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时间:2024-03-13 16:07:3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1

  目前,在我国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中,主要存在五大问题: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第一,缺乏共同的愿景,导致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不清楚。企业的共同愿景首先必须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追求,由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据估计,中国年度营业收入规模在2亿以上的企业存在清晰战略愿景的不到20%.很多企业也提出了远大的目标,但是目标的`制定缺乏员工的参与,目标的宣贯远远不够,对于愿景的不认同也就在所难免。

  第二,对短期利益的过度追逐,冲淡了企业内部员工关系管理的是非标准。企业的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是企业的伦理基准,是员工对事物共同的判定标准和行为准则,企业核心理念的深根必须通过制度去体现,价值观只有反复强化才会得到员工认同。中国很多行业的集中度都不高,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如海尔这样的企业,亦是如此。他们经常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摇摆不定,例如,诚信固然重要,但不诚信但却能带来业绩的行为往往得到褒奖,导致评判员工关系管理的是非标准模糊不清。

  第三,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员工关系管理根本的缺失。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是内部公平,调查显示,员工离职的第一原因不是薪酬水平低,而是员工的内部不公平感。内部不公平体现在激励、职业发展、授权等方面。从程序看,过程的不公平比结果的不公平更加突出。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成为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第四,员工关系管理的主体不清晰,直线经理作为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的理念没有得到广泛确认。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系统中,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处于联结企业和员工的中心环节。人力资源部为公司员工关系管理的组织部门,广大的直线经理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负责人,他们相互支持和配合,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员工关系或者人力资源管理最大责任者是董事长或者总经理,但是这一观点在很多企业得不到确认,导致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和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第五,员工需求的实现程度不高,作为员工关系管理核心的心理契约总体失效。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虽然心理契约不是有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目前企业对于合同、协议等契约比较重视,但对心理契约普遍忽视,企业没有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也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引导,导致员工需求期望的实现程度不高,老板和员工心理定位差距较大,双方的满意度都较低。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2

  许多韩国企业的成功有些有赖于他们重视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努力实现尖端技术的本土化;充分配合政府政策,获得政府支援;为克服国内市场的局限性,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等等。而不可否认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才第一”理念

  韩国的优秀企业大都以“人才第一”为基点,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的研修院或利用产业教育机构培育了大量优秀的人才,现在韩国主要的企业集团都已采用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了拥有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还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储备系统,或是从销售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持续进行教育投资。此外,韩国的优势企业还普遍重视员工的海外研修工作,以促进员工的自我开发。

  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会长生前就信奉“疑则不用,用则不疑”的信条,主张对三星的员工实行“国内最高待遇”。为此,三星公司采用了公开招聘录用制度,新员工一旦被公司录用就要接受三星公司彻底的培训,目的是使之成为“三星之星”,以实现公司成为超一流企业的目标。三星公司在“企业即人”的创业精神指引下,彻底贯彻了“能力主义”、“适才适用”、“赏罚分明”等原则。为了挖掘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除了总公司建立有三星集团综合研修院外,各分公司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研修院,并通过海外研修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教育培训。LG集团则通过建立“社长评价委员会”、“人事咨询委员会”、“人才开发委员会”等机构,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育。

  强调人和团结的共同体式企业文化

  韩国的成功企业非常重视组织成员的人和团结,积极致力于创立能够反映员工创造性建议和意见的企业文化,提倡每个员工的责任承担,爱社心和主人精神,从而形成了共同体式的企业文化。东洋制果公司的“好丽友家族会议”,东洋证券公司的“青年理事会制度”等都是由企业的最高经营者直接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的制度,而东洋水泥公司的“一起向前运动”则是由工会自发组织发起的经营革新运动。

  此外,韩国大多数成功企业在“公司的成长与健康的劳资关系是同步的”这样一种信念指导下,积极培育劳资共同体意识和劳资和解气氛,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在稳定的劳资关系中顺利的进行,韩国众多的优秀企业都制定了诸如“修订福利制度”、“员工持股制度”、“对员工采取家庭成员式待遇”、“通过提供经营情报诱导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终生员工”等一系列制度,特别是许多优秀的中小企业常常将企业的经营状况向自己的员工公开,通过经营者与员工之间坚实的人际关系实现劳资和解。正因为有劳资间的相互信任,才克服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经营危机。

  鲜京集团把在劳资协商中能够提及的事项(工资、福利等)和不能提及的事项(经营决策权、人事权等)严格区分,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同时公司还将经营状况向员工公开,培育了让工会自己判断企业经营能力的土壤,其结果遏制了因劳资纠纷而导致的经营损失。锦湖电器公司则规定每月召开一次的经营计划会议必须有工会代表参加,将公司所有的经营情况向员工全部公开,以排除劳资不信任的阴影,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工会方面也自己分析公司每周的生产情况,积极向自己的会员说明企业的现状。“劳资不疑”的精神深深植根于企业内部,正是这种劳资和解的氛围有力地推动了韩国企业的发展。

  构筑经营责任体制

  韩国通过任用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专门经营者),从而创立了经营责任体制,并培育了责任经营的风气,其主要的企业集团都建立了事业本部制,根据经营活动多元化的要求采用具备专门经营能力的经营者这一制度,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专门行业的大企业则通过按产品组建事业部、将经营者分为管理主管和经营主管、按事业部实施独立资产等方式确立了经营责任体制。伴随着企业经营的多元化,鲜京集团迎入了一批职业经理人,公司将经营权委托给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对自己的经营决策负责,这一措施使公司的市场分析和经营预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3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对知识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开发作为重要支柱,以取得良好的绩效作为保障,就像华为、联想、微软等知名企业一样,依赖"知识"的力量在商业浪潮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因而,知识管理作为管理学中的重要研究热点,一直受到众多研究学者的青睐。而知识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和环节之一便是知识共享,知识共享能够使员工间的知识相互交流和扩散,充分提髙知识的使用价值,从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而帮助企业能够迅速有效的根据市场环境做出反应。

  然而在实践中,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行为并不必然存在,并不是每一位员工都愿意向其他人分享其个人知识,原因主要在于下两个;一方面,员工自身害怕因为共享其个人知识而丧失原本在组织中的独特价值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知识共享行为的是否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员工对企业内部沟通环境及工作环境满意程度的影响。要想让员工在企业内部产生有效的知识共享行为,就要从员工的角度出发,需要提高员工进行知识共享行为的意愿,而员工对于企业内部沟通环境化及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对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又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员工的沟通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及共享意愿,如何更加有效促进员工共享行为的发生、工作绩效的提高,进而推动企业绩效的整体提升是做为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虑的热点问题。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相关理论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发现针对员工满意度的已有研究主要是以工作满意度作为其衡量指标,很少有文献考虑衡量员工满意度的沟通环境因素;另外,有些学者分别就员工满意度、知识共享行为和工作绩效中的一项进行独立研究,或者是直接研究员工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很少有文献将知识共享行为作为中介变量,运用定量的实证分析方法来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首先,基于企业员工满意度的研究现状,以改善员工的沟通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作为切入点,在整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界定员工满意度的内涵和维度,提出企业员工满意度通过知识共享行为对工作绩效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为更好的探讨三者之间的关联提供新的视角;其次,希望通过文献阅读、企业人员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员工满意度、知识共享行为和工作绩效王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若具有相关性,其具体的相关关系又是如何?

