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时间:2022-11-23 15:13:36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比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二、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三、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2.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四、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其善于提问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如:

1.趣问法。把问题趣味化,或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把问题引出,这种提问容易使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和定向,引人入胜。

2.追问法。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顺着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式一般直接采用“为什么?”。

3.反问法。是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其表现形式一般是“难道?”。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和性质的相互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把问题提出。

5.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个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篇2]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问题的能力,学生才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善于提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问题火花,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会提有价值的问题,并在这样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新的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培养 提问 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把“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列为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从而可见,思维进程起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任何思维进程总是指向某一问题,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才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学会提问,在学习中才有“新发现”,才能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从而在不同的起跑线上逐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呢?以下是本人结合教学实践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建立民主关系,鼓足学生提问勇气

我认为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敢问的先决条件。只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有勇气去提出问题,才敢倾吐心声,大胆发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收起严肃的面孔,换上亲切、和善的笑脸,把微笑带进课堂。说话幽默、风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努力消除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紧张和焦虑感。如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这节课,新授后我让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小结,即先通分再比较大小。这时,有个学生大胆地站起来问:“为什么比较异分母分数非得先通分?不通分不行吗?”引来全班学生一阵笑声,而我不但没有批评他,而且对这位学生的大胆提问进行表扬,更以平等的态度、友善的语气将问题抛给了其他同学进行分组讨论。经过学生的讨论与争辩,他们竟获得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许多富有创意的思路。可见,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中,气氛会更轻松,学生会更主动探求知识,学生才有勇气提出问题。

二、用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激励他们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获得学习成功的巨大动力。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情境,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在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1.创设认知冲突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知识积累少,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与所学知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这是学生提出问题的一个良机,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例如:我在教学比的知识时,“比的后项不能为0”就与学生在观看各种球类比赛中,比分的后项可以是0(如3:0,15:0等)的认知产生冲突。于是在这种认知冲突情境中学生很容易提出问题“我们所学的比与球赛中的比是一回事吗?”

2.创设贴近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如:让学生参观学校开运动会,400米比赛,一些学生观察到,每位运动员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于是提出了“400米赛跑为什么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400米赛跑,相邻跑道的运动员起点的距离应该多大?”的问题。

3.创设趣味激励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只有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才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思考。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有趣的问题设置,给学生创设悬念,当学生跃跃欲试时,教师再启发学生质疑问题,从而掌握新知识。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师生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抢答”竞赛,由学生任意报出一些数,大家来判断能否被3整除,看谁答得又快又正确,结果都是教师取胜。好奇心迫使学生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在强烈的问题意识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规律,学起来特别感兴趣,特别认真。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因此,只要我们教师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情景,处处激励提问,那么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不断增强,提问能力也会不断的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不断的高涨。

三、安排充裕时间,给予学生提问机会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传统教学中,一般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没有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足够大的自由度,安排充裕的时间,让他们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你—言,我—语,去提出问题。给学生营造萌发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去品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四、指导提问方法,提升学生提问价值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会善于提问、提有价值的问题将是学生受益终生的事情。怎么样让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成为我们老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和落实的重要任务。

1.提模仿性的问题

模仿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学会创造的起源。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模仿教师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法,提问同样如此,模仿性的问题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在学习某一类知识的开始,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性的提问。如上一年级2、3、4的乘法口诀,在教学2的口诀时,先出示两只青蛙图,然后教师示范性的提出以下问题: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只眼睛()条腿?用加法怎样计算?用乘法怎样计算。根据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怎么编写口诀等问题。有了这样的示范,以后学生在学习3—9的口诀时就会模仿2的乘法口诀提问。如在教4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出示4只青蛙图后,学生就会很快模仿2的乘法口诀提出问题。二是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平时较少接触的、比较抽象的问题时,教师也可作示范性提问。如在教学《可能性》这节课,我先拿一个玻璃杯子,里面装着两个红球和两个篮球,学生一下子不会提到可能性的问题,我先示范性的提出:你们闭上眼睛,猜一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这时我又往杯子里添上3个球,这时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就会模仿教师的问题来提问。

2.提比较性的问题

当新旧知识有一定联系时,学生就比较容易提比较性的问题。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复习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图形,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1)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2)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3)图形的特征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4)图形的边角有什么变化?怎么变?这类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帮助学生把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比较,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3.提与课题有关的问题

课题一般都是学生学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使每个学生上课时都能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带着问题来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教师由解惑为中心转变为生惑为中心。如教学一年级的9加几这节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创设以下情景:(1)盒子里有9个皮球,外面有两个皮球;(2)鱼塘里原来有9条草鱼,又游来了4条等四个情景,每出现一个情景图,教师就提问:你们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学生很容易就提出了4个加法问题。接着老师问:怎样才能解决你们提出的问题呢?学生列出4道加法算式:(1)9+2(2)9+4(3)9+6(4)9+5。教师又问:你们观察这些算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迫不及待的提出:我想知道怎样算比较快?从而很自然的揭示出课题。

4.提有联想性的问题

从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这两类事物可能是类似的,相近的,也可能是对立的,还可能是有因果关系的。学生就会从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萌发提问的欲望。如在教学《人民币>一课时,学生在了解了元、角、分的一些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学生就会想到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等面值,而没有3分、4分、6分、7分等面值的问题

以上这些看似简单的做法,也可能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在我们课堂上一个小小的提问而诞生的源泉。这不就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吗?

总而言之,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没有问题无从创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问题火花,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会提有价值的问题,并在这样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新的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11-16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提问的能力03-16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08-15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11-16

在生物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11-11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07-14

如何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提问能力09-25

如何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04-17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08-31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