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能力如何培养

时间:2022-11-23 15:12:14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提问能力如何培养

俗话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此话道出了求学的真谛。然而,在小学生中,尤其是农村小学生中,课内或课外很少有向老师发问的。究其原因,无非有两种:一是学生不肯动脑筋,缺乏探究精神,二是不善于质疑问难,找不到发问点。因此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讲清提出问题的意义,提倡鼓励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提出问题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

二、教给方法,使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会知识是前提,而会学知识才是目的。刚入学的学生许多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出疑点,教学生会说。一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得要领,有时表达不清,有时浅显幼稚,教师在关键处要给予引导。例如,在教学100以内各数的认识之后,教师先提出两个简单的问题:比35大比40小的数有哪些?100以内的整十数有哪些?回答完后,教师让学生一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了几个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1)两个数位都是一样的数有哪些?个位是5的两位数有哪些

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请同学回答,学生兴趣浓厚,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因此,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一点是教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的。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可问。

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提出问题的关键。教师应创设缺乏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复习“乘法的认识“时,教师创设小猴买水果的情境,以颜色鲜艳的水果吸引学生,以言语激励学生,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水果图片:菠萝3元、西瓜8元、桃子2元、香蕉5元、苹果1元。学生提出以下数学问题:(1)买2个桃子用多少钱?(2)买5个菠萝多少钱?(3)买3个桃子和1个西瓜多少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出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越问越有趣,越学越想学。因此,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培养发现数学简单问题的能力,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不断从问题情境中提出新问题,深入探索知识的内在规律。

四、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出心中的疑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下面一道题,一幅情境图:图中有跑步的、练武术的,出黑板报的。学生通过数数和计算得出跑步练武术的同学各有多少人,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继续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出不同的活动项目之间比多,比少的问题和两个甚至三个项目的活动人数之和等问题。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树立“不唯书,不唯师”的思想,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畅所欲言。

五、交给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

指点提问途径,教给提问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关键,单就数学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从所给的情境图中像知道的提问;(2)从所给的题目不理解处提问:

(3)在疑难处提出问题。

六、培养自学习惯,保证提问时间。

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还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养成学生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前,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也就是思考时间,然后再让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保证有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的时间。

通过每一节课,每一次精心设计的练习,教师将“问题意识”慢慢地渗透给学生,使他们学会找条件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解

决问题的能力,感受道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得到同步的培养和发展,这才是数学的真正目的。

提问能力如何培养 [篇2]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并将“ 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作为教师,除了培养学生具有数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勇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所产生的新的困惑,新的问题。前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活动的参与性;后者可以使学习不断引向深入,并带动其他同学积极思考和参与。在新课导入时,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也要给学生留有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让质疑问难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将会不断地掀起波澜,因此,质疑问难不应该是一次性的。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关键就是设法让学生将要学习的概念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联系。

教师的示范提问,特别是提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不仅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还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受到启迪,让学生发现并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

二、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为了让自己的学生享受到这种乐趣,并使之成为学习的一种习惯,我采取了如下做法:

1.采用提问

准备一本提问记录册,由科代表记录提问者姓名、提问日期、问题内容、回答者姓名等。记录的内容、质量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期末总评的重要参考标志,以对那些善于提问题和积极探索答案的学生给予鼓励,从而建立起激励机制。每周由科代表统计一次本班学生提问的次数,回答问题情况并向全班公布,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从而形成良好的问答氛围。

2.自我展示

每节课前,我都要抽出3---5分钟让学生自我展示。先由一名“我一定行”的同学上讲台,让其他同学随意向他提上节课所学内容的三个问题,如果他三个问题回答过关了,他就拥有向全班同学提三个问题的权利,谁被难住了,就必须向全班同学表演一个1-2分钟的节目,所表演的节目必须让同学表决通过,从而达到“我能行”。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置于问题的情景中,既要敢问、乐问,又要会问、善问,努力进行旨在强化“问题”意识的教学探索;同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提问的兴趣。

三、积极引导,提供思路

“好问”和“勤问”,仅是“提问”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提出思考性的问题,以达到“善问”。

1.到生活和生产中找“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稍作留意,问题便滚滚而来,有些可能立时有解,有些可能一时无解,但记下来,日后也许会来个“柳暗花明”。

2.到想象中找问题

世人误以为只有艺术家才需要想象,事实上科学家也需要想象。由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限制,使人们不可能对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能一下子准确把握。因此,不妨通过想象提出某种理论,这种尚未证实的理论称为科学的假说,科学假说是人们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问能力如何培养】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11-16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提问的能力03-16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11-16

在生物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11-11

如何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提问能力09-25

如何培养感悟能力05-02

如何培养创业能力12-20

如何培养幼儿交往能力02-19

如何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04-17

如何培养儿童交际能力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