  (2)知识共享行为作为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中介变量是否成立?

  (3)员工满意度、知识共享行为和工作绩效在员王的不同个人属性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最后,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为企业提供提升知识共享水平、改善工作绩效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第二章文献综述

  一、员工满意度研究综述

  (一)员工满意度的内涵

  一般性定义;提出单维的员工满意度概念,认为工作者只是用单一的满意感受看待其从事的工作及其工作环境,这种对员工满意度的解释只关注员工对于工作的总体倩感感知,并未考虑员工满意度的形成过程及深层原因;

  期望差距性定义:该定义是以公平理论为基础,关注的是员工的公平感,认为员工时刻在W做比较的也理进行工作,在工作中如果员工所获得的现实工作价值回报髙于其期望获得的价值回报,而现实回报髙于期望回报的差距则反映的就是员工满意度,现实工作价值回报越髙则表明感受到的满意程度越高;

  多层架构型定义:从关怀工作者对于工作整体的多角度评价视角出发,提出员工满意度不仅反映的是工作者对其工作可感知维度的主观感受,还是体现工作者对其从事工作各个构面的评价结果心。虽然至今的研究,关于工作的可感知维度及各个构面没有达到统一的认同,但相信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相关认识的深入会使其相关研究变得更加丰富。

  综上,本文从多层架构型定义的角度出发,认为员工满意度是反映员工对其从事工作的环境多方面感受,不仅包括对工作的薪酬福利、组织晋升等因素的感知,也包括对组织沟通环境因素的评价。因此,本文为了更加全面的衡量员工的满意度,创新地选取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沟通满意度作为衡量员工满意度的重要指掠体系,

  二、知识共享行为研究综述

  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中尤为重要的内容和环节,能够促使员工间的知识相互交流与扩散,在共享双方扩大知识使用价值,从而凝聚成组织的核心竞争为、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和保持持续的健康发展。

  (一)知识共享的内涵

  关于知识共享的.内涵界定一直没有统一的明确观点,只是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研究角度对知识共享定义进行不同的阐述。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将知识共享的内涵总结为以下几个观点;

  1、知识转化观

  从知识转化的角度,组织之间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则是知识共享,在其提出的SECI模型中,将知识共享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外在化、内在化、社会化和综合化。Ipe提出,知识共享不仅是个体转化知识的过程,还是将个体知识转化为他人能够理解、吸收和使用知识的过程脚。魏江根据知识共享的不同阶段过程,认为有由个体转化为个体的过程、由组织转化为个体的过程及由组织转化为组织的过程。

  2、知识学习观

  从知识学习的角度,Senge认为知识共享是在组织内部进行员工之间、团队之间相互学习、传播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拥有的特有知识可被提炼整合为组织拥有的同用知识,而组织的工作就是要促进这种学习的持续过程,真正的知识共享就是一种学习。

  第三章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18

  一、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18

  二、问卷设计及发放回收...................................21

  第四章员工满意度、知识共享行为与工作绩效间关系的实证研究......................................25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25

  二、信度与效度分析.....................................27

  第五章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45

  一、研究结论.......................................................................45

  二、基于研究结论的企业管理建议.....................46

  第四章员工满意度、知识共享行为与工作绩效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样本描述性分析

  本文从性别、年龄、是否管理者及教育背景等方面入手,从整体上把握研究数据的分布特征,对数据资料的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分析的结果如表4—1所示:

  第五章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以员工满意度整体及衡量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工作满意度和沟通满意度作为本文研究模型的前因变量,以知识共享行为作为中介变量,并以工作绩效作为结果变量,运用实证分析法探究员工满意度与知识共享行为和工作绩效这三者间的相互联系,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一)回归分析的结论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员工满意度在整体上与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影响作用,沟通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对知识共享行为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影响,并且沟通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的不同维度与知识共享行为也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影响作用;此外,知识共享行为对工作绩效及其两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影响,此中知识共享行为对关系绩效的作用程度较窝,而知识共享行为对任务绩效的作用程度较低;最后,通过中介效果分析可知,知识共享行为在员工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关系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二)差异分析的结论

  在单因素方差分析部分,主要分析了研究变量在员工性别、年龄、职位和学历度四个方面的差异性,通过有效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1、不同性别对与同事的沟通、沟通氛围和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影响,并且女性员工在与同事的沟通、沟通氛围和知识共享行为方面的感知要高于男性员工;

  2、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在对沟通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知识共享行为、工作绩效及各维度并无明显的差异性感知和影响;

  3、在职位方面,不同职位的员工只有在与上级的沟通、晋升机会和任务绩效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惟,管理者对与上级的沟通、晋升机会和任务绩效方面的重视程度。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4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比较认同的观点是: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工作实践所形成的、为全体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通俗点讲,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粪坑。

  按照最新的观点和研究显示,企业文化可以企业由领导者或策划者设定和策划后在企业中形成,也可以由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文化。无论企业文化如何形成,它都是一种通过凝聚人心来实现员工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管理工程,它不是一个标语,更不是一句口号,它有一个实践和认同的过程。

  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宗旨、道德风尚以及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等等。

  一、企业文化的特点与分类成功的企业文化对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对内又有一定的凝聚力,总体来看,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具备如下四大特点:

  1、企业的价值观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

  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全体成员都有着明显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在国内挂牌从事培训和咨询业务的大小企业多达13万余家,唯有位于深圳的聚成资讯集团之所以能在创业至今的短短7年内成长为行业领头羊,与其倡导的“学校?军队?家庭”文化理念密切相关,凡是参加过聚成课堂的讲师或学员无不被其强烈的氛围所震撼。

  2、简约明了,可操作性强。

  如“高盛14条业务原则”、“联想核心价值观”等文化理念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标杆,比的不是文化语言的华丽,而是文化的行为清晰度,说了就能做到,做到就能做好。有文化不在于“语言特征”,而在于企业的群体行为特征。研究发现,越是优秀的企业,越重视“文化的转换力”,而越是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或一些急于想表现“自己很文化”的企业,越重视“文化的表现力”。而一旦过度追求“文化的表现力”,则很容易让企业文化衍生为“企业神话”。

  3、对外具有吸引力,对内形成凝聚力。

  优秀企业文化形成的良好商誉,不但对于合作伙伴如客户、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社会大众都会形成很大的吸引力,而且可以把员工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使员工万众一心、步调一致,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当然,企业员工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明确的目标,而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形成集体与个人目标的双赢,就具备了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

  4、能使企业产生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只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文化实际已超越了管理的范畴,成为一种不可复制的竞争文化。因此现代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归根于企业文化的竞争,或者说是品牌文化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有力的竞争武器,很难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很多人都知道海尔的“真诚到永远”,但大部分企业只能模仿到海尔的形,却无法复制其根本的神。

