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时间:2022-11-08 21:50:21 松涛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篇1

  一、克服妒忌情绪,培养宽容大度的健康心理。

  有这种心态的人,即使遇到遇到再大的困难与挫折,也不会灰心,学习终会取得成功。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常常遇到一点儿困难,小挫折就整天烦恼,苦闷、厌世、甚至离家出走、自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阳光心态”和“宽带心理”。在教学《乐观向上》一课时,文中的张海迪姐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身残志坚,身体三分之二残疾,坐在轮椅上还为数千人治病;她自学了英,美,德,法等四种语言,翻译了几十万字的小说和资料;她坐在轮椅上为大家演唱;给许多残疾青少年朋友写信,热情鼓励和帮助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张海迪姐姐为什么能这样做呢?就是因为她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性格和心态。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具有了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和“宽带心理”。

  三、正确自己定位,做自尊自爱的新型少年。

  自尊自爱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名誉和身体,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和侮辱自己,做一个有骨气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护,也只有这样,长大后才能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如在学习《要要自尊自爱》一课时,文中讲的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时,常常受到洋学生的欺辱,徐悲鸿能自尊自爱,深信自己在学习上一定能超过洋学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为自己赢得了尊严,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爱国将领吉鸿昌在美国考察期间,受到了美国人的歧视,侮辱,他毅然在自己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道:“我是中国人!”昂首阔步地走在大街上,为自己和祖

  国赢得了尊严,一时间被人们传为佳话!爱国大侠霍元甲打败了外国一个个拳王,用实力证明了“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为自己和祖国赢得了尊严!相反的像慈禧太后那样,缺乏自尊,丧权辱国,终将会被历史所唾弃。

  四、身体力行,培养诚实守信的健康心理。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如果你学会撒谎、骗人、那么、谎言被揭穿之时也就是你孤立、无助之日,也就是你失败之日。如《坚守信用》一课讲了宋庆龄奶奶为了坚守自己的诺言,等待一个小朋友,整整等了一天的故事。反映了她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相反撒谎、骗人,终将害人害己,如《说谎的孩子》一文中,放羊的孩子多次撒谎,最后落得个羊被吃光,无人上山来救的悲惨结局!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做人要诚实守信、心怀坦荡的道理。

  五、要有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所谓毅力是做人的一种优良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做事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和挫折永不退缩的优秀品质。《人要有毅力》一课讲的是一名普通的工人自学成才的故事:李慰萱从未上过大学,通过自学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哪一个不是凭借顽强的毅力,夺得数学桂冠的?所以,我们小学生从小就要有顽强的毅力,克服懒散贪玩、拖拉的坏习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真正有毅力的人。

  因此我认为作为小学教师,只有很好的把握以上五点,才能有效地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阳光心态”和“宽带心理”的乐观、向上的新型健康少年!

  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篇2

  课堂教学能否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是评价有效课堂教学的指标之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该是成功人生的基础,教师应该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拥有阳光的心理,让每个学生成为健康、快乐的阳光少年。

  一、为什么有的学生觉得课堂上有乐趣,但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厌学情绪呢?

  我在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关注教师的言和行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以下几种情境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情境一:在一节低年级计算教学课上,教师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快速口算练习。坐在我前面的小男孩回答:“8+5=12。”教师狠狠地说:“8+5是12吗?”就没有让这个孩子坐下。这之后,教师每显示一张口算卡,这个小男孩都举起小手,但这位教师一直没再让他回答问题。下课后,我问这位学生:“老师根本不叫你回答,你为什么每次都举手呀?”“老师,我总想对呀。”是呀,孩子总想用行动来证明他也能会的,想用正确的回答来弥补他刚才没有答对的遗憾,这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老师,你是否能及时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

  情境二:一位三年级女生下课后,带着很难受的心情向我倾诉:“张老师,我今天上数学课特别难受。”“什么事?”“老师提问我一个问题,我正在想用哪种方法更好,但老师不容我想一想,以为我不会,就让我坐下,让另一位同学回答了。我越想越难受,我明明快想出来了。”在课堂上,教师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行为,竟给这位女生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其实,我们教师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有时候一定的等待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等待也是一种教育。

  二、在每堂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思考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渠道?

