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法

如何培养自己主动性

时间:2021-06-24 19:07:57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如何培养自己主动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明确指出: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学会学习、养成积极主动的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性、主动性则是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大-法宝。人具备了积极主动的基本素质,就能在人生中掌握主动权,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地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胜利与失败,面对接踵而来的重重困难,使人处于不败之地。

而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具可塑性的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给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挑战性的任务。在此,我谈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一、转变思想

转变教育思想:这是针对教师而言的。教师在新的教育方针,新社会,新形式的强烈要求下,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转变学习思想:针对学生而言,怎样让学生意识到社会的变革,社会的需求,意识到积极、主动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培养、接受培养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却是不易解决的问题。众观新世纪、新社会,推动其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于激烈、残酷的竞争。竞争迫使人们为避免社会的淘汰而努力学习、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从而使全社会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各方面能力、技能不断提高,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而学生处在一方静土,很少感受竞争的激烈与残酷,要转变学生学习思想,应首先在教育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培养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正视竞争,在竞争活动的开展以及活动之后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并解决问题,获得竞争的胜利,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意识。学校竞争应让学生感受到竞争的激烈与残酷,体会受挫的难受,同时更应教育培养学生主动面对挫折与失败,正确面对胜利,积极主动地分析胜败原因,掌握主动权,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坚定的积极性主动性,迎接下一次竞争的胜利。

二、 转变教育方式、方法:

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无论何时何地,学生都是被教育、被传知的对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而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久而久之,教师或学校的无形外力就延伸到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学生的积极主动被压抑,更无独特的见解可言。要转变这种教育方式、方法,我总结了以下三方面认识:

1、兴趣教育:(初级培养)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离不开兴趣,对于具有浓厚兴趣的事物,往往主动性很高,且积极钻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对于毫无兴趣的事物,往往不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因而,要培养学生主动性的心理,应从发现并培养其兴趣着手。

首先,应深入了解本班甚至每个学生具体情况,班风、学风、家庭环境、学生思想状况,兴趣爱好等。其次,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兴趣爱好激发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连续不断的、不断提高的内心需求,利用学生不同的需求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包罗万象:各种活动,学生天生爱好,以及师生感情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学生兴趣爱好。因此,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时,一方面要积极地发现,另一方面则要有意识地培养,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鼓励、促进其发展。第三,应经过长期的努力培养,把学生短暂的、兴趣爱好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形成学生坚定的心理素质。

2、鼓励教育与挫折教育:(巩固加深)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学生兴趣的影响。当其对某件事兴趣高涨时,往往积极性主动很高,而当其遇到困难或兴趣低落时,其积极主动性也随之消逝。怎样才能巩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需要鼓励教育和挫折教育。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形式多样的鼓励教育,让学生充满信心,饱含热情,积极主动地发现并解决问题,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但一味地采用鼓励也是不行的,社会毕竟不同于学校,它那连续不断的残酷竞争一次又一次无情地打击着绝大多数人的心。怎样让人在困难,在挫折面前仍能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面对现实,面对困难,面对挫折,积极采取措施,更加努力,更加进取,执着地追求,争取最后的胜利,这需要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积极性主动性。

但挫折教育应讲究方法,既应让学生体会受挫的难受,竞争的激烈,困难、失败的难免,又要让学生主动面对现实,积极调整心理,更加主动进取,取得最后的胜利。曾记得小学六年级时的一次数学竞赛,我被作为班上的一致信耐者推荐去代表全班参加竞赛,我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但当竞赛结果出来时,大所失望,不但没有取得好成绩,连名儿都没排上,我简直不敢面对同学们的眼神,不敢面对他们那刺耳的语言,更不敢去面对何老师,上学放学独来独往,沉默寡言。我的表现和同学们的反应被何老师发现了,她当即禁止了同学们的风言风语,并教育全体同学:“失败是难免的,任何人都有失败的时候,我也同样经常遭受失败地打击,但最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失败,面对挫折,是永远被挫折打垮,还是振作起来,更加努力奋斗,取得最终胜利……”课后,何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拿出竞赛试卷,和蔼地、商讨式地和我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为我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当时,我心中仿佛一股热流涌向全身,信佛有使不完的劲要爆发。从那以后,我不但没有退却,反而对数学有了更高的兴趣,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总是主动地去思考,主动地去想办法,这样不懈地努力,积极地追求,很难想象,如果当时被挫折压倒,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子。

