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

中国传统的酒文化

时间:2022-12-19 09:15:20 酒文化 我要投稿

关于中国传统的酒文化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的酒文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传统的酒文化 篇1

  黄酒与白酒是中国传统的两大饮料酒。黄酒是用“曲”酿造的,制曲的开始年代,最迟不晚于公元前十二世纪;白酒问世是在宋朝以后。相传谷物酿酒起源于奴隶社会。大禹时,仪狄酿出酯酒。禹喝了之后感到香甜,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疏远了仪狄。禹与仪狄的故事不可考,可下面两个例子却能很好地证明圣人的话。

  《左传》载:郑国伯有嗜酒如命,并在地窖专供夜里饮酒。子皙带着驷氏的甲兵攻打伯有并焚烧了他的地窖。伯有逃奔到雍梁,酒醒后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春秋时楚恭王和晋厉公在鄢陵打仗,统帅楚司马子反口干想喝水,佣人谷阳拿着酒进献司马,司马以酒当水,结果醉卧不起。楚恭王准备打仗,让人叫子反,子反推辞说有心病。恭王亲自到他的帷幄来请,却闻到酒味,就说:“今天的战事全靠司马,司马却醉成这样,这是要亡我的国家,不顾我的人民,不能再打了。”于是杀了子反,班师回国。

  喝酒误国误己的例子举不胜举,酒能害身杀身,面对酒的诱惑,千万要忍耐啊!编纂《劝忍百箴》的许名奎如是说。中国历代较为开明的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固,社会的安定,从西周以降相继发布禁酒诰命,但收效甚微。喜欢喝酒的曹操也意识到酒会亡国,所以要禁酒。孔融就反问他,为什么不禁女人呢?因为女人也会亡国。曹操哑口无言。“酒色财气”都可以亡国亡身,但显然这不是亡国亡身的必然因素。

  凡存在的自然有它的合理性,否则酒也就不能流传至今了。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情、爱情、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歌中经常流淌这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又苦,大多为女子所流;酒的味道又辛且辣,大多为男子所饮。两者结合,“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自从有了美酒,它就长久地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并直接影响着人的精神和行为,可以说,饮酒,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方面。关于酒的文学,有〈〈周书。酒诰〉〉,就连艰涩难懂的〈〈周易〉〉爻辞中也有“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中孚。九二)”,后两句的意思是“我有好酒,我们共醉一场”。诗歌的源头《诗经》里更是流淌着酒的味道:《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最有名的当属〈〈小雅。宾之初筵〉〉,大概是详尽描绘筵饮歌舞场面的最早作品了。可不可以这么说,没有酒,也就没有了中国古代的诗歌与诗人,也许五千年的文化,要逊色许多。

  “醉是日常生活中的酒神状态,酒神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尼采语)。酒神精神张扬个性,激发精神自由。中国是个“存天理,灭人欲”的国度,倘若没有酒的滋养刺激,不知道要沉闷多少。倘若没有酒的刺激和味觉的牵引,有些传诸百代的好诗好画好字的“神来之笔”,也许永远不会降临。迷狂状态下才会涌现的灵感妙语,如同“潘多拉盒子”里的“希望”,没有酒的刺激,它将被关闭在无意识的深沉结构之中,永无出头之日。

  倘若没有酒,屈原也不会说:众人皆醉我独醒。从相对的角度来说,其实这话也可以说成是“众人皆醒我独醉”,否则他也不会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为国而“醉”!假使没有酒,性嗜酒的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如何能写出?真不知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他,外加抚养五个不争气的儿子,还有多少酒喝,也许《饮酒》诗里的“酒”只能是掺了水的酒了。老杜的酒量估计也不错,好友卫八来访,冒着夜雨去剪春韭,端上喷香的黄粱米饭,而且开怀畅饮,“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如若没有酒,“买花载酒”的柳三变也许就写不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就发不出“拟把疏狂图一醉”的慨叹了。“谁说女子不如男”,李清照的酒量自是不让须眉,“东篱把酒黄昏后”,“三杯两盏淡酒”,“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她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啊!

