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时间:2020-11-30 13:49:0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小石潭记》教学设计范文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文言文,语言清新生动,应以朗读教学为主,朗读之于文言文,犹如活水之于游鱼,必不可少。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如教师范读,配乐朗读,学生齐读等等,能提高学生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能力。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应联系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采用质疑研讨点拨法,对文章的词句疏通、内容理解、写法意境等方面的疑难提出问题进行探究。重点研讨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被贬之后悲愤苦闷的情绪,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关于《小石潭记》教学设计范文

  1、相关基础知识

  (1)作者及背景资料: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歌《江雪》,以后还会接触到《捕蛇者说》、《始得西山宴游记》等作品。

  柳宗元曾参与王叔文改革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那里一直生活了十年。永州在当时属于偏远之地,然而,这里却处处有奇山异水,风景宜人。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再加上州司马又属闲散官职,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的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名的《永州八记》。柳宗元喜欢永州的佳山丽水,但他并非真有赏玩山水的闲情雅兴。因为他自己“不合于俗”,没有人能安慰他那充满矛盾和苦痛的心灵,他游山玩水,主要出发点是为了排解他被贬后的苦闷抑郁之情。然而,一时的陶醉,片刻的沉迷,带给他的则是更大的精神苦恼。这一点,对我们理解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是十分重要的。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本文应掌握的重点字、词、句

  ①看拼音写生字注音

  huáng liè chíkān pèi chù

  (篁)竹清(冽 ) 为(坻)为(嵁) (珮)环 (俶)尔远逝

  cēncī xī dǒu qiǎo suì yǐ

  (参差)披拂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 (悄)怆幽(邃) (佁)然不动

  ②掌握一词多义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久居 (可以,能够)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由,自)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跟随)

  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澈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冷清 )

  差 参差披拂 (长短不一,形容词 )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

  以 以其境过清 (因为 )

  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可以不译)

  乐 心乐之 (以……为乐 )

  似与游乐者相乐 (逗乐,嬉戏 )

  ③解释划线的词并口译下列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翠绿的藤蔓)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呆呆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2、内容理解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作者以心灵的感悟,精细的观察,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对自然的无限热爱,给我们以无尽的审美享受,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柳宗元被贬永州,心情是压抑的,为排谴心中抑郁和苦闷,他只得纵情山水以求解脱。优美的景色的确让他忘记了忧愁,但毕竟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凉的石头,让他再一次涌起失意之感。淡淡的喜,浓浓的愁,缓缓流淌出的是一首抑郁哀怨的曲子。

  柳宗元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他笔下的小石潭,景色优美:清洌的泉水、怪异的石头、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很自然的景色,作者用简洁的文笔就把丰富的景给展现出来。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

  由“篁竹”远远的广镜头,逐渐地拉近到潭底、潭周,并渐近到特写潭中的鱼,然后又把镜头再拉远,“望”潭之源,最后把镜头拉高拉远。看来柳宗元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导演,《小石潭记》是一部游踪清晰的.自然风光片。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3、形式把握

  (1)构思新巧,结构严谨。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这种构思既新颖,又自然,真是匠心独具。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3)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4、语言揣摩

  这篇山水游记的语言极为精美。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语言极为精练。“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用“如鸣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而“斗折蛇行”四个字,却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静态和动态,含义丰富而并不深奥。“明灭可见”,用光线的明暗来说明视线和溪身的交错,说明水面的光亮。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更把游鱼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语言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又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关于《小石潭记》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1.关于《搭石》的教学设计

2.关于《小青蛙》教学设计

3.《搭石》教学设计模板

4.《小蜗牛》教学设计

5.小麻雀教学设计

6.公开课《日月潭》教学设计

7.《搭石》教学设计(通用6篇)

8.《穷人》小练笔教学设计

9.《小蓝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