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文网手机站

化学九年级《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0 08:35:1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化学九年级《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精选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九年级《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九年级《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精选9篇)

  化学九年级《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方法(包括药品、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初步学会气体制备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信息引导设计实验装置。

  2、在阅读交流中总结化学知识,掌握操作要点。

  3、视频欣赏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探究,丰富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

  2、通过阅读归纳培养自学能力。

  3、通过讨论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

  4、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严谨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设计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实验制取氧气的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学生;学案指引学生;自学阅读训练学生;实验操作锻炼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课堂阅读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方法结合的教学方法并用。

  教学用品: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铁架台、导气管、橡皮塞、烧杯、集气瓶、水槽、棉花、玻璃片、木块、高锰酸钾、小木条等。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

  展示

  设问

  活动

  设问

  引导

  投影并

  板书

  讲述

  板书

  投影

  板书

  演示

  提示

  提问

  投影

  板书

  学案引导

  设问

  回答

  投影

  讲述

  板书

  投影

  说明

  设问

  回答

  并解释

  投影

  板书

  动手探究

  观察学生

  师生共同总结并给予评

  小结

  投影

  视频实验

  小结

  过渡

  本课小结

  投影

  课堂练习

  牛刀小试

  课堂提升

  化学版《青花瓷》。

  化学知识有用吗?化学课有意思吗?

  游戏活动:请同学们用手将自己的鼻子和嘴堵上,看谁坚持时间长,老师数数坚持不住的举手示意。

  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你身体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不能继续游戏了?

  教师分析,呼吸需要氧气,在医疗上,工业生产中等各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氧气。那么在实验室中如何获得一瓶纯净的氧气呢?

  3.2制取氧气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条件。但是实验室也常用高锰酸钾来制备氧气。因为高锰酸钾制备氧气速率容易控制。因此本节课就已高锰酸钾为例探究氧气制备方法。

  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设计思路

  1、反应原理

  加热/二氧化锰

  ①、过氧化氢水+氧气

  H2O2H2O+O2

  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K2MnO4+MnO2+O2

  在试管中取少量高锰酸钾,请学生观察颜色状态。俗称灰锰氧或PP粉,紫黑色晶体,其溶液为紫红色,是常用的消毒剂,受热很快分解而放出氧气。

  依据反应原理,请你思考制备氧气的发生装置需要那些仪器?

  展示发生装置

  2、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

  常见的三种气体收集方法比较

  收集装置图

  收集气体的操作要领。

  说明选择的依据

  3、收集装置(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实验室制氧气图片

  仪器的安装顺序(从下到上,从左至右)

  仪器我们已经组装好了,那么我们的实验是否可以开始了?你明白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吗?

  请大家阅读课本74——75页讨论归纳氧气实验室制备的步骤。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操作要领。

  阅读完后学生回答操作步骤,

  二、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装药品,在管口塞棉花,塞紧单孔塞)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

  5收(收集气体)

  6离(将导管撤离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二、归纳操作过程:“茶、庄、定、点、收、利、息”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三、学生操作

  请两名学生代表演示操作。其余学生认真观察,寻找不正确的操作。

  总结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主要操作注意事项

  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的全部过程。

  虽然实验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此在学习上我们应该有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

  请大家阅读回答几大大注意事项。

  学生回答主要注意事项

  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请你说一说与大家分享。

  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掌握了实验室氧气的制法。

  2知道了气体制备的一般步骤

  同学们这节课你快乐吗?你觉得化学知识用用吗?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以下实验步骤: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②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将导管移出水面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⑤④

  C.③①②④⑤D.③①②⑤④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受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稍为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心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高锰酸钾混有可燃物,其中正确的是()

  A、全部B、除④以外

  C、除⑥⑦外D、①②③④

  3相信自己:

  3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气体,已知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则制取并收集甲烷的实验装置?

  AB

  CDE

  仔细欣赏

  积极参考

  思考

  学生仔细

  倾听

  聆听思考

  分析比较

  认真体会

  仔细观察

  积极回答

  自学获取氧气的收集方法

  形成完整的理论操作依据图

  自学阅读

  急于

  阅读

  积极思考

  归纳总结

  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参与学生动手操作分工合作

  认真观察

  学生积极思维

  理清本节所学内容,掌握知识,达到目标。

  学生独立完成,

  核对答案,互相

  纠错,相互评价。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引出新课

  为后面分解反应的学习建立基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后面要平的正确取用打下伏笔。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学习

  阅读归纳

  分解重点

  知识

  掌握基本操作

  培养阅读及自学能力,通过主动参与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理清制备过程,为动手实验做准备。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合作中相互评价,体会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互助精神。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强化学习内容,及时反馈矫正。

