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文网手机站

《小泥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27 18:17: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泥人》教学设计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泥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泥人》教学设计5篇

《小泥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尝试用身边的材质(橡皮泥)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用橡皮泥通过揉捏敲等方式来制造自己喜欢的形象和不同的造型感受。

  3、通过活动来了解袭击想要了解的有关泥塑方方面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玩橡皮泥、塑造形体和面部表情,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难点:如何运用泥塑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1、师生问好

  2、提问学生是否玩过泥巴,(农村的孩子对于泥巴应该不会陌生,从提问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玩过),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做一些简单的造型(放弃专业做陶的技巧,目的是让学生对泥巴有一种喜欢)

  3、结合课件展示,阐述泥塑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如天津的“泥人张”、无锡的“惠山泥人”等,早已享誉中外,在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体现了民间艺术纯朴、稚拙的特点。

  4、欣赏泥塑作品(将审美教育落实于学生的实践中,有机的协调发展,促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

  5、请学生按分好的小组进行组合练习,各小组可以按照本组的讨论

  结果进行创作,教师不固定主题。(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学生体会合作和个人完成的区别,创造集体智慧)

  6、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创作当中。

  7、作业要求:

  制作时,要大胆发挥,敢于实践,贵在生动。可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使用捏、卷、贴、刻接等技法,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同时照顾形象前后、左右的造型变化,注意立体效果。

  8、教学评价:

  对小组完成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己的信心。师生共同参加点评。

  后记:同学们动手能力很强,他们能在集体合作中找到乐趣,但是有些同学显得很孤立,他不愿意和别人合作,如何更好的调节这部分同学,帮这些孩子拉在一个群体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体会到学生们非常喜欢亲手接触大自然中的泥土,在做小泥人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这也许是人的天性;学生不是雕塑家,老师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

《小泥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2.想象一定的情操,并根据情境作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

  课件 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2.老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2.教师在台上示范讲解

  3.指名展示,师生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生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老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4.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高: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力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吗?

  2.师生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生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评一评

  1.学生介绍自己的泥人的特点,谈谈别人的泥人怎么样。

  2.老师归纳总结

《小泥人》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小泥人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立体雕塑头型的基本常识——基本形与附属形。用瓶子和泥条组合成的头像为基本形,五官和头发为附属形。掌握搓泥条,用泥条缠绕瓶子,并采用捏、揉、粘、抹等技法进行像的造型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习立体雕塑的基本知识。作品新颖生动,富有美感。

  学习材料:本课教学所用材料,除胶泥、彩泥、纸黏土外,还可以用面粉加水粉颜料用水和起来使用。

  教学过程:

  (1)布置学生感受搓泥条方法。

  提问:①搓泥条有几种方法? ②说说搓泥条时双手是怎样配合的?

  (2)体验用泥条缠绕瓶子。

  提问:怎样缠绕泥条才能又快又好?学生分组独立或二人合作缠绕瓶子,由两组学生代表总结成功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五官、发型设计。①欣赏图片资料。②布置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所见、所想的五官和发型。

  (4)布置学生完成头像作品。教师巡视辅导。

  (5)展示作品,小结讲评。

  第二课时 泥面具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2、制作各种有趣玩具和玩法。

  3、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1、用橡皮泥制造面具,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2、制作各种有趣玩具和玩法。

  三、教具准备:橡皮泥、面具

  四、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出示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说明教学目的要求。

  2、探究质疑,把玩具分给学生。学生看看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

  3、演示制作立体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

  4、尝试制作纸弹簧。

  5、交流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6、综合制作,设计制作各种有趣的玩具和玩法

  7、欣赏评价。

  8、表演游戏。

  三、布置作业:设计各种有趣玩具。

《小泥人》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小泥人》是湖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20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捏泥是学生的一大趣事,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本课小泥人是在捏泥动物一课基础上运用已学过的制作立体泥塑动物的基本技法,学习徒手捏制泥塑人物,以拓宽儿童泥土造型的表现内容。通过捏制小泥人,让儿童认识、了解人物头、躯干及四肢的基本结构、特征,在揉、搓、捏、接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方法和步骤,塑造出自己熟悉的、常见的、生活中有趣的人物形象。并能用适当的方法来进行装饰打扮人物,表现出人物的表情、性格、动态等方面的特征。

  本课的教学活动将个人制作与集体活动相结合,通过设置一个情境或场景等形式来做出不同动作、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最后组成一个活动、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最后组成一个动态、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最后组成一个活动让大家共同游戏,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由于本课是低年级内容,学生对于泥巴的使用还无法很好的掌握,所以我在处理这课教材时,把材料变成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橡皮泥。这样学生既能较好的掌握泥塑方法,也能因为颜色的多种多样而增加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相较于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他们正处于思维天马行空、敢于尽情挥洒创意的黄金年龄,他们观察能力渐长,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同时,他们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动手表现的欲望。但他们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思路

