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2022-11-23 15:29:09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可见,一个人好习惯的养成是多么的重要,它不但是人格形成的前提,更是成人、成才的关键。特别是体育课,大多是体育实践活动课,主客观干扰的因素多,若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上不好体育课。可以这样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上好每一堂体育课的保证。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切实抓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问题。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从常规队列练习入手,培养学生正确身体姿态。

身体姿势不仅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外表,而且会影响到一个人身体的正常发育。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常规队列练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在一二年级的常规队列练习中,主要以立正、稍息、原地三面转法为主,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站姿。站姿是人体各种姿势的基础,一个人站姿如果不端正,以后往往做任何姿势都会缺乏美观,还会形成驼背、鸡胸等,所以,在小学一二年级体育课中,老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站姿方面的练习。到了三四年级,除了要巩固站姿练习外,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走姿,走姿不正确,很难使学生产生自信。四年级结束,学生的站姿和走姿基本形成,到五六年级,还需要在课中继续巩固和强化,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站姿和走姿在小学阶段基本成型。至于坐姿方面的培养,可以借助室内体育课进行,要多讲解错误身体姿势对身体的负面影响有多大,让他们知道正确姿势的重要性,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他们习惯成自然。在训练时须注意,对学生身体姿势的训练不能一味地死练,否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给予适当的奖励或鼓励,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形成良好的身体姿势。需要指出的是,低年级是学生身体姿势形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

如果让学生形成不良的身体姿势,就很难矫正过来,所以广大体育教师千万不要因为注重对学生运动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忽略了常规队列的练习。

二、从学生运动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最乐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凡是主观上不愿意做的事情都很难做好。所以,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体育老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发挥特长,挖掘运动方面的潜能。如:经常和学生一起运动,有老师一起参与的活动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多给学生讲讲运动给人带来的好处,让学生主动参加运动;传授一些基本的运动常识和锻炼方法,使他们能够科学锻炼;组织学生观看精彩体育比赛,让他们体验到运动的魅力;经常性地组织一些体育小比赛或小游戏,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充分感受“学会了”的愉快,“提高了”的欣慰,“成功了”的喜悦,“获胜了”的自豪。为了更有效地让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应大力开展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可以是同班的,也可以是跨班的、跨年级的。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的队伍,活动起来会兴高采烈,欢欣鼓舞。他们会动脑子、想办法,没有器材就自筹零用钱去买,没有时间就尽量挤出时间练,没有场地他们就四处去找。在当前的课改形势下,我们都要积极支持,让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有应有的地位,创造一些条件进行正常活动,并提供展示体育才能的机会,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小学阶段都能有一到两个自己感兴趣的特长运动项目,锻炼习惯就容易养成,并易于巩固,影响深远。

三、从学生合作学习入手,培养学生文明的交流习惯。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一起学习,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体育课中培养学生文明的合作交流习惯可以从合作学习入手。如:布置一个学习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创设比赛情境,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组与组之间比赛。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想赢得比赛,所以他们必须很好地合作。最后老师要让胜利的小组交流胜利的体会,使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也让失败的学生谈谈失败的原因,让他们知道互相指责和埋怨无

济于事的道理,只有紧密团结,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学会尊重他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懂得文明的合作交流会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利益。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他们就会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习惯。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从学生运动安全入手,增强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

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安全是天,要想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了,才能培养安全意识。体育课因其运动的特点,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甚至伤害事故,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案例教育学生,使其明白安全的重要性。上课的时候可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比如,在教跳跃练习的时候让学生落地时屈膝缓冲,在剧烈运动之前一定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在器械练习的时候指导学生保护其他学生,障碍跑之前先要检查一下障碍物是否牢固,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有效方法。体育课上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就能很自然地渗透到平时的生活中了。

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有目的地培养和反复地训练。只要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做到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做好学生的榜样,则终将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学生。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去,体育教育也不列外。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现代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任。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把体育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寓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之中。