  诗人中喝酒名气最大的当属李白了,在他的身上最能体现酒神的精神。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包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压榨出大半壶的高粱酒来。诗人们为什么喜欢酒呢?难道是因为黄酒的风味醇厚、鲜甜甘美、香气浓郁;白酒的芳香浓郁、绵柔甘冽、回味悠长么?我看不尽然。总有些什么独特之内涵在酒之中、在酒之外的。酒香飘起来了,是形的消隐,还是韵的升华呢?

  对诗歌来说,酒可以刺激神经,可以把诗人带入一种摈除世俗纷扰和功利烦扰的迷狂状态,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这正是灵感爆发的契机,所谓“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恐怕这是诗人喜欢饮酒的一大缘故。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蒙头而睡,醒来后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借得灵机,写下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起笔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李白当年奉诏书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写的。

  酒对诗人而言可以宣泄情感,浇去心中的块垒, 起到“移情”之效;酒趋阳刚,让人沉醉超脱出世。乡野鄙夫酒喝多了可以发泄到妻儿的身上,可诗人呢?诗人在清醒的时候往往难于摆脱世俗的得失厉害,因而创造力必然受到束缚压抑。酒酣耳热时则容易实现心灵的解脱、精神的超越。他敢说敢写,敢哭敢笑,任情放纵,无所顾忌,创造力由此获得解放。从“听天由命”到“形而上的慰藉”,作为本体的生命意志的性质变了,由盲目挣扎的消极力量变成了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量。

  南朝的刘勰赞同司马迁的“发愤为诗”的观点,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把身世不幸的写出的文章称为“蚌病成珠”。“病”泛指精神和肉体的不快。酒却能使诗人的“怨怒”转移,酒可以随物宛转,与心徘徊。“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杜甫的〈〈醉时歌〉〉通篇写一“醉”字,醉酒、醉语、醉态、醉诗。但又是醒时拟醉,醉而益醒,故而令人闻之惨怆。虽然是书赠郑虔,却字里行间渗透诗人的泪血。神情摇曳,读之使人至痛至悲,一股辛酸的酒味扑鼻而至,仿佛看见了子美似醒似醉,忧愤移情于酒。其实,不醒如何痛楚,如何醉饮;不醉又如何将那一腔不平尽发笔端呢?

  酒可以给人以情感的慰藉,激发亲朋故友间的温馨与欢乐。刘伶的《酒德颂》、杜甫的《客至》、白居易的《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李白的《客中作》都是用酒酿出来的。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新酿的米酒,温暖的火炉,在冬日的傍晚,更显出对朋友的热忱。想来刘十九的酒量有限,“能饮一杯无”的邀请表达出对友人的亲切随和;杜甫初到成都无亲无故,忽然有崔县令来访,自然十分高兴,“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客至》),为家中清贫只好用陈酒招待客人表示歉意。唐朝的诗人招待亲朋故友,喜饮新酒,不像现在的人以老酒为贵。但无论新酒陈酒,难得的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热情、平等、友爱的精神。酒在这里起到交流的作用。

  酒还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淋漓酣畅地表现一个人的率直天性,豪放人格。曹操是古代诗人中最成功的一个。他身处乱世,以过人的文韬武略终结了汉末的军阀混战。如果没有酒,曹操也不会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了。这样的感叹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展示了一代枭雄的阔大胸襟,非一般文弱书生可比。他的诗歌感情慷慨激昂,风格沉郁雄浑。难道不是 “杜康”酒的陶养么?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醉酒后梦语,以潇洒、豪迈、壮烈的语言,表达出强烈的杀敌报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酒甚至可以避祸全身。庄子认为,醉者由于处于精神与肉体浑然为一的境界,无忧无喜,无惊无畏。据说有一次他喝醉了,从疾驰的车子上摔下而不死,就是“得全于酒”;阮籍喜好喝酒,有一次司马懿想和他做亲家,阮籍喝酒一醉就是两个多月,司马懿一直没有机会提出来,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人生是幕悲剧,但就算人生是出悲剧,诗人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出这幕悲剧,不要失掉悲剧的崇高与悲悯、壮丽和快慰。酒是喜剧的酵母,更是悲剧的产婆;酒是诗人的朋友、爱人,是诗人的生命。没有了酒,中国文化的味道不知要逊色多少。

