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5-25 15:43:56 欧敏 高考备考 我要投稿

2023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通用19篇)

  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3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通用19篇)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1

  (1)原子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原子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n-1)d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2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的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的周期性来源于原子外电子层构型的周期性。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3

  (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非极性分子: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的分布是对称的。如:①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同种元素的双原子分子:H2、Cl2、N2等;②只由极性键构成,空间构型对称的多原子分子:CO2、CS2、BF3、CH4、CCl4等;③极性键非极性键都有的:CH2=CH2、CH≡CH。

  (2)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

  两者研究对象不同,键的极性研究的是原子,而分子的极性研究的是分子本身;两者研究的.方向不同,键的极性研究的是共用电子对的偏离与偏向,而分子的极性研究的是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二氧化碳、甲烷、四氯化碳、三氟化硼等只含有极性键,非金属单质F2、N2、P4、S8等只含有非极性键,C2H6、C2H4、C2H2等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极性键,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Cl、H2S、H2O2等。

  (3)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①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没有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之说,如He、Ne等。

  ②双原子分子:若含极性键,就是极性分子,如HCl、HBr等;若含非极性键,就是非极性分子,如O2、I2等。

  ③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主要由分子中各键在空间的排列位置决定分子的极性。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均匀,即排列位置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BF3、CH4等。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即排列位置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NH3、SO2等。

  ④根据ABn的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价电子是否全部参与形成了同样的共价键。(或A是否达最高价)

  (4)相似相溶原理

  ①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②相似相溶原理的适用范围:“相似相溶”中“相似”指的是分子的极性相似。

  ③如果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相反,无氢键相互作用的溶质在有氢键的水中的溶解度就比较小。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4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高考化学基本知识

  化学史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

  (8)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9)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10)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

  (11)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

  (12)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13)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14)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

  高考化学知识点

  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 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 Cl)。

  9.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10.溶解性

  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单质碘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苯酚在室温时仅微溶于水,当温度大于70℃时,却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苯酚熔点为43℃,70℃时苯酚为液态)。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或进行物质的提纯。

  在上述物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质与溶剂分离开。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于盐酸,铁溶于稀硫酸,氢氧化银溶于氨水等。这样的溶解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质提纯出来。

  11.液化

  指气态物质在降低温度或加大压强的条件下转变成液体的现象。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贮存、运输某些气体物质,常将气体物质液化。液化操作是在降温的同时加压,液化使用的设备及容器必须能耐高压,以确保安全。

  12.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价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成为氢气,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亦越强。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在各种稳定的同位素中,铯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氢氧化铯的碱性也最强。除了金属元素表现出不同强弱的金属性,某些非金属元素也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如硼、硅、砷、碲等。

  13.非金属性

  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易得到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氧元素、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氟化氢是最稳定的氢化物。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元素,除氟、氧元素外,氯元素的非金属性也很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Cl2O7)的水化物—高氯酸(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一种酸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5

  硫酸工业和硫酸

  (1)接触法制硫酸

  反应原理:①造气:4FeS2+11O2(g)=2Fe2O3+8SO2

  ②氧化:2SO2+O2=2SO3

  ③吸收:SO3+H2O=H2SO4

  分别对应的设备:①沸腾炉 ②接触室 ③吸收塔

  具体措施:粉碎矿石、过量空气、热交换、催化氧化、逆流、循环、浓H2 SO4吸收SO3(防止形成酸雾)、尾气处理(用氨水吸收SO2,生成(NH4)2SO3,再用H2SO4处理,便又可生成SO2)。

  (2)浓硫酸(98.3%)的特性

  ①吸水性:H2SO4易与H2O结合,并放出大量热,所以浓硫酸常做酸性气体的'干燥剂(不可干燥H2S)。

  ②脱水性:浓H2SO4遇见某些有机化合物,可将其中氢、氧原子个数按2:1比例脱去,即为脱水性,C12H22O11 12C+11H2O(浓H2SO4脱水性)

  ③强氧化性:浓H2SO4与金属、与非金属、与具有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H2S+H2SO4(浓)=S+SO2↑+2H2O

  2NaI+2H2SO4(浓)= Na2SO4+SO2↑+I2+2H2O

  与还原剂反应浓H2SO4的还原产物都为SO2。

  常温下,浓H2SO4使Fe、Al表面发生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而不发生产生气体的反应。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6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7)、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8)、稀盐酸与漂白反应

  (9)、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0)、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1)、漂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说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HF为弱酸,HCl、HBr、HI为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干冰、AgI)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7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与H2O化合生成H2 SO3,SO2+H2O =H2SO3)