一、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是体育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树立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改变不良的行为,克服消极的东西,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也是体育教师义不容辞道德职责。如果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只注重教技术、练身体而不去深入了解学生,做更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那么培养的学生也只是健儿不全的人,也就使的体育教育不能很好的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也不能很好的完成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所以,在体育教育中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体育教学中具有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优势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也不单是一种简单的说教,是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教育过程和学生的认识过程相结合。在实现“塑人”又“育人”的过程中,体育课具有独特的作用。因为体育课是在不同时间、空间的动态中进行的,且大多数时间是在室外进行的,学生所处的环境远比教室内宽松,学生自身也相对放松。再加上外部因素的干扰,学生在

课堂上的表现更能体现出他们的内心状态,他们思想上的不成熟和行为的不规范也很容易体现出来,这就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手段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体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寓道德品质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它不同于一般的政治课,个别谈话等以语言形式为主的教育,而是把身心活动、活动内容与活动要求、意识与动作、理论与实践等自然地、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因而有利于把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并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立即付诸于实践,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这些都是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有利条件。再者,通过运动法规的教学,学生对体育运动中的道德法规有了了解,在练习和比赛中都会主动遵守,同伴之间还会互相提醒。更重要的是在他们课外的体育活动中也会去维护。这对于培养学生约束自己行为的自觉性,有显著的效果。这就是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的优势所在。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1、加强团队意识培养,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团队精神能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而集体教学与分组教学是室外体育课常用教学法,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个人的约束能力以及对命令的服从性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要注重把握好三方面的练习及培养教育:

1.1集合练习:根据课堂教学过程,教师要利用集体与分组教学方法,将集合练习反复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要求做到快、静、齐,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精神风范,树立个人行为即团队行为,避免松懈散漫现象发生。

1.2公共卫生:课堂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不随地吐痰、乱仍垃圾,以保持运

动场地、器材的清洁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3文明友爱:体育运动的竞争性特点难免造成体育课中同学之间发生碰撞,教师除了要及时化解此类矛盾,还要向学生灌输友爱、谦让、宽容、互助等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养成健康向上、乐于助人的品质,避免谩骂、斗殴现象发生。

2、增强健康意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正确的身体姿势将会影响其身心健康。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确姿势、动作,讲明危害性,并教会其矫正方法,同时课堂中还要注重美学教育和良好的姿态训练。

3、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责任感

体育课中不安全因素较多,不少伤害事故大多来自学生自身身体状况和不良习惯,教师既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劲头,并使更有效掌握运动技能,又要注重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措施保障,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中应结合进行“三爱”教育:

3.1、爱自己: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常识和方法(如摔倒不要用手撑地,应快速抱头团身乘势倒地作滚翻),了解一般运动损伤的处理(如闭合性新伤不能揉搓,应高抬患肢、冷敷加压包扎)、准备活动的必要性等,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2爱别人:教师要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及意义,培养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3.3爱器材:通过示范和讲解,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器械的方法,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习惯,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4、加强行为和道德意识教育,提高道德水准

体育教学内容多样、直观,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最容易在体育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但重要的是如何将他们在体育运动中遵守规则的行为与习惯迁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在规则教育时,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例如,在讲解篮球的犯规时,我们就可以联系到生活中学生对他人的侵犯,包括故意的和不故意的,这都是一种侵犯;不管你是不是故意的,在比赛中都会受到惩罚。因此,生活中我们也应尽量避免对他人的侵犯。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自已的言行,约束自已的言行。在比赛中,尊重对手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基本要求;如果学生在运动场上养成了这一习惯,到生活中他们也会尊重他人。这只需稍稍点拔一下即可。在体育运动中,要想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虚心学习,刻苦练习是少不了的,想要靠弄虚作假来提高水平是不可能的。等等。所有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思品佳境,只要我们注意到这点,经常有意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那对他们的良好行为道德的培养,是大有帮助的。

总之,教育是培养、塑造人的过程,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表现,是培养、塑造的自然反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贯坚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教育,就会获得良好的行为效果。反之就会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论证过:有道德概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体育教师的育人工作就是要从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行为和习惯着手,然后上升到道德信念,即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关文章:

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1-23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11-23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1-18

怎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03-01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11-23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0-19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11-30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