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原文注释赏析

时间:2023-08-31 14:38:08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夜月原文注释赏析

夜月原文注释赏析1

  原文:

  六月三日夜闻蝉

  唐代:白居易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译文: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荷花散发阵阵清香,早晨的露珠将要坠入水中,柳叶随着风生动飘荡。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初三夜晚新月高悬,听到了今年的第一声蝉鸣。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突然听到这个声音,勾起了我这个北方来的客居之人的愁绪,静静听着想起东都洛阳。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我在洛阳有履道坊宅,想来此时又有别处的蝉在我家鸣叫。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不知道我家园子里倒映着月亮的水池中,是否有人趁着月色划船呢?

  注释:

  荷香清露坠(zhuì),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chán)第一声。

  微月:新月。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东京:东都洛阳。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竹林宅:指作者洛阳履道坊宅。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在苏州看到的景象;五六句写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七八句写诗人在异乡为异客的愁苦;最后两句写诗人联想自己家乡的场景,诗境清幽。诗人由景及情,浑然一体,造语清新,自然无拘束。

  苏州的六月,正是荷花飘香露珠圆润之时,凉爽的东南风吹动着柳枝,有节奏地晃动着。六月初三的'夜晚,诗人听到了今年的第一声蝉鸣。刚刚听到蝉叫时,诗人这个北方来的客居之人还有些愁,是它打扰了诗人的睡眠,让诗人睡不着觉,它勾起了诗人思乡的愁绪。原来诗人“静听忆东京”,在安静的夜里聆听着蝉鸣不禁想念洛阳的家了。在诗人洛阳家中,有一片竹林,想来此次分别后,里面有蝉又在呜叫了。但不知道自己家园中的那个小池子内有人在月色中划动着小船前行。

  病中多疑,病中多思,病中孤独感特别强烈,这都是人在病中的常态,诗人也不例外。诗人因病而特别想念洛阳的家园,想念那园中的家人,都是很自然之事。

  诗人的联想很丰富,他善于以一物为纽带,而展开遥远的另一空间的想象。月亮是诗人常用的一个联想的着笔点,但此诗不仅有月亮,还有蝉,用蝉来作联想的基础,这在历代诗歌中倒是比较少见的。但诗人将其放在特定的气氛中,感觉有些新奇,但也很亲切。

  诗从咏景物引发情思。开端咏荷、柳,伴随清露、好风,通过嗅觉、听觉的感受来透露夏夜纳凉的清爽舒适。诗境清新,近似孟浩然“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的境界。初三夜是新月始生之时,可见前两句未涉及视觉的感受是符合实际的。以下从初闻蝉鸣表达愁思。闻蝉而动客思,是诗人传统,白居易此际故园之思落干洛阳之宅,既有竹林风清与当前境界接近的原因,更含寓早日辞官闲居的心情。诗由景及情,浑然一体,自然无拘束。

夜月原文注释赏析2

  作者:刘方平 朝代:唐代

  【作品原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品翻译】

  夜静更深,朦胧的斜月撒下点点清辉,映照着家家户户。夜空中,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

  【作品注释】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lán)干南斗斜。

  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作品赏析】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

  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至于说本诗有无隐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无证,不好去穿凿。

夜月原文注释赏析3

  原文:

  月上瓜洲·寓乌夜啼南徐多景楼作

  宋代: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释: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神州:指中国,此指京都。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赏析:

  此词通篇借景抒情,蕴涵着无限凄凉感时之意。上片触景伤情,引起了故国之思。江头新秋,又带来几多新愁。塞草连天,神州何处?写出了对故国的无限忧思。下片抒发感慨。古今多少英雄泪,都随江水东流去。眼前只有瓜洲明月,江上渔竿。感时伤事,不尽欲言。全词含蓄蕴藉,感情真挚,委婉细腻,风雅自然。

【夜月原文注释赏析】相关文章:

月夜 / 夜月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7

《阁夜》原文、注释、赏析07-01

旅夜书怀原文,注释,赏析10-15

[唐]杜甫《阁夜》原文、注释、赏析10-24

《夜泊旅望》原文、注释、赏析06-30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原文、注释及赏析09-06

诗经七月原文注释及赏析08-15

夜泊钱塘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9

夜到渔家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9

乌夜啼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