  学校心理健康可以有两条渠道:一条是专业渠道,如心理咨询室、心理治疗、心理健康课等另一条是非专业渠道,即各学科教学、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及班级、班会等。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远远满足不了现实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专业渠道,但相当一部分学校目前以专业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还没有,那么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不论有条件的学校,还是目前还没有条件的学校,日常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因为学生的喜、怒、哀、乐大部分发生在课堂上。那么,课堂教学中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呢?

  首先是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活动均是在一定的空间氛围中进行的。如果课堂上师生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对话,学生有自己展示的舞台,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己认识,而且能让他们学会互相尊重。

  其次,课堂教学的过程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时空。新课程要求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学习,如果教师能设置开放的教学情境,学生有选择的空间,那就可以满足学生心理自由度的需求。学生的这种需求得到了满足,就自然会产生快乐的心态,甚至还会出现学生不愿意下课的情境。

  最后,课堂教学资源,一要尽可能来自学生的经验、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让学生感到知识离他们并不远,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一种亲切感二是要尽可能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增加学习的内在动力三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能学好,这就需要教师的课堂设计具有弹性,做到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达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成功,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有乐观、自信的阳光心态。

  思考二:从课堂教学来思考,阳光心理主要的内含是什么?

  阳光心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认识自己,追求更好。认识自己是自己发展、自己教育的前提。每个人都应树立明天比今天更美好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要重视每个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差异性,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二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先耐心真诚地倾听学生是怎么想的,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想法加以引导三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如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或争论后,教室一定要留出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想一想讨论后的收获,因为即时反思,效果更好。在每堂课中,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二是真诚善良,宽容尊重。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也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一定的内容,在一定的时间内生命体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首先要真诚,谁有比自己更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品质,就应该虚心地向谁学习。当有同学学习有困难,答错题时,就应该予以帮助。如有学生不会回答问题或答错了,教师是否可以这样说:“看来你现在有点困难,没关系的,老师建议你请你的好朋友来帮你一下。”总之,我们请一位学生站起来,一定要让他体面地坐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呵护。其次,教师一定要学会倾听,倾听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对人的一种尊重。最后,教师一定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在成长和发展中的青少年,从某种角度上讲,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总不是很平坦的,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成功是精彩的,失败是美丽的,让学生在课堂中能经受失败,以增强其受挫能力。

  三是心态平和,积极快乐。心态平和,从课堂教学来思考,我认为一要有一颗平常心,也就是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要从自己原有的水平出发,同学之间既要相互学习,把比自己学得好的同学做榜样更要倡导自己和自己比,自己只要在不断进步,就是好学生。二要有一颗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为每个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在舞台上体验一份成功,体验一份快乐和自信三要有一颗责任心,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检查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四要重视多元思维的训练,即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把这种课堂中的多元思维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快乐的心态。

  四是合作交流,互动分享。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课堂学习方式中,教师一要强调合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个人劳动的基础上。如在课堂中有争论,某一个问题有多种解题策略,教师先要让每个学生动笔、动脑、动手自己做一做、想一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这样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个人的智慧有限,需要向别人学习,而且能感受到互动分享的快乐。

  五是务实诚信,讲究效率。学习活动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活动。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实事求是作风的培养,而且要讲究效率。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学生讨论或做题,一定要有时间观念。

  思考三:教师的心理素质与学生阳光心理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阳光心理的培养,自己首先要有阳光的心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每个学生要有一种爱,要有一种情,要有一种责任,把职业提升为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其次,教师要读好一本书,即青少年这本书。教师要教育学生,先要了解他们,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同一年龄阶段不同学生以及同一学生不同状态下的心理需求。教师一方面要满足每个学生合理的需求,这样学生才能有快乐的心理。把快乐给学生,我认为,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另一方面,对学生不合理的需求,教师要加以引导、教育,这是教师的责任。