《如何培养自己主动性》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成功总伴随着失败,要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具有持久性,坚定性,需要把握,应用好鼓励教育与挫折教育这一孪生姐妹,使学生在学习甚至将来的工作中形成稳定的积极主动心态。

3.教学中的无形教育

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固然重要,但各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也无不时时、无形的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每位教师都应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身于教育事业,树立自身健康的心理,以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设计上,应注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多发现、多思考、多提出问题,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主动挖掘、主动发现的良好习惯。

总之,教师应首先培养自己积极主动的健康心理,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发现并培养学生兴趣,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各种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心理,进而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积极面对现实,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打下坚实的主动性基础。

如何培养自己主动性 [篇2]

本学期,我确定的小课题研究方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后来,我发现实施“自主学习”在当下的教学背景下,还不是很现实。因为在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学生在“为什么学”“如何学”“何时学”“学什么”“在哪里学”“与谁一起学”等问题上均说了不算,自主的空间实在太有限。遂把课题转变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因为我们的思考和研究不能凌空蹈虚,而是要立足现实,切实有用。

一、 现状分析:

目前,经过了几年的高效课堂改革,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现在各种

问题依然存在,比较的突出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它表现为:一、在教师的教学中,大都还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的关系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甚至教了也不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三是教师讲得多,讲得快。有些老师上课一味地追求“大容量,快节奏”,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消化时间,导致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对知识的分析、综合、归纳、质疑、判断、比较等认知活动和思维过程,使学生即使当时明白了某些知识(还有一些听了也不明白),但印象也并不深刻,容易遗忘,“举一反一”尚有困难,更不可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教学这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演变成了一种无需智力努力的听记活动,学生的思维品质日益低下,对老师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以上种种弊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缺乏,学习习惯不佳,许多同学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和钻研精神。一方面,我们积极的抓补辅差,另一方面我们的课堂又不断地制造着差生。因此,无论是从当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还是从学生未来发展来看,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凸显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和急迫的。

二、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加强先

进教学理念的学习,明白转变教师角色的重要性,明白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至少我们要树立以下观念:

1、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许多教师把教学的目的简单化为传授知识,其实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它应当追求一种综合的效能。教学需要传授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他们具备持久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基础。因此,爱因斯坦才会说:“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2、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更多的考

虑自己怎样上这堂课,而很少把自己当成学生来想象: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教师在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存在明显的“以教代学”的倾向。而新课改要求我们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共同探讨、平等对话。

《如何培养自己主动性》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不要把自己的教等同于学生的学。许多教师以为一堂课,自己教的越多越好,讲的越多,课堂的效率就越高,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我们一定要明白:教师教了,不等于学生学了,更不等同于学生会了;学生一时会了,不等同于他永远地会了。没有经过智力努力而得来的知识不是自己的,易得者亦易失。因此一些“贪多求快”的教师,往往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4、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许多老师不敢放手,还是出于对学生不放心。许多东西,自己没有讲到,心里也会发虚。其实,只要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表现可能会出乎我们的预料。学生没有你想的那么好,也没有你想的那么糟。如果教师教的是学生自己会的东西,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就能够掌握的,而老师却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教的话,这种教学就是低层次的教学。教师只有做教师该做的事情,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益。

