谈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1)能力的概念(2分)

  (2)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

  (3)环境和教育(3分)

  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早期是儿童言语、感知和想象等多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学校教育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系统性的.

  (4)实践活动的影响(2分)

  (5)主观能动性(1分)

  (6)结合实际(5分)

  3、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动机的概念(1分)

  (2)动机的意义(1分)

  (3)指导原则: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内部需要,转化学习动机;强化内外因素,维持学习动机。(3分)

  (4)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远景性学习目的教育。(1分,结合实际1分)

  (5)提高教学艺术,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1分,结合实际1分)

  (6)明确学习目标。(1分,结合实际1分)

  (7)及时、有效的反馈。(1分,结合实际1分)

  (8)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1分,结合实际1分)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

教育学心理学冲刺试题及答案08-24

2017年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08-24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09-27

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08-24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09-24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08-24

2017年自考《青少年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1-05

2017年自考《旅游心理学》精选试题及答案10-17

2017年厂级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08-25

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参考答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