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的知识

时间:2023-06-14 15:20:40 宗泽 茶文化 我要投稿

中国茶文化的知识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也是具有其特别的内涵的。为此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国茶文化的知识,欢迎参阅。

中国茶文化的知识

  中国茶文化的知识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方面。

  中国茶文化的知识

  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

  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

  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

  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

  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

  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中国茶文化的知识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

  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 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险的真实反映。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唐代陆羽 《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

  中国茶文化的知识

  红茶

  与绿茶不同的是,红茶泡得时间越长,越有益健康。美国营养学教授埃迪·巴伦博格表示,高水温时间长浸泡反而能够促进红茶内黄酮类保健物质的有效溶出,不但让滋味和香气更浓,还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保健功能。功夫红茶可冲泡3次-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次-2次。最好泡够5分钟。

  碧螺春

  碧螺春芽叶小而细嫩,如冲泡时间恰到好处,才能清汤绿叶、口感香醇。如泡得时间过长,不仅汤色会变黄,而且新鲜度也大打折扣。通常采用玻璃杯泡茶,即先冲水至七分满,再投茶,泡法过程中,用玻璃杯泡茶时切忌用手握杯身,一是避免烫伤,二是避免泡茶过程中手纹印在杯壁上,有不洁之感。冲泡时,泡两三分钟即可。

  龙井

  冲泡龙井、黄山毛峰前,先给杯子里倒点开水,把茶叶浸泡一下,闻到淡淡的清香后,再加水,盖上盖子泡4分钟。泡够这个时间,茶叶口感更好,其中的有益成分也能有效析出。喝的时候,不要等杯里的水全喝完再加水,喝一半时就加满水,这样可以保持浓郁的口感。龙井茶的冲泡,一般选用无色透明、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或青花白瓷茶盏。每杯撮上3克茶,加水至茶杯或茶碗的1/5---1/4。水温则掌握在80℃左右,让茶叶吸收温热和水湿,以助舒张。水温过高,嫩芽叶会产生泡熟味;水温太低,则香气、滋味透发不出来。再冲泡时提壶高冲,水柱沿杯碗壁冲入,茶与水的比例掌握在1:50,水仍在80℃左右。

  普洱茶

  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属于后发酵茶类,原料较为粗老。一般泡5分钟,香味就出来了,与茶饼相比,散茶更容易出味。“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须经历较为剧烈的沸水冲泡过程,才能使所含成分充分溶出。散茶容易出味儿,而紧压砖茶还要经过烹煮。也正因如此,冲泡普洱茶最重要的步骤是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第二道茶不仅滤去了茶叶上的杂质,而且更香醇。后续冲泡时间常为5分钟。

  绿茶

  冲泡约三次,用"凤凰三点头"法,冲水入杯内至总容量的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经过三次"高冲",使杯内茶叶上下翻动,杯中上下茶汤浓度均匀。另一方面表示礼节,对客人到来以示欢迎。冲泡过程,要求水壶高悬,使水流有冲击力,并有曲线的美感。绿茶之所以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病毒等保健功能,主要是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茶汤不但会变黄,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散失。一般来说,绿茶冲泡水温以80℃为宜,水初沸即可。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最好现泡现饮。绿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以1:50为宜,常用3克茶叶冲水150毫升,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黄茶和白茶的冲泡方法与此接近。

  各种茶的冲泡步骤

  绿茶冲泡步骤

  洗净茶具。(无色透明玻璃杯即可,这种杯子便于充分欣赏和感受名贵绿茶的外形和内质。)

  品茶前,先观茶的色泽和形状,从观赏中可以充分领略各种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风韵和工艺特色,称为“赏茶”。