  从欣赏民间艺术家的泥人作品入手,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功的满足感。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泥塑整体出发,捏制过程可分为三大部分,即头、身体、四肢。头可以似圆非圆,捏制时,根据个人主观意愿进行恰当的夸张变形,使其有其个性特征。其次要注意调整整块泥塑划分身体和四肢的拼接,通过记忆加想象来捏制生活中的人物。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考虑活动的合理性、趣味性、环节设置的条理性。通过欣赏激趣导入——感受体验——观察发现——造型表现——游戏活动——交流点评。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室里预先设置一个活动场景,将个人做好的小泥人摆在展示台上进行展示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记忆、想象,培养造型创造表象的能力,通过多种游戏(比赛)形式来提高学习积极性。使能力、个性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得到体现和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了解人物造型的基本形态结构。

  难点: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彩泥、PPT课件、范作若干。

  学生:橡皮泥。

  教学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故作神秘地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非常神秘的礼物,想不想看?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教师出示一组山东高密聂家庄泥塑福寿娃(图1),然后在孩子们的惊呼声中,板书课题“小泥人”。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民间小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2、课件展示各种小泥人图片(图2—图7),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他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甲:颜色是五颜六色的,很漂亮。

  学生乙:小人的动作很生动,形象很可爱。

  教师提议:让我们也加入小泥人的游戏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受小泥人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趣?体验观察

  1、直观感受

  教师让学生每人拿一块橡皮泥放在手中随意撮捏,感受泥的质感,问:孩子们,你们手中的橡皮泥捏在手中感觉如何?

  孩子们大声回答:很柔软!、很舒服!

  教师顺势又说:橡皮泥,大用途,今天就让我们把手中的橡皮泥大变身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最直观地用手初步感知橡皮泥的柔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组合游戏

  教师出示课件,指着大屏幕问:老师这里有许多不同的形状,你能看出都是些什么形状吗?”

  生A:球形

  生B:椭圆形

  生C:圆柱形

  教师问:“你能用你的火眼金睛把这些形状组合成小人吗?看谁拼的小人最多哦!

  学生踊跃上台尝试移动各种形状组合成小人

  学生组合完成后,教师问:小泥人由几部分组成?(头、身体、四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

  师生共同总结:头——球形? ?身体——椭圆形? ? ?四肢——圆柱形

  【设计意图】设置游戏环节,采用自主探索的方式,让学生自已总结出小泥人的结构及每部分的特征。

  三、尝试制作大胆创新(图8—图9)

  1、制作基本形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快速地用揉、捏、搓、压等技法制作出各部分的基本形。

  2、组合小泥人

  教师问学生:你们能把刚才做的`各个基本形组合到一起,变成一个可爱的小泥人吗?

  教师又问:怎样组合才能使小泥人更有趣呢?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组合的时候要大胆地做,不要过分拘泥,人物动作可夸张一些。

  当教师制作出动作夸张的小泥人时,学生立即兴奋地想跃跃欲试。教师此时抓住时机播放课件,出示一组没有任何动作的站立的小泥人和一组动态各异形态可掬的小泥人,问学生:你们喜欢那组小泥人?为什么?

  学生A:我喜欢动作很夸张的这一组小泥人,因为这些小泥人让我感觉非常生动可爱。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后,学生完成小泥人的组合。

  3、装饰小泥人

  学生组合完后,教师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的小泥人都做完了吗?

  学生A:做完了。

  学生B:不对,没做完,我觉得还要给小泥人装饰,比如帽子、衣服、道具等等。

  教师:说的真好,我们在做小泥人的时候,可以给小泥人进行各种装饰,你可以用橡皮泥装饰,也可以借助其他材料来装饰,比如树枝、树叶、羽毛……,这样制作出的小泥人会更加出彩,别有一番趣味。

  学生打扮完小泥人,教师鼓励学生举起自己的作品给周围同学看,互相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分解小泥人的结构和动静态对比的方式,化整为零,降低难度,巧妙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四、欣赏作品?开拓思维

  教师继续启发:如果我想把许多小泥人组合到一个场景里,你会怎么做?