  (2)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

  ②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2SO2+O2=2SO3

  ③弱氧化性:SO2+2H2S=3S+2H2O

  ④漂白性:SO3可使品红褪色(可逆,加热又恢复红色)

  (3)二氧化硫的污染

  ①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

  ②形成酸雨pH<5.6,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酸性增强等等。

  ③含SO2的`工业废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8

  1.氧族元素概述

  (1)包括:氧(8O)、硫(16 S)、硒(34 Se)、碲(52 Te)、钋(84 Po)等几种元素。

  (2)周期表中位置:VIA族;2-6周期。

  (3)最外层电子数:6e。

  (4)化合价:-2,0,+4,+6(O一般无正价)。

  (5)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即rO< Se

  (6)元素非金属性:从O→Te由强→弱。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1)相似性

  ①最外层电子都有6个电子,均能获得2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②在气态氢化物中均显2价,分子式为H2R。

  ③在最高价氧化物中均+6价,分子式为RO3。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 RO4。

  (2)递变性(O 、S、 Se、 Te)

  ①单质的溶沸点升高,氧化性减弱。

  ②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减小,还原性增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9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固体

  紫黑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

  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指卤素,C、Si相反)。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高考化学知识点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前两者微溶),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气体溶解度单位是体积比,不是g/100g水)。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10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11

  1. 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不要求)、吸附、纸上层析、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 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 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粉、漂粉精、(天然油脂是混合物)、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 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 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差不多,但不能说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 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 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 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H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12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族元素等。

  4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50.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13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

  二四碳;一二铜,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

  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

  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按顺序背诵)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

  ①金属单质+酸→盐+氢气

  ②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③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14、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④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15、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16、催化剂

  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17、氧化剂和还原剂

  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18、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

  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用洗气瓶排水

  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小则短进长出,密大则长进短出

  19、实验除杂原则:

  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实验检验原则:先验水,后验其它

  20、制氧气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

  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21、集气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

  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22、电解水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23、化合价口诀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常见根价口诀: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

  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

  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24、化合价口诀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25、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14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7)、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8)、稀盐酸与漂白反应

  (9)、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0)、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1)、漂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说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HF为弱酸,HCl、HBr、HI为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干冰、AgI)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15

  1.氧族元素概述

  (1)包括:氧(8O)、硫(16 S)、硒(34 Se)、碲(52 Te)、钋(84 Po)等几种元素。

  (2)周期表中位置:VIA族;2-6周期。

  (3)最外层电子数:6e。

  (4)化合价:-2,0,+4,+6(O一般无正价)。

  (5)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即rO< Se

  (6)元素非金属性:从O→Te由强→弱。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1)相似性

  ①最外层电子都有6个电子,均能获得2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②在气态氢化物中均显2价,分子式为H2R。

  ③在最高价氧化物中均+6价,分子式为RO3。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 RO4。

  (2)递变性(O 、S、 Se、 Te)

  ①单质的'溶沸点升高,氧化性减弱。

  ②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减小,还原性增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16

  易错点1忽视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易错分析:在复习原子结构的有关概念时,一定要区别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等概念,如易忽视相对原子质量是根据同位素的质量数计算得出,相对原子质量与质量数不同,不能用相对原子质量代替质量数计算质子数或中子数。还有要区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在讨论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时,要分清对象是原子、还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避免因不看对象而出现错误。

  易错点2忽视概念形成过程导致理解概念错误

  易错分析:在复习过程中有些同学易混淆胶体与胶粒概念,误认为所有的胶体都能吸附离子,形成带电荷的胶粒。实际上,蛋白质、淀粉等有机大分子溶于水后形成的胶体不能形成带电荷的微粒,也不能发生电泳现象,原因是溶液中没有阳离子或阴离子(除水电离的微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外)。再者蛋白质胶体在重金属盐溶液中发生变性,在一些金属盐溶液中由于其溶解度的降低发生盐析。

  易错点3忽视物质成分与概念的关系

  易错分析:如纯净物的原始概念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发展概念是“组成固定”的物质,扩展了纯净物的范围,如结晶水合物的组成固定。从同分异构体角度考虑,分子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因此学习概念时要理解基本概念的发展过程,用发展的观点看概念的内涵。中学常见的“水”有重水、盐水、卤水、王水(浓盐酸、浓硝酸以体积之比为3:1混合,浓度不确定,组成不确定)溴水、氨水和氯水等。

