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驾驭课堂

时间:2023-04-21 09:11:09 兆波 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驾驭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教育教学方面也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也更加注重课堂上的教学效率的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如何驾驭课堂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驾驭课堂

  数学课堂的教学艺术

  第一,教师是课堂上的主持人。大家在看电视时会发现,一档精彩的节目,主持人虽然是贯串始终,但是并非大包大揽,送出表演,而是仅仅充当一条引线。他们用简洁生动的语言,用极富感情的神态,串起了整个节目。讲台,也是一个舞台,教师的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很重要,或是激趣,或是设疑,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要充当一条引线,充当一个引路人,把思考、讨论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发掘和发现,培养出富有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人才。相反,教师如果没有当好主持人,总是占着镜头的话,学生连点思考和缓冲的时间都没有,一堂课会被学生浑浑噩噩地度过,那么教学效果也就不堪一提。

  第二,教师是课堂上的摄影师。世上没有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学生,那么,他们的性格及爱好都有很大差别异。当然,数学成绩更是可能出现天壤之别。同一个班级里,肯定存在好生差生,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下,不少教师难以不用有色眼镜来看待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人是万物之灵,教师对待学生态度上的差别,很容易被体味出来。那么,那些“差生”要么失去学习的兴趣,小心翼翼;要么,对自己缺乏信心,自暴自弃。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什么教学效果早就无法提及。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要担负摄影师的责任。摄影师总是将最美的最特别的东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他们善于发现长处,捕捉美丽。那么,我们教师更要如此,我们要尽力为学生们搭建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展示甚至放大他们的美丽。用理解和支持的目光来培养起他们的自信,用赏识和激励的手段来赞扬他们的那一份成功,使得他们都有机会在不同领域成为精品美玉。

  第三,教师是课堂上的观众。NBA赛场上,那美貌的篮球宝贝们用着她们优美的舞姿和甜美的声音不遗余力地为球队加油,而赛场上的球员更是因此点燃了激情,奋力拼争。同样,如今的学生,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日趋繁重,他们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教训或教师的责问。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需要的是赏识和激励。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当好热情的观众,要充分信任学生,为他们创设宽松的舞台环境,展示自己的才艺。抱着如此态度,学生就将以更积极的心态向前迈进。

  高效课堂教学措施

  一、和学生做好情感沟通

  教师要想驾驭好课堂,就要想办法先和学生搞好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配合老师,老师才能更好地管理课堂。教师要深入班级,走到学生当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情感上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是老师驾驭好课堂的基础。有些教师课讲得特别好,知识交代的特别到位,但却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没有积极性,甚至觉得上课没有意思。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教师在课堂上也很难驾驭课堂。教师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学生一定觉得轻松而有意义。

  二、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增加知识含量

  作为一名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与其知识含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你得让学生知道你知识渊博,精通广泛,他们才会因佩服而跟从。其实数学课堂最缺乏的就是生机和活力,所以教学中要适当穿插生活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理上觉得数学学习很重要,想去学习数学。例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一下生活中哪些事物是三角形状的,而且很稳定,比如,自行车、衣服架等,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物品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的实用性。相关的科学知识,这会使学生对此产生好感,从而活跃课堂。

  三、注重语言,增加吸引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速快慢适当,语言抑扬顿挫,用讲课节奏的张弛和语言的幽默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恰当地运用态势、表情、手势、动作等把学生的视线吸引过来,给学生以动感,避免疲劳和厌倦,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可以促进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进行,这是活跃气氛的一个重要体现。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一、增强自身素养,有效地驾驭课堂

  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它没有优美的语言,华丽的词藻,动听的故事,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比如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等。其中敏捷的思维和娴熟的解题技巧尤为重要,它是指挥学生学习活动的法宝。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教师需用精辟的语言作针对性的启发;当学生探究误入歧途时,教师需指点迷津,把他们引向正确的思路;当学生为解题过程的烦琐而焦燥不安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寻简去繁。教师从自身素养上吸引了学生,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

  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地驾驭课堂

  数学课堂应是生动、有情趣的课堂,这样学生才乐学、好学。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将乏味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真正吸引学生。比如在《旋转》一节中,课一开始先让学生欣赏图片,说说从中发现的运动现象,借此拉近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距离,促使学生想学。其次利用课件演示几何图形的旋转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图形旋转的特征,促使学生会学。最后余出时间让学生通过旋转、平移独立构造美丽图案,促使学生乐学。整堂课中,学生思维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碰撞出成功的火花,达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功效。

