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31 14:56:21 化学 我要投稿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精选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精选9篇)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通过练习、讨论,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及合作精神。

  教材分析

  1.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式子。其含义有二,其一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其二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依据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一定的顺序,才能保证正确。其顺序一般为:“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 →“↑或↓” →“配平” →“=”。

  2.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配平是通过在化学式前加系数来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以确保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的方法有多种,如奇偶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

  3.书写化学方程式

  为了能顺利地写出反应物或生成物,应力求结合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现象来记忆。例如,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为,银白色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白色粉末为氧化镁( ),反应条件为点燃。因此,此反应的反应式为

  有些化学方程式可以借助于反应规律来书写、记忆。例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因为有规律可循,所以根据反应规律书写比较容易。例如酸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两两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盐和水。以硫酸跟氢氧化钠反应为例。反应方程式为:

  教法建议

  学生在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后,结合上一节学到的质量守恒定律,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本节教学可结合实际对课本内容和顺序做一些调整和改进。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去分析、解决问题,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宽松又紧张有序的学习气氛。

  教学时要围绕重点,突破难点,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为主”作用。具体设计如下:

  1、复习。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培养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的意识。其中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是最为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体现出质量守恒,而其微观解释又是配平的依据。

  2、概念和涵义,以最简单的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例,学生写:碳+氧气―→二氧化碳,老师写出C + O2 — CO2,引导学生通过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比较而得出概念。为加深理解,又以 S + O 2 — SO2的反应强化,引导学生从特殊→一般,概括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3、书写原则和配平(书写原则:1. 依据客观事实;2.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常抛开原则写出错误的化学方程式,为强化二者关系,可采用练习、自学→发现问题―→探讨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上升到理论―→实践练习的模式。

  4、书写步骤。在学生探索、练习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为练习,巩固配平方法,使学生体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并由学生总结步骤。教师板书时再次强化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5、小结在学生思考后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知识系统化。

  6、检查学习效果,进行检测练习。由学生相互评判、分析,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布置作业后,教师再“画龙点睛”式的强调重点,并引出本课知识与下节课知识的关系,为学新知识做好铺垫,使学生再次体会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巩固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 篇2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写法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

  提问: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从微观角度解释守恒的原因

  3.依据实验事实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设问:这个文字表达式能表示物质的变化及变化的条件,能体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

  导入: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应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有,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另一种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板书:

  第二节 化学方程式

  讲述: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有哪些涵义?怎样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本节课要认真探究的问题。

  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提问: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 O2 —→ CO2

  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回答:(因上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相等)用已有的知识认识新问题

  引导:既然此式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我们可以用“=”

  C+O2===CO2

  讲述:化学上就是用这样一种既可表示反应物,又可表示生成物还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这样的式子,化学上称为——化学方程式

  提问:这个式子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1) 化学式代替名称

  (2)“→” 变为“=”

  启发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区别

  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并板书,重点词做标记

  板书: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提问:根据C+O2点燃CO2化学方程式(1)你能说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吗?

  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一定存在着质量关系,各物质间存在什么质量关系呢?(根据化学式可计算式量)计算各物质的式量是多少?

  C + O2 === CO2 0 12 16×2 12+16×2

  12 32 44

  再现式量计算使学生理解通过式量可以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讲解:通过式量可以找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提问:这正是一个化学方程式所能表示的含义,你能总结出化学方程式有哪些涵义吗?(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2、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学生归纳总结)

  (1)能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2)可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提问:如何读出这个化学方程式&nbsp

  ;

  讲解:“+” ,“=” 在化学方程式中的意义与数学上的含义区别开

  练习1: : 化学反应:S+O2点燃SO2中

  1、反应物是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 。

  2、反应中,每_____份质量的硫与_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设问: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否只要写出化学式就可以了?

  练习:请写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分析学生写的各种可能的式子

  可能写出的情况有

  (1)P+O2——P2O5

  (2)P+O2——PO2

  (3)P2+O5——P2O5

  (4)4P+5O2——2 P2O5

  分组讨论(代表回答)

  (1)符合实验事实但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2)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而违背了客观事实,凭空臆造成生成物PO2

  (3)为使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相等而改动化学式(纯净物组成是固定的。各元素原子个数固定,不能任意改动)

  (4)符合事实又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引导:分析从两方面考虑

  (1)是否符合实验事实

  (2)是否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课文:P71

  板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讲述:我们是在P+O2——P2O5的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系数4、5、2使得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这一步体现了什么?

  回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如何对上式进行配平呢?配平的目的是什么?如何使左右两边P、O原子数相等,改角标行吗?添系数,系数如何添?(学生讨论思考)这里所用的配平方法称为最小公倍数法。

  练习2:

  1.Al+O2——Al2O3

  2.H2+O2——H2O

  设问:如何有步骤的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呢?