  易错点4混合物质组成的几种表达方法

  易错分析:复习物质组成的表达式,如分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一要采用比较法找差异,如有机物结构式与无机物结构式差异,如无机物氮分子的结构式不是结构简式。二要掌握一些特殊例子,如书写次氯酸的结构式或电子式时氧原子应该在中间,而不是氯原子在中间。

  易错点5热化学基本概念与热化学方程式不能融合

  易错分析: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看是否为表示“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限制可燃物为

  1mol,产物为稳定氧化物,也就是燃烧热对产物状态的限制。

  (2)化学计量数与燃烧热成正比例关系。

  (3)一般省略化学反应条件。

  (4)化学计量数特指“物质的量”,可以时分数。

  易错点6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

  易错分析: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从解题思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中学典型反应: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硝酸反应;铁单质与硝酸反应;+3铁的化合物与还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易错点7忽视混合物分离时对反应顺序的限制

  易错分析: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

  易错点8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构

  易错分析: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mol金刚石含2mol碳碳键,1mol二氧化硅含4mol硅氧键。分子晶体:1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mol乙烷分子含有6mol碳氢键和1mol碳碳键。

  易错点9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

  易错分析: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易错点10物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易错分析:“电荷守恒“在定性实验与定量推断结合类试题中的主要应用有:

  (1)确定未知离子:已知部分离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确认其中一种未知;离子是什么。解题时,先写出离子电荷守恒关系式,再根据所缺的电荷确定离子种类(阴离子或阳离子)。

  (2)确定已知离子存在:给出n种离子可能存在,能确定(n-1)中离子一定存在,且能求出其物质的量,判断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要列出电荷守恒式,代入数据判断,若已知离子已满足电荷守恒关系式,则最后一种离子不存在;若已知离子不满足电荷守恒关系式,则最后一种离子一定存在。审题时要注意多个实验之间的有关联系,在连续实验中,上一步的试剂可能对下一步的实验有干扰。

  (3)任何溶液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同时存在,否则溶液不能呈电中性。

  易错点11图像与题目脱离

  易错分析:解图像与题目结合类题目的关键是识图像(图像中的点、线、标量等),联反应(写出先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会整合(根据化学反应计量数,结合图像判断)。

  易错点12不清楚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易错分析: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nm和100nm之间。利用胶体性质和胶体的凝聚,可区别溶液和胶体。①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无这种现象。

  ②加入与分散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解质,溶液无明显现象,而胶体会产生凝聚。

  易错点13忽视晶体结构计算方法和电中性原理

  易错分析:晶体结构的分析方法:对于分子晶体,直接计算一个分子中所含各原子的个数,求得的化学式叫分子式;对于离子晶体(如氯化钠型晶体)、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晶体)。一般采用分摊法:即先取一个最小的重复单元,然后分析最小的重复单元中原子、化学键的共用情况,即每个原子被几个原子分摊,每个共价键被几个单元分摊,最后计算一个单元净含原子个数。确定化学式(不能称分子式)。如氯化钠型晶体:顶点分摊八分之一,棱点分摊四分之一,面点分摊二分之一,体点占一。如果能根据晶体结构确定每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正确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根据各元素的化合价写化学式。

  易错点14机械类比元素性质

  易错分析:在运用元素周期律时,推断元素性质既要关注元素的共性,又要关注元素的个性,不能机械类比元素性质。同主族元素中族首元素的性质与其他元素的性质差别较大。例如氟的性质与氯、溴、碘的性质差别较大。锂的一些性质不同于钠、钾的性质。同主族元素,相邻元素性质相似程度大些,例如氮、磷、砷,砷的性质与磷的相似程度大些。

  易错点15推断元素缺乏整体思维能力,以偏概全

  易错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热点只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原子结构的一些数量关系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从而可以确定该元素的其他性质或元素的名称等。二是从元素在周期中的位置推断元素性质或进行几种元素的性质或结构特点的比较。三是确定“指定的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解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断化合物的方法思路:定位置,推价态,想可能,比性质。

  易错点16不熟悉元素化合物的典型物理性质和实验想象导致推断元素错误

  易错分析:导致这类题推断错误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对一下典型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不熟悉。

  (2)物质性质与物质结构不能联系取来推断,缺乏综合思维能力。

  做好元素推断题要重点要掌握以下内容:

  (1)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短周期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如晶体类型,特别是形成多晶体结构,典型实验现象。如硫在空气中、氧气中氧气中燃烧的想象不同;

  (3)学会运用整体思维方法,将题目中的信息与问题中的信息结合起来推断;

