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

司法考试《法制史》多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23-03-16 09:40:58 司法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司法考试《法制史》多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司法考试《法制史》多选真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司法考试《法制史》多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9年)

  57.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A.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B.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肉刑进行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

  D.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国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国的封建法制传统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汉代废除肉刑、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清末变法修律的主要特点。

  选项A正确。商鞅的“改法为律”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改法为律”,是在法律观念上的又一进步。

  选项B错误。不是汉武帝改革,而是汉文帝废肉刑。

  选项C正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法律内容也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礼法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在汉代中期以后的法律儒家化的基础上,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表现在:“八议”入律与“官当”制度确立、“重罪十条”的产生、刑法制度改革、“准五服制罪”的确立、死刑复奏制度。

  选项D正确。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

  58.关于中国古代诉讼、审判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西周时期“听讼”为审理民事案件,“断狱”为审理刑事案件

  B.唐代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力

  C.明代的大审是一种会审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

  D.清末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答案】ABD 采集者退散

  【解析】本题考核中国古代诉讼的程序和制度。

  选项A正确。西周时期的“狱”与“讼”。民事案件称为“讼”,刑事案件称为“狱”,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审理刑事案件叫做“断狱”。

  选项B正确。唐代地方司法机关仍由行政长官兼理。州县长官在进行司法审判时,均设佐史协助处理。州一级设法曹参军或司法参军,县一级设司法佐、史等。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力,结果须呈报上级。

  选项C错误。明代的大审是每五年一次。

  选项D正确。清末司法机关的变化。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审检合署。

【司法考试《法制史》多选真题及答案解析】相关文章:

2012年司法考试多选真题及答案解析「卷一」11-17

司法考试《法制史》精题及答案解析12-01

历年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三)11-19

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卷一)11-17

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卷二)11-17

托福TPO真题阅读答案解析03-25

司法考试刑法部分真题及答案11-03

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三》真题:多选题11-18

司法考试国际经济法真题及其解析11-30

造价工程师计价真题答案及解析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