  冲泡的具体操作有上、中两种投法。

  上投法适用龙井、碧螺春等外形紧结重实的名茶。时先将85~90°C开水冲入洗净茶杯,然后投入茶叶,稍许,便可观赏到茶叶在水中缓慢舒展、游动的姿态。

  中投法适用黄山毛峰等茶条松展的名茶。先将茶入杯,冲入开水至杯容量1/3时,稍待2分钟,待茶吸水舒展后再冲至满杯。

  细品。茶汤凉至适口后,品尝茶汤滋味,宜小口品啜,缓慢吞咽,让茶汤与舌头味蕾充分接触,同时舌鼻并用,品出茶香,细细领略名茶风韵,此为一开茶。

  饮至杯中茶汤尚余1/3时,继续加开水,谓之二开茶、三开茶……

  提示:绿茶冲泡,一般以2~3次为宜。若需再饮,那么,要重新放入茶叶冲泡。

  红茶冲泡步骤

  清洗茶具、烧一壶好水;

  投茶入杯。每杯放入3~5克的红茶,或1~2包袋泡茶;

  冲入沸水,水八分满;

  经3分钟后,即可闻香观色。

  稍待,可饮。

  提示:条形茶,一般可冲泡2~3次,红碎茶如立顿茶包,通常只冲泡一次。

  花茶融茶叶之美、鲜花之香于一体,所以花茶泡饮,以能维护香气不致无效散失和显示茶胚特质之美为原则。 品花茶有三个阶段:

  花茶冲泡步骤

  用玻璃杯法冲泡,便于“目品”茶叶舒展、沉浮时的“茶舞”。

  用90°C左右冲泡,加盖后3分钟,揭开杯盖一侧,用鼻快闻其香气,凑着香气做深呼吸,这叫做“鼻品”。

  茶汤稍凉适口时,小口喝入,在口中稍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的动作相配合,使茶汤在舌面上往返流动一、二次,充分与味蕾接触,品到茶味香气后再咽下,如是一、二次,才能真正尝到名贵花茶的茶味、香韵。

  乌龙茶冲泡步骤

  泡茶前先用沸水把茶具淋洗一遍,泡饮过程中还要不断淋洗,使茶具始终保持热度。

  分茶入壶,碎末填壶底盖以粗条,中小叶排在最上面,以免茶末堵塞壶口。

  冲茶先要循边缓冲,以免冲破“茶胆”。冲水时要使茶叶打滚。

  当水漫过茶叶时,立即倒掉,称之为“茶洗”。

  第二次冲水至九成即可,加盖用沸水淋壶身,这时茶盘中的水涨到壶的中部,这叫“内外夹攻”。约2~3分钟后,乌龙茶的精美真味就浸泡出来了。

  提示:斟乌龙茶的方法颇为讲究,传统的方法是用拇、食、中三指操作。食指轻压壶顶盖珠,中拇二指紧夹壶后把手。开始斟茶,每杯只倒半杯,周而复始,逐渐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汤香气均匀,这叫做“关公巡城”。行茶时最后的罐底浓汤点点滴滴均匀斟入各杯,这叫做“韩信点兵”。茶水一经冲入杯内,即应乘热啜饮,此谓“喝烧茶”,稍停则色味大逊。

  第二次斟茶前仍须先用开水烫杯之后,才可斟茶。烫杯时,中指顶住杯底,大拇指按于杯沿,将杯倒立于盛满开水的杯碗中。品饮乌龙茶也别具一格。首先,拿着茶杯从鼻端慢慢移到嘴边,乘热闻香,再尝其味。闻香时应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又由近及远,来回往返三、四遍,顿觉阵阵香气扑鼻,然后慢慢品饮,可达到最佳境地。

  普洱茶冲泡步骤

  备具:准备好茶具及普洱茶

  温壶涤具:先用滚水烫热茶具,主要起温壶温杯的作用,同时可以涤具,随后放入茶叶;

  投茶:将普洱茶小心置入壶中?