  指导阅读:课本第71——72页

  总结:

  1、写化学式

  2、配平

  3、注反应条件及箭号“↑”“↓”

  模仿练习:请按步骤写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要求:

  (1)3个步骤

  KClO3——KCl+O2

  2KClO3——2KCl+3O2

  2KClO3===2KCl+3O2↑

  (2)练习过程中总结每步的记忆要点

  讲解:结合实例讲明“↑”和“↓”两符号的意义及使用注意事项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的原则,初步学会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

  板书设计

  化学方程式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化学物质的变化

  C+O2 点燃CO2 反应质量的守恒

  12 32 44

  一、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含义:(依据客观事实)

  “质”:1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

  “量”:2表示出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原则:

  1、依据实验事实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四、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1、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依据客观事实)

  2、配平步骤(遵循质量守恒)

  3、注明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能正确计算出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组合已有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独立解决化学定量计算中的问题,同时对各种方案会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从而找出最佳解答方案,开拓思路,锻炼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变化中的定量研究对于科学实验和生活实践的重大作用。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相互帮助,体会成功,建立自信。

  学情分析

  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较差.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的认识方法,促进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的认识方法,促进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探索导航:

  复习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质的方面:表示该反应的反应物(或原料)和生成物(或产品)

  2、量的方面:表示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提问:那么能否利用方程式中量的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呢?

  例:碳完全燃烧反应中碳和二氧化碳两物质的质量比为xx;那么12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xx克二氧化碳;6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xx克二氧化碳;3克碳、1.2克碳呢?

  (问:能告诉我你们是怎样算的吗?)

  引入:依据物质的质量比来计算,这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计算依据: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即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来进行计算;

  2、计算步骤:例:3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①解,设未知量解设3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X克二氧化碳

  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C + O2 C O2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2 44

  和已知量、未知量3 g x

  ④列比例式,求解= x = =11 g

  ⑤简明作答

  答:3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11克二氧化碳。

  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算生成物的质量)和例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算反应物的质量),由此可知,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算原料和产品的质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就可以利用方程式来求算原料和产品的质量,合理、科学地利用资源。

  完成下列练习

  练:用氢气还原16克氧化铜可得到铜多少克?同时生成多少克水?能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气吗?(H2+ CuO Cu + H2O;Cu—64、O—16、H—1)

  提问:同学们能从以上练习得出什么结论吗?

  3、小结:

  结论(1):已知化学方程式中一种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求算方程式中其它任何物质的质量。

  练:电解36克水可得到多少克氢气?

  结论2、计算要领:写准物质化学式,化学方程要配平;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正比,解设比答要完整。

  练:

  1、24.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可能得到多少克氧气?

  2、多少克的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可生成3.2克氢气?

  3、实验室电解50克水,当生成4克氢气时有多少克氧气产生?

  (选做)

  4、红磷在钟罩内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红磷必须过量(为什么?)。假设钟罩的容积为5.6升,氧气密度为1.43克/升。(空气中氧气约占1/5体积)问最少需燃烧多少克红磷才能把氧气完全消耗掉使实验获得成功?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 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培养学生按照化学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坩埚钳,酒精灯,集气瓶,幻灯,木炭,氧气,澄清石灰水。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组织讨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怎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目的]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2.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观察该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判断)?

  [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客观规律考虑问题,建立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3.教师提问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方程式的步骤是怎样的?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指定学生说出书写原则。并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说明具体书写步骤。

  [目的]使学生明确书写原则及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4.教师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清书写步骤及配平原则和方法后,组织学生练习,并分析讨论。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的步骤是什么?

  (3)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在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3.德育目标

  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整体感知

  本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采用从实验人手的讨论法导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在进行书写配平的教学中,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加深对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理解和读写。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

  [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学生观察并组织讨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成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

  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点燃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02====== CO2

  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呢?请看以下反应:如“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

  催化剂

  KClO3========== KCl+02

  加热

  能不能称作化学方程式?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第72页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学生阅读,讨论得出结论。)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①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并标明“↑”、“↓”。

  (说明“△”、“↑”、“↓”等符号表示的意义。)

  [教师活动]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讲清书写原则及配平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配平、讨论分析出现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②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的步骤。 ·

  ③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意图]加深理解,熟练掌握配平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三自然段并讨论。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结合氯酸钾分解反应讲述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质和量的意义及读法(说明“+”和“二”表示的意义)。

  KClO3 ========== 2KCl + 302↑

  2(39+35.5+3×16)2(39+35.5) 3×16×2

  =245 =149 =96

  从质的含义读作:“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从量的含义读作:“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四)总结、扩展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气、沉淀,箭头要标明。

