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百分网手机站

大学补考语文试题

时间:2020-09-28 16:32:13 语文试题 我要投稿

大学补考语文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大学补考语文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荣膺/赝品 占卜/哺乳期 寻思/循名责实

  B.殇逝/滥觞 儒雅/孺子牛 款识/博闻强识

  C.忐忑/袒露 赶场/干细胞 寂寥/眼花缭乱

  D.超擢/着想 睥睨/庇护所 哮喘/惟妙惟肖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信笺 落寞 综合征 毁家抒难

  B.坐阵 吹拂 策源地 器宇轩昂

  C.怄气 浏览 蜂窝煤 扶正祛邪

  D.瞭望 寒暄 口头蝉 优哉游哉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大多数人在用钱计算生活的时候,“乐价比”则____人们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在心理上是否物超所值。

  ②作为一名军旅作家,他对军队有着一种本能的难以割舍的____,部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让他魂牵梦萦,继而流淌于笔端。

  ③为了倾听和触摸沙漠,我把我全部的感官都打开到了____,因此我听到了不可能再听到的天籁,看见了不可能再见到的纯净的颜色。

  A.提议 情节 极限 B.提倡 情结 极致

  C.提议 情节 极致 D.提倡 情结 极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据悉,“泉城美食节”将于本月底举行,消息一经披露,“美食家”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济南,意欲大快朵颐。

  B.“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

  C.哈尔滨大桥垮塌、山东威海居民楼爆炸、济青高速淄博段特大车祸……一个个悲剧如影随形。人们不禁要问:安全监督部门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职责?

  D.改革开放之初,大家都一穷二白,连一辆自行车都是奢侈品,但现在不同了,家用轿车满街跑,由此我们感受到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面对央视记者“你幸福吗?”的随机采访,有人直言不讳“我幸福!”,有人则调侃道“我姓曾!”,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与追捧。

  B.深圳南山区前海学校在每班特设两个心理情报员,搜集同学的心理,定期向老师汇报,以便老师及时掌控学生心理动态。

  C.在文学发展的路途上,人们会越来越感觉到,不同文体之间相互借鉴、吸收、融汇与交织的`趋势越来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D.统计中心数据表明,中国居民储蓄在2017年前三季度中,用于住房与教育的比例高达65.7%,远高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关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

  6.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后,通过借鉴比较,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

  B.强势文化往往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中同文化走向世界则是为了抵御外来文化。

  C.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为了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提高自身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D.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并学习世界文化,实现各种文明相互促进的愿景。

  7.针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既要防止盲目崇拜西方,也要避免极端仇视西方的情况出现。

  B.中国文化应主动出击,让世界近距离或直接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与魅力,以便消解其他文化对中国文化偏见。

  C.要想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提供优质的文化商品及优良的文化服务是现实的必然要求。

  D.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就需要大批举止文明的中国人走出去并成为文化传播者。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于中国文化未能与其他文化相融,是国人的自我评价。

  B.清朝改土归流后,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教化百姓等措施,表明对精神文化的接受,纯粹出于自愿。

  C.中国文化走出去后,就能通过比较借鉴,发现中国及其他文化的优缺点,以达到取长补缺的目的。

  D.要想处理好世界各国文明之间的关系,就要遵循相互欣赏、成人之美、共同繁荣之道。

【大学补考语文试题】相关文章:

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10-07

成考大学语文试题10-06

自考大学语文试题09-13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10-15

专插本大学语文试题10-05

湛江师范大学语文试题12-02

大学语文试题选择题11-30

科目一可以补考几次11-29

科目二常见补考原因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