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时间:2020-11-07 16:33: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2015年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小编导语:《永生的眼睛》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设计。

2015年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4.继续练习批注和摘录笔记。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器官捐献行为的看法,以及琳达思想转变的过程,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

  【教学准备】

  1.查找关于器官捐献的资料并调查周围人对捐献器官的认识和态度。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生的眼睛》,请齐读课题。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走进温迪的家,感受这家人的故事。

  2.复习词语。

  课件出示:

  第一组:给予 捐赠领悟 签署 分享 慷慨 骄傲永生

  第二组:振聋发聩热泪盈眶溘然长逝才华横溢天壤之别

  (不同形式的读。)

  3.读完这些词语,谁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课文记述了琳达一家三口人先后捐献角膜的经过,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琳达思想发生的深刻变化。

  相机板书:母亲 父亲 女儿

  【设计意图:由复习词语导入,词语与课文内容联系,回顾课文的内容,一个环节,多种用途。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既温习了课文内容,又巧妙地进行了一次语言文字训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从整体入手,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二、读中品味,感知语言

  1.过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琳达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呢?(琳达的情感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画出相关语句,圈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将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然后到小组里进行讨论,确立好重点发言人。

  2.学生自学批注、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重点研读。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读,小组指定的重点发言人自由谈感受。

  ②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谈感悟)

  ③如果是你,你能给予他人哪些东西?(创设情境,体会读书。)

  ④“有意义”体现在哪里呢?

  出示课件: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我的女儿温迪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父亲接着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①读,质疑。

  ②文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会为“我”而感到自豪?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如果你是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梦中的亲人……你最想跟温迪的外公,那个无私捐献眼角膜将你从黑暗带向光明的人说些什么呢?

  ④能感受到“美妙”的还有谁?“你们”指的是谁?

  (指名回答。)

  ⑤把父亲的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概括成一句话,批注在空白处。

  再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送进句子中品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⑥摘录到摘录笔记本上。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在学生自由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课文,读中谈感受,读中质疑,读中进行角色互换。文中父亲的一种无私情怀如涓涓流水渗入学生心田,受到刻骨铭心的熏陶和感染。】

  三、设置悬念,引发下文

  1.大家回忆一下,作者也就是文中的琳达,一开始当她得知父亲要无偿捐献离开人世的妈妈的眼角膜的时候,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当她听了父亲的话以后,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琳达把外公捐赠器官的心愿告诉她心爱的女儿——温迪时,她会有怎样的表现?那个写诗的人的眼角膜是爷爷捐的吗?

  2.汇报。

  出示:“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先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仍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怎样的一种骄傲!”

  ①读一读,“这一刻”指的是?

  ②“——”的作用?

  回答:“——”是“我”对女儿眼中闪烁的光辉发出的感叹。

  找一找还有运用“——”的句子吗?找到了读一读,想想它的作用?

  回答:其他三处都是对上文的词语做解释和补充说明的。

  ③怎么理解“骄傲”?找找还有用“骄傲”的句子,读一读。

  回答:

  A.当你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的.时候,又会多么骄傲!

  B.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骄傲。

  C.这真令你骄傲吗?

  D.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先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仍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怎样的一种骄傲!

  E.“金发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④读一读,对比体会五个“骄傲”有什么不同?

  回答:“骄傲”在课文中是自豪的意思。A句是父亲希望自己的女儿琳达能达到这样的境界。B、C、D句都表现了温迪完全理解外公的思想和做法,自己也打算这样做,她眼里闪烁的,就是外公希望的那种骄傲的光芒。E句呼应了A句,也照应了其他三句。

  相机板书:反对 理解 自愿

  【设计意图:父亲的话说给谁听?父亲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父亲的话是缘于“我”对父亲要捐赠死去母亲的眼角膜的不解和痛苦,“我”的不明白被父亲的话释然,“我”的痛苦难忍被父亲的平静和真诚所抚慰。抓住关键词“骄傲”,上引下联,左叩右击,在语言环境里品味,内化,读懂骄傲,生成骄傲。这一环节,使学生能最终领悟琳达情感转变的精神力量的来源,还会对你、我以及温迪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过渡:课文读到这里,请同学们再读课题,你对“永生的眼睛”又有了怎样的理解?“永生”的是什么?

  1.谈谈你对“永生的眼睛”的理解。

  2.指名回答。

  永生的是什么?

  两个含义:捐献的器官“永生”;捐献的精神“永生”。

  (提醒学生批注在旁边。)

  相机板书:捐献器官 奉献爱心

  3.你还知道有谁捐献了眼角膜?

  【设计意图: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同时更多地了解课外的知识,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同时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深对眼角膜捐献的了解。】

  4.小练笔:读了这一家人捐献器官,奉献爱心的故事,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课文内容对文中的人物可以进行评价,也可以谈谈感想,写一写。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进行了语言的积累,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强烈情感,在对温迪一家尤其是对温迪的深深敬佩之余,获得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追忆。】

  5.修改批注,整理好摘录笔记。

  6.再读课文,感受琳达思想发生的深刻变化,体会三口人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再次回读全文,是理解后的读,遵循了从整体——部分——整体的规律,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

  五、个性作业,课外延伸

  1.继续收集有关眼角膜捐献的感人的故事,并讲给你的亲人、朋友听。

  2.读一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写一份器官捐献的倡议书。

  【设计意图:课外的延伸,让孩子们继续关注眼角膜捐献的问题,然后做一个义务的宣传员,让更多的人了解眼角膜移植的现状,唤起人们的爱心。】

【2015年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2.《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范文

3.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2篇

4.《关雎》的教学设计

5.《绝招》的教学设计

6.《负数》的教学设计

7.《古诗》的教学设计

8.《挑山工》的教学设计

9.《母鸡》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