  最小公倍数配平法:

  步 骤 1. 找出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并且两边原子个数相差较多或最小公倍数较大的元素作为配平的突破口。

  2.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3.推出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五)智能反馈

  点燃

  1.化学方程式C+02======= CO2表示的意义是① ② 。

  此化学方程式可以读作:[质] [量] 。

  2.配平化学方程式指的是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 前面,配上适当的 ,

  使得式子左右两边的各元素 相等。配平的理论依据是 。配平的理论依据是 。

  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Al+02→A1203

  (2)Fe+O2→ Fe204

  点燃

  (3)CO+02───→C02

  点燃

  (4)H2+02───→ H20

  (5)HgO──→Hg+02

  (6)KMn04──→K2Mn04+Mn02+02

  (7)Cu2(OH)2C03──→CuO+C02+H20

  点燃

  (8)CH4+02───→ C02+H20

  点燃

  (9)C2H2+02───→C02+H20

  点燃

  (10)Fe203+CO───→Fe+C02

  点燃

  (11)CuS04+NaOH───→Na2S04+Cu(OH) 2

  点燃

  (12)FeS2+02───→Fe02+S02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3、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4、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分析及其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风。同时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难点

  训练生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3、疑点

  为什么说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4、解决办法

  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习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幻灯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提问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点燃

  (2)说出此化学方程式:4P+5O2========== 2P205表示的意义。

  [目的]使学生熟悉明确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含义。

  2、教师分析课本第74页[例题1],并提问。

  根据[例题1)你能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可分为哪几步?

  [目的]结合实例、给予点拨、启迪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按化学特点去思维的良好习惯。

  3、教师提问,学生自学课本第74页[例题2)。

  根据例题进一步总结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般步骤和方法。

  然后相邻座位学生互相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目的]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式来解题,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4、教师给出两道练习题,学生练习并组织讨论指出错误。

  (1)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

  (2)根据练习你认为什么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什么是化学计算的工具?什么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目的]加深理解,培养归纳和概括能力。

  5、教师给出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进行练习,并分组讨论。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是什么?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关键是什么?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 篇6

  一、质量守恒定律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即: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为:

  (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体积等方面的守恒

  (3)“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3)注:注明反应条件

  (4)标: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固体),在气体(或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出“↑”(或“↓”).若有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则此时生成的气体(或固体)均不标箭头,即有气生气不标“↑”,有固生固不标“↓”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方: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关: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

  (4)比: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简要的写出答案

  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公式

  4、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三、有关溶液的计算

  应熟练掌握本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公式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公式二: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M浓×a%浓=M稀×b%稀

  =(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b%稀

  公式三: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M浓×a%浓+M稀×b%稀=(M浓+M稀)×c%

  公式四: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四、常用公式计算

  10.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11.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

  =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

  =A的相对原子质量×m/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

  五、解题技巧计算

  1、守恒法

  例1某种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原子数×Mg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原子数×Br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解: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a克,

  则38.4/24×2=a/80×1+(100-38.4-a)/16×2

  a=40(克),故Br%=40%

  2.巧设数据法

  例2将w克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

  解析:由2NaHCO3=Na2CO3+H2O↑+CO2↑和NH4HCO3=NH3↑+H2O↑+CO2↑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2CO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2=212克,故mNaHCO3=168克,mNH4HCO3=212克-168克=44克。

  3.极植法

  例3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 B.40 C.56 D.65

  解析: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2的质量为=0.25克。

  答案:A

  由题意知,产生1克H2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克×4=14克,大于2.5克×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

  4.十字交叉法

  例4取100克胆矾,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铜溶液?

  解析:结晶水合物(CuSO4*5H2O)可看成CuSO4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60/250×100%=64%。

  解:设加水(溶质质量分数可看成0%)的质量为x,则

  5.估算法

  例5将13.2克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4)2SO4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反应,可收集到4.3升NH3(密度为17克/22.4升),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NH4HCO3、NH4NO3

  B.(NH4)2CO3、NH4NO3

  C.NH4HCO3、NH4Cl

  D.NH4Cl、(NH4)2CO3

  解析:假设样品为纯(NH4)2SO4,则由(NH4)2SO4→2NH3可知,能产生4.48升NH3,大于4.3升。

  因此样品中的杂质造成样品NH4+的含量小于纯(NH4)2SO4中NH4+的含量。这就要求选项的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物质的NH4+含量小于(NH4)2SO4中NH4+的含量,都大于是不可能的。