  因分类方式的不同,使的企业文化被分割成许多不同的类型。其分类构面有的从领导的角度分,有的从员工的表现与态度分,有的则以企业目标的达成分;由于企业结构、目标、成员组合等方面的不同,其分类方式自然亦有别。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下,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笔者认为更应该倡导和树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塑造的关系

  1、企业价值观通过员工的行为得到体现。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根本上由其核心价值观来决定。一个将盈利放在第一位的企业,当市场需求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其首选的行为肯定是维护企业的利益。而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直接表达就是所有员工的行为方式。

  然而,人类正确的思想观念、处事方式和行为习惯不完全是天生的,更多的是来源于后天培养。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改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在企业里,正是可以通过企业文化来塑造员工的行为,最终才能使员工成为符合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自觉自愿地为企业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海尔文化建设是从禁止随地小便的13条制度、挥动大锤砸不合格的冰箱开始,坚持用先进的制度文化塑造员工行为,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步领悟海尔文化的深层要求,促进他们自觉主动的落实企业价值观、执行理念、职业理念,从而提高了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为员工行为提供明确的导向。

  前两年市面上流行的一本叫《笑着离开惠普》的管理类畅销书,该书由原惠普中国区决策委员会成员高建华先生所着。惠普是一家有着良好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际化公司,曾连续多年被中国相关机构和媒体评为最受尊敬的在华外资企业。惠普公司连续多年的业绩增长与其企业文化建设密不可分。惠普非常重视的一点就是让离开惠普公司的员工能主动讲惠普的好,这一点与许多国内公司形成鲜明对比。一家公司能让离开的员工继续说好,可见其文化对员工的导向性作用达到何种程度!

  一家文化导向鲜明的公司必然会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而这种公司的员工其一切言行举止自然而然的会打上企业的烙印,而这种烙印无疑由企业文化的导向所形成。

  3、优秀的企业文化会明显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之中,是现代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动力,其对员工和社会所具有的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调适作用、辐射作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引导员工的行为取向,能把企业员工的行为动机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为解决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开辟出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从而会大大减少企业内耗,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并不断向社会发散和辐射各种企业信息,使人们对企业的名称、标识、产品、服务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企业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美誉度和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度。

  国内的乳液龙头蒙牛公司通过短短几年时间取得了业绩的持续增长,并不是其所有的员工都优秀于同行,而更在于其优秀的企业文化大大的激发出了普通员工的工作热情!

  4、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会为成长型的中国企业提供鲜明的价值导向。

  我们说,任何一家企业,只有盈利,才能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也才能更好的规划未来,因此盈利是对一家正常发展企业的最基本要求,也即对于一名合格的企业家来讲,保持企业盈利是其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占据大量社会资源却持续亏损的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也是几年前国家调控宏观政策,并通过“国退民进”策略连续引导国企改制的主要因素之一。

  然而,要想保持企业的持续盈利,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明显的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任何一件工作,虽然过程很关键,但结果更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案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评判基层销售经理的工作时,看到该员工虽然业绩没做上去,但在其工作汇报中,会出现大量的促销活动图片,无疑,这些图片都是其工作过程的记录,最后管理人员就会认为该经理虽然业绩不好,但也做了大量工作,没有功劳也应该有苦劳,因此就给一个不奖不罚的评判结果。这样做的结果是会导致整个团队的战斗力逐渐下降,最终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绩效。我们的观点是,对于一名合格的员工来讲,若占据并花费了大量的企业资源,但最终未达成应有的绩效,就必须要接受处罚,只有这样,才能提供一种明确的企业文化导向,为整个团队绩效的持续改善打下基础。因此在资源相对有限、但竞争又日趋激烈的中国市场,只有倡导以绩效作为主要衡量标准的文化理念,才是大量成长型企业业绩持续增长的基本保障。

  因此,不同的企业文化,会提供不同的员工行为导向,只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塑造出令企业和社会均满意的员工行为。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5

  关键词:企业文化论文

  摘要:企业员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为调整和优化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以达到提升员工满意度和企业绩效的目的,本文从电力企业文化视角出发对员工关系管理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与电力企业及其企业文化特点的结合,本文为处理员工关系管理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并为电力企业重塑企业文化实现员工关系管理提供了实践指导。

  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文化;员工关系管理

  一、引言

  企业员工既是维持企业生产运营的基本要素又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倡导加强对员工关系管理的关注。员工关系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已有研究证明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员工关系管理效果。由于电力企业本身及其企业文化的特点导致现有员工关系管理中出现诸多矛盾。因此,本文从电力企业文化视角出发对员工关系管理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借鉴学者程延园的研究,本文将员工关系管理界定为企业与员工、员工之间的利益和冲突的协调与管理。王丛等学者对员工关系管理的十五个维度进行了验证。基于上述十五个维度,并结合电力企业及其企业文化特点,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沟通管理、民主参与、人际关系、团队管理、工作压力与隐藏情绪、员工情感与职业发展管理等员工关系管理方面的现状。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软实力的内在表现与员工关系管理存在密切联系。企业文化通过树立企业与员工、员工之间共有的价值观和统一的企业愿景,从而建立企业与员工、员工之间心理契约。基于心理契约理论,从企业文化的视角进行员工关系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及忠诚度,有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本研究提出构建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营造组织氛围协调企业与员工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并规范员工行为,以达到增强组织凝聚力的目的。

  二、电力企业及其企业文化的特点

  1.电力企业的特点。电力企业的显著特点主要通过其生产系统和产成品特性得以体现。一方面是多系统化生产导致复杂和多样化的人员结构。绝大多数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年期超过20年,企业员工数量大;同时,电力企业生产运营需要材料采购、设备管理、生产与输送等诸多部门协作配合导致生产部门复杂多样。因此,电力企业面临来自复杂人员结构网络和多样化工作岗位所带来的员工关系问题。另一方面是产成品具有非时效性。电力企业的产成品为电能,电能作为消费品需求大且不可储存,要求企业生产、电力供应与消耗保持动态平衡。特殊产成品对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及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导致员工的工作压力。因此,电力企业面临大工作量和高工作压力带来的员工关系问题。

  2.电力企业文化的特点。电力企业内在的本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决定企业文化的特征。由于突出的行业优势使得电力企业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因此,电力企业文化发展滞后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需求成为最突出的矛盾。此外,现有电力企业文化多以企业经济绩效为核心而建立,忽视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导致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无法有效的融合。这样的企业文化既不利于员工的个人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着力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不但能够提升企业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并且能够维持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长远经营战略提供良好支撑。电力企业顺应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实行厂网分离,为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企业文化也随着经营理念的转变而逐渐重塑。