  润茶:冲入约茶具容量 1/4 的滚水,然后快速倒去,以此清洗茶叶中的杂质,并且唤醒茶叶;

  冲茶浸润: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冲泡时间。

  分茶:头道。倒沸水冲泡10 秒左右,出茶水到公道杯中,滤网放到公道杯上,过滤碎茶,然后再分别均匀的分入小杯中,温了就可以喝了。

  中国茶文化的知识

  铁观音

  铁观音的采摘标准是:待新梢长到3~5叶快要成熟,而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2~4叶梢,俗称“开面采”。所谓“开面采”,按新梢伸长程度不同又有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之分,小开面为驻芽梢顶部第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1/2;中开面为驻芽梢顶部第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3;大开面为顶叶的面积与第二叶的相似。春、秋茶“开面采”,即待顶叶展开,出现驻芽,采摘一芽二三叶;夏、暑茶适当嫩采,采用“小开面”;丰产茶园茶叶茂盛,持嫩性强,则采摘一芽三四叶。 原则“按标准、及时、分批、留叶采”

  中山茶区全年分为春夏暑秋4个季节;低山丘陵茶区除外,直到11月份还采摘冬片。具体采摘期因气候海拔施肥等条件不同而差异。一般春茶在谷雨前后;夏茶在夏至前后;暑茶在立秋前后;冬片在霜降后。各季茶的间隔期为40~45天。每茶季中晴天,微有北风,下午2时至5时采摘为上;阴天和上午9时至12时采摘为中;雨天和上午9时前采摘为下。

  采用“定高平面采摘法”,即根据茶树生长情况,确定一定的高度的采摘面,把纵面上的芽梢全部采摘,纵面下的芽梢全部留养,以形成较深厚的营养生长层,达到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萌芽率,芽头生展平衡,促进增产提质。芽梢生长旺盛的茶树,分两次采摘,第一次按标准采一芽三四叶,第二次二节另制。下一季采摘则在此采摘面的基础上适当提高。

  可用手工和机械采摘,机械采摘比手工采,工效提高4~13倍,成本降低40%,鲜叶质量基本达到人工采摘标准。

  黄金桂

  黄金桂,又称黄旦,产于铁观音原产地安溪县,属于乌龙茶类,是乌龙茶中的极品茶类。

  黄金桂得名来源于其本身所就有的特性,其冲泡出来的茶汤呈现金黄色而且茶香闻起来还带有犹如桂花一样的香味,因此得名为黄金桂。本文要介绍的是关于其的品质特征,一起来看看吧。

  黄金桂制作的成品茶外形条索纤细紧结,茶叶色泽呈金黄色,茶香中带有桂花的香味。冲泡后的黄金桂茶汤汤色金黄发亮有光泽。冲泡后的茶叶的底部中间是呈黄绿色的,茶叶的边缘显朱红,冲泡后的茶叶摸起来十分的柔嫩。茶汤品饮起来滋味十分的鲜醇爽口,

  采茶戏之吉安采茶戏

  戏剧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表演形式,戏剧中表演的节目包含了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采茶作为日常中的一种生产劳作,吉安人们将其与戏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戏曲表演——吉安采茶戏。下面就随着小编我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所谓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由于不同地区的表演方式和风俗习惯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不同的采茶戏在表演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同。

  吉安采茶戏是江西吉安地区的一种戏剧,产生于清朝的中期,包括了单头戏、三脚班戏、半班戏。吉安采茶戏共包括了一百多张的曲调,表演风格多样,其中包含了鲜明的吉安的地方特色。表演保留了灯彩的风格、诙谐、欢快,如小丑坐矮桩、走矮步,小丑走小脚步,小生耍折扇等。演出剧目多为表现劳动人民的劳动和爱情的单头戏和“三小戏”。

  石笕茶

  在我国有着许多茶品,有的茶品在历史上十分出名,后来经过历史的变迁而没落了;有的茶品历史悠久,从古至今都十分的出名;有的茶品时新近制作而成的茶品,十分出品。本文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历史上出名的茶品——石笕茶,看看其是属于怎样的茶品吧。

  石笕茶属于绿茶茶品,产于浙江绍兴的东白山麓一带,历史十分悠久。在宋代时期曾被作为贡茶进献于皇室饮用,与当时著名的日铸茶、卧龙茶等齐名。

  石笕茶以手工制作的方式制作而成。根据鲜叶采摘标准不同将其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制成的石笕茶外形挺直秀丽,茶叶颜色翠绿鲜亮,茶叶上部茸毛显露,茶叶香气清香浓郁持久。