  (4)积累一些教材中不常见的化学反应。

  易错点17机械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忽视多条件变化

  易错分析:对于可逆反应中多因素的变化,可以采用假设法分析平衡移动的结果。以改变体系的压强为例,先假设平衡不移动,只考虑压强变化所引起的容器体积的变化,是否使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若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若物质的浓度不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易错点18化学反应基础不牢,不会辨析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易错分析:解答离子共存问题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颜色问题,要记住一些典型离子的颜色。

  (2)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几个主要原因,特别是溶液的酸碱性问题和氧化还原性问题是很容易出错的。

  易错点19不会熟练运用守恒原理分析离子浓度关系

  易错分析:任何电解质溶液都存在三个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即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2)物料守恒,根据物质组成写出物料守恒式;

  (3)质子守恒(即得到的氢离子总数等于电离的氢离子总数)。

  质子守恒可以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式推导。

  易错点20不清楚电解原理,导致产物成分判断错误

  易错分析:理解电解原理并熟悉掌握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是解答此类易错点的关键。在电解时,如果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电极上的放电往往会导致电极附近的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关系,导致产物的不同,进而会引起电极附近的溶液的pH发生变化。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17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与H2O化合生成H2 SO3,SO2+H2O =H2SO3)

  (2)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

  ②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2SO2+O2=2SO3

  ③弱氧化性:SO2+2H2S=3S+2H2O

  ④漂白性:SO3可使品红褪色(可逆,加热又恢复红色)

  (3)二氧化硫的污染

  ①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

  ②形成酸雨pH<5、6,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酸性增强等等。

  ③含SO2的.工业废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18

  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的化学实验的知识比较多,比如化学反应的变化,现在,实验的顺序等等都是常考的知识点。如果想要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实验题,不仅要有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知道实验的'原理。下面整理了化学的实验现象给大家,让大家能在化学实验这一方面能有质的飞跃。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

  10.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混浊。

  1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2.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3.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4.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5.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6.向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8.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9.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20.将Cl2通入无色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1.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2.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3.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19

  熔化: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要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如NaCl融化。

  液化: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时放热。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氨气、Cl2等气体易液化。

  催化: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风化: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全部或结晶水的现象。

  歧化:是同一物质的分子中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

  钝化:使金属表面不易被氧化而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如Fe、Al等金属在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从而阻止内层金属进一步被氧化。

  净化:清除不好的或不需要的使纯净。

  ①水的净化:如将明矾加入水中可以使水中的悬浮物凝聚从而使水澄清。

  ②气体净化:利用化学试剂将气体中的杂质逐渐消除达到提纯目的'。

  酸化:加酸使体系由碱性或中性变成酸性的过程。如检验卤离子时(卤化物或卤代烃)常常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高锰酸钾常加硫酸酸化;检验硫酸根常要先加盐酸酸化。

  硬化:物体由软变硬的过程。

  ①油脂的硬化:不饱和酸甘油酯加氢后由液态油变成固态脂。

  ②石膏硬化:在熟石膏中加水,一段时间后硬化,变成生石膏的过程。

  ③水泥硬化:水泥加水之后,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胶状物,并逐渐凝固,形成固体过程。

  炭化:

  ①干馏:将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下加热分解为气体(煤气)、液体(焦油)和固体(焦炭)产物。

  ②用浓硫酸等将含碳、氢、氧的化合物(如糖类)脱水而成炭的作用,也称碳化。

  皂化:

  皂化反应是碱催化下的酯水解反应,尤指油脂的水解。

  狭义的皂化反应仅限于油脂与氢氧化钠混合,得到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的反应。这是制肥皂中的一步,因此得名。

  气化:通过化学变化将固态物质直接转化为有气体物质生成的过程。如煤的气化。

  氢化:有机物和氢起反应的过程,氢不活跃,通常必须催化剂存在才反应。增加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数,使不饱和有机物变为饱和有机物,如将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油脂氢化。

  活化:

  化学反应中,在相同温度下分子能量不完全相同,有些分子的能量高于平均能量,称为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是活化分子不一定发生有效碰撞。

  老化:

  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暴露于自然或人工环境条件下性能随时间变坏的现象。

  硫化:

  线性高分子中加入硫以后通过通过交联作用而形成的网状高分子的工艺过程。即是塑性橡胶转化为弹性橡胶或硬质橡胶的过程。

  裂化:使长链的烃分子断裂为短链的小分子烃的反应过程。我国习惯上把从重质油生产汽油和柴油的过程称为裂化。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06-19

高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总结11-28

人教版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12-01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的总结11-24

高考化学简易知识点总结11-24

2017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11-30

高考化学重要的知识点总结12-05

天津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12-03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01-26

江苏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