  三、电力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现状分析

  1.员工关系现状分析。根据本文对员工关系的界定,经过访谈调研发现企业与员工关系主要通过民主参与、沟通交流、冲突管理和员工职业发展等形式体现。引发企业与员工关系冲突的本质原因在于两者利益目标的矛盾。企业一般以经济目标作为首要目标进而忽视员工的心理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员工要求通过民主参与和平等沟通来实现个体诉求,而企业的高姿态使得员工难以感受到民主和平等。员工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人际关系、团队协作、工作压力和隐藏情绪等形式体现。导致员工之间关系矛盾的根源在于电力企业日益多样化的人员结构。从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上看,50岁以上及低学历员工所占比例较高。电力企业作为优势行业,企业的老一代员工之间多存在亲朋关系,而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企业近年来不断引进高学历的年轻员工,明显的年龄层和学历层的冲突引起各种人际关系矛盾和团队协作低效率。年龄大的员工工作内容较多涉及电能生产、机械维护、原料供应等以维持日常生产的常规活动,而年轻的高学历员工主要负责与新技术、企业经营战略等相关的工作。因此,年轻的高学历员工不但要积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且要应对挑战性的工作,使得工作压力显著增大负面情绪积累。

  2.员工关系管理问题分析。首先,电力企业作为典型的国有企业难以摆脱家长式管理的作风,缺乏对员工关系进行管理的意识。多数国有企业对员工进行家长式管理,企业的决策员工必须无条件执行,要求员工放弃个体利益而追求企业利益。该种管理方式导致员工在民主参与、平等沟通和个人发展方面的需求无法得以满足。其次,电力企业在员工关系管理内容方面有所侧重。国有企业改革后,电力企业多采取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逐步开展员工关系管理。然而,相对于员工之间的.关系管理,电力企业人员关系管理更加侧重于协调企业与员工关系。此外,电力企业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手段单一且缺乏实效。例如,沟通交流是企业通常采用的员工关系管理手段,但由于社会称许效应沟通交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四、员工关系管理策略的调整与优化

  1.注重员工关系管理的企业文化构建。企业高层积极倡导并参与构建注重员工关系管理的企业文化。企业高层领导首先应该转变观念,将市场开拓、经营战略发展及员工关系管理三者并重。开展例行的员工关系管理活动,例如跨级别跨部门交流会和企业拓展活动。首先建立员工关系管理形式,使得企业领导及员工形成关系管理的习惯,然后逐步为员工关系管理赋予实质内涵使企业与员工真正的融入员工关系管理的企业文化中。注重员工关系管理的企业文化能够使员工切身体会到组织的人文关怀。

  2.企业文化引导下的心理契约。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加深员工对企业发展愿景的理解,并在建立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协调企业目标与员工利益。在企业文化引导下,员工与企业建立起心理契约实现了对员工思想的引导和行为的规范。例如,民主参与的企业文化可以修正员工对企业决策和管理制度的理解偏差;公平公正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员工的公平感;企业对员工意见的重视使得员工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3.营造关怀个体需求的企业文化。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理解、员工之间的尊重与理解是构建关怀个体需求企业文化的关键。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理解体现在对员工个性化职业发展的支持。企业应通过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激励来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个性创造力得以发挥。此外,企业应推动员工之间的尊重与理解,提供岗位参与及互换体验机会。通过关怀个体需求的企业文化构建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

  五、结语

  电力企业的多系统化生产和多样化人员结构引发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诸多矛盾。同时,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滞后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需求。本文通过重塑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实现员工关系管理策略的调整与优化。

  参考文献:

  [1]王丛,李磊.对员工关系管理维度的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2):54-57.

  [2]李倩倩.浅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管理之间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xx(14):158-159.

  [3]于晓霏.员工关系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xx(7):61~62.

  [4]任乐.全面冲突管理视角下的员工关系管理[J].江苏商论,20xx(09):75-78.

  [5]林涵武,丁建泽,蔡烨佩.化解员工关系管理的四大危机[J].人力资源,20xx(12):52-55.

  [6]黄甜甜,王相平.员工关系管理研究—基于国有企业多元用工形式[J].现代商贸工业,20xx(02):95-96.

  [7]胡縛.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谈员工关系管理—以A公司为例[J].经营管理者,20xx(09):62-65.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6

  加强创业型企业员工关系管理,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创业型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三个方面,即企业愿景、激励措施、职业生涯规划的探讨,提出具体解决思路。

  一、创业型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概述

  所谓创业型企业就是创业者发现市场机会,收集各项优势资源,组织特定团队实施创业活动而组建的一个工作组织。创业型企业在战略、思维方式上都有不同的特点,如须具有创新意识、在发展中成长性高与不确定性大、资源可控性弱、管理结构简单、核心团队的变动存在较大风险。而我国在创业型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规模较小,以小型微型企业为主;企业的发展起点偏低;企业在资金与技术方面薄弱明显;企业信誉度不高;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不强等。特别是员工关系管理工作不能很好适应其企业自身发展特征,进一步阻碍创业型企业的成长。

  创业型企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相比于一般企业显得更加迫切,一方面是企业可持续经营性质的诉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创业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特征所决定的。归纳企业与人的关系,可以用“企无人则止”来形象地概括,企业组织中的人是保持企业活力、动力与竞争力的源泉。在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过程中,将员工与企业的关系纳入管理内容,以此提高企业优势,并达成既定目标。员工关系管理更加强调以员工为中心,将管理者与员工的地位尽量做到平等,处在同一水平进行对话,使沟通交流、劳动关系与情感关系等方面的建立与维护更为有效。

  二、针对创业型企业员工关系管理

  1.通过企业愿景加强创业型企业员工关系管理。创业型企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愿景在企业中应该处于核心地位,为企业指明前进方向,并能很好地激起员工的认同感与工作激情,从而实现提高企业凝聚力的目的。创业型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特点,更需要重视如何有效定位企业愿景,以达到与员工关系建立与维护,增进团队合作与凝聚力。将员工关系管理的规划纳入企业愿景,实现企业愿景和个人愿景的相融合是创新型企业员工管理的有效措施。第一,愿景规划中需重点体现营造良好和谐的企业创业文化氛围。创业型企业的愿景中应该包含兼容并蓄鼓励创业的企业文化,给员工开拓工作业务提供成长的土壤。第二,创业型企业愿景应制定合理的长期人力资源目标。我国创业型企业由于其自身先天不足,这就需要靠资源载体的人力资源,要在企业愿景中体现出来,就要依靠长久稳定的人力资源目标的制定而实现。第三,推销测试企业愿景,达到企业愿景与员工关系管理相结合。推销即向员工传播企业愿景,使愿景达到员工的赞同;测试即通过问卷会议等形式测试员工对愿景的支持情况并收集改进意见,最终使企业愿景与员工愿景达到融合。

  2.根据员工新特点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我国新生代员工更加需要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同,对精神层面要求较高,事业心、求胜心理较重,目标性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等政策影响,新生代员工的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在就业中更加注重企业文化与发展平台同自身的匹配程度。创业型企业在加强员工关系管理、实施激励措施的过程中,需结合新生代员工的特点,这样才能保障创业型企业良性发展。一是通过分配适合新生代员工特点的工作任务。在合适的职权范围内,准许员工参与企业事务,树立主人翁意识,进而将其内在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即工作性激励。二是通过设定适当目标,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与进步,即目标型激励。三是强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情感上建立更加牢固的员工关系,即情感型激励。