三、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1、教师放手,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还是在老师身上。我们的许多老师一走进课堂就开始口若悬河,讲个不停。似乎一节课讲得越多,学生就收获的越多,自己心里也越踏实。而把时间留给学生就觉得是“少慢差费”。而我们忘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硬塞进学生的脑子。因此有专家深有感触地说:“21世纪最难的也是最有价值的事情是让老师闭上他的嘴巴!”如果我们的老师一直“霸占”课堂,一切包办,学生只会是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笨。

在现阶段,我们要真正实施“启发式教学”。我们要研究“先学后教”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有好奇,有探索,有思考,有质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当然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他的智力素质,比起只是死板听记的学生要好的多。孙维刚老师说要通过教学“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加聪明”。教学的目,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

《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的思考达到了他能力的上限,困惑不已,非常想知道结果的时候,我们老师轻轻一点拨,就有“四两破千斤”的功效。这样得来的知识,充满思考和艰辛,也充满发现的快乐,他带来的是学生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和难以忘怀,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且,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会越来越强,学习的效率也越来越高,这是一种真正的丰厚回报,惠及学生的整个学习历程。

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上要设计更多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课堂上要让学生活动充分,给他们留下自学时间,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任务是组织和引导,并且在关键处启发和点拨学生。

2、鼓舞信心,指导方法,让学生感觉自己行。

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一定要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学,大部分的东西可以自己学会。我们刚开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时,不妨从易处着手,学习闸北八中“低、小、多、快”的学习策略,慢慢再提高门槛。同是,我们要教给学生方法,不仅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学,而且知道如何学。比如,学生自学一篇课文,一般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比如,应如何自己批改作文?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在方法上指导的多,指导的细,指导的富有实效。这样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不是使学生忘而生畏,无所适从。

3、激发兴趣,喜欢学才有主动性。

古人曾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布鲁纳也告诉我们:“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的确,在教学中,学生兴趣愈浓,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愈细致,反应愈敏捷,思维、记忆等多方面的智力活动也就愈有成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比较普便的有“情境导入”“巧设悬念”“提出问题”“开展竞赛”“联系生活”“引入故事”“分析热点”等,另外教师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也会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好的老师都不是一味地去逼学生,而是开动脑筋使学生对该门学科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的吸引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正如袁伟民所言:“人就是这样,入迷之后会非常专注,在自己迷恋的世界中,再苦再累,也会觉得其乐无穷。”

4、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的使命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职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这些至理名言都告诉我们如果一个老师只注意知识的传授,而不注意学习动机的激发,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往往会事倍功半。现在我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吃苦精神,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家境优裕,学生觉得自己不用担心未来。我们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形式教育和创业教育,让学生既有“富不过三代”的忧患意识和未来的竞争压力,又有实献人生价值、光大家业的内在需求,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背景下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之于人生幸福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明白努力学习与人生奋斗的道理,做学生思想发动机的“点火者”,使他们能“发自内心”的去学习,去拼搏。因此,学生能否拥有志向,是否真正被激发起来,决定了他们是否具有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动力。可以说如果一个学生,发自内心想学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怕吃苦,那么没有任何人能阻挡住他成功的脚下步。

5、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下,认识初步成功时,心情是愉悦的,精神受到激励,从而探究的欲望大增,兴趣盎然。上海闸北八中的刘京海校长把成功教育通俗地表述为“用成功去激励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功。”他认为,儿童天生喜欢成功,反复的成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成就动机。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因为失败给学生带来的是失落、沮丧和厌弃;他认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因为成功给孩子带来的是喜悦、自信、自豪感和成就感,“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勇气。”因此,教师的教师应当自觉地实施赏识教育,“拿起表扬的武器”,多组织一些活动,想方设法地给每一个孩子多提供成功的机会,多创造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如何培养自己主动性】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幼儿的主动性09-16

如何培养学习的主动性05-05

如何培养主动性的孩子09-19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05-05

如何高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05-05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05-06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05-06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05-05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