  三、注重启发,师生互动,全方位地展开教学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越来越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倡师生互动。当然,这一环节的实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任务的。首先课前教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比如事先了解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存在多大差距,设计哪些问题,哪些活动能够化解本节课困难,怎样问问题可以含蓄地启发学生等。其次课上要先明确该节课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解题思路。例如拿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来说吧,教师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回答:(1)当自变量x的值越来越大时,对应的函数y的值如何变化?(2)此时直线的走势如何?这样学生经历了思考、探索、讨论的过程,会从中体会并得出结论:从左向右看,若直线呈上升趋势,则y随x增大而增大,若呈下降趋势,则y随x增大而减少。

  教学内容的优化

  1、注重基本概念教学。

  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成,形成概念是掌握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必所要条件。如果概念明确,才可以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在教学中,教师能否以基本概念、原理为中心,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所包含的丰富知识,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如在三年级下册中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问:书本表面的大小就是书本表面的面积,那么课桌表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平面图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这样做使具体事物的个别特点逐渐消去,留下事物的共性特点,再让学生用比较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出面积的概念,再解释关键词义,增强概念的清晰度。这样把概念回到具体事物中,使概念具体化,如让学生指出所配镜框玻璃的面积,用彩笔涂出三角形的面积,观察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达到更为清晰的程度。

  2、注重知识结构教学。

  小学数学知识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针对这种结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抓准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是学生循序渐进地将基本知识学到手的一个重要条件,引导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并通过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不感到突然,又使旧知识不断得到加深与巩固,收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例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时,要帮助学生复习好有关的分数应用题。利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密切联系,利用知识的正迁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先让学生练习一道题:李明有8张邮票,张小强有5张邮票,求李明的邮票是张小强的几分之几?张小强的邮票是李明的几分之几?通过练习,总结出规律: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就用甲数除以乙数。即:甲数÷乙数=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出示例题:六年级有学生80人,五年级有学生50人,五年级人数是六年级的百分之几?学生根据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的规律列式计算,最后将分数化成百分数,即求出50÷80=5÷8=62.5%。这样在传授新知识过程中,紧紧抓住“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与“求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两种应用题的共同结构,利用迁移规律,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新知识。优化教学内容,教师紧紧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吃透教材,用活教材,使学生获得最大发展。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一、倡导“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考能力等等,他们会有耐心的去攻克自己不会的数学题,然后可能会思考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题型也会自己主动的进行动手操作。比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时,学生对于图形和物体的认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到实际的物体,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学生可以自己亲手制作各种的实物的同时还会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进行创新出一些他们想象的物体等等,这些方面的改变,对于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自主学习课堂模式,致力于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主张“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提高老师教学能力

  “自主学习”式的课堂模式所体现出来的优势不仅仅是依附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它也在老师教学质量方面得到极大的验证。自主学习课堂模式,使得老师的业务能力与科研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它帮助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等等,改变了之前课堂的教学面貌。自主学习,使得老师的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式的封闭教学,老师可以利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去进行教学,也可以将自己独特的想法真正的付诸于实践,达到多种方法进行结合、综合运用、敢于创新。另外,这种课堂模式也改变了以往一直以理性因素为主的教学,老师要结合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加大非理性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开放思维、标新立异等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力争上游等意识。从各个方面进行观察,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大幅提高,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也得到显著地提高。例如老师在教授《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时,老师不会再呆板的按照课本的内容来教学,完全可以老师讲解一种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对下面的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大胆的猜测与自学,不会的可以与同学商量或者问老师,这样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与互学能力,一举多得。

  三、借助“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的地位一直是不可逾越的,学生只能够被动式的接受老师的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会给学生一种压迫感,在某些地方也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是一味的接受老师的思想与观念,完全丢失了一个个体该有的自主性与掌控力。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直处于静态的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这样对于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会存在很大的阻力与局限性。自主教学模式的开展,彻底改变了先前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地加强,这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地改善,学生对老师也不会只有敬畏,而是慢慢的转化成为一种朋友的关系;师生之间的教学也有静态模式转换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进行实践的动态模式。这些改变对于师生双方都是有益无害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师生进行更好的沟通与交流,也会让师生更新自己的观念、激发自身的意识,使得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更好的默契。老师可以借助教授《三角形》时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与老师讨论交流,实现更好地教学与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三种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提问”是数学课堂语言的主要运用形式,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联系的主渠道。若教师具有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力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而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善教者,必善问”,深入研究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方式和技巧,并在教学中灵活实施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数学教师的必备技能。但是因为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习惯等的影响,经常在课堂上出现一些不好的提问习惯,影响课堂效果。