  中国传统的酒文化 篇2

  中国是酒的故乡,有着悠久的酿酒工艺和历史。在浩瀚的中华历史变迁中,酒的酿造技术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现代化学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国的酒依然凭借其精益的酿制技术、独具特色的酒风和高产而闻名于世界。

  同时,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我国逐渐成熟和日益丰富的酒文化更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底蕴屹立于世界酒文化之林。

  一、酒的起源

  关于酒的起源众说纷纭、说法不一。

  根据近代的考古发现,中国可能早在发明文字前就发明了酿酒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七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由于酒的出现早于文字,所以并没有关于其起源的确切记载。

  还有的考古学者根据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探究中推测,我国酿酒业的出现应该早于六千年前。

  然而,纵然各有说辞,关于酒的起源的探讨却也一直没有使人信服的和直接的实物依据。综合各种资料的记载,对于酒的起源,本文大致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梳理阐释:

  1.资料记载中的造酒传说

  中国的甲骨文作为至今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其中很早就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由此可以佐证酒之存在已久,人工酿酒技术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对于其起源之说,我国古籍记载各不相同,在民间也有着不同的传说。

  (1)黄帝造酒说

  据传,中国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开始酿酒。黄帝,史载因其有土德之瑞,所以被称为黄帝。加之其有统一华夏部落的佳绩而被世人奉为五帝之首,载入史册。

  著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有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节,黄帝问到:“为五谷汤液及醴酪如何?”

  歧伯答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则完。稻薪则坚。”在他们谈话中,提及了一种由动物乳汁酿制而成的甜酒,即醴酪。这种酒古老而醇香,因此有酿酒始于黄帝时期一说。

  (2)夏禹时期的仪狄酿酒说

  公元前二世纪《吕氏春秋》就有“仪狄作酒”的说明,其记载有“仪狄始作酒醪。”据说夏禹命令仪狄去监管制酒,仪狄勤勉竭力,最终制成美酒,大喜过望并呈于夏禹品尝。

  夏禹喝完虽然认为酒的味道确实醇香浓烈,却并未因此奖励仪狄,反而对其有所疏远,不再信任和重用,自己亦与酒绝缘,还说道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酒而招致亡国的君主。此段记载进一步印证了仪狄的制酒之实。

  (3)杜康造酒说

  在众多的民间造酒传说中,关于杜康造酒,并将其奉为中国酿酒第一人的说法可谓是流传最广,家喻户晓。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就记有“杜康作秫酒”的说法,加之曹操在《短歌行》中说的“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更加深了这一传说的美誉度和可信度。因此,杜康似乎成为了美酒的代名词,造酒之始祖。

  但杜康究竟始于何年代,也是众说纷纭,犹如酒的起源之传说般莫衷一是。据资料表明,在黄帝、夏禹时代、周朝,乃至秦朝均有关于杜康事迹的记载。

  时至今日,关于杜康故里的说辞争辩也在一直持续,甚至一些地方还有“杜康墓”、“杜康庙”“杜康泉”等景点,让这一传说变得更加生动与扑朔迷离。

  综合归纳现有文献和民间传说,以上关于酒的起源的说法均缺乏过硬的文字、实物证据进行证明,但综合这些资料来看,我国的酿酒历史至少已经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酿酒技术最晚在夏朝时就已经出现。

  二、从考古学角度探究起源

  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制酒工序必须要达到两个条件,一是较为发达的农业支撑下能够提供的酿酒原料;二是要有陶器类的器皿以供造酒、盛酒和饮酒之用。

  因此,以此作为一种衡量标准的话,考古中具有剩余农作物和“酒具”的出现,即可作为一个依据来推测酒之起源。

  据目前我国考古界的动态和相关的出土文物资料综合分析,可以初步判定,我国最晚在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酿酒业就已出现。

  从近代的考古发掘的龙山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并出土有盂、尊等饮酒器,由此可以推断,在数千年的父系氏族社会,我国就已经有了自己的酿酒技术。那些出土实物的酒具、酒液等,为我国探究酒的起源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随着历史的长期发展,我国的酒业也在不断向前进步,作为中国古老的一项伟大发明,酒从开始简单的自然发酵酿酒到粮食谷物造酒再到后来的酒曲制酒、蒸馏技术的出现,我国酒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酿酒工艺也不断提高。