  板书设计

  3.2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设计思路

  1、反应原理(固体加热型)

  2、制取装置

  3、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上排气法)

  4检验和验满方法(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庄、定、点、收、利、息”

  化学九年级《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装置、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火柴 高锰酸钾 药匙 棉花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9月20日天舟三号载物飞船发射升空,你知道发船发射用的助燃剂一般用的是什么吗?空气行不行?而纯净的氧气又是如何制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取氧气。

  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黑板上的资料卡片,总结归纳出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探究

  (1)发生装置

  A固固加热型 B固液常温型

  (2)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a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b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 收集装置:排水法

  (3)实验步骤:

  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4)实验现象:

  a导管口有气泡产生,集气瓶中的水逐渐减少,产生无色气体。

  b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实验注意事项: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稍微露出橡皮塞

  d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e收集气体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f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六、小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七、课堂小测

  八、拓展

  板书设计: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

  (物理变化) 富氧膜法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步骤: 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化学九年级《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 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 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 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 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 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 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氧气制法的探究

  2、难点 : 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策略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 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 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 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 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 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教具准备

  分组提供:试管 5 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 锰、小木条、火柴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新课

  空气中约有1/5体积的氧气 ,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 2 ,如何获得的呢?

  (二)新课

  1、【投影出示图片】

  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 物的光合作用 。

  【投影出示图片】

  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

  师引入:自然界获取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实验室中怎样获 得少量的O 2 ?

  学生猜想, 畅所欲言 ;学生观看 、思考。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 发学习兴趣。

  2、实验 探究 合作 交流 。

  (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引导)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一 问题。

  参照教材P 37 图2—14,说出仪器名称和 用途,观察药品颜色 思考回答。

  3、 组内交流 明确学习导向。 与已学知识相 衔接,为探究 新知识作准备。

  4、 实验 探究 合作 交流 (课件展示)

  【实验2-5】

  内容 实验 编号 现 象 原 因 快慢

  ①过氧化氢溶液 ②单独加热二氧化锰③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学生按表格内容做好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展示提高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设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小组讨论交流。 培养合作意识,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赞许和鼓励,并得出初步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速度。

  学生相互评价。 增强学生的成就 感和愉悦感。

  (设问)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用过的 MnO 2 能否再次使 用?

  让我们一起完成【实验2—6】。 先预测,后实 验并认真观察, 做好实验记录 ,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归纳)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 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在反应中表示方法 。

  (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例举生活中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 表述实验现象,找出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加以领悟。 观看,思考 ,分析归纳出科学的结论。 引导学生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5 展示 提高 (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 吗? 此处增加【实验2-7】的实验 如: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 氧气 思考讨论 使学生体验到 实验室可通过 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

  观察并思考:

  (1)、上述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 收集O 2 ?

  (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 O 2 能用此装置吗?

  学生分析、比较、 交流, A:固热型制取气体 B: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 C:难或不易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大 E:密度比空气小 。

  (设问)制氧气的原理是我们前面学过 的化合反应吗?

  (课件展示)化合反应实例 。师生共同归纳规律 ,分析发现新问题 ,指导学生寻找 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化合反应特点引出分解反应的学习,由实践体验上升到理论思考。

  6 (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课件展示) 反应物种类 , 生成物种类 ,反应特点,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 比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梳理 、整合、 自我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体验,并相互交流 。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

  四、诊断评价

  一组习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 核对答案,互相纠错 ,强化学习情感,及时反馈矫正。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救)

  化学九年级《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篇4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初步认识分解反应;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实验方法为实验法、观察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已经认识了一些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学习了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学习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学习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以及氧气的性质,也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独立的实验基本操作,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学习制取氧气的知识基础,但如何将单个的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连贯起来并制取出具体的物质更毫无所知。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重要意义。

  3重点难点

  1、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实验操作。

  2、通过本课学习,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导入

  回顾:“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及氧气的性质”,提问:“实验是如何制取氧气的?”问题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2【讲授】明确目标

  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三种方法。

  1.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2.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氧气。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本节课我们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来研究实验制取气体的整体流程。

  活动3【活动】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原理,教师解答实验室选择制氧气药品的原则,为将来学生学习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打好基础。

  活动4【活动】小组合作

  学生小组合作,尝试用已给实验用品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因为好奇心及求知欲,他们很快的投入到了课堂的学习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学困生也很快的加入到了研究讨论中。