  学生:可以分组,每个人做一两个小泥人,然后把做好的小泥人都摆放到小组的桌子中间,小组内的同学再给场景里的小泥人制作各种道具,比如:桌子、凳子、树、房子,等等。

  教师播放课件,先出示各种不同场景的人物生活画面,再出示不同场景的人物组合作品。(包括宜昌步行街上雕塑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看生活中不同场景的人物图片和小泥人的组合场景图片,开拓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小组合作?勇于实践(图14—图17)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用彩泥做一个小泥人组合的作品,要求设置场景。

  (1)比一比哪个组最会分工合作,积极主动;

  (2)比一比哪个组做的泥人最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六、展示与评价

  1.学生把自己组的小泥人拿到小泥人展示台进行展示。

  2.每组请一位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说:谈自己组的作品的设计意图和具体的表现方法。

  3.学生互评:谁的小泥人更生动、有趣?哪个组合作得最好?

  4.师评。

  【设计意图】互相交流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小泥人》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与学习时间安排

  《生动小泥人》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13 册第四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特别是了解文化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学习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我计划两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民间艺术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民间泥塑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情趣,作品大多运用夸张、简练的基本造型方法,给人以美的享受。

  能力目标:用黏土捏一个生动的小泥人,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民间泥塑作品,特别是陕西凤翔泥塑,通过制作陕北安塞腰鼓中的鼓手形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安塞腰鼓”视频、凤翔泥虎彩塑一件

  学具准备:泥巴、泥塑工具

  五、教学特点

  引导、启发,将家乡本土文化贯穿其中,使学生领会家乡文化的内涵,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保护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课前5 分钟,课件展示一组民间泥塑作品。(背景音乐:悠扬悦耳的二胡音乐)

  设计意图 :上课前先烘托出一种民间艺术氛围,学生从中领略民间艺术的稚拙朴素的美感,并通过对屏幕上图片的观察,交流信息,为学习本课知识打下基础。

  (二)新课学习

  一、激发兴趣,欣赏导入(约15 分钟)

  欣赏活动一:教师提问“你们见过屏幕上的这些作品吗?它属于——?”

  学生异口同声:“泥塑作品”。

  教师简介泥塑:“泥塑就是用泥巴来造型,是我国民间美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师再次启发学生:“这些泥塑你知道出自于我国的什么地区?”

  学生回答:“陕西凤翔地区”。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 :凤翔泥塑是我们陕西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凤翔泥塑欣赏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请学生概括凤翔泥塑的特点:学生归纳出 “造型生动”“夸张”“色彩对比强烈”“有花纹”等。

  教师总结:我们陕西的凤翔泥塑是从周朝就开始出现雏形,有流传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民间泥塑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员,凤翔泥塑吸取了我们陕西民间年画、剪纸、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的喜爱。每逢过年或赶庙会的时候当地人就要以泥塑为礼品,在孩子过满月时,长辈们要送泥虎。

  教师出示凤翔泥虎实物,提问学生送泥虎的原因,学生回答出:生龙活虎,虎头虎脑。

  教师对同学们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补充:凤翔泥虎概括了凶猛动物的性格特征,如圆睁的怒目、尖利的牙齿,也有驱邪避难、吉祥如意的含义,它的色彩运用了凤翔泥塑常用的一套颜色如大红、桃红、晶绿、米黄为主色并以黑色勾线进行填彩敷色。请同学们观察它的造型后讨论总结:夸张,大大的耳朵象两把扇子,耳朵上和尾巴上都插有娃娃生莲的形象象征“莲生贵子”,身上的牡丹花和钱币图案象征“富贵荣华”,教师总结,民间艺人在泥塑作品中敷于美好的愿望。

  幻灯片欣赏二:天津泥人张彩塑

  通过欣赏比较,教师启发同学们说出天津泥人张彩塑的特点,教师总结,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绪年间发展起来自张明山先生首创,随后传给张玉亭、张景祜、张锡等,流传到今有100 多年历史,泥人张彩塑一般高不过尺,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人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人物逼真生动,用色典雅秀丽。

  幻灯片三:江苏无锡惠山泥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这一组泥塑为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并总结特点,教师补充并总结,惠山泥人相传有400 多年历史,造型胖墩墩、笑盈盈,有的物捧寿桃、元宝,有的身挂金锁片,色彩鲜明亮丽,体现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幻灯片四:河南淮阳“泥泥狗”

  学生讨论总结河南淮阳“泥泥狗”的特点,教师补充讲解,“泥泥狗”是河南淮阳泥玩具的总称,造型古朴,当地人说它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若买回去送亲友,可以去邪水灾。它的色彩是以黑色为底,配以红、绿、黄、白、桃红等色。制作过程是先用泥捏塑形象,然后放于锅中煮染黑色,最后用高梁杆削或斜尖蘸颜色,以点、线结构的图案加以彩绘。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上海、山东高密、北京、浙江海盐、河北沟镇等地区的泥塑作品,请同学们总结出民间泥塑的特点。