  一、忌宽泛,要准确

  提问的准确性指的是老师的问题能让学生明白无误的找到思考的方向,问题不能过大过宽。这两年的公开课上流行学生自己寻找数学信息,常常有这样的模式出现,教师出示情景图,然后问:“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啊?”如果数学信息明确,问题还不大,如果数学信息模糊分散,或者和教学内容不相符合的信息过多,这样的提问很容易引起课堂混乱。例如一位老师教学《连加》一课时,在黑板上创设了一幅很漂亮的情境图。在森林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草地上有4只小鸟,树顶上空还有3只小鸟。然后老师问:看着这幅图画,你能写出什么算式?学生的算式可多啦,但思维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只有4+2、3+2、4+3、3+4、4-3、3-2、4-2等算式,可就是不见连加算式的影子,这样一来,后面的教学变得麻烦了,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整个教学被打乱了。很显然,教师设置的问题准确性不高,学生思考的焦点是“算式”,而他们能写出来的算式都是符合问题要求的。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成: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是怎样写算式的?这样才是准确的问题,也使学生能马上进入教师的教学预设中来。 提问的准确还表现在有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先引入一个情境:招领启示:“小明拾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到教导处认领。”然后提出问题:其中“a”表示什么?用“a”有什么好处?虽然是在教学引入环节,但所提的问题却很清楚的交代了这节课的核心,即字母可以表示数,字母表示数有明显的特点。为交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开好了头。

  二、忌直白,要悬念

  悬念在心理上是指对所学、所见对象困惑不解而产生的急切等待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有意识地创造悬念、布下空白,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刺激思维、丰富想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此时,表面上看起来整个课堂是平静的,而实质上学生们正处于一种“心事浩茫连天宇”的心理状态。所以提问要有思考的价值,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学生齐答了事,根本没动脑筋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对教学毫无作用,而提问太难,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问”的尴尬局面,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以下问题:“同学们,你知道汽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同学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者三角形的可以吗?”学生大笑着说不可以,“那如果是椭圆形呢?”学生也回答车子不好开的,我紧接着问:“那为什么圆就可以呢?”学生立刻有了思考的中心。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是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了悬念,也为后面的学习内容做好了思想准备,学生会关注于“为什么”,为后面的尝试、探究提供了前提。

  提问讲究引而不发,所谓“引”是提示、是点拨、是启发,所谓“不发”,是教师不直接讲出问题的实质,即在实施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个“愤悱”的情境,使学生在心求通而不得时开其意,口欲言而未能时达其辞,进而亲自去领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穷乐趣。罗增儒教授曾讲:“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似懂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有疑’之间,这是问的艺术。”

  三、忌僵化,要灵活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多变。许多老师总是想着要贯彻自己的设计意图,总想着“创造”机会把自己设计的问题问出来,而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取舍问题。而灵活的课堂提问是随机生成的,是紧跟着课堂的。如,一位教师教了整数减带分数后,要求学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另一个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4/4,相减时5又忘了减少1,得3+3/4。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3+3/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提问的灵活性除了对设计问题的取舍外,教师还要正确把握提问的时机。这方面,教师可在以下几处进行设计:在导入新课时设问——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整体性;在接触新知识的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实质,是课堂提问优化不可缺少的一步;在学生学习遇障碍处设问──要了解学情,考虑学法,要能预见学生的困惑处;在着力点处设问——抓住了着力点,就整体把握了教材;抓住题目的变通处、知识的疑点、模糊点、兴趣点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激发求知欲望、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提问应该作为一个过程来进行,而不是作为教学的结果,所有课堂提问都是为促进学生学习而服务的。提问时注意上面的三要三忌,能及时引起学生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驾驭课堂】相关文章:

浅谈如何组织小学数学教学课堂04-02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07-01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03-31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进行课堂小结03-26

如何提高课堂数学教学效率04-08

如何开展数学教学课堂研究01-20

如何组织数学的课堂教学05-26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数学05-2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导入反思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