  活动5【讲授】教师点睛

  依据学生组装的实验发生装置,教师采用相片记录的模式展示给大家看,让同学们在自己的成果中寻找问题,互帮互助,相互学习,最终解决问题,提升自己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打好基础。在明确了发生装置不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

  活动6【活动】实验收集装置的选择

  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收集装置,集合教师给出的另外两种收集装置,再依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对收集装置进行选择,并自主总结出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教师对重点、难点、关键点及易错点给予强化提升。

  活动7【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步骤

  学生依据所给的实验装置小组内讨论实验步骤,探究制取氧气的整体流程。

  活动8【活动】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室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整体流程,学生认真观察,并与自己探究的过程进行比对,不断发现问题并改正。此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的'思考下进行自我反思,达到了知识的提升并加深了对整个流程的理解、强化记忆。

  活动9【活动】学生总结实验步骤

  学生通过不对的反思、改正,总结出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入药品

  3、固定安装试管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加热

  5、收集气体

  6、把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后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活动10【讲授】给出简单记忆的方法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查 茶

  2、装入药品 装 庄

  3、固定安装试管在铁架台上 定 定

  4、点燃酒精灯加热 点 点

  5、收集气体 收 收

  6、把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离 利

  7、后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熄 息

  活动11【活动】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活动12【活动】检验气体

  检验收集的气体为氧气,小组合作总结检验氧气的方法及氧气验满的方法。

  活动13【练习】自主完成

  一、看图找出装置中的错误并改正。(图片于素材中)

  二1、为什么要检查气密性?

  2、为什么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应该放一小团棉花?

  3、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时,要等气泡均匀后再收集?

  4、为什么排水法实验结束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

  5、为什么试管内导管不宜深入过长?

  活动14【测试】自我检测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⑦③②⑤④⑥ B、⑦②③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在导管口出现什么现象时才收集( )

  A.没有气泡冒出 B.刚有气泡冒出

  C.气泡断断续续冒出 D.有连续气泡冒出

  3.若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若出现试管炸裂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 D.试管夹在中上部

  活动15【作业】作业安排

  自主完成所发试卷

  化学九年级《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篇5

  课题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通过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本教学设计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内容主要有:

  1、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

  2、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分解反应的概念。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鼓励;

  2、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地认识。

  3、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在本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演示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具准备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

  师:既然氧气的作用这么大,那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1:探究制取氧气的方法

  师: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呢?

  生:(学生思考、猜想,有的学生提出):空气中存在较多的氧气,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师:这个问题非常好,在工业上往往需要大量的氧气,这些氧气就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的,这就是氧气的工业制法。我们有时候需要少量的氧气,这要通过实验室来制取,我们现在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活动2: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师:演示实验:[实验2-5]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启迪,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师:在上述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哪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理由是什么?

  生:(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后一种)

  师: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那么二氧化锰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已有的知识确定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

  师:二氧化锰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进行探讨,大家注意观察现象并进行思考。

  师: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实验2-6]

  生: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由现象得出: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最后教师再补充说明:在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也不变。

  师: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至此引出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教师可对催化剂的概念进行一定的解释,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催化剂部分的内容,加深认识。多给学生探究的机会,由实验解疑,获取新知识,从而得知学化学离不开实验:(板书反应原理)

  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

  生:还可以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

  师:对,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个实验下一节课再进行实验探究。(板书反应原理)

  活动3:学习分解反应的概念

  师: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生:进行讨论思考得出结论。

  师:板书分解反应的概念

  活动4:课堂练习:课课练相应习题。

  三、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可让一至两名学生到讲台前面来进行知识的总结)

  四、作业布置:教师小结并布置一定的作业。

  化学九年级《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篇6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能进行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4)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学习热情很高。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已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新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学生学完第一、二单元后的实验活动,在学习了氧气的制法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亲身经历的一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将以上各部分知识的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的基本操作、氧气的相关知识的一个小结性的实践活动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高中学习氨气等气体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学习热情很高。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已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能进行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4)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五、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六、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

  2、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选择反应装置,并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然后验证氧气的性质。

  [提问]实验室采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呢?

  [学生思考]

  [ppt]展示P45图2—17

  [学生看图并进行如下讨论]

  1、在图2—17,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学生讨论]……

  [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教师]知道了氧气的制取以及它的性质,接下来在我们亲自动手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它的性质之前先看段视频来概括一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视频]播放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性质实验视频

  (分析)抽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固定试管

  3、集气瓶装满水

  4、加热试管

  5、收集气体

  6、停止加热,移导管

  [归纳总结]实验室装配仪器的原则一般是:先下后上,先左后右。所以先固定酒精灯和试管,然后放置水槽。物质加热一般是先均匀,后集中。“均匀”指先预热,“集中”指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气体收集有两种方法,不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水法,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气法。采用排气法应根据密度来决定瓶口向上或向下。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氧气还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这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操作步骤简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讨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思考:为什么?)