  教师不仅要读好学生这本书,更要写好一本书,也就是教师的模范行为。要让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这种无声的'教育对学生来说,是一本生动的教材。这真是无声胜有声、润物细无声啊!最后,教师要认真地对待三个“天”,即要如实地反思昨天,自信地面对今天,理智地展望明天。教师要重视三个“我”,即理想中的我、现实中的我、别人心目中的我。教师要记住三句话,即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一批阳光、智慧的教师一定能够造就一代阳光、智慧的学生。

  三、给教师的六条建议

  一是教师要切实重视课堂教学良好氛围的营造、科学的课堂环节的设置、课堂资源的选择和合乎人情的评价。

  二是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爱学”和“会学”的良性循环的形成。爱学是会学的动力,会学是爱学的强化。

  三是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六个维度:长度,即在有限的可用时间内增加课堂教学的实用时间宽度,即教师为每个学生服务,也就是在课堂中力争满足每个学生的合理需求,在阳光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高度,即教师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要重视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建构密度,即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参与度深度,即学生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学科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自然渗透适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因为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四是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素质,如学习的驱动系统、智力系统、操作系统、认知系统和元认知系统及学习的资源管理系统的培养。

  五是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如评价语言、体态语言等。教师的一言一行总是教学理念的外在表现,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认识。教师要善于区分青少年成长中的正常心理状态、心理问题及品德问题三者之间的区分。对心理发展中的正常心理状态要善待对心理问题,要善于耐心地、真诚地沟通和引导对品德问题,则要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教育。

  六是重视家校整合。阳光心理是良好的综合教育的结果,教师不仅要家访,也要倡导家长进行“校访”。家校整合可以提高我们教育的实效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篇3

  培养学生的素养之悉心引导

  良好的班风学风,是学生养成良好素养的支持力量。我们培养学生们的好素养一定要注意形成一个良好的集体舆论与班风学风。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良好的风气,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正确认识与言论的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对全班学生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素养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生活素养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学习用品摆放,坐立姿势端正,作业书写规范,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

  培养学生的素养之认识自己

  素养的培养越早越好,须从接手班级的第一天开始,从头抓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学生的坐、言、走、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师生初次接触,班主任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良好素养养成的重视。期间,班主任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仪容着装,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力求不漏。如谁说话态度大方,口齿清楚;谁字迹工整美观;谁衣着整洁得体等。同时还要不点名地指出同学身上的不足,两相对比,该选择怎样的素养一目了然。教师还要抓住时机,根据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不断地提出素养养成的新要求,还可以用我们自己的体验或名人养成好素养的.故事来激发儿童努力养成好素养的热情。

  “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重要而崇高的地位,学生对自己喜爱与崇拜的教师的言行都容易进行模仿,所以教师平时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为学生做表率,尤其要注意行为与生活细节。在培养儿童良好素养上,家庭教育的作用大于学校教育的作用,教师要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只有家校配合,家校教育目标与教育要求一致,形成合力,才有实效。家长在家里除了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之外,还要以身作则,尽量用自己好的言行去影响孩子,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能只是要求孩子。

  培养学生的素养之榜样带领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但并非杂乱无章,有许多程序性的工作,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不断重复操作,尤其在学生的素养养成方面更是需要抓反复,反复抓。在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实践的过程中,班级的各项常规制度应运而生,如《家庭作业制度》、《值日生制度》、《晨读制度》、《班干部职责》等,这样实现了班级的精细化管理,让班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学生明确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做好了会怎么样,违反了纪律会有怎样的后果。这些制度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素养的养成是建立一条“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主体体验是良好行为素养“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相关的有趣活动,抓住儿童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身的典型事例,帮助孩子体验“好素养让自己尝到甜头,坏素养使自己吃到苦头”。