  冲泡后的石笕茶茶汤鲜绿明亮,茶汤十分清澈透亮。冲泡后的石笕茶茶汤品饮起来味道十分鲜醇爽口。冲泡的的茶叶在茶具底部舒展开来,一朵一朵,片片匀齐舒展,十分细嫩。

  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

  武夷岩茶福建省武夷山地区,属于乌龙茶品种,是经过半发酵而成的茶品。武夷岩茶生长在岩石或者岩壁之中,茶叶中含有香浓的岩韵,本文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武夷岩茶的品质特点,一起来了解下吧。

  武夷岩茶

  从外形上看,武夷岩茶的颜色以乌褐色为主,同时还伴有青褐、绿色等颜色,武夷岩茶茶叶条索细紧或状结。茶叶片片匀齐有光泽。

  从香味上看,武夷岩茶茶香浓郁,在茶香中还伴有花果的香味,香气清香悠长,同时还具有岩韵的香气。

  从冲泡后看,武夷岩茶冲泡后,茶汤清澈。叶片舒展,有的叶底呈绿叶红镶边、有的叶缘红点泛现,由于品种不同,特性有些差别。品饮起来的滋味鲜醇甘爽。

  珠兰花

  珠兰花茶想必不少人也有听说过此花茶吧。珠兰花茶是我国花茶当中主要的一个品种。其是以烘青的绿茶搭配上珠兰的鲜花或者米兰的鲜花作为原材料在讲过加工窨制而成的一种花茶。

  珠兰花茶属于花茶中的一种。主要生产于安微省的歙县以及现如今的福建、广东等地区。现如今以我国福建的株兰花茶为最佳。其散发来的香气之幽雅芳香一点也不输于茉莉花茶的清芬香而且其香味还更加的持久。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耐贮存。一闻世就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珠兰花茶以香气幽雅持久的鲜花作为原材料,再选用名贵的黄山毛峰及老竹大方等品质优异的绿茶作为茶坯。经过烘培、筛切、匀堆等制作工序而成。成品的珠兰花茶其中以珠兰黄山芽为珍品,受到不少女性的青睐。

  中国茶文化的知识

  西山茶的传说

  广西桂平县风景秀丽的西山,盛产名茶,据《桂平县志》记载:"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观音岩下,矮株散植,根吸石髓,叶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气芳香。"传说,西山有一块宏大的棋盘石,周围树木遮天,是避署名胜,神仙也常来此玩耍。一天,东天大仙和西天大仙来此下棋,两边商定,输棋者受罚,对胜者的需求有必要照办。两人下了好久,不分胜负。这时两生齿都渴了,西天大仙便吹口气,变出了一杯香茶;东天大仙也吹了口气,变出了一杯泉流。两人你喝水,我喝茶,西天大仙正被香茶沉醉时,被东天大仙乘机将了他一军,西天大仙输了。

  这里正好走来几位和尚,问两位大仙是何物如此幽香,得知原来是香茶。东天大仙便罚西天大仙把茶种撒在这里,让这山坡上长出香茶,供大家享受。只见西天大仙吹了口气,很多茶种纷繁撒落在山上。东天大仙接着吹了口气,许多泉眼也相继落在这里,涌出了泉流,泉流色白似乳,世人齐声喊道:"乳泉"乳泉育仙茶,茶树旺盛成长,茶芽齐发,香气浓郁。后来世人都说,西山茶是仙人所赐,所以分外甜美。

  中国古代饮茶风俗的变迁!

  中国是最早采制和饮用茶的国家。《神农本草经》中曾记述了牛首人身的炎帝“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萘解之”的传说(萘即茶)。

  而古巴蜀国地区是最早种植茶树和饮用茶叶的地方。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巴志》中有记载说,3000年前的古巴蜀国已有种植茶树,并进贡天子周武王。

  早期的茶

  最初、原始人将茶作为蔬菜来食用,后来人们发现茶叶具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于是将茶叶单独煮成菜羹,以后又将其熬煮成茶水作为饮料。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茶叶的苦中有甜,苦后回甘,令人回味,广泛受到普通人和王公贵族的喜爱。此时,巴蜀地区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并有优良品种进贡中央朝廷。春秋战国时期,茶叶传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到战国末期,黄河流域饮茶之风开始流行。