  8、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下面大家开始动手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到我刚才强调的几个事项,同时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注意观察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要求]收集两瓶氧气,且其中一瓶底部要有少许水。请同学们合理分工,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生:分工,动手实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并填写实验报告。

  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

  [陈述]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行灰水变浑浊。

  [回答]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继续陈述]

  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教师]接下来把这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出来。

  [可让学生板演]

  [板演如下]

  1、碳+氧气二氧化碳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过渡]实验前,我提出了几个思考题(见实验注意事项1、5、6、7、8中的问题),接下来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

  [答案]

  1、除了用手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热毛巾捂住试管等方法。

  2、导管口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试管中和导管中排出来的空气,如果这时候就进行收集,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应等均匀、连续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3、实验完毕后,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槽里的水可能会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所以实验完毕后,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再熄灭酒精灯。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是为了使集气瓶中氧气都用于木炭的燃烧,以便有较长时间的观察,如果一开始就把木炭很快地插至瓶的中下部,则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易使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损失,会迅速使瓶中氧气的含量降低,影响实验现象。

  5、氧气不纯的原因,有没等装置中的空气排净便开始收集氧气;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充满,还留有气泡;收集完气体后,玻璃片与集气瓶口之间密封不好。

  九、本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个实验的具体操作,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我们以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奠定了基础。

  十、布置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十一、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活动与探究课,学生动手又动脑,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动手能力较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通过实验活动熟悉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室制氧气原理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化学九年级《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教学过程: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催化剂,催化作用。

  第1课时

  实验药品和仪器

  实验探究法

  复习提问:

  1、比较全面地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四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4、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过渡:氧气有那么多重要的用途,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板书:课题3制取氧气

  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一般掌握这样的原则和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

  反应速度适中等。

  在实验室里通常选择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演示:实验2—5(1)现象:带火星的小木条没有复燃。

  讨论:该实验证明只有过氧化氢溶液能否放出氧气?

  回答:并非没有产生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够缓慢生成水和氧气,是由于产生氧气的量太少所致。

  演示:实验2—5(2)现象:帯火星的小木条迅速复燃,证明迅速放出氧气。

  思考:是不是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发生了化学变化从而生成了氧气?

  演示:实验2—6(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现象:又能继续产生气泡,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

  讨论:如此往复,实验可以不断地进行,说说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分析:二氧化锰好像用不完似的。如果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将二氧化锰经洗涤、干燥后再称量,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再把它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可以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像这样的物质我们把它称作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板书:

  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特点: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讲述:

  (1)催化剂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说成是加快。

  (2)二氧化锰只对氧酸钾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例如氧化铁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催化该反应。

  (3)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练习:10克过氧化氢溶液与10克过氧化氢溶液加2克二氧化锰哪个生成的氧气多?

  板书: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过渡:刚才给大家介绍了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板书: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MnO2二氧化锰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 H2O + O2

  讲述:除了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之外,实验室还常用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

  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演示:实验2—5讲述: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时,放出氧气,同时还有氯化钾生成。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板书: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氯化钾+氧气KClO3 KCl + O2加热加热 MnO2二氧化锰 白色溶于水白色溶于水

  板书设计:课题3制取氧气

  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特点: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 H2O + O2 MnO2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加热 MnO2 KClO3 KCl + O2 加热二氧化锰

  化学九年级《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实验准备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

  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

  [学生猜想]

  学生们畅所欲言,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3-34,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观察]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

  气生成。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2-5],[实验2-6],加热二氧化锰,教师的操作方法

  及实验现象,并作详实的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

  汇报实验记录及结果;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分析对比,发现规律]

  实验室除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外,还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引导学生看书P35 。引导学生分析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特点,并与化合反应相对比。

  [学生活动]

  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铁和磷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生成种类,对比化合反应的特点,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

  [媒体展示,激发兴趣]

  (化学、技术、社会)催化剂的作用图片;资料: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通过观看多媒体展示图片,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比较得出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具有本质区别。

  [归纳与反思]

  本节课你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学生通过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

  [知识应用,提高]

  布置课堂作业并及时点评,P401、2。

  第二课时

  [回忆与再现]

  (分小组竞赛)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写出实验室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两个)。

  [学生活动]

  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氧气文字表达式

  [设计实验装置]

  要求学生对比过氧化氢制氧气的特点,分组设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学生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设计

  实验装置,自主选择仪器,对装置进行组装。

  [设疑激趣,讨论交流]

  展示某一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巧设疑问: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怎样给试管加热?实验结束后是先把导管从水中移出来还是先移走酒精灯?进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要注意什么?