  培养学生的素养之鼓励与加油

  改变不良的素养与建立新的良好素养是一个相当艰巨的过程,养成良好素养不能一蹴而就,学生素养的形成有个过程。因此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与不良素养作斗争,自觉地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自己的好素养,确保每一位同学的素养养成在严格的自律与他律的约束下进行。学生养成良好素养的过程中,他们的付出、努力需要及时得到老师的承认,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增强学生成功的快感,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素养的进一步养成。

  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不让不良行为发展成不良素养。教师与家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尤其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引起教师、家长的足够重视并及时纠正,等孩子已经形成固定素养了再改正难度可就大了。养成素养的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常有反复,教师与家长要“抓反复,反复抓”。著名教育家曼恩说:“素养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素养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所以,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良好素养的培养时,也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注意教育的重复性和反复性,不要抱着一蹴而就和急于求成的心理。

  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篇4

  一、扎扎实实备课,扎扎实实讲课

  新的课程标准一改过去知识本位的思想,在各科教学中都明确地规定出三维教学目标。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程,改变了过去“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目标的内涵和排序,代之以三维目标体系,并分类对其具体目标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将过去所界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原先的排序第三提到第一,将知识目标由原先的第一推移到第三,并且淡化了对知识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指令要求,这更便于使教学融入学生真实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思维和经验去探求好方法,探究新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学科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形成该学科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应该成为各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新课程下培养学生对某门学科学习的成功与否,不再单纯看其书面考试成绩的高低,而是着重看其是否掌握了本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是否稳定地形成了本学科所特有的学科情感和学科态度,是否经常习惯性地用本学科的'特有思维和价值观去认识现实生活。各学科素养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新课程所要培养的以科学素养为核心的学生的综合素养。公众科学素养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追求学科素养目标是与国际衡量标准相一致的,是时代的需要。由追求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所决定,新时代的教师必须重新对课堂参与者进行定位。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各学科素养的共性目标。重视尊重、责任是学科素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取向。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把尊重、关爱、责任作为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与呈现目标的基本观点一起内隐在教材的所有内容里,整个课本几乎没有显性的知识观点。这种改变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教学和评价转轨到突出价值取向、坚持能力立意的新的轨道上来,转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知识、提高能力、形成宽厚的学科素养的新要求上来。其他学科也淡化了知识的结构体系,加强了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突出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科素养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编排更加呈现出生活主题模块模式。如语文、英语学科使语法知识隐性化,数学、科学等学科使概率等概念、利息等计算公式隐含在诸如转盘游戏、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等活动中。这些纯知识的东西不再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已有的学科素养去领悟,去体会,突出了从生活走向学科、从学科走向社会的学科素养理念。

  三、随时渗透素质教育

  在学科素养中,知识是前提,能力是核心。当然,我们不能走向极端。淡化知识并不是不要知识,而是更强调过程轻视终端,强调学生运用学科思维探求知识、创新知识的自主活动。特别是如思想品德这样的社会学科,绝不能误入热热闹闹扎虚势,高高兴兴虚学习的课堂活动误区中。在强调内容活动化原则的同时,还应强调活动的内容化原则,使学生通过活动探究,自主地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让学生经过内化达到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积累,为拓展学科素养累积载体。虽然知识不再是教学和考试的最主要目标,但它却是承载能力和价值的重要载体,没有那些基础性的、主干性的学科知识作支撑,能力和价值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学科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偏废。课堂开展的活动,不能只是让学生浅层次地汇报已有的经验,或低水平地观看多媒体等画面。学生的这种低层次的参与,会导致师生的双主体地位悬空,使课堂互动流于形式,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几乎处于零增长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会由好奇转为厌烦而不是兴趣。活动性的课堂要求教师不断稳定和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活动欲,引导学生在逐层探究的活动中生成知识、提高能力,真正发挥教师、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追求课堂活动的层次性、探究性、生成性,一步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其实语文的应用能力有很多方面,不过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实就是会读,会写,会说,会看。别小看这四看,它里面包含了很多语文基本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见效的,必须坚持不懈。

