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辅导 百分网手机站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时间:2017-11-13 11:59:19 初中辅导 我要投稿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农民诗人”臧克家所作, 原名是《“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这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积累掌握双音节词和成语的读音与用法。

  ⑵了解臧克家、闻一多。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⑶理清文章的思路,精致严谨的结构,过渡语段的作用。

  ⑷理解艰深语句的作用,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2、感目标

  学习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的高尚的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精神实质。学习文章选材、组材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叙述中的描写的运用及作用,关键词语。

  【教学过程】

  创景导入──朗读,积累字词──默读,整体感知文意──思读,理清文章思路──悟读,深层探究──美读,品味赏析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七子之歌》,学生可跟唱,创造情境。(学生熟悉此歌,由此可猜到作者,教师也可随机提问。)

  这首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是一位为人所敬的民主战士,他敢作敢为,言行一致。现在我们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精神品质。

  二、资料交流,资源共享

  1、作者介绍(大屏幕显示,点一名学生朗读)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x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x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x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2、臧克家和闻一多(学生齐读)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3、闻一多(老师讲读)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xx反动政府的腐朽,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三、听课文录音,积累词语,整体了解全文大意

  1、字词(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词,并积累词语。)

  衰微赫然迭起高标

  锲而不舍兀兀穷年呕心沥血

  潜心贯注心凝神会迥乎不同

  一反既而慷慨淋漓气冲斗牛

  无暇顾及目不窥园仰之弥高

  2、整体感悟:(大屏幕上打出下列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明确)

  ⑴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⑵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⑶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四、朗读第一部分,4人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领起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对比写法。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2、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

  ──三件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3、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

  “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4、“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5、闻一多向古代典籍钻探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他想吃尽、消化尽......文化史”“他要给我们......文化药方”

  6、“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7、““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8、“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怎样的研究态度和精神?

  ──专心致志的研究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

  9、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