  [分组讨论,获取信息]

  学生分组活动,对每一问题进行仔细探讨,教师作适当点评。

  [我探究,我快乐]

  (学生分组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验证氧气的性质。

  [讨论交流,归纳反思]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收获;反思实验中存在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得出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气泡连续了才能收集氧气等结论。

  学生:实验探究收获、体会或想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水溶性等来选择适当装置。

  [信息反馈]

  布置练习1、P404;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1)点燃

  酒精灯,加热试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入药品并将装置

  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停止加热;(6)把

  试管从水中移出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学生独立作业]

  检验能力,巩固知识。

  总评

  本课题教学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使许多原来先由教师讲解示范的工作变成由学生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如:通过回忆氧气的用途,联想如何制得氧气,猜想氧气的制法;再通过阅读、讨论、交流,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反应特点,自主选择仪器制取氧气等探究活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题教学还根据新课标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中的许多注意事项,一部分在实验前引导学生思考,获取正确信息,一部分留给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后,反思得出正确结论。此教学设计在如何活用教科书而不拘泥于教科书方面也下了一定的功夫。如为说明二氧化锰只是过氧化氢反应的催化剂,在教科书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添加单独给二氧化锰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的实验,从而使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当然,本课也略有不足,教师的“讲”还略有偏重,还可继续放“权”,大胆让学生去闯。

  化学九年级《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是在上节课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复习,对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为此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 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的能力。而且在第一课时中,学生也初步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氧 气的方法和原理,因此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对一般气体制取方法的总结归 纳,使学生学会发现并总结事物的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取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扮演着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角色。 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与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被学生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解决。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用具:药品:KMnO4

  教学过程:

  环节1: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几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复习]带领学生复习实验室中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加热KMnO4、分解H2O2或加热KClO3。

  [引出主体]结合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KMnO4制O2的过程。并让学生上黑板书写第一过程中的实验原理——KMnO4制O2的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环节2:探究高锰酸钾制O2的实验装置。

  [复习]实验室中任何一套实验装置都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

  [思考]KMnO4制O2时应 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和什么样的收集装置?

  1、探究KMnO4制O2的发生装置如何选择?

  ①多媒体展示:二套学过的气体发生装置。

  ②多媒体展示出KMnO4的状态,并让学生说出KMnO4制O2的反应条件。

  ③引导学生思考:KMnO4制O2应选择哪套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④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2、KMnO4制O2的收集装置如何选择?

  ①多媒体展示:三套化学上常用的收集方法的装置。

  ②复习:这三种收集方法分别依据了气体的哪些性质?

  ③提出问题:氧气应该怎样收集?

  ④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 答问题。

  环节3:探究高锰酸钾制O2的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探究。

  实验探究 的过程设计如下所示: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后获取信息(如查阅资料、自由讨论等方式)→实验操作 →解决问题→分析归纳,让学生了解了实验室制取O2的思路和方法→ 延伸到让学生了解到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设置了十个问题,依次如下: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试管口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对比实验:一个盛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点KMnO4粉末。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试管口塞棉花的重要性。)

  (3)为什么试管口要 略向下倾斜 ?

  (4)固定加热前,要先做什么?目的是什么?怎么操作?

  (5)导管口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什么时候才可以收集?用排水法收集O2时,怎么知道氧气已满了?满的现象是什么?

  (6)收集满O2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来怎样放置在桌面上?

  (7)实验结束后,要撤装置,先撤什么?后撤什么?

  (8)如何检验一瓶气体就是氧气?

  (9)给你一瓶O2,如何验满O2?

  (10)排 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哪种方法收集到的O2更纯净?

  环节4:课后小结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

  (一)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型

  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四)收集方法及依据

  1.排水法 依据O2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2.向上排空气法 依据O2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思考:这两种方法收集到的气体哪种方法更纯净?

  (五)检验及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复燃了,则气体是氧气。

  验满:1、排水法:当大量气泡从瓶 口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O2已满;

  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六)放置方法:正立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

  依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环节5:板书设计

  (一)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型

  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三)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四)检验:

  (五)验满:

【化学九年级《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氧气教学设计模板09-02

空气与氧气教学设计09-28

关于氧气的化学教案11-18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01-25

教学设计模板化学08-31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通用8篇)03-11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11-25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10-30

化学键教学设计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