  在日臻成熟的技术下,酒类不断增多,酒的品质也愈发地精进。在现代社会中,酒早已经突破原有的食用价值,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个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不同时期的酒的发展程度来看,酒的发展大约经历五个阶段:

  1.启蒙期——公元前四千至两千年的原始社会末期

  公元前四千至两千年是原始社会末期,这一时期的酒并未盛行。那时的人们大多都将酒视为一种神液,并不会用来享用,而多用于拜祭祭祖或医病驱魔。

  制酒的工艺更是简单,野果自然发酵和用谷物发酵泡水制酒是酿酒的主要形式。可以说,发酵谷物制酒是以农业的发展为依托的。

  2.成长期——公元前两千年到公元前两百年(夏朝——秦朝)

  这一时期我国的酒业发展较为迅速,夏代的制酒技术已有所发展,随着火种的出现,加上商代酒曲的发明,使我国成为了最早用曲酿酒的国家。

  至商朝,我国的'酿酒技术日臻成熟,曲药酿酒技术及酒的产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酒业发展较为迅速。

  此外,酒开始进入了帝王级诸侯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的享乐品,夏桀、商纣因酒亡国、“酒池肉林”的出现,均可以看出当时比较盛行的饮酒之风。

  至周代,酿酒技术有所成熟,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制作工艺,并且还设有一种专门从事酒之政令的官员。

  从商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我国的酿酒工艺有了明显提高,酒的质量也随之得以提高。然而,这个时期的酒业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并未完全兴盛和普及,酒成为一种资源和特权,控制权掌握在政府手中,流行的范围也主要局限在上层社会。

  3.成熟期——公元前两百年至公元一千年(秦朝——北宋)

  这个时期的酿酒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秦朝完成统一大业后,经济一度十分繁荣,农业经济发达。后来的汉朝建立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亦使得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酿酒业也随之而兴盛起来,酿酒技术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酒曲品种有所增加,制曲由散状变为饼状,地方还有独特的酿造技法,使酒的品种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在这一时期,还形成了一种“酒政文化”,即当朝的统治者以禁酒的方式来调节粮食供需平衡的一种政令,虽然屡次禁止,但实则并未奏效。

  到了汉代时期,酒的功能逐渐被人们发现,并进一步丰富,如著名医者张仲景,就曾发明了借用酒之效用来抵御和治疗各种疾病的疗法。

  汉代的酒不仅在制造工艺和质量上有所提高,其被赋予的文化内涵亦逐渐丰富起来,该时期酒文化的基本功能为祭拜神灵和调和人伦。

  发展到秦汉之后,酒的文化逐渐丰富,其内含有的“礼”教内涵愈加明显,由此而成的酒礼也变得更加正式起来。

  至两汉时期,饮酒的酒风和酒俗开始逐渐出现,一些特定的节日开始有了酒文化的渗透,形成了丰富多彩且富有内涵的酒文化习俗。

  到了三国时期,我国的酒业得以进一步完善,酿酒的原料和种类不断丰富,制酒工艺和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这一时期的酒风豪放洒脱,可谓无酒不欢。

  4.发展提高期——公元一千年到一九零零年(北宋——晚清)

  宋代农业发展迅速,商品经济较为繁荣,酒业的发展更加兴旺,规模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酒肆酒坊遍布各地。这一时期,外来文化的涌入间接地促进了我国酒文化的发展,西方的酿酒工艺和蒸馏技术的传入,促使了白酒这一伟大发明的问世。

  除白酒外,果酒、药酒、黄酒和葡萄酒均竞相发展起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绚丽多彩,使中国酒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在酒的管理上,宋代在州县设有专门管理酒业的酒务官,并且不准民间私自酿制酒。

  此外,这一时期的酒令也丰富多彩,入令的取材十分广泛,引经据典、戏曲小说、风气习俗、花草时令等等皆可,酒文化变得更加生活化和通俗化,流于巷市街井。同时,文化随着历史的沉淀,我国的酒亦进入到了修身养性的新境界。

