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百文网手机站

河南省教师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1-04-05 14:34:06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河南省教师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河南省教师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南省教师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

  A.《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

  B.《幼儿园教育纲要》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幼儿园管理条例》

  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通过双生子实验证明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生理成熟因素

  3.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出现差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

  B.家长教育程度的差异

  C.家长教育能力的差异

  D.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

  4.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A.欧文的幼儿园

  B.奥伯林的幼儿园

  C.福禄贝尔的幼儿园

  D.别茨考伊的幼儿园

  5.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与教师作为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6.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

  A.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B.逻辑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C.对话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D.连贯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7.幼儿在认识“方”“万”和“日”“月”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这是由()所致。

  A.观察的无序性

  B.观察的目的性不够

  C.观察的跳跃性

  D.观察的细致性不够

  8.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这是()

  A.条件反射

  B.重学记忆

  C.习惯化

  D.有意记忆

  9.直观行动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认知地图

  B.探试搜索

  C.尝试错误

  D.顿悟

  10.当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

  A.怀抱反射

  B.抓握反射

  C.觅食反射

  D.吸吮反射

  11.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

  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B.比纳—西蒙量表

  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1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朱熹

  13.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质的研究

  D.行动研究

  14.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讲习会”的教育家是()

  A.洛克B.欧文

  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

  15.幼儿对美的东西总喜欢动手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这说明幼儿的审美感知()

  A.具有丰富的感受性

  B.具有行动性

  C.具有丰富的创造性

  D.具有表面性

  16.我国幼儿在园的年龄范围是()

  A.3~6岁

  B.2~6岁

  C.4~6岁

  D.3~7岁

  17.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所产生的特别紧张的情绪体验属于()

  A.热情

  B.心境

  C.应激

  D.激情

  18.用腋下表给婴幼儿测体温,表示发烧的度数是()

  A.35℃

  B.36℃

  C.37℃

  D.38℃

  19.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20.下列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启蒙教育

  B.义务教育

  C.基础教育

  D.全面发展的教育

  1.D【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幼儿园管理条例》。

  2.D【解析】格塞尔的双生子实验证明生理成熟因素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3.D【解析】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引起儿童身心发展出现差异性的物质基础。

  4.C【解析】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勃兰根堡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5.B【解析】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都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6.A【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情境言语的比重不断下降,连贯言语比重不断上升,逻辑言语与对话言语的比重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7.D【解析】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致是幼儿的特点和突出问题。

  8.C【解析】习惯化是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强度随该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以至消失,停歇一定时间后遇同样刺激又恢复反应的现象。当婴儿注意一个对象时,他的心率会放慢且会将头转向刺激源,但当同一个刺激持续呈现的时候,婴儿的心率就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或将头转开。

  9.C【解析】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和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10.B【解析】当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抓握反射,这种反射通常在出生后3~4个月消失。

  11.B【解析】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出版的比纳—西蒙量表。

  12.B【解析】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孟子·尽心上》中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3.D【解析】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

  14.D【解析】蒙台梭利是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开办“讲习会”的教育家。

  15.B【解析】美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而幼儿一般通过感知、交往和操作活动得到美感。幼儿感知事物时,总喜欢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甚至抱一抱、亲一亲,手舞足蹈。幼儿是在“活动”中感知美,而不是“静静地”品味美。

  16.A【解析】我国幼儿的在园年龄范围是3~6岁。

  17.C【解析】应激是对突发事件的一种反应。

  18.D【解析】儿童体温(以腋下温度为准)超过37℃可认为发热,体温在37℃~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4℃为高热,40.3℃以上为超高热。新生儿负责大脑体温调节的中枢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有时体温高于37℃,但在37.5℃以下,仍为正常体温。

  19.B【解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20.B【解析】目前我国还没有把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之中。

【河南省教师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医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08-28

河南省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01-26

2015造价员《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09-04

2015造价员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10-16

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08-24

2017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强化试题及答案08-27

报检员考试试题及答案01-19

考试英语阅读试题及答案11-22

高考语文试题考试题及答案09-07

铝加工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