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小学六年级课文《寓言》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0-09-22 14:26: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课文《寓言两则》的教学设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寓言两则》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课文《寓言两则》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帮助学生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祠、遂”5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要教学生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文中一些字的意思,

  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自相矛盾》

  【教学过程】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展示课件第二至三屏)

  (一)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二)盾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有什么作用?

  (三)课文写了关于矛和盾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四)教师小结:课文写了古时候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由于片面地夸大了盾和矛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的尴尬局面的故事。

  (五)简介:

  1.作者:韩非 《韩非子·难势》

  2.寓言:体裁特点

  3.过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节课,我们要首次学习一种既古老又新奇的语言——文言文。大家还记得吗?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接触过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一些名言警句。大家回忆一下:那些名言警句的语言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根据内容→明思路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熟读成诵。(展示课件第四屏)

  全文只有一段,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在夸耀自己的盾与矛。

  第二层:人们听了他的话后的反应,使这个楚国人无言以对。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

  (一)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矛、弗”2个生字,会写“矛、盾、弗”3个生字。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展示课件第五至十六屏)

  (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审题质疑,初知矛和盾的感性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为下文的顺利教学和自主学习扫清障碍。 )

  1.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将怎样夸耀你的盾?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2.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3.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又将怎样夸耀你的矛?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4.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又会怎样想?又会怎样说?

  四、联系课文→悟道理

  用自己的话给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展示课件第十七至十八屏)

  (1)交流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其人弗能应也”的尴尬局面?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办事前后要一致,不能自圆其说。)

  (3)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自相矛盾的人和事吗?

  五、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楚人有 ( )盾与矛者,( )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3、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坚固

  矛——锋利

  (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第二课时——《画蛇添足》

  【教学过程】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展示课件第十九屏,整理问题。)

  (1)谁画蛇?为什么要画蛇?

  (2)蛇有足吗?为什么要给蛇添上足?

  (3)课文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理?

  (4)教师小结:课文写了楚国有个人在祭祀后赏赐给下人一壶酒,下人商量通过画蛇比赛决定怎么喝酒,先画完蛇的人又给蛇画上了脚,结果没喝到酒的故事。

  (5)简介:《战国策·齐策》

  (6)过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从中我们明白了寓言这种体裁一般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那么,《画蛇添足》这个寓言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根据内容→明思路

  1.学生示范朗读课文,教师适时指点纠正,

  2.学生熟读成诵。(展示课件第二十屏)

  3.全文共四个自然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自然段):楚国有个人在祭祀的时候,赐给他手下的人一壶酒。

  第二层(第2自然段):几个人商量怎么喝这壶酒。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先画完蛇的人又给蛇画上了脚,结果没喝到酒。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

  (1)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卮、遂”2个生字,会写“祠、遂”2个生字。

  (2)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展示课件第二十一至三十一屏)

  (3)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1.故事的起因有几句话?

  2.他们为什么要画蛇?

  3.“蛇先成”的那个人为什么要给蛇画上足?他那时的`表情怎样?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4.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是一个什么句子?你能把它换个说法,且意思不改变吗?

  四、联系课文→悟道理

  用自己的话给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

  (展示课件第三十二至三十三屏)

  (一)交流讨论:为什么“蛇先成”的那个人会“终亡其酒”?

  (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画蛇添足的人和事吗?

  五、课堂练习

  1.写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思。

  (1)誉之曰 ( )

  (2)吾盾之坚 ( )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 )

  (4)数人饮之不足 ( )

  (5)为之足 ( )

  (6)一人之蛇成 ( )

  2.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吾能为之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比喻有人自作聪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了。)

  教学反思:整堂课的教学,就在师生的读读,说说,演演中轻松有趣地进行着,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将文中没有具体阐述的内容也生动丰富地表现出来了。让学生深深地明白了一个人说话处事应实事求是的道理。教学结束前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体会,大多谈得比较到位。可见,学生不仅读懂了“自相矛盾”这个故事,而且真正明白了这个成语中蕴含的道理,而这些收获都是学生在自读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悟得的,一定会真正地深入其内心世界。

【小学六年级课文《寓言两则》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10-01

小学课文《白鹅》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05-23

小学课文《月光曲》教学设计范文12-22

小学课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12-17

小学语文课文《白鹅》教学设计模板10-15

《雾凇》课文教学设计12-19

《恐龙》课文教学设计10-04

六年级上册课文《童趣》教学设计12-17

课文《赵州桥》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1-14

课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