  可将备选答案化学是变形后进行估算:NH4HCO3→(NH4)2(HCO3)2,NH4NO3→(NH4)2(NO3)2,NH4Cl→(NH4)2Cl2.部分“式量”:(HCO3)=122,(NO3)2=124,Cl2=71,CO3==60,而(NH4)2SO4中,SO4=96,故答案选D。

  今天的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化学方程式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配合阅读。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板书〕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请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板书〕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改成化学式)

  P+O2P2O5

  〔组织讨论〕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为什么?(由学生回答。)

  怎样才能把上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板书〕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P+O2─P2O5

  2.配平化学方程式 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把短线改等号。

  4P+5O2===2P2O5

  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4P+5O22P2O5

  (介绍“△”’“↑”“↓”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符号的使用范围)。

  〔讲解〕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

  〔板书〕例如:

  CuSO4+2NaOH===Na2SO4+Cu(OH)2↓

  〔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韵语)

  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

  写好化学式,方程要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化学教案《化学方程式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是方程式的配平,并要注意其规范化。

  〔板书〕三、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讲解〕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讲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质和量方面的涵义

  〔板书〕4P+5O22P2O5

  质的方面:略

  量的方面:略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可以用于化学计算,这将在下一节讲。

  〔总结〕略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书]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师]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

  [投影]展示例题1

  [例题1]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讲解并板书]

  解:设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MnO2+O2↑

  2×158 32,

  x= =0.6 g。

  答: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氧气。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教师总结并板书]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讲解并补充]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接下来我就一些问题进行补充。

  (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要进行单位换算。单位必须一致才能计算。

  [追问]此计算题该如何进行呢?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步骤和格式上的错误及时纠正)

  解:设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为y。

  (2)写出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不完整的方程式计算时是要扣分的。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

  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例题1中采用的是纵列,即;

  还可以采用横列,即2×158:32=6 g:x。一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中所给的质量数字会和相对分子质量有某种关系,从而使得计算简单。如用158 g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可以制得多少克氧气?采用纵列法得计算非常简便。

  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一位小数,如例题1中就是。

  [教师]在实际运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把过程再简化些,具体格式可以参照下面的例题2。

  [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 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CaO+CO2↑

  100 56

  x 10 t

  x= =18 t。

  答:需要碳酸钙18 t。

  [教师]根据上述两例可知,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求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求出反应物的质量,那么,假如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或者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呢?

  我们一起来看P100的课堂练习。

  [投影]展示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 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

  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提问]题中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反应物或者生成物)

  [学生分析、讨论]

  [回答]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

  H2+Cl2 2HCl

  2 71 73

  100g x y。

  答:需要氯气3550 g,生成氯化氢气体3650 g。

  [讲解](1)因为此题有两问,所以一个未知数设为x,另一个未知数设为y。

  (2)仍和前面例题一样,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

  (3)不管有几个未知数,列比例式和前面例题一样。根据已知量求出一个未知量,另一个未知量可以根据已知量求出,也可以根据求出的未知量来求。如此题中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也可以这样求出:=

  代入x=3550 g,

  =,

  解得y=3650 g。

  [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共有四种类型。

  [板书]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提问]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大家总结一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并板书]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

  ②格式要规范;

  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

  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师]根据前面的例题和理论知识,请同学们进行练习。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练习]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 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2.5.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

  3.12 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

  [学生练习]

  [注意事项]

  ①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物质问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②计算中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是体积,须根据密度换算)。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步骤、方法,同时也懂得了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两个因素同时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布置作业]习题5、6、7、8

  板书设计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

  ③求有关物质质量比,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③列比例式,求解;

  ④简明写出答案。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考题回顾

  1.(20xx年天津市中考题)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

  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 g时,消耗B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20xx年四川省中考题)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 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

  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方法】 教学演练法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在工、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原料呢?

  下面我们学习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即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根据提出的总是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

  问题导思,产生学习兴趣。

  [投影]例一:写出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试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每 份质量的碳与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6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6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

  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试着完成例一的各个填空。

  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或模仿着学习。

  [投影]课堂练习(练习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完成练习一

  及时巩固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通过式量找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质量的正比例关系,我人可以由已知质量计算出求知质量,这个过程称为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

  领悟

  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

  [讲解]例二;6克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讲述根据化学议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解](1)设未知量

  (2)写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化学议程式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经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

  (5)答

  随着教师的讲述,自己动手,边体会边写出计算全过程。

  设6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6克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22克CO2。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书写完整、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设计03-21

关于理解爸爸的教学设计03-14

理解爸爸之教学设计08-20

你的心情我理解的教学设计09-27

《借生日》教材理解和教学设计11-28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07-15

对logo设计的理解小结05-26

网页设计布局的理解08-22

网页设计的布局理解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