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7个标准培养儿童心理健康与方法

时间:2023-07-18 18:35:25 偲颖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儿童心理健康7个标准培养儿童心理健康与方法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呢?请仔细阅读下文。

儿童心理健康7个标准培养儿童心理健康与方法

  一、儿童心理健康7个标准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二、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十方法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1、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众多父母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如今激烈的竞争形势及负责的社会关系已经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如何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青少年心理健康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

  青少年心理健康易出现哪些问题?

  1、陕隘: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2、忧郁: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3、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4、惊恐: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

  5、残暴: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

  6、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

  7、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四、幼儿期的心理问题

  本期心理卫生问题比乳婴儿更多也更复杂,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1.要让孩子摆正在家庭中的地位。珍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不少人家往往把溺爱与珍爱混淆起来,把孩子摆在至高无尚的位置上,以孩子为核心,娇生惯养、诸事依从。容易形成孩子自我中心、任性、自私、缺乏独立性、怯懦等不良性格特征。将来一旦结失去家人的保护,就会变得胆小畏缩、人际关系紧张,再加上他们心理承受能力低,势必要在心理上造成更大更多的挫折。

  2.让孩子多多感受和睦家庭的温暖和谐而又温暖的气氛。是有利于幼儿心理卫生的,对形成他终生的道德情操都有意义。相反,有的家庭不和睦,争吵不休,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恐惧不安。有人研究证明,这样的孩子易患口吃、夜尿症和胃病等。至于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更坏,因为丧父母的孩子常受人同情,而离婚者的子女受人歧视,更有害于心理卫生。

  3.正确对待和处理幼儿口吃和遗尿症等疾病。口吃多是因幼儿模仿或精神突然紧张造成的,男孩大约4%、女孩大约有2%患口吃。口吃看起来是“小事”,但对孩子的心理挫伤很严重,往往形成孤独、退缩、羞怯、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征。所以,一方面,家长要防止孩子口吃,而患了口吃后不要讥笑他,更不要打他、骂他,要鼓励他树立信心,精神放松,慢慢纠正。遗尿症患儿大都是由于精神紧张造成的,也有的是父母对孩子溺爱不加训练造成的。这些儿童遗尿后,自己感到不好意思,家长万万不可再施以羞辱或责骂。因为孩子越紧张,遗尿症越难治好。因遗尿而受责打很容易形成孩子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征。

  4.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和错误。孩子小、知识经验少、能力不强,许多是非不清,因而出现过失和犯错误都是不奇怪的。对于孩子的过失和错误要心平气和,教育要耐心仔细,尤其要讲道理,不要让孩子心里感到委屈。打骂孩子,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批评和教育,甚至形成不良的品德和人格。批评教育孩子时,父母口径要一致。以免使孩子无所适从,不愿接受教育。

  5.支持孩子多做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让孩子多玩自己爱玩的游戏,要支持孩子与他们一起玩,成人不必多加干涉。与孩子们在一起玩,就是学习,就是交际,而且更能饱赏游戏中的乐趣,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幼儿在心理发展上是个自我中心时期,三岁就可表现出独立愿望。虽然他们本领不大,但往往这要自己来、那要自己干,显得不太听话了。其实,这正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标志,是独立性开始发展的表现。有人称这时为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这个提法也好,有助于提醒家长和教养员对孩子独立性的重视)。所以,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因势利导,切不可违背规律是要治服孩子的“强劲”。

  五、社会情绪的发生缘于后天

  一般在两岁左右,孩子开始表现出复杂的情绪,如尴尬、害羞、嫉妒、内疚、骄傲等。这些情绪是自我评价性的情绪,而自我评价首先来自他人,尤其是最亲密的人——父母的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Alessandri和Lewis在1996年做了一系列实验,他们邀请一些4~5岁的孩子和他们的母亲到实验室“玩儿”,实验员给孩子们一些难题,如搭积木、滚球等。孩子们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实验员记录下孩子成功或失败时自己的反应以及旁边母亲的反应。

  记录显示与我们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些更关注孩子“缺点”或“错误”,在孩子失败时严厉指责孩子的母亲,其子女在失败时更容易显得羞愧和自责,成功时却很少感到骄傲、自豪。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那些更关注孩子的积极表现,肯定、认可孩子的母亲,其子女在成功时会表现骄傲,在失败时较少有内疚、自责的表现。所以,一个整天阴沉沉的,或者情绪上经常“暴风骤雨”的妈妈,不可能拥有一个阳光的孩子。

  实验还表明,学龄前儿童的自我价值情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旁边有没有成年人看,对他们的情绪反应影响很大!如果没有妈妈和实验员在场,孩子们失败了就失败了,再次尝试或放弃不玩了,很少表现出羞愧。要到6岁以后,儿童逐渐内化了他人的社会的评价标准,无论有没有他人在场,他们才会为成功而感到骄傲,为失败感到内疚。

【儿童心理健康7个标准培养儿童心理健康与方法】相关文章:

儿童智能培养的方法04-21

培养儿童良好品德的方法10-10

儿童心理健康语录11-22

儿童心理健康教案08-18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及异常状况11-26

儿童各方面能力培养的方法和常见禁忌11-23

关注儿童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1-02

培养儿童良好睡眠的教案03-22

儿童补锌的方法及作用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