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制作 百分网手机站

电视摄像中古建筑与古文物拍摄技巧

时间:2017-05-08 17:10:00 编导制作 我要投稿

电视摄像中古建筑与古文物拍摄技巧

  电视作为现代化的大众信息电子传播媒介,拥有先进的电视技术,卫星通信和先进的摄、录、编设备,以其独有旺盛的生命力,在短短几十年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逐步趋于成熟。

  电视拍摄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所有的艺术一样,是以人为的选择和安排作为其创作基础的,而进行这种选择和安排时,必须遵守一些既定的规则,用以引导观众按特定的思路去思考。

  在拍摄电视作品之前,摄像者首先应当与具体节目的有关编导及主创人员进行很好的沟通,以便了解和把握节目所体现的主体,表达的意境,传达的信息等内容,在对节目深入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来确定每一个镜头应该选择什么样景别。

  一位优秀的摄像者是绝对不会漫无目的地让观众去欣赏画面的,他必须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决定景别的选择和安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摄像者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表现在这些方面的。

  我国的古建筑,古文物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们记录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见证了文明古国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和巨变。它们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经济价值,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中外科学家的推崇与青睐。

  拍摄古建筑,古文物是对历史、对文化、对艺术的一种独特体验。

  在拍摄古建筑物时,常常需要的是高清晰的画面,以便使建筑物上的雕梁画栋,以及各式各样的装饰性图案得以充分地表现出来,这时,应尽量使用结像力高的,光比达到3:1~ 4:1的高品质的摄像机,这会使拍摄出来的画面效果更好、层次更丰富、质感更强烈,画面的对比关系更舒服、立体感更强。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摄像工作者,不仅要熟悉自己手中的摄、录设备的特性和技术要求,光比的宽容度以及光圈的控制、色温的档位、白平衡的调整等内容,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的贮备。既电视画面的美与丑和艺术美感,是否被广大群众的审美观所认同和接受。因为,技术知识的储备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审美价值的取向才是我们所要表现的真正目的。

  我国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是极其严谨的,主次分明,而且它们还有一个极为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大多采用对称式的造型,这样会使拍摄出来的画面十分的工整。如果能与电视作品的内容配合的相得益彰的话,会有庄重、肃穆的感觉,并且具有装饰美。但如果运用不当,则会给人以一种单调、呆板、枯燥的感觉,基层电视台的作品中常有这些问题存在。所以,为了能使对称格局的古建筑有所变化,在构图时可以采用树木、花卉等植物将部分或大部分的建筑物加以遮挡,只将它的特征部分露出来既可,以便对称式的建筑能有所变化。

  在具体拍摄时,因为殿堂楼阁等古建筑,都是处在呈封闭式的庭院里,形成一个独特的空间整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拍摄较大景别的镜头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增加景深,扩大画面范围,可以使用广角镜头对其进行拍摄,但是一定要注意变形,避免景物的失真。

  一座古建筑本身它拥有无数个角度,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光线条件的照射下,又会产生出不同的光效来。

  在拍摄时,既要了解光的变化规律,掌握光对不同物体造成的不同效果,又要符合古建筑自身的形式美。例如:古建筑中的殿堂,大多采用大屋顶式结构,斗拱部分被屋顶所遮盖,光线相对要暗淡一些。拍摄时,可以利用构图来弥补光线所造成的不足。既在表现殿堂内主体的同时,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安排亭台、廊底、屋檐等较亮的物体为陪衬。这样,既可以使被拍摄主体能够接受到极为充足的自然光线的润泽,又可以使画面显得层次丰富和影像自然一些。

  在楼、堂,亭、阁等古建筑作为被拍摄的主体,出现在画面上的时候,或因受拍摄距离的限制,或因受镜头视觉的限制,或因方向与角度的限制等等,不能将其整体全面摄入镜头,经常在构图上显得不够完整。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通过选择不同的机位,或变换不同焦距的镜头,对被拍摄的对象进行构图之外,还可以利用树木来对它加以点缀,用以美化古建筑、改善构图。绿树掩映之中若隐若现的建筑,除了使景观十分有层次外,更给作品以庄重和神秘之感。当然,在使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时,可以完整地表现出古建筑的全貌,但树木等植物的应用依然不可忽视。例如,横向的古建筑,可陪衬些竖向的树干和枝杈,用以打破构图的单调感,增加画面的层次;又如,竖向的古建筑适宜选用些斜向的树干和树叶枝权,同时还要注意树木在画面中的位置,一定要使之均衡有序、疏密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