  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篇5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力求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中,普遍都认为数学学科比较呆板,音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学生发言的评价,我也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发展到想动手,而动手和动口都是促进学生动脑的最好途径。

  2)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教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题全都是经过经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二、渗透艺术教育,激发学生兴趣。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想象,我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角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角的样子用语言进行描绘,再自己动手画一画是怎样的`,在总结完角的样子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画不同的角多,最后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感怀愉悦,各抒已见,提高效率。在教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多一点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高见,除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3)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知识。同时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表演,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如我教“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专门请一些同学扮演数学和小数点,然后让扮小数点的学生根据我出示的小数在数学中进行移动。整个表演过程,学生情绪高涨,笑声叠起,而学生的素质也得到提高。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日增月加。

  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篇6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课前预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前预习,一般是在上新课前进行,也就是说,学完了今天的新知识后就要预习明天所学内容。但是,有的学生提前一单元进行了预习,甚至少数学生已经把全册教材都阅读了,不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预习使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记得有一次,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有一位学生生病请假了,病好后到学校上课,我让他放学后到办公室来,给他补课,他说:“老师,不用了,这部分知识我自己学会了。”我说:“你是怎样学会的,是谁帮助你?”他低着头回答说:“我在生病期间,自己看书学习的,谢谢老师……。”我检查了他课本上做的“练一练”,全部正确。我看着他,心里非常高兴,对他说:“如果有什么知识还不清楚的,就来问老师,好吗?”他点了点头。另外,通过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习题,对那些存在疑惑的新知识进行探究、思考。

  学生预习后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课堂学习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凡是学生在预习时已经把知识弄懂了,在课上议论、发言时就特别积极。凡是学生在预习时没弄懂的.地方,在课上就非常专心地听别人讲解。确实,不依靠老师自己也能独立思考学会知识,而且自己学会的知识是不容易忘记的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些新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就愿意上课。在课堂上,当老师提问问题,他回答对了,会很有成就感。在预习中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会促使他更愉快地学习。我体会到这样做,真的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景。

  二:培养良好的师生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良好的师生情感氛围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试想一下一个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学生会喜欢他上的课吗,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了,只有让学生喜欢了自己,这样学生才能够由单纯的喜欢某个老师上课转化为喜欢这门学科。那么如何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情感呢?

  1: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里距离。

  那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敢于放下自己的架子,想方设法拉近学生,缩短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

  2: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三:努力改进教学行为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途径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一门学科,不是使他们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应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教给学生不仅“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落实我校三环五步教学新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建构过程。这样,才会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对教师重新定位,从“传道授业解惑”转向“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同时,变“教案”为“学案”,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落实“四不”原则:(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2)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3)学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师不启;(4)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其实,让学生主动学习,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只要用心去体会、去探索,就会找到一种既愉悦学生的心情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当然教师的学识、态度、形象和灵感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会使学生受到影响。

  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篇7

  一、前言

  作为作为一名县级小学语文教师,我的学生中一半是典型的城市学生,一半是典型的农村学生,小学中高年级,出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开始偏科,尤其是农村学生,数学可以考98或100,语文却往往不能突破70分。我对这一现象进行调研,发现主要问题是这些学生不知道语文要学什么,对分段、中心思想、诗词欣赏完全没有概念,不知道从何学,不知道如何答题。