  3.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员工关系管理。创业型企业由于其经济基础和组织构架的双薄弱,使之成长发展瓶颈期较长。如何很好地捆绑住员工,使员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并忠诚于企业,就成为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帮助员工进行个人潜能测评,合理准确的自我定位,并磨合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冲突,才是创业型企业实现自身与员工双赢的有效办法。刘江波的研究发现,企业对新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引和指导不足,并且注重企业效益忽视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创业型企业应该给予员工应有的职业规划指导。首先,帮助员工了解该企业的特点与该行业特点。创新型企业在很多方面区别于一般企业,其所处的行业一般也表现出很大的特殊性。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岗前培训与教育。第二,协助员工测评个人潜能。企业可以用业绩评估等各种方法,来测评员工的自身潜能与各项自身条件,并给员工提供合适的岗位和发展方向。第三,寻找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和企业发展的契合点。只有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相契合,才能为企业留住人才,实现企业员工的长久忠诚。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7

  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属感的关系,阐述了基于员工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与原则,提出了基于员工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要建设好给予员工归属感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关键词:企业文化;员工归属感;精神文化;建设策略

  一、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属感的关系

  1、企业物质文化培育员工归属感

  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最表层的文化,需要以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企业设备、企业名称等为载体而表现出来,并依靠这些载体才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或服务中发挥作用。企业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物质文化的核心,是在市场上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依据,而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通过员工来实现的,因此,企业产品或服务具备核心竞争力就离不开优秀的员工。良好的企业物质文化能够为企业产品或服务提供附加值,而获得的附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则更容易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进而使企业获得成功,这部分成功则需要将功劳归属于企业员工,进而使得员工获得企业荣誉感,激发员工更加尽职努力,能够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2、企业行为文化增强员工归属感

  企业行为文化则是企业文化的浅层文化,包括集体行为文化和个体行为文化。一般来说,企业的个体行为文化是指企业领导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和价值观。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具备卓越的才能和全局的思维,能够在企业运营决策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引领企业向更高的层面发展。这样的个体行为文化往往能够感染员工,使员工潜移默化的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此外,企业集体行为文化则是由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构成的文化,其代表了企业的文化氛围,积极向上的集体行为文化能够使全体员工认识到企业行为文化是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进一步增强企业归属感。

  3、企业制度文化激励员工归属感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层文化,它是企业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的总和。制度在企业日常生产运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是规范企业员工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通常来说,企业的制度不仅具有规范性、纠正性和引导性,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信服力,这样才能使员工愿意接受该制度,进而企业文化更加稳定。企业制度文化具有一致性,对于每位员工具有同等约束力和规范性,因此良好的企业制度文化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认同感,能够在从事企业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感受到安全感依托感。“以人为本”的企业制度文化可以体现对员工的`尊重和重视,使员工感受到自己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体,这无疑能够激励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4、企业精神文化提升员工归属感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通常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道德观共同构成了企业精神文化,这也代表了企业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良好的企业精神文化能够营造出积极的氛围,能够激起员工内心的情感共鸣,增强企业活力。企业精神文化并非人为意识而建立的,它是在长期的企业经营活动中由企业领导层与员工共同构建的,因此优秀的企业精神文化能够在企业价值观与员工价值观之间找到均衡点,使员工的个人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激发他们的内在感召力和企业归属感。

  二、基于员工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与原则

  1、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基于员工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一方面是为了培育新时代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培育新时代的先进人才。在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下,新时代文化发展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企业只有在这个新时代文化背景下,坚持同一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人民相一致的文化体系才能够使员工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竞争力。企业文化是需要依靠员工来发展的,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够使企业与员工在共同的进步中实现蜕变。

  2、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激发员工企业归属感的根本。企业文化建设要时刻关注员工的思想、情感、道德、人格等需求和状态,要尊重和注重员工的心理,做到全方位关心员工;其次,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遵循继承与创新兼顾的原则,既要继承企业传承下来的优秀企业文化精髓,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而不断创新,确保企业文化与时俱进;再次,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遵循整体发展原则,需从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和行为层四个层面共同入手,实现共同发展;最后,企业文化建设需遵循集体参与原则,需要重视企业中每个员工的参与,切不可实行单独领导制,因为企业文化是围绕员工而展开的,必须让员工参与进来,让员工始终感受到企业的尊重,这样才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企业归属感。

  三、基于员工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1、建设给予员工归属感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层是企业文化的最外层,是能够给员工带来最直接感受的部分,因此建立优秀、良好的企业物质文化对于激发员工的企业归属感至关重要。首先需要树立特色的企业形象,将企业品牌发展成为具备广泛市场认知、高度市场认同的品牌,这有利于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树立良好的特色企业形象需要培养企业精神,使企业形象与管理相统一;其次需要创设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在优良的企业环境氛围中获得高品质心理感受,在潜移默化中认同企业;最后要打造独特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服务,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2、建设基于员工归属感的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的构建需要从企业领导和员工双方面进行,要体现企业员工作为企业行为文化重要载体的作用。首先要树立高素质高能力的领导风范,从个人行为文化上加强建设力度;其次要树立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以榜样来引导员工的行为习惯,榜样的选择需要来自普通员工群体,并使其作为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最后要开展科学健康的文娱活动,包括体育运动、与企业经营和技术开发、服务相关的科学讲座、组织浏览参观活动、创办兴趣小组等。

  3、建设给予员工归属感的制度文化

  企业制度文化的建设需要在一定的价值观引导下完成,要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进行,要确保员工的实际心理需求得到满足。首先需要建设竞岗轮岗的用人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岗位为载体帮助企业发现和培养人才,形成企业良性竞争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其次需要建设效率兼顾公平的薪酬考核制度,要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充分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后要建设以技能为重点的培训制度,重视员工的技能发展。

  4、建设给予员工归属感的精神文化

  首先需要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要确保企业目标是实实在在的,不脱离实际的,而且企业目标应该是崇高的,而不是自私的、狭隘的。此外企业目标还应该是企业的广泛共识;其次需要建立清晰简明的价值观体系,避免企业一味追求企业文化而使其形式化,企业的价值观体系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紧密联系;最后需要树立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保持持续稳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伍燕芬.基于员工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建设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xx.10.

  [2]胡凯旋.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员工归属感[J].现代企业文化,20xx.7.

