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12-24 19:54: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A.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B.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三、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一)、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第二行诗)“万马齐喑”

  A、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B、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读这个词

  C、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D、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第一行诗)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一二行诗)

  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二)、教学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劝”

  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实却又是那么可哀。那巨大的变革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啊!这“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再不改变,要亡国了啊!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课件示图,说、读)

  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战争失败英法联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练习课件)

  a)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b)读到这里,大家课前的问题解决了吗?

  同座之间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谁来说说这“风雷”指的是什么?这“万马齐喑”指的又是什么?

  2、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拓展《己亥杂诗》第5首)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 篇3

  《登飞来峰》

  一、导入

  北宋的王安石,是有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

  二、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三、介绍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做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四、朗读诗歌

  1.听范读。仿读。

  2.学生自由读。

  3.全体学生齐读诗歌。

  五、理顺诗意

  1.结合注释,试译诗歌。

  2.交流难点,理顺诗意。

  参考: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六、诗句研读

  1.“飞来山上千寻塔”与出了什么内容

  明确: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2.“闻说鸡鸣见日升”如何理解?

  明确:紧承首句而来,听说在鸡鸣之时,站在塔上可见到旭日东升。这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3.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明确:这两句诗用了典故。

  补充:西汉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是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

  七、诗词主旨归纳

  诗人借登高以寄慨,抒发了他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景物——充满生机

  情怀——踌躇满志

  《己亥杂诗》

  一、导入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为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315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二、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清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出身于世代官僚文士家庭,38岁中进士。政治上主张改革内政,抵御外侮,与同时的魏源齐名,称“龚魏”,为近代思想界的先驱者,启蒙思想家。有《龚定庵全集》。

  三、朗读诗歌

  1.听范读。仿读。

  2.学生自由读。

  3.全体学生齐读诗歌。

  四、理顺诗意

  1.结合注释,试译诗歌。

  2.交流难点,理顺诗意。

  参考:

  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五、研读诗句

  1.本诗从结构上看,分前后两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分别属于哪种?

  明确:写景,抒情。

  2.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① 诗人以天涯、日暮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

  ② “浩荡”,广大无边。“白日斜”,夕阳西斜。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杭州故里,心情十分苦闷。诗中用“浩荡”来形容离愁,说明愁绪之深。这个“愁”是对国事的忧虑,表现了他的爱国之心。

  “吟鞭东指即天涯”,这句写的是作者的心态,离京意味着告别朝廷,远离仕途,不再回来了,所以作者产生了有如天涯漂泊的心绪。

  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① 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内心的情感。

  ② “落红”,落花。“红”,比喻理想与信念。“落红”是作者自比脱离官场。这两句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写落花,实际上是借以表露诗人的情怀。诗人虽然像一朵落花辞别故枝一样地离别了京师,但他并不是无情的,他的心依然留在京城,留在朝廷,依然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种对理想的坚定追求,高度的爱国热忱,崇高的献身精神令人感佩不已。

  六、主旨归纳

  抒发了作者离京时的感受,虽然充满愁绪和惆怅,却更坦露了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尽力的高尚情怀.

  七、作业

  1.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

  2.完成练习题。

【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步诗教学设计12-10

现代诗《绿》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10-04

《关雎》的教学设计11-25

《绝招》的教学设计11-18

《负数》的教学设计10-14

《古诗》的教学设计10-02

《挑山工》的教学设计06-19

《母鸡》的教学设计05-23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教学设计12-17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