  同时,我的丈夫所任教的海南省国兴中学,是一所省级重点民族中学,我利用课余时间针对以上现象在他所任教的学校进行了调研,发现中学生中也普遍存在这个问题。有很多聪明的学生,数理化可以学得很好,但语文却常常不及格,作文亦常常离题,同样是普遍的困扰,要么是不知道语文从何学,要么不知道学什么。更奇怪的现象是,高中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基本不怎么花心思去学语文,即使隔一段时间不学,成绩落不到哪里去;而成绩差的同学,花了很多时间去学语文,却依然发现自己原地踏步。

  这不禁引发我的深入思考和调查:为什么语文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轻而易举,对有些学生来说却难比登天?是学科本身的特点,还是我们语文的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二、文学素养养成的重要性

  我针对海南省国兴中学和海南省澄迈中学初、高中的同学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发现成绩比较稳定且优异的学生都有阅读的习惯,即使高中课程很紧张,他们也会抽一些时间出来进行课外阅读,这也是他们在繁重功课重压下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

  而数理化成绩较好,语文成绩却一直提不上去的学生都没有阅读的习惯,有的连读报纸的兴趣都没有,甚至比较流行比较吸引青少年的武侠小说、奇幻小说他们尝试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看着看着就想睡觉。他们不知道语文该学什么,不知道阅读题问的是什么,无法概括中心思想,不会分段。这些训练他们读小学时都还算熟练的,可是上初中以后就慢慢地对语文找不到感觉了。其实这也是反应他们文学素养不高的表现。

  具有较好文学素养的人,就会对文字拥有感觉,仿佛文字是有生命的宠物,他们喜欢阅读,能深入文字所描述的世界,能体会甚至迷恋诗词与散文的美;具有较好文学素养的人,自然而然能与试卷上的阅读材料产生共鸣,体验出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并能鉴赏其艺术特点。具有较好文学素养的同学,平时其实真正花在语文课本上的时间并不多,他们学习语文不止于课内,更在于课外,显然,阅读的时间多了,不用特地记,便能不知不觉中摄入新字生词,感受到语法,体验文学的思想与艺术之美。

  而文学素养较差的学生,即使努力记忆课本中的内容,或许文字与语法的解析题目能有所进步,但还是无法找到对文学作品的共鸣,所以很惧怕阅读题。他们越局限于课本,对阅读感到害怕,就越不能形成文学素养,便越是学不好语文。

  此外,我进一步调查发现,文学素养有待提高的学生,即使数理化成绩很好,但是一旦出现比较长的阅读材料题,他们也会面临着阅读理解困难,从而影响了答题,最终难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且看看共和国历史上的科技大师们,哪一个文学素养可曾低?钱学森、邓稼先都写过诗。

  所以,我认为:语文教育,不应只是生字新词的解析,语法的分析,死记硬背作家与时代背景、中心思想、艺术特点等,更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提高语文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对文字的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将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或者钻研更高深的科学和哲学的基础。

  这也正是语文教育的重任所在!

  三、当前语文教育模式的症结所在

  我国当前的语文教育与考核依然未能完全走出从苏联继承而来的三段式文学教程:

  第一、起始(介绍作家和时代背景,解释生字、新词、难句);

  第二、阅读和分析(朗读作品、分析人物、情节和结构);

  第三、结束(归纳主体思想和鉴赏艺术特点)

  这种教学模式虽在教育史起过巨大作用,享有崇高的地位,但用今天科学发展观来审视,这种教学模式将语文当做数理化一样的学科,进行技术解构,然后参考理科的考核方式,对各课文的知识点进行量化考核。这种模式下,小学语文主要靠记忆,记住生字新词,记住教参中对各课文解构后的知识点,就可以考到高分。

  但是这种模式完全违背了语文学科的内在特点与规律!

  对于社会阅历接近于零的小学生来说,真能体会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游子心境?真能辨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用“敲”好还是“推”好?即使有一定的知识与经历积累的中学生,真能理解“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寂寞孤苦?能理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哀念?