  在中国古代的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如荼、诧、苦茶、茗、皋卢、茶等。用的最多的是荼字,自唐以后才,茶字成为通用名称。

  两汉、魏晋、南北朝——南方饮茶成风

  到汉代时,茶的保健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已经有专门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所需的商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流传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都会用茶。文人雅士多喜喝茶,并有诗文反映茶事。

  郑和影响海外饮茶风俗

  郑和下西洋影响海外饮茶风俗

  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到之处,加强了中国和各国之间 的往来,发展了包括茶叶在内的中国大批货物和各国货物之间的交换,扩大了中国茶叶的输出量和茶种外传的地域范围。

  就是这些福建华侨跟随郑和下西洋,把中国饮茶的习惯和种荣、制荣的技术带到东南亚各国去,尤其是福建人爱泡"功夫茶",习惯喝早晚茶,善于"茶道",把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海外,至今影响着海外的茶风。

  在世界最大的漳州天福茶文化博物院的明代展厅里,记者看到郑和下西洋期间有关茶叶发展的记载。明朝朱元璋厉行"茶马政策",洪武二十四年(一三九)下诏"废团茶,兴叶茶",促进了炒青绿茶的发展。随后的郑和下西洋,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带到了海外各国,尤其是中国的茶风,明成祖时期中国的茶风很盛,散茶的兴起成为中国茶叶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

  国际茶文化交流会会长李素贞介绍说,明代改团饼煎煮之法为散茶冲泡品饮,更祟尚自然之美,茶文化到了极致。强调注重茗茶、荣器、水品、环境、礼仪、人品等,连品饮的人数也非常的讲究,更主张保持茶叶的本色、真味、顺其自然之性。文人雅士领导茶文化 新潮流,喜会于泉石之间,处于松竹之下,对浩月清风,坐明窗独饮。

  李素贞还告诉记者一个有趣的现象,郑和下西洋所到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等亚非国家,目前都是茶叶销售量最大,也是茶文化最普及的地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出资三千万人民币,在马六甲郑和官仓遗址建一个 郑和文化馆,在古老的中 国馆里就开设了茶馆。

  陕西省的茶俗茶风

  陕西汉中最红火的地方就算茶馆了。茶馆是人们谈心议事和会友的好地方,许多生意人以饮茶为名寻信息,谈买卖,讲价格,拍板成交。也有远地农民进城办事,坐进茶馆歇息片刻,顺便倒一碗茶提神解乏。至于闲老无事者,更是茶馆的常客。

  解放前后,汉中的茶馆设备很简单,仅有桌凳、火炉、水壶和茶具,但店家招徕茶客十分殷勤,语言谦恭、态度和蔼,使人有宾至如归之感。近几年有些茶馆新设棋类、纸牌、画报、书刊、收播新闻、音乐节目,或邀请艺人说书,活跃茶客文化生活。这类文艺茶馆增添了茶客的雅兴,是一种崭新的茶俗,很受欢迎。

  在乡村,一家一户也是一个茶馆,不仅自己养成喝茶的习惯,还形成“客来先敬茶”的风尚。宾客登门,茶水当先,为客沏泡名茶,连茶具也很讲究。献茶时双手捧杯,轻递轻放,亲切招呼,颇有茶礼。

  随着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群众对饮茶解渴、消食、清热、降火、益思等性能有了认识,不饮茶的也饮起来了。茶客们又总结出这样的茶诀:姜茶能治痢,糖茶能和胃。菊茶可明目,烫茶伤五内。饭后共消食,酒后茶解醉。午茶长精神,晚茶难入睡。空腹饮茶心发慌,隔夜剩茶伤脾胃,过量饮茶人黄瘦,淡茶慢饮增年岁。

  茶馆与茶风茶俗

  茶是四季常青的植物,茶叶是人们生活必需晶,利国利民,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因此,茶在古代又是吉祥的象征。在某些茶区,每当吉庆之日,往往合家乃至全族欢庆于茶山上。《茶经》中就有“当吉庆之时,亲族集合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的记载。明代《七修类稿》已经有以茶为婚礼的记载:“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可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婚礼者,见其从一之义”。