  5.革新繁荣期——20世纪初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被迫开始对外通商贸易,由明代开始的禁海政策第一次被外力所打破,中华大地又一次开始与世界进行交流沟通,传统的酿酒技术也面临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机遇。

  在此期间,我国开始了现代化酒厂的建设,将外来先进的酿酒工艺与我国传统的酿造技术相互借鉴、融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酿酒工艺的进步,形成了独特的酿酒技术,在后期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酒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酒文化与人们联系更加紧密,它的涵盖范围更加宽泛,广泛地融入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在2013年外媒的一篇报道上,评出的世界十大最爱喝酒的国家中,我国排名位居第二位,可见酒之于我们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酒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在不同的场合,无论是开业宴、婚庆宴、庆生宴、丧宴等等,均有与之相关的酒礼和酒俗,酒在此表达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内容、一种寄托、一种情感的流露。

  以上就是关于酒在历史长河的发展历程,可见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酒的质地愈发醇香,种类更加多样化,酒文化的内涵也在历史的洗礼下不断丰富,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独特酒文化。

  三、酒的文化特性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供人们享乐的饮料,更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与寓意。

  它既可以热烈如火,又能冷如寒冰;既会让人魂牵梦萦、超脱旷达,又会叫人放荡形骸、变化无常;既能让我们在忧愁时抛开一切痛苦,忘却人世烦忧,又会使我们沉沦深渊、展露本我。

  作为一种文化物质,酒与人们生活、情感、精神密切相连,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经过不断积淀,最终升华成一种精神,一种独有的文化,富有越来越深厚的内涵。酒从最初作为简单的物质而存在,到后来被作为礼仪文化的重要载体,形成了有关酒的酒礼制度和行为准则。

  四、酒文化的内涵与特性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酒文化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酒的故乡,有着悠久的酒文化历史。

  可以说作为自然发酵而形成的产物,酒的独到口味和价值逐渐被人们发现并得以重视起来,摆脱了其作为一种简单具体的饮品而存在的状态。

  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与人类的社会生活、艺术、政治经济等息息相关,在历史的不断积淀中,最终得以丰富形成一种独特的“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

  1.酒文化的内涵

  酒文化,是我国多样化的文化中的一个分支,是经过历史长期的积淀而形成的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相对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著名的经济学家丁光远最先提出这一概念,认为酒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我国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愈加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更在悠久的历史积淀下创制了底蕴十足的酒文化,使得在每一个朝代都散发着酒文化的弥香气息,也映射了那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人文精神。

  酒已经不仅仅供人们享乐,人们饮酒也不再是单纯地品酒,而更多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人们所表现的更多是一种以文化价值为基底的,物质或精神层面的境界需求。

  在我国,随着酒文化的长期发展,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喝酒交友”、“喝得营养”等的饮酒时尚,酒文化更多的是以酒为依托,酒上文化的意义。已经逐渐将饮酒升华为一种享受,一种精神的寄托,是一种文化形态的呈现。

  2.酒文化的特性

  酒文化具有民族性,在历史长期的发展中,不同的民族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的差异而形成和发展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酒。

  虽然后来随着酒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有些民族酒也出现了世界化的趋势,但依旧没有改变其独特的民族性。酒文化还具有综合性,是一种集多种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

  它不仅仅是液态形式的物质,还被赋予了精神文化、习俗文化、心理文化和行为文化等。这种文化的综合与融合亦使其具有了广泛的渗透性,不仅在政治、军事、文化、宗教、医学等领域发挥特殊作用,更在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与各种文化现象结合,演变出新的独特文化形式。

  五、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而儒家的思想文化又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酒文化在随着历史的发展中自然也会受到儒家道德文化的熏陶。

  作为具有统治地位思想的儒家文化对酒文化的渗透性极强,酒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构筑了一种以“酒德”和“酒礼”为主要内容的酒文化内涵,酒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礼仪的象征,有酒德和酒礼的限制和约束性。

【中国传统的酒文化】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的酒文化06-20

浅谈酒文化在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功能06-19

酒文化在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作用有哪些06-20

古代酒文化06-20

酒文化介绍06-19

酒文化的感想06-20

酒文化的陈酿06-21

襄阳的酒文化06-21

关于酒文化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