  教师最后总结:泥塑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夸张生动的造型、鲜艳强烈的色彩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情趣。欣赏了这么多精彩的泥塑作品,我们今天也学着民间艺人的样子学习制作一个生动的小泥人。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各地泥塑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民间泥塑的特点,从而激发创作热情,产生想要动手的愿望。

  二、讲授新课:小泥人的技法学习

  问题一:小泥人的制作方法。图例《弹吉它的小男孩》

  教师分别讲解演示泥条法、泥团结、泥板法、塑形法,请同学们根据图例依次说明什么地方用到了此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演示,同学们能直观学习制作方法,通过图例对比,启发学生知道小泥人身体的各个部分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完成。

  问题二:小泥人的制作步骤。

  出示步骤图解,分别制作头、身体、四肢道具等,又将各部分粘接,强调要将接口处抹平。

  问题三:如何能使小泥人“生动”?

  欣赏:东汉《击鼓说唱俑》

  课堂活动:请同学们做击鼓说唱俑的动作,体会说唱艺人夸张的动作和表情。

  说唱艺人席地而坐,头部硕大,裹着头巾,前额由大笑而布满皱纹,左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举鼓锤,动作手舞足蹈,表情眉开眼笑,仿佛表演已经进入高潮,虽然我们不了解他说唱的内容,但一看到这位热情、乐观、充满生命活动和幽默的艺人,都会受他的情绪感染。

  设计意图 :由学生尝试模仿《击鼓说唱俑》的动作到引导学生对《击鼓说唱俑》的分析,教会学生如何使小泥人生动起来,突破本课难点。

  (三)、课堂练习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小泥人的制作方法与步骤,感受了《击鼓说唱俑》中说唱艺人生动的动作表情,让我们也尝试创作一个具有陕西特色的生动的小泥人。我们陕西最有特色,最能表现出西北人民粗犷、豪放气质的要属陕北的安塞腰鼓了。”(课件出示小资料:安塞腰鼓是陕北特有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 年以上的历史。每逢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时候,当地人就要演出腰鼓助兴。安塞腰鼓的演出阵容庞大,一般都有60 多名鼓手,动作豪迈粗犷、舞姿刚劲奔放,体现了陕北人民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下面让我们欣赏一段安塞腰鼓视频,请同学们体会。”

  视频播放:陕北安塞腰鼓

  请同学们用一些词来描绘陕北安塞腰鼓的气势。学生:“刚毅”、“凶悍”、“豪放”、“震撼力”等。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由雕刻家刘士铭制做的铜塑《安塞腰鼓》。”使学生了解:不用做细节的刻画,重点表现了鼓手的动作、气质即可。

  学生尝试制作一个鼓手形象。(背景音乐:陕北安塞腰鼓)

  设计意图: 这个课堂练习的设计目的一是为了弘扬陕西的本土文化,二是想使同学们通过练习感受一下如何做出“生动”,也为了使作业具有可比性,为下节课的自由创作打下基础。

  (四)展示、评价

  将同学们的泥塑作品统一布置放至班内桌子上,举办一个小型泥塑展,请同学们欣赏评出最生动小泥人。

  (五)下课

  总结本课重难点,自我检测。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自由创作一个生动的小泥人。

  七、教学反思

  《生动小泥人》这一课首先从欣赏民间泥塑入手,让学生了解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同时在欣赏中产生创作的热情;在制作方法上我避免了直接传授技法,而是由学生欣赏总结和教师演示想结合,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在解决难点“如何使小泥人生动”的问题上我出示了《击鼓说唱俑》,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学表情,分析其生动的原因,启发学生学习制作;在练习上我设计了让学生来制作陕北安塞腰鼓的鼓手形象,这样一是为了宏扬陕西本土文化,另外安塞腰鼓本身非常生动,能够带给人一种冲击力量比较容易表现,同时将美术与音乐很好的结合,使学生感兴趣。

  总之,这一课学生在看看、捏捏、玩玩中体验泥塑创作中的乐趣,懂得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课堂中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体现美、感悟美、用双手捕捉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不足之处在于课堂时间比较紧,不利于学生制作细节,只能表现大体感觉。

【《小泥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泥人》教学设计09-23

《小泥人》教学设计范文09-22

生动的小泥人教学设计与反思11-25

《泥人张》教学设计02-24

《泥人张》教案设计11-30

二年级美术下册小泥人教案设计12-01

小麻雀教学设计08-30

《小乐手》教学设计12-05

小闹钟的教学设计11-30

《小吊车》教学设计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