  《红楼梦》中,王熙风打趣林黛玉云:“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还不给我们家当媳女?”这种以茶作为姻亲礼聘的习俗,不仅仅在汉族,在不少少数民族中也相习成风,历久不衰。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当然要带去许多珍贵礼物。也许在无数珠宝珍奇中西藏的人特别喜欢的就是茶叶,从此,就形成了西藏的人以茶为婚姻的象征习俗了。

  《西藏图考》中,就有“西藏婚姻……得以茶叶、衣服、牛羊肉若干为聘证。”

  谈论茶风俗,不能忘记茶馆

  茶馆,又称茶寮、茶社等。它的历史渊源也是极古的了。在唐朝,已有“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的盛况。尔后,茶馆逐渐变成多种用途的场所,除了饮茶歇脚外,还可以接待亲朋,洽谈生意,解决纠纷。茶馆还是古代人民文化娱乐的场所,是我国戏曲、曲艺杂技等文艺的摇篮。这种功能不仅在古代,就是在近代和现代也还得到发挥和发展,我们可以从老舍老生的《茶馆》和京剧现代戏《沙家浜》中看到生动的表现。阿庆嫂的“春来茶馆”开得有声有色,一边掩护新四军的伤病员,一边与忠义救国军司令者流应酬。这样的事情也只有发生在茶馆酒肆才是合情合理的。老舍先生的《茶馆》,将一个时代的缩景那么繁富、那么真切地表现出现,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大舞台,出演了数也数不清的话剧。

  茶馆也是人们消闲解闷,摆龙门阵的好地方。人们在这里一边吃茶,一边谈天论地,从古到今,从猿到人,想说什么说什么。古时候的传播媒介少,茶馆成了人们获得和交换信息的重要场所,人来人往,天南地北,容量大,辐射广。作为群体中人,人们还是想了解更广阔的天地里更多的同类,想了解一些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信息,想知道更多新鲜有趣的事情。人们“听”与“说”的欲望可以在茶馆里得到充分的满足。有些江湖豪客、文人雅士也好到茶馆来结纳朋类,评说时事。茶馆馆主对这类人又欢迎又害怕,故而在墙头柱上贴一个字条,上书“莫谈国家”,来提醒茶客。

  中国的喝茶礼仪

  1、茶三酒四秃桃二

  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2、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3、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4、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5、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主: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客: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喝茶是长辈的,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

  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6、喝茶皱眉,表示嫌弃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7、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杯时不能任意把杯子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杯要轻手,不能让杯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8、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9、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10、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耽误工作或是与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浅谈中国的饮茶文化

  中国的饮茶文化起源很早,早在秦汉之前,就已在四川一带盛行,人们自古就有饮茶的习惯。关于茶的起源说法不一,更有丰富的轶闻趣事,例如相传神农氏尝百草,茶叶是最早被神农氏发现的草药,因而有中国的茶源自神农的说法,而“茶”字的起源,最早也可见于神农氏所著的《神农本草经》一书。

  此外,中国古籍《尔雅》也曾记载茶树的起源,资料显现了中国境内拥有十个省份大量发现茶树的事迹。历经朝代更迭,中国的饮茶文化逐渐受到时人的重视,到了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更成为世上现存最早的茶著作。

  中国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喝茶作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喝茶不仅作为人们的日常习惯,更体现了人们品茶的生活美学,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境地。

  茶禅一味

  喝茶不但能使人清心寡欲,还能使人养气颐神。俗话说茶品如人品,喝茶要像体悟人生一样,除了鉴赏其色、香、味之外,更要领悟茶中的苦涩、甘甜之美,就像感悟人生中的悲欢离合一样。禅宗里也有“茶禅一味”的说法,人生本如一壶禅茶,茶有浓淡,也有冷暖,喝茶如修道,用一颗悲悯的心来品味茶的千万滋味,悟出喝茶的真性,才能体会人生的百味。