  [3]张冠男.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xx.6.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8

  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是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质量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员工是企业的人力之本,一个企业要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一支能征善战,技术业务能力强的员工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服务于企业,顺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于人,而人的因素关键是素质。素质是指人们在思想、知识、才能等方面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一定的思想观念、知识技术、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身体状况等在人们行动上的综合反映。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的素质是企业的灵魂,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员工的素质高,那么这个企业的工作标准就高,工作的基础台阶就相对较高,工作的效率就高,分解任务的能力就强,完成任务的概率就高,企业发展的速度就快,企业的效益就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就会随之升高,企业这个品牌的知名度就高,企业的生存希望就高,发展的空间就大,反之就会束缚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不再把发展目标定为“创造更多的需求”,而是通过提高员工的素质来满足现有客户的需求,寻求企业的增长点。

  员工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素质。看企业的发展,同时更要看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在如今的商场上,游戏的规则已经改变,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不适应这个变革,不适应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是,只要我们仔细的对这些企业进行研究,就不难看出,这些企业几乎都存在三个瓶颈因素:首先,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不高,个人利益高于一切,找不准企业效益的增长点;其次,就是员工的素质不高,领导者不注重对员工的素质培养,裙带关系比较严重,形成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被动局面;再次,就是企业的产品生存空间太小,质量差,这个问题也是企业领导者的直接责任,是由领导者的素质决定的。存在这三个因素的企业能会有长期生存发展空间吗?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必须认识到,真正有效而且能带来收益的做法是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企业员工。 培养和造就一支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良好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的当务之急。作为企业党委、工会以及人力资源部应从以下三个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员工素质的提高:

  1、加强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即:

  一是改革意识;

  二是进取意识;

  三是竞争意识;

  四是自我成才意识, 使职工深刻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前途,没有希望。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一切领域都充满着竞争,优胜劣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只有树立竞争意识,才能在竞争中不断使自己取得进步、赢得主动,而提高自身素质是劳动谋生、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加强岗位职业培训教育。要改变重学历教育、轻岗位培训的教育方法,切实抓好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教育,尤其是对青工要特别强调抓好基本功训练,对已掌握基本技能的职工抓提高性训练,通过学习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更多的技术能手、操作能手、工作能手,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作出新贡献。

  3、完善考核奖惩制度。严格的考核奖惩是加强员工素质建设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职工素质的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手段,有利于企业员工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只是提出要求,没有严格的考核,好坏不分,素质建设只会流于形式,有了考核,而奖惩不分,与物质利益相脱离,素质建设就会失去内在动力,职工不会自觉去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严格的考核奖惩要与实绩相结合,以职工自身的业务技术素质、执行规章制度、完成岗位承包任务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作为企业员工应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要牢牢树立“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发展”的观念,把责任感真正尽到位,工作切实做到位,做到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干一行、精一行、会一行,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把自已练就成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在能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个员工感到自已作为企业的一位员工而自豪和骄傲,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快速、高效率的向前发展。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9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利用各种规章制度进行硬性的制度化管理,而是越来越多地采用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来进行企业管理,以便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员工自我激励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期为今后我国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一点有益借鉴。

  【关键词】员工自我激励;企业管理;关系研究

  一、企业员工自我激励简单介绍及其重要意义

  所谓员工自我激励,就是说企业在管理员工方面要采用一种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能够真正地激发起员工对企业的那种强烈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真正从内心深处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意识,让他们从心理上真正地把自己融入到企业当中去,对企业的兴衰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激发起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当一个人树立起强烈的自我激励信心,拥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意识,那么他在自己的工作中就会从内心深处真正的从过去一个“被动的”工作人员成为一个更为“主动的”人,这对于提高其自身的工作效率和业绩以及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且,这个人本身的这种行为又会对其身边的其他人产生强烈的榜样作用和带动作用,促使身边的人也逐渐地向其学习。因此,毫无疑问,企业需要帮助每一个员工真正地树立起自我激励意识,不断鼓励并发展他们的自我激励意识,这不仅对于这个企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现代企业制度和观念对每个企业提出来的重要要求,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这佯做除了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扩大其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更能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对企业都是大有裨益的;相反,如果一个企业总是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新趋势,而总是拿制度化的规章制度来硬性压制员工,遇事不考虑员工的感受,不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动不动就给予员工处罚等等,试想,这样的企业经济效益能上去吗?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整个企业气氛紧张,员工工作没有积极性,没有创造活力,企业死气沉沉,经济效益是肯定不能上去的。企业员工的自我激励就是要企业和员工两个方面都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员工能够真正地从内心中接受企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自己在企业当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增长了见识,企业管理者要充分的尊重员工,承认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注意调动起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自我意识,引导他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主动学习,增强自身生产技能和自我素质,提高自身价值,为企业不断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员工自我激励和企业管理的紧密关系

  一方面,毫无疑问,如果企业员工都能做到不断地自我激励,自我发展,不断主动地提高自身生产技能和自身素质,真正对企业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那么这个企业的管理才可以认为是更加高效的、更加成功的。企业只有不断地鼓励员工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这个企业才会拥有更好的企业氛围,才能体现出更好的企业形象,企业的员工之间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企业也才会具有更好的吸引力,为企业在未来不断做强做大打下更好的基础;如果这个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对员工进行自我激励的重要性,不重视对员工自我意识的培养,而是死板地拿那些制度化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那么这个企业肯定不会有良好的企业氛围和企业形象,即使一时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也不会得到长久的持续发展,因此重视对企业员工的自我激励对一个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来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同时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适应21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对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激发员工进行自我激励,不仅是企业现实发展的紧迫要求,更是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二选择。

  另一方面,只有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健康发展,管理科学,企业运行正常,那么才有可能有条件促进企业的员工进行自我激励,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形象。毫无疑问,一个企业的良好的管理水平和方法是这个企业鼓励员工树立自我激励意识的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管理混乱,企业运行举步维艰,不能正常地运转,那么这个企业即使有心对其员工进行自我激励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要对员工进行自我激励,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从企业员工进行自我激励和企业管理的关系上来说,这二者当中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任何一个条件达不到,对员工进行自我激励等等都是一种空话,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想对其员工进行自我激励措施,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使得企业能更好的进行运转,创造出能够进行这项措施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这对企业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三、员工进行自我激励的主要的措施步骤

  在现代社会当中,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自身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的观念,这其中鼓励员工进行自我激励无疑就是一个极好的方法。那么要对员工进行自我激励,除了企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进行以外,员工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来进行自我激励也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员工进行自我激励的主要的措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企业管理者角度来讲,其应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企业要组织员工自我激励的相关专家、知名的企业家、学者等等,请他们到企业来对企业员工进行自我激励的教育和演讲,请他们举例子讲述他们身边的哪些员工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了自我激励并获得成功的例子。同时对企业的员工宣传进行自我激励的益处,给他们列举身边的普通员工进行自我激励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使这些员工能够从内心深处真正地认同这一措施,为他们树立身边的榜样,这样他们就能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对这一措施产生情感共鸣,并认同这一措施,认识到这一措施是真正的有效的,是可以取得成功的,这对于企业管理者下一步进行的员工自我激励措施是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作用的。 (二)企业从自身入手,对员工开展一系列自我激励的教育活动,对自身企业里面那些主动接受这一措施进行主动地自我激励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等,在自身企业当中树立典型和榜样,只有这样真正地挖掘自己员工的典型,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激发起企业其他员工的自我激励的积极性,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这些员工亲眼看到身边的同伴因为进行了自我激励最终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技能,而且受到了企业的奖励和重视,那么这些动力就会激发他们主动地去接受这一措施,主动地对自己进行自我激励,从最初的被动接受逐渐变为主动接受,最终养成自我激励的好习惯。

