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效果

时间:2021-06-24 13:24:27 效果 我要投稿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效果

近两个月的“国培计划”远程项目的培训,使原本繁重的工作更让人忙碌,但却也让我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收获,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课程,使我受益匪浅。参加“国培”培训之后,我认真学习了相关课程,并积极参加班级论坛的讨论,期间参加了镇数学优质课比赛和在本校听了几位老师的课。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效果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的问题能激发思维,引导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值得探索的问题场景,为学生的质疑、探究、应用提供帮助,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合作者。

1提问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活动中,兴趣可以给人以巨大的动力;有了兴趣,就能体验到愉快和满足,即使付出很大体力或长时间工作也不会觉得疲劳。

中南小学的黄老师在教学《认识整万数》时,提出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我们镇清水河上新建了跨江大桥,你们到过吗?想不想领略一下跨江大桥的风采呢?”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清水河是我们家乡的著名景区,跨江大桥是什么样子呢?学生们怀着激动又迫不及待的心情观赏起景区的美丽风景,点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在快乐、兴奋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整万数的认识和研究中。

2.提问要留给学生恰当的探索空间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展开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空间又要有一定的指向,这是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分钟的限制出发的。也就是说,问题首先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次问题也必须是指向明确的、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中,问

题“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大家观察课本中的四个比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一方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个问题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或方法,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解决。另一方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问题直指“两个内项”、“两个外项”的规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直奔“主题”,产生思维碰撞,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从而确保有效教学时间的利用率。

3.提问要能激发学生思考欲望

我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

引入新课后,(1)谈话: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是如何把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的? (学生回答后媒体演示,板书:转化)

引发思考:那么能不能把圆柱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呢?

(2)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分组合作把圆柱切、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并提出以下问题。(课件显示)

① 圆柱通过切割、拼合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 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的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③ 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④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如何表示?

谈话时提出的“能不能把圆柱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实际是渗透并启发学生运用数学学习上一种重要的“转化”思想。数学新知的学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将新知转化为学习过的内容。如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等。学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积极开动脑筋寻求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点,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第二层次的4个小问题,更是环环相扣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在问题情境中一步一步进入到思维的高-潮,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同时也渗透了以直代曲的观点,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4.提问要兼顾全体学生

在公开课中,你常常看到教师提了问题后,指名回答的学生都是对答如流,为什么正确率这么高呢?我曾经做过调查,在听了某老师的课后,问了那个班的学生,回答问题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学生?“都是尖子生。”有的是本班学生,有的在借班上课时,竟然从几个班抽调优生到自己的课堂上来助阵,回答问题。笔者就在想,这样的课堂提问怎么能做到“面向全体”呢?提的问题应做到兼顾优生和差生,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5.提问要适合时机

课堂上的问题可以很多,但出现或提出的层次需要看具体情况,并不是所有的问题一下子全部出示。让学生有个思维的层次感。适当的时候才提适当的问题。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效果》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6.提问要力求举一反三

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中,我没有像书上一样完整出示例题,而是将例题进行了处理。我出示了例题的前半部分: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考考你的同桌呢?出题考同桌,倒是个新鲜的事。于是,每个人都绞尽脑汁,有的在小声讨论,提出了很多问题:“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是实际的百分之几?”“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如此一来,一个小小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求得了有效教学的最大化。

7.提问要突出难点

优质课比赛中王老师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学生在除法过程中出现了有余数的情况,教者试图让学生自主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规律,教者在多位学生板演多条有余数的除法式子后,比较艺术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计算过程中,你有哪些地方要提醒你的同桌呢?”教者没有直截了当地说:“你在解题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呢?”而是让他以帮助别人的形式去发现规律,学生探索的劲头更足了。果然,讨论的气氛很热烈,很快就得出了结论:“余数小于除数”。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效果 [篇2]

对于课堂来说,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师最常见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间联系的主要方式。重视和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寻求提问的时机、启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发展学生的心智、口头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提问就是这样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因此,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1、提问要把握时机,提问内容要有目的性

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课程本身具有内在兴趣。”课堂提问必须以儿童兴趣为着眼点,通过正确分析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设问,最后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概括能力。  一个适时的设问,可以在学生脑海中掀起风暴;一个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因此,教师教学时要精心把握提问的时机。

2、提问要注意角度,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新颖性,问出学生的激情。                        

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有价值,出乎学生的意料,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好奇心是对新事物产生探索行为的一种心理倾向,是积极思维的内部动力。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素材提出问题,能够使学生把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上来。教师在课堂上的智慧有时就体现在提问的角度上,能够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而有疑”之间。找准一个好的切入点,能轻易启动学生灵感的大门,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通过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质疑,生发要把事情弄明白的强烈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3、提问要注重思维,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问”出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培养其思维,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首先,采用渐进式提问。这一提问方式是指,甲问题是乙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乙问题是甲问题的深入和继续。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有很强的逻辑性。

其次,采用发散式提问。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与否,与发散思维的水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设计发散型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要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应该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

由此可见,课堂“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应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实现课堂“生成问题”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5、课堂候答时间要把握。

提问后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6、课堂提问不能犯下面的错误

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

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等等。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

总之对待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师应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努力做到问得好、问得巧、问得精。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用智慧的手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借助课堂,智慧性地层层设疑提问,能促思益智,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无穷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用智慧的手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借助课堂,智慧性地层层设疑提问,能促思益智,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无穷的。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教师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提问,能及时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效果】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效果05-01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05-01

注重学生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果05-01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03-11

如何有效提高胎教效果03-22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07-02

如何提高数学复习的效果05-01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05-01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