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时间:2022-11-23 15:09:19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埃德加·富尔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学习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善于自主学习。新课标指出: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学习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独立学习为主获取知识的活动,要实施这一活动并高效率、高质量地达到活动的目的,必须具备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让他们具有终生学习的资本

如何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八十,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比百分之九十九,这个比例也许夸张了点,但至少说明一个道理:学生是有自求得知能力的。”因此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教学的方式,从预习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抓好学习工作,让学生学会学习,唤醒学习的自主意识,打好自主持续发展的基础。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

一、 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马克思说:“没有一定活动的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同样,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勃勃生长。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让优良的种子有一个合适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预习时间,我就把原本回家做作业的时间进行挤压,课后不布置回家作业,让他们集中精力来预习,并鼓励他们可以利用星期天进行超前预习,不一定老师说了才去做,而要自己尽可能的利用一切时间。这样一来,学生有了时间,就会自己去预习,而不会把预习当作是一种可做可不做的作业,甚至把它看作成一种负担。事实证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可行性,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使自学不流于形式,真正显示它的作用。

二、 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知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时空的创设,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我是分三个阶段来让学生逐步掌握

预习的方法的。

1、 师生一起预习,探索预习方法

最初,学生对预习是陌生的。进行的预习也是茫然的,毫无目的,毫无策略,摸不着头脑,我就利用空余时间带他们一起进行课内预习。在预习小数乘法的时候,我先开展全班预习让学生把规定的内容先看一遍,然后再读一遍,读时要进行圈圈、划划,在每一部分的重点部分用特殊符号标识出来。于是学生就划出了相关重点部分,圈出了重点词语。接下来就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已掌握了哪些知识,你会做相关的题目吗?如果还不行,就回过头来再读一读,想一想,行了就试着找一些题目做做看,做完后看看跟例题是否相同,最后还要想想还有哪些不懂或疑惑的地方,把它写下来。然后进行小组预习,一起谈谈自己看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一起讨论自己不懂的地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起到了共同进步的作用,还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好品德。当一些变式题的练习,如果还存在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把它说出来留着第二天课堂上交流。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激起学生求知欲,接下来还可以在组上开展。这样一来,课堂上就只需要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既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看到了自己学习的潜力,增强了自信心,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同学之间也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意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真正达到“教育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 学生带着提纲预习,掌握预习方法

当学生一起预习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就要放手。放手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寻找规律,找到方法。在经过初步的探索以后,我就让学生带着提纲自己去模仿预习。比如:我让学生带着下面的提纲去预习分解质因数。(1)弄清各种相关的概念;(2)什么数可以分解质因数,其它数行吗;(3)哪些概念之间有联系与区别;(4)怎样分解质因数,你会理解吗?格式是怎样的?(5)你对于这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给了学生提纲,就像给了划船的双桨,它就能有目的地实施自己的计划,逐步通向知识的彼岸

3、 学生自己预习,总结预习方法

一个孩子从扶着走,最后让他自己走,这才算学会了走路。预习也要经历这一过程,才能真正找到合适自己的预习方法,让一部分人试着离开老师的提纲自己去预习,也可以自己编写提纲,或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自学。总之,只要认为这种方法适合你,效率又好,你就可以采取这一方法。然后开展预习交流活动,

《如何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让大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聆听别人的策略,发现好的方法,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 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内在激励,加速学生动力结构的发展过程。评价应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一开始只要做到了自主预习,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随着时间的变化,我采取了不同人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有的全班表扬,有的个别指导,有的几个人一起通过比较进行表扬。比如:有一个学生在预习分解质因数时,提出了如下问题:(1)质数与质因数有什么区别?(2)为什么要分解质因数?(3)分解质因数写成15=3×5,可以吗?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就当众表扬他预习的深,能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提出很多关键性的问题,对知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有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以此来鼓励其他同学也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无论采取哪种评价方式,目的皆是使每个学生都品尝到自己成功的喜悦,给自己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能力。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从提高预习质量入手,明确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个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的研究作为突破口。

如何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2]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一、加强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以来,我发现这样的问题:在课文的讲解分析时,课堂上往往只是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而大多数同学只是“陪客”。一些中下等学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答案告诉了大家。个别学生也干脆不动脑,直接吃现成。这样的话,何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究其原因,预习肯定不过关。虽然我也要求预习,仍是很多同学预习不到位。第二天上课,有些人连最起码的正确、流利都做不到,何谈利用工具书去查词意,思考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呢?于是我开始狠抓预习。为了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首先布置大家认真预习,第二天初读的第一遍,以组轮读,这篇课文一组读,小组成员每人一个自然段,下一篇课文二组读,以此类推。只要组内每个人做到正确、流利,那么这个小组就要受到表扬,并且给予奖励,期末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奖励多。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其实每个同学

都有荣辱观,为了不给小组拉后腿,就得认真预习,虽说有些同学目前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我已明显地感觉到他的进步。长期这样做下去,我想在初读时的正确、流利这一点上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其次,鼓励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课上我们要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在预习时解决的问题多,也要及时的表扬并奖励,在这样的激励下,我发现很多同学由最初的在书标注几个词意,到最后用笔记本来交流,因为书上写不下了。对于这些做得好的同学,我大加赞赏。之后,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这个行列中,课上交流的同学越来越多了。最后,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为前提来调整教学。这样也达到了激发学生听课的目的,带着问题来学习,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总之,预习这项工作除了提出明确的要求外,还要加大激励的力度,使学生的预习切切实实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在阅读中培养自学能力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的学习,逐步培养自学习惯。 例如在教学《生命、生命》这课时,教师先带着学生一起学习飞蛾求生这部分,采用先读,总结内容,然后让学生勾划重点词句“挣扎”、“极

力”、“鼓动”、“跃动”等来体会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自然段,使感情得以升华。按照这样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自学第二和第三个事例,分别体会小猫那种不屈向上的生命力及心脏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从而懂得生命的可贵。最初虽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能达到较好的自学效果,但是在这样的训练下,学生能够明确怎样去自学课文,有方法可循,而不是盲目。如果老师在每节课都能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地进行自学活动,那么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可以达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杜甫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说明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这一读书体验活动中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每次布置完课外阅读后,我都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决不流于形式,在每节语文课前,都要选两名学生进行课前朗读,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读全文,只选择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最深或描写生动或刻画细致的部分来读,一要读出自己的感受,二要说出选择的理由。在读、说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阅读材料 理解的程度,我想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基础,也就不会有理解了。再如,我经常会布置读书笔记,要写清题目,有摘抄,还有就是体会。体会可以写对整篇的感悟,还

可以就文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谈,可以是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是这个词如何用得好等。总之,让学生能够从词、句的细微之处来体会,不仅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对习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想这一过程,不也正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吗?

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必须要有长期性的准备,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又要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从而不断提高。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实践的一些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勇于创新,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如何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1-23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1-23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04-18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1-2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1-15

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1-23

如何在反思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07-26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3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