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形象分析

时间:2022-11-23 12:54:21 形象分析 我要投稿

孙悟空的形象分析

《西游记》是我国优秀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本浪漫主义色彩较浓的小说,全书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突出了战斗性的主题,同时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了全书首要的地位。

孙悟空是一只破石而生的美猴王,无父无母,他纵身一跳,在那水帘洞中,铁板下发现了一个洞天福地,领着群猴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由生活。因不受天禄,大反天宫,惹了一场灾难。为消灾脱难,转拜佛门,终成正果。在困难面前,他机智勇敢,顽强斗争,善于应付各种妖魔鬼怪。西天取经路上,他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离了他是寸步难行。在这里我就孙悟空的形象加以详细分析如下。

一、孙悟空是动物性、人性、神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

1、孙悟空的动物性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充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这里讲了孙悟空奇异的诞生历程: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孕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他跳树攀枝,灵活好动,菜花食果,走起路来歪歪扭扭,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活脱脱一幅猴子相。

在宝林寺,僧官一见他就说真个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三十六回)。在黄风岭王老者家借宿时,王老者形容他是拐子脸,别颏腮雷公嘴,红眼睛的一个痨病魔(二十回)。这都能说明孙悟空是一只实实在在的猴子。尽管他学会了七十二变,但猴子的自然属性依然改变不了:一是红屁股,在唐僧师徒三人被金角大王捉住,悟空变做妖母去救,而八戒一见就道:弼马温来了。那后面就掬起猴尾巴子。后边又说:你虽变了头脸,还不曾变得屁股。那屁股上两块红不是?我因此认得是你。(三十四回)二是尾巴,与二郎神打斗时他变成小庙,他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面旗杆。(六回)。三是猴子的本能,在听菩提祖师讲道时,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二回)。这些动作,都表现出他是一只活生生的猴子。

2、孙悟空的人性

作者塑造的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完全具备了人的性格品质,心理特点。(1)他追求自由,敢于反抗,勇于奋斗。他历尽千山万水,出海访仙学道,希望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为了不让阎王老子暗中管着,保持长生永久,他闯进地府索取生死薄,勾销猴类名字,又打出齐天大圣之旗,要做一个与天地山川齐寿的大王,更要做一个与天地神佛齐平的大圣。(2)秉性骄傲,争强好胜,略显无赖虚伪。面对如来佛祖的发问:你除了长生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他认为十万天兵天将都耐何不了自己,何妨如来,便道: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七回)殊不知这些功夫在神佛上界也不过是个雕虫小技。每遇到妖怪,他先把自己大闹天宫的丰功伟绩炫耀一遍,再称对方或是妖怪,或是晚辈,奈何不了妖魔鬼怪时也容不得别人小看,争强好胜的性格表露

无遗。入住水帘洞后,众猴们都陶醉于快乐之中,他却一人端坐在上,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何不拜我为王?这种名至实归的背后掩盖不住的是他的逞强好胜,好出风头的顽劣性。在日值功曹化作樵夫告诉他平顶山妖怪厉害时,孙悟空暗想:且等我照顾八戒一照顾,先着他出头与那怪打一仗看。若是打得过他,就算他一;若是没手段,被怪拿去,等老孙再去救他不迟。却好显我本事出名。(三十二回)可见他有时怕战不过妖怪,坏了自己的名声,不惜牺牲别人的名誉,内心的虚伪大大超越了兄弟之间的情义。孙悟空靠着泼皮胆量掌管着许多虎狼獐豹,坐上了花果山大王的座位,他和真正的市井无赖一样不愿接受任何约束。在龙宫索要如意金箍棒后,又要披挂一副,龙王说没有时,他却说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当龙王让他到其他地方寻寻,他又道:走三家不如座一家。,真个没有,就和你试试此铁!(三回)本来受人宝贝,就该说声谢谢,可孙悟空不但不说,反而索不到还要动粗,浑然一个无赖形象。()聪明机智、勇敢调皮。在对付妖怪时,他有很巧妙的方法,就是钻到妖怪肚子里,打滚、踢腿、上窜下跳,疼得妖怪满地打滚,不停