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0-08-19 09:22: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并联系生活实际再现情境体验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四年级曾接触过有关人间真爱的文章,如:《妈妈的账单》、《她是我的朋友》、《掌声》、《卡罗纳》等,对理解母爱、友爱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从未接触过有关父爱的文章。同时,在感受爱的时候,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从内心感悟。阅读的过程中,未能透过文字,真正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朗读时不能有感而发。本篇课文的学习,对五年级学生而言,其生活经历与文本有很大的距离,可以说没有学生体验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他们的理解和我们教师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距。在课堂上,我们不能把我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想象等方法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课文主题。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读通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朗读父与子了不起的语句,初步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地震”,看到这两个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2、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漂亮的城市顷刻夷为平地!它使美丽的家园眨眼变成废墟!它使多少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至亲至爱的人!课件出示:1994年1月17日,一场里氏6.6级的地震侵袭了美国洛杉矶,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毁坏建筑物2500余座,累计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

  3、地震无情人有情,在地震中,有一对父子用他们的真情,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4、指导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读课题告诉我们地震中的谁?(好,有了重音。)什么时候的父与子?(对“地震中”有所强调)

  师小结:对,大家已经掌握了朗读的诀窍,把要强调的、要回答的问题的字读出重音,读好它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课文,大家都预习了吗?读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现在老师就来检测一下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洛杉矶 阿曼达 混乱 昔日 废墟 爆炸 瓦砾 砸着 疾步 颤抖

  血丝 血迹

  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句子: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第一遍读课文时,老师感觉这句话读不好,我把握好句间的停顿,练读了两遍才读好。你们试一试。

  指名,齐读。

  师:以后遇到读不好的句子,别着急,停下来,想想句间该怎样停顿,多练习一下就会了。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提示一下,写人记事的文章在归纳内容的时候,只要把六要素串联起来就可以了。

  3、课文写了一对怎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你是从课文中的哪句话读到的?(最后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师:齐读。“了不起”是什么意思?(非常伟大、超出常人、超过一般人)

  三、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过渡:哪些语句可看出父子的不起呢?

  1、出示阅读提示单

  第一步,默读:一边读一边画,分别用“——”、“﹏”画出你认为父亲和儿子了不

  起的句子。

  第二步,放声读:画完后,练习读一读这些句子,争取读出点味道来。

  等会我们一起交流、赛读,好吗?

  2、交流读。

  父亲在救儿子的过程中,最感动你,最能说明父亲了不起的是哪一段?

  (1) 课件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

  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指名读,师根据学生的读追问:你注意到了几个时间词,你为什么要突出时间词?(你为什么把这几个词读得这么快?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慢?)

  师:时间长,父亲很辛苦。你读出了你的体会。36个小时,相当于两个白天加一个晚上,也相当于我们的60多节语文课。读着这几个时间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数字引发了我们的想象,这一个个时间段,就像一个个慢镜头一样,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不容易,看到了父亲的疲惫不堪。这位父亲坚持挖了36小时,我们看到了他这个模样?

  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在老师眼里,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是一首向父亲表达敬意与赞美的小诗。

  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是血迹……

  师配乐朗读。

  父亲坚持挖了这么长的时间,我们被他坚定的`信念,这种坚持放弃的精神,这种深厚而伟大的父爱所感动,大家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过渡:“没人再来阻挡他?”前面都有哪些人劝阻过他?父亲又是怎样说的?

  (2) 课件出示:

  有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帮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同学们,请注意这位父亲说的3句话?想想父亲当时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父亲当时的心情吗?

  指名读,师生评议。

  师:同样一句话,表达了父亲不同的心情。无论人们说什么,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他坚信着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课件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郑重承诺啊!掷地有声地读。(齐读。)

  过渡: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他对儿子深厚的爱,让我们感动。从哪里看出儿子的了不起?

  (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小结: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引读:这对父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四、总结延伸

  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当中。看到这样一个圆满的、奇迹般的结局,你是什么感受?如果事情是这样的结局,你还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吗?

  课件出示:第二天清晨,人们再次来到学校,准备清理废墟。突然,他们看到了这位父亲,他无力地坐在一堆破碎的瓦砾边,手里抱着一个血肉模糊的孩子,嘴里不断地在喃喃自语:“阿曼达,我的儿子,不论发生么,我都会跟你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了不起 总会在一起

  子

【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观潮》课时教学设计12-23

《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0-19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8-19

《动物过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7-06

《大还是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0-08

《我多想去看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17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1-04

《道德与法制》教学设计10-14

《式与方程》教学设计10-14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