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 百文网手机站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

时间:2023-02-24 14:15:14 兴亮 期末考试 我要投稿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北师大版

  引导语: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的检测与反馈功能是教育目标管理的主要手段。以下是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北师大版),供同学们参考: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北师大版

  认识无理数

  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无限小数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只有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才是无理数。

  2.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负无理数和零。受思维习惯的影响,有些同学错误认为正无理数与负无理数之间应有零,零也是无理数,其实零是一个有理数,因此,无理数只分为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两类。

  3.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是有理数2, 是有理数-2,可见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

  4.无理数是用根号形式表示的数。是无理数,但并不是用根号形式表示的,再如: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亦为不带根号的无理数。

  5.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无理数并非由开方的结果来定义的,事实上,如 ,0.232232223,等无理数,都不是由开方得到的。

  6.两个无理数的和、差、积、商仍是无理数。两个无理数的和,差,积,商不一定是无理数,如:等都是有理数。

  7.无理数与有理数的乘积是无理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由 等似乎易见无理数与有理数的积是无理数,就下肯定结论,错了!如 等足以推翻以上结论。8.有些无理数是分数。因为分数属于有理数,且无理数与有理数是两类不同的数,所以说,无理数不可能写成分数,当然,有些无理数可以借助分数线来表示。如 ,但一定要注意它并不是分数。

  9.无理数比有理数少。这种说法错误,无理数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少一些,但并不是说无理数就少一些,我们平常的计算中没有特别需要时,习惯地把一些无理数按要求通过取近似值的方法用有理数来表示,这样似乎就觉得使用无理数少一些,实际上,无理数也有无限个且比有理数多得多。

  10.一个无理数的平方一定是有理数。这种说法错误,不要误认为只有 等无理数,如 等也是无理数,显然 等不是有理数。

  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负数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开平方,只有在正数范围内,才可以开平方根。例如:-1的平方根为i,-9的平方根为3i。

  平方根包含了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的一种。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只有非负数才有。

  被开方数是乘方运算里的幂。

  求平方根可通过逆运算平方来求。

  开平方:求一个非负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若x的平方等于a,那么x就叫做a的平方根,即√a=x

  立方根

  1、平方根的意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注意:这样的数常常有两个。

  2、平方根的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如9的平方根是±3。

  (2)0的平方根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正数a的平方根表示为“±

  4.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也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根号a。0的平方根0,也叫做0的算术平方根。

  6.立方根和开立方同平方根开平方的概念类似。

  易犯错误:

  1.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混淆,例如出现100的平方根等于10的错误.

  2.根号a表示的正数a的平方根。蕴含条件a≥0。

  估算

  估算的方法

  1.四舍五入

  例题:2的算数平方根(保留到0.01)

  解:根号2=1.414.....≈1.41

  2.进一法

  例题:一支笔2.6元,四支需多少钱(保留到整数)

  解:2.6*4=10.4元≈11元

  如果四舍五入的话是10元,是不够的,所以是要进上去的

  3.去尾法

  例题:有20元,买3元一支的笔,可卖多少支?

  解:20/3=6.6666....支≈6支

  如果四舍五入的话是7支,买不到,所以是要去掉的

  按照一般方法就是把854估做840,840除以7等于120.但这样在尺度上让学生不好把握.我们可以直接算出854除以7等于122.再看122最接近那个整十或整百数.我们不难看出122字接近120,所以估算结果等于120.这样学生通过求除法的准确值,再找出商最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就容易多了

  比如2个数或多个数相乘或则相加、相减、相除,我们不能很快且正确的算出来,就是只有打开的算出来。

  实数

  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数学上,实数定义为与数轴上的点相对应的数。实数可以直观地看作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它们能把数轴“填满”。但仅仅以列举的方式不能描述实数的整体。实数和虚数共同构成复数。

  1、实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和数轴上点一一对应.

  3、相反数: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 (若a与b护卫相反数,则a+b=0)

  4、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5、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

  6、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平方和立方)

  7、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式子(≥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

  (1)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

  ①被开方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数或因式;

  ③分母中不含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③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可合并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即可以合并的两个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非负性:是一个非负数.

  注意:此性质可作公式记住,后面根式运算中经常用到.

  (2) .注意:此性质既可正用,也可反用,反用的意义在于,可以把任意一个非负数或非负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

  (3)注意:

  ①字母不一定是正数.

  ②能开得尽方的因式移到根号外时,必须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

  ③可移到根号内的因式,必须是非负因式,如果因式的值是负的,应把负号留在根号外.

  (4)公式与的区别与联系:

  ①表示求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根,a的范围是一切实数.

  ②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a的范围是非负数.

  ③ 和的运算结果都是非负的.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重点笔记

  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边角边”简称“SAS”“角边角”简称“ASA”“边边边”简称“SSS”“角角边”简称“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4.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

  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轴对称知识概念

  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0.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

  11.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新人教版10-1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核心要点10-11

初三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病句类型04-18

小升初数学复习要点09-29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要点10-10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10-28

小学小升初数学复习要点参考08-2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10-11

高一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