  语文教育不应只是死记硬背,即使是对生字新词的理解,也要讲究通过阅读自然而然的理解,更何况是文学作品中心思想和艺术特点的理解。

  语文教育,应引导学生体验文字之美,体验文字表达内心、描述世界与批评赞美的力量。我在执教《孔子拜师》一课时,设计片段如下(带点词为重点词):

  A.“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着重理解:远近闻名还不够渊博)

  (1)初读,找出不理解的词,可能会提“渊博”怎么理解?引导查字典解决;联系上文“远近闻名”.

  (2)再读,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3)指名朗读。

  B.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C.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1)抓三个不同的标点符号“?”“!”“.”引领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孔子当时的心情。

  (2)朗读感受:孔子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D.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在这几个月里的路途中,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出示句子,学生想象填空:孔子饿了,就;累了,孔子就;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几个月.

  (2)相机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而明白孔子为求学不怕吃苦。

  (3)反复练读:读出求知若渴、吃苦耐劳的精神。

  E.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1)结合实际谈谈“随时请教”,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同学?

  (2)你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优秀品质?想对他什么?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充分地去读、悟、思、说,伟人孔子的形象在他们的心中树立起来了(谦逊有礼、求知若渴、吃苦耐劳、勤学好问),进而发自内心仰慕孔子、敬重孔子!同学们那朗朗读书声将孔子拜师的执着心境和大教育家孔子的品性诠释得淋漓尽致。而这些,是不可能通过课文的“三段式”模式教学与死记硬背得到的。

  四、当代语文教育的反思与探索

  针对当语文教育的弊端,国内有些学校及个人也开始进行了积极的反思与探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讲、议、练”教程: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议和讲——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深入理解课文,教师解疑答疑;练——运用和巩固新知识,培养实践能力。该教程要求: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手段,讲是贯穿始终。

  钱梦龙的四教段:自读——疏通课文,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教读——教师点拨开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领会读书之法;作业——强化对知识的记忆,促进学习的迁移;复读——读读、想想、议议、练练,既“温故”,又“知新”.

  魏书生的六教程:定向——即将重点、难点、教学内容事先告诉学生,使其明确目标,自觉追求;自学——自读课文,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纪录疑点,以备讨论时解决;讨论——即同位、邻座之间相互讨论,解决疑难问题;答疑——即将各组讨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问题交给班上其他小组答疑,解答不出来的`由教师解答;自测——即根据“定向”的要求,由学生自己拟出一组能够作十分钟的题目,让全班同学自己解答,自己评分,自己检查;自结——所有同学口头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然后挑选一、二个同学向全班报告、交流。

  以上几种模式都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五、建议与希冀:重视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重视文学素养的养成。

  语文的学习与教育的核心应是引导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与提高,语文教学的技巧应是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与文字发生亲切感,使其喜欢上文字,而这个,只能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来形成。

  当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已积累一定的语言词汇,这时便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而不应只强调对课本课文的解构分析。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只有阅读的经验与积累多了,才能找到对文字的感觉,以致产生对文字的喜爱、进而真正理解。这也是语文学习与教育的最佳途径。课本不是语文的全部,课本只是个导引,语文教育更在于自发阅读习惯的形成,在于文学素养的养成。

  所以,我认为:语文教育,应淡化对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避免强求学生理解主体思想和鉴赏其艺术特点,这些应该是在学生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后,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然后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懂的。

  阅读习惯的是文学素养的标志,也是文学素养养成的必备条件和路径。而我们的很多语文教师现在却连阅读的习惯都没有,一年都读不到一两本书,如何能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更可悲的是,很多老师居然还禁止学生读课外书,而要求学生只钻研课本,对文学素养的养成来说,这岂不是缘木求鱼?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当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少能了解有哪些书适合不同阶段的学生,能推荐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并养成阅读习惯,文学素养形成,语文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篇8

  一、激发估算兴趣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重要的一点就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个性中一种带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当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他们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言的境界。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亲自尝试学习实践操作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估算的兴趣。