  (三)采取制度化的激励奖励措施,制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硬性地“困住”员工,而是最终要使得员工养成自我遵守这些制度的好习惯,制度化的管理措施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员工进行自我的激励,使得他们最终养成遵守企业规范,主动地去为企业的进一步做强做大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持久的动力。那么,企业管理者就要充分地利用这些规章制度来对自身员工进行激励,企业要彻底改变过去的那种死板的硬性管理员工的办法,建立起真正的人性化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对待员工要真正地做到关心他们,充分地尊重他们的合法权利,对那些有特殊困难的员工进行热心的帮助,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可发展的空间,做到真正地符合员工的心理需求,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将普通员工看做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让他们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只有这样,对员工进行自我激励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从员工自身的角度来讲,自我激励就更加重要了,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员工要从内心深处对企业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企业有家一样的热情。如果一个员工在企业工作只是为了挣钱,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关心过企业,那么他是不可能进行自我激励的。一个员工,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真正的热情,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那么才有可能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中做到精益求精,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企业的发展;相反,如果只是敷衍了事,随心所欲,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其自身来说都是有害的。

  (二)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进行自我激励要坚持下去,不可半途而废。对于自我的激励要做到持之以恒,毫不懈怠,不能仅仅因为物质上的奖励就动摇自己的信念,只有真正从内心深处接受并认可这一理念才会成功。

  四、总结

  总之,员工自我激励对企业管理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对员工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必要而有益的。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仅企业要采取措施来鼓励员工进行自我激励,更需要员工自己主动地进行自我激励,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这对员工自身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龙小兵.知识型企业员工非物质激励机制与创新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20xx

  [2]白少君.企业伦理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xx

  [3]程江.激励的本质与主体性的转化[D].南开大学,20xx

  [4]李家龙.对自我管理要素体系及其实现的研究[D].武汉大学,20xx

  [5]王永.转型时期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xx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10

  岗位职责:

  1、管理和优化公司的员工关系管理体系,建立和谐、愉快、健康的劳资关系;

  2、组织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分析、反馈调查结果;

  3、负责公司离职管理,分析离职面谈记录和离职数据;

  4、处理员工冲突,解决员工投诉和劳动纠纷;

  5、组织筹备员工季度和年度大会,组织安排员工文娱活动;

  6、制定员工奖励、激励和惩罚措施,并监督实施;

  7、参与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营造符合企业文化的员工工作环境和氛围;

  8、员工职业发展辅导,促进员工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

  任职资格:

  1、人力资源管理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三年以上员工关系管理的工作经验;

  3、熟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具备较强劳动争议处理经验,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熟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4、亲和力强,积极主动,有大局观,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优秀的'沟通能力和谈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11

  现代员工关系管理,是需要管理者,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者以“真诚”待之。

  现代社会,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已毋庸置疑。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加强员工关系管理,构建和谐员工关系,也已成为共识。

  而在现实中,只要一提起员工关系,大家都会或多或少的听到一些抱怨之言,并且往往会联想到企业与员工的负面关系。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员工关系管理没有做好的表现,是企业文化没有得到员工认同、没有很好落地的后果。

  这不,前些日子,有朋友让我谈谈我们是怎样完善员工关系管理的。说实话,我们做的也不是很理想,也存在许多问题,尚需不断进行整改完善才行。

  我认为,现代的员工关系管理,是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变化的。它虽然包含了一些固定的因素,但在实际管理操作中,需要我们管理者,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者与时俱进、灵活掌握、巧妙对待,尤其是需要以“真诚”待之。

  在之前的分享里我曾经说过,我们公司在塑造雇主品牌时,打的是“家文化”招牌。长期以来,我们在雇主品牌建设、员工关系管理上虽然可以用“顺风顺水”来形容,但因为家族企业的一些“根深蒂固”的痼疾所在,还是时不时的有问题出现。因此,不断地改进完善是必须的!

  针对之前评估总结的情况,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将会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整改与完善。

  一、加强HR自身素质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水平,为员工关系管理逐步走向深入夯实基础。

  记得前些年有一句针对官场时弊的话叫做“关系就是效益,关系就是生产力。”虽然这是对特定历史状况的反映,是对中国官场、政客的贬义嘲讽,但放在我们人力资源管理上来说,还真有其“积极”的意义与影响。

  大家都知道:资本是能够带来增值的价值。员工是企业的人才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因而,“员工关系”也就成了一种“资本”——好的员工关系,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员工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之一,可见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占的分量,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HR必须具备相当的管理技能与管理水平,才能在管理过程中使这种“关系”资本,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收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下一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对HR人员员工关系管理等业务技能、技巧的学习培训,提高HR人员的胜任素质与胜任力,提高整个HR团队的综合素质与管理水平,以便能够较好地承担起员工关系管理这项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能,有力支撑公司的发展。

  二、完善员工关系管理组织建设,明确各级部门任务职责,充分发挥管理者在员工关系管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在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好像大家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员工关系管理就是简简单单的劳动合同之类的工作,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这确实在很多时候让人力资源部门很无奈。有这样一项调查,足以说明员工关系管理中的症结所在。

  “一项历时三年的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员工离职的原因,跟钱的关系不大,反而跟中层领导的不和,成为了导致他们离职的第一位原因,其中包括管理者说话技巧不好等因素。造成员工离职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工作好了也没人表扬、没人关注。”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公司存在还是比较严重的。尤其是那些家族内部的“近亲”管理人员,以及那些“元老”级的管理人员,往往“夜郎自大”“牛叉叉”的,根本就没有员工关系管理这方面的意识,以至于导致了员工关系不能说是“日益恶化”,也可以用“每况愈下”来形容。

  因此,今后我们将全面优化重组原来的员工关系管理组织,首先将老板纳入到员工关系管理委员会中,然后有针对性地、有选择的调整员工关系管理委员会的成员结构。要根据公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短期、中期战略发展目标,重新修订原来的《员工关系管理制度》和《员工关系管理实施方案》,以使其更切合公司实际,更便于有效执行。

  同时,将加大对管理层人员有关员工关系管理方面的培训、指导与考核。要让每一位管理人员都明确:在员工关系管理过程中,他们是管理的关键,是第一责任人。我们将用杰克?韦尔奇的管理理念来引导管理层人员,让大家懂得:“领导者不仅必须懂得鼓动、激励和褒奖那些员工中20%的佼佼者的成绩,也必须善于调动其余80%员工的积极性,还要保持引导着整个团队持续向前的动力”,为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员工关系作出努力。

  另外,将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中引进并实行高斯蒂克和埃尔顿的《胡萝卜管理法》,以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提高员工关系管理水平,让公司的“高利润+低人才流动率”成为现实。

  三、健全人力资源安全与保障体系,进一步满足员工需求,让“家园文化”体现在具体细节落实上。

  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叫做“舍得”,有“舍”才有“得”。在员工关系管理中,企业首先要“舍”,然后才能从员工之处“得”到更多。因为中国人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这是一种凝固在头脑中、融化在血液里、永远不会改变的民族传承。