  对众生而言,茶品是一种修禅,人们在喝茶过程中,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如同人有万象,茶有千面,特别是在修养过程中,让自己放下我执,以茶洗尽浮尘,体会“花开见佛”的美好,如同白落梅在《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一书中所提修禅的意境:“何时见佛?在流年里等待花开,处繁华中守住真淳,于纷芜中静养心性,即可见佛。

  茶与绘画

  茶与绘画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喝茶讲究人品的高洁,天人合一是为茶人的最高境界,而绘画亦讲求人品的修为,通过绘画的过程,使其心灵平静,也是一种陶冶性情的方式。王昱《东庄论画》曾言:“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昔人谓山水画家多寿,盖烟云供养,眼前无非生机,古来享大耋者居多,良有以也。”

  绘画不仅是审美,也关乎人品,亦关乎心境,更与喝茶相同,因此无论是禅茶,或是禅画,皆属个人精神层面的文化活动。

  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极其丰厚的内涵,作为中国的传统习俗,是自古文人雅士爱好的生活艺术,因此,茶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艺术形式,更能为画家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唐代喝茶蔚然成风,特别是市民阶级,喝茶成为人们日常流行的事情,直至宋代更达至高峰。由于制茶的进步,冲茶技巧的改变,为人们带来喝茶的便利性,因此,日常喝茶的习惯不仅流行于市民阶级,更扩散至士大夫阶级,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苏辙、陆游等等都曾热衷于斗茶的娱乐活动。北宋宋徽宗于大观元年(1107)撰写《大观茶论》,对茶进行全盘考究,内容丰富广泛,并记载详细茶事活动。

  故此,茶事活动从市井小民到士大夫、贵族、皇室的兴盛风潮,可知宋代重视茶事的程度。在不同时代中,中国的茶文化亦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精神,历朝历代也不乏以茶事作为绘画主题的画家。根据研究显示,最早的茶事作品为唐代的三件作品,分别为周昉的《调琴啜茗图》,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和佚名的《弈棋仕女图》,其中又以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画的最传神,画中所绘内容如画作之名,画中描写唐太宗手下的监察御史萧翼,设计骗取辩才和尚收藏王羲之《兰亭集序》手卷的故事。

  此外,在画中左下角可见有两位正在烹茶的人物,身形大小明显小于其他三人,在此说明画家对中国人物画所表现的重要模式,即人物的大小反映空间的距离远近,或是反映出人物在画中的重要性,例如主要人物放大,次要人物缩小的概念。

  此外,更有多数画家描绘茶事,如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描写了贵族阶级在家中宴客喝茶的娱乐情景,周文矩的《饮茶图页》也反映了文人雅士喜爱三五好友齐聚,论画、品茶的雅兴生活;南宋刘松年的《斗茶图》和清代汪承霈的《群仙集祝图》皆记叙了民间爱茶人士的斗茶活动,生动的描写出人物对茶的特殊情感,也说明了该时代民间流行的娱乐情景,特别是斗茶的器具更如实的刻画,描绘的过程皆体现了画家高超的观察能力与写实技巧;

  明代丁云鹏的《煮茶图》,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品茶图》,以及陈洪绶的《品茶图》,清代高简的《松林煮茶》等等,皆诉说了市民阶级或文人雅士日常爱好喝茶的情形。通过画家栩栩如生的描绘,作品除了具备反映时代的叙述功能,更有画家自许品茶亦如人品的高尚修为,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与书画的密切渊源。

  中国的茶文化以雅为主,而雅字更反映着文人平时喜好的生活状态,凡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文人更爱借助喝酒、喝茶的雅兴来吟诗作对,因此自古文人雅士爱好饮茶的习惯,也让茶成为历代画家关注的题材,以茶入画不仅反映了人们的日常,我们也能藉由观看中国画里的茶文化,进而提升自我的品茶意识,并了解到中国茶文化在中国传统中的重要性。

【中国茶文化的知识】相关文章:

中国的茶文化知识11-24

茶文化的知识11-24

中国茶道是什么的茶文化知识07-11

茶文化知识11-24

关于茶文化的知识11-24

茶文化的礼仪知识04-13

日本茶文化的知识11-24

茶文化的相关知识06-24

中国绿茶文化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