  二、培养估算意识

  学生对估算的策略和表达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培养估算意识比培养估算技能更难些。例如三年级上册课本70页的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学生可能会想:

  ①298240(元)240<250,够了。②298290(元)290>250,不够。

  3010

  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策略的不同后果,关键在于学生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的解释,如估成308与准确数接近,估成2910比准确数大了2个29元。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估算的意义和策略的选择。所以单纯告诉学生如何去估算: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出是整十、整百的数,再口算,这是不够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见到大约就是估算,没有正确的估算意识,估算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如第87页第2题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我认为问题中的大约是针对前面一条蚕大约吐丝的米数而言的,所以15006=9000(米)这个计算结果其实就是近似数。

  三、掌握估算方法

  估算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教会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因为教会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联系教材与生活实际掌握一些估算方法,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主要是万以内加减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第18页例2、第23页例1、第76页例2、第78页例3),估算专题教学是第70页例2。这样的安排,体现估算为笔算服务,估算和笔算不分家,笔算和估算是和谐统一的精神,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篇9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

  二、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

  学生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如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即使孩子在计算中他虽然很细心很认真,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看似很简单的错误。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如算理不明白、法则不懂、性质不清、定律不熟、公式没掌握等等),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

  三、要加强练习,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法宝。

  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才能够悟出计算的诀窍,从而全面提升计算的能力。当然,应该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以免造成学生的枯燥情绪。例如:训练内容要有层次:基本训练(目的是掌握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目的是纠正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特殊训练(目的是通过强化记忆牢记常用计算数值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要培养学生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如: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篇10

  一、讲读引导。

  也就是父母坚持每天给孩子讲故事、读文章。大多数孩子在13岁之前,听力要比阅读能力高,因此他们能够从听家长给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汲取许多知识。许多专家建议,家长应当在孩子初中毕业之前,一直坚持给孩子读书,尽管这时候孩子早已能够自己阅读。我们家从孩子出生起,就在每晚睡前给他讲故事、诵诗歌、读散文等。7年多以来,我们从未间断过。夜夜让读书声伴着他入眠,读了多少篇文章我们也不得其数了,孩子了解了多少知识我们也不得其数,但孩子却是永远是睡得那样的甜。

  二、营造环境。

  也就是要营造一个书香环境,让孩子在家便置身于“书香门第”。“孟母三迁”,说明了环境的巨大影响力。家里一定要有书柜,要有藏书。我家虽不宽,但专设了一间书房,而且藏书颇丰。我们还在儿子的卧室里安置了一个综合性的书桌和一排书柜,为他提供了一个通风、固定、光线充足、干扰较少的学习场所。孩子在家,看到的是书本,闻到的是书香,当然想到的就是看书了。

  三、以身示范。

  也就是父母要要率先垂范,自己爱书和经常读书。言教不如身教。同时,我理解,认为自己只靠言传身教而不以身作则就能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父母也是在自欺欺人。只要懂得以身作则来影响孩子,那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父母有无读书习惯,对孩子是否能养成读书习惯的影响最大。如果父母都在读书,孩子一个人也不会安心于独自玩耍。如果家长在看电视,却拼命叫孩子读书,孩子能安心读书么?

  家长建议:

  1、 三岁以后父母应多给他读短小而精悍、真实的故事书。

  2、 六至10岁除了学习学校知识外,让孩子看些自然、科学小知识丛书。如“十万个为什么?”等。

  3、 11至15岁是人生读书的关键期,如果大人不注意孩子一旦染上看不健康的书籍,不但功课跟不上,而且还会走上人生的弯路,使其终身受害,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 ,家长应多给孩子买中学生优秀作品,古今中外的名人巨著。

【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09-23

如何培养积极心态呢12-29

如何培养员工积极心态10-25

如何培养积极主动的心态04-18

员工心态之如何培养员工责任心培养11-09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09-19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12-28

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10-20

心态阳光的句子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