  因此,企业要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经营目标,首先必须在满足员工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员工予以充分理解、信任、尊重与支持,并且真心的去关爱他们,就一定能收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效果。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只有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得到保障,企业才可能获得持续的生存与发展。但我们在这方面却常常容易忽视(相信不止我们公司会忽视)。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在人力资源安全与保障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为员工提供更加安全可靠、舒适满意的工作与生活保障。因为,提高员工的工作与生活质量,是改善员工关系的根本途径;让员工“体面”的工作与生活,是和谐员工关系的最佳凸显。

  我们将主要进行以下几项改善:

  1、改善工作环境,分期分批对工作场所进行整修,调整布局,逐步建立符合生理特点的工作环境。

  2、完善休闲区、生活区设备设施,提高员工生活质量,保证员工健康、舒适、愉快的工作。

  3、加强劳动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操作规程的科学性,注重危险设备的及时更新与隐患的及时检查整改。尤其是要在危险作业等特殊工种人员中推广应用生物节律管控等,体现对员工的特别关爱。

  4、加强劳动卫生管理。要加大对温度、照明、噪音、粉尘、有毒有害等方面的预防措施,为员工解除工作中的不安全感,让员工得到精神上、心理上的安定,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5、实行科学的压力管理。利用管理艺术,使员工在工作与生活中尽量减少压力,心情舒畅的工作生活。要从工作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等方面入手,开展相应的培训辅导,帮助员工缓解压力。计划在原有“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再成立“宣泄室”。同时,要注重培养员工的抗压能力、培养业余爱好,让员工学会转移自己的兴奋点,从而保护身心健康。

  6、加大社会保险的资金投入。我们之前的养老保险大多都是按照深圳最低标准缴纳的,从现在起我们将组织调研,针对员工需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重新确定缴纳标准。同时,对大病、工伤等其他保险项目都要重新核准,提高缴纳基数,尽最大努力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使员工安心、放心、满意。

  7、调整员工援助计划内容,加大援助资金注入。我们将在之前的员工援助计划基础上,结合员工需求等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员工援助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明晰援助事项与各项标准,并且计划加大公司对援助基金的注入。确保在员工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公司的关爱与温暖,感受到“家人”般的呵护与温情。

  四、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约束管理,正向引导激发员工期望,达成个人与企业愿景的高度一致。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从人的本性来看,每个人都有自私的`倾向,这是不可否认的。因此,在企业中,对员工如果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加以制约,个人私欲有时往往会无限制的膨胀,进而影响到企业、影响到他人以及员工本身。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对员工的约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员工的关心与爱护,是防患于未然的有力措施,对员工关系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人力资源约束主要分为自我约束(道德约束、声誉约束、自我成长发展需求约束)、内部约束(企业文化约束、企业规章制度约束、合同约束、内部治理约束、偏好约束、心理契约、激励约束)、外部约束(法律约束、市场约束)三大部分。明年我们将重点强化企业文化约束、激励约束、心理契约三个方面,以有力带动员工关系管理取得成效。

  1、进一步加大企业文化的宣贯、培训力度。企业文化是员工对企业的“知觉”,这种“知觉”形成员工的信念、价值观和期望。企业文化是激励和约束企业整体行为和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因此必须在原有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方法来将企业文化推向深入,让员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遵守,使企业文化真正有效落地,用文化去导向、协调、激励、凝聚员工。

  2、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引导员工。“激励与约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有激励必有约束。”因此,我们将重新修订公司有关激励方面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奖励办法,目标清晰的激发员工“欲望”,更加有效的运用激励机制来约束员工。

  3、有效利用“心理契约”引导员工表述自身需求,为实现自身与公司的共赢做出努力。“心理契约是指交往双方彼此所抱的含蓄的期望。”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之一。“心理契约”虽然不是有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有时甚至比有形契约更具能量。

  对员工来说,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发展的需要。我们要通过“心理契约”让员工懂得:自身的成长需要依靠公司搭建的平台,有赖于公司的成功与发展;而自己也需要与公司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全力以赴,努力工作,展现自我实力与能力,同公司一起成长,在公司得到发展的同时,自身的个人价值也得以实现,最终实现个人与公司的和谐共赢。

  五、科学进行人力资源整合,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各模块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统一。

  “人力资源整合是引导组织内各成员的目标与组织目标向同一方向靠近,从而改善各成员行为规范,提高组织绩效活动。人力资源整合有整体性、持续性、互动性、快速适应性的特点。”人力资源的整合包括:冲突管理、企业文化整合、沟通管理、团队建设等四大部分。人力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要把企业整合成一个高效的团队,而高效团队的员工关系那是不言而喻的。

  纵观公司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公司有关部门以及部门管理人员在沟通管理、冲突管理方面比较薄弱,因此,下一步我们将首先从解决这两个问题入手。

  1、完善沟通机制,加强沟通管理。沟通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有效的沟通,对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将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建立完善有效的沟通机制,进一步加强沟通管理。

  将针对公司管理层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沟通能力欠缺的实际状况,从现在开始,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加强对管理人员、对员工的沟通技巧培训。将充分利用有效沟通的7C原则,从沟通形式一直到沟通障碍的排除、有效沟通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全体人员的沟通水平,确保有效沟通、确保信息传递顺畅,进而增加员工对公司的信任,为有效的员工关系管理提供保障。

  2、科学管理冲突,让冲突发挥正向效能。“冲突是由于工作群体或个人,试图满足自身需要而使另一群体或个人受到挫折时的心理现象。企业内冲突表现为由于双方的观点、需要、欲望、利益和要求的不相容而引起激烈争斗。”这种状况,我想每个单位都或多或少的时有发生。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冲突在企业中并不仅仅只有消极的作用,只要我们能有效利用和管理冲突,反而可以让企业的经营管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针对我们目前不能有效的解决冲突、良好的利用冲突来助力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我们下一步会将《如何科学管理内部冲突》纳入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让全体管理人员增强这方面的技能,便于在日常管理中科学处理各种冲突矛盾。要将冲突管理的效果放在首位,让冲突真正“成为组织内部的活血剂”,转化为正能量,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为实现公司内多方的和谐统一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总之,“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内最琐碎而不易被呈现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却也是各种职能中最虚也是最实在的。这一工作能够而且确实对员工满意和生产率、绩效的提高以及人才挽留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员工关系管理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者的问题。”在员工关系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明确:企业与员工是一种合作关系。和谐的员工关系,需要我们管理者用“心”去管理,用“爱”去培育。

  可以这样说:企业员工关系的“好”“坏”与否,关键在于管理者、在于人力资源部门。因为——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管理者!

  “关系就是效益,关系就是生产力。”让我们共同为搞好“关系”而努力!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相关文章:

企业员工守则03-11

企业食品员工守则03-10

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关系是什么05-05

企业员工安全处罚通告03-12

企业年会优秀员工发言03-06

企业周年庆典员工代表发言03-09

企业员工守则(通用6篇)03-10

企业员工守则(通用7篇)03-10

生产型企业员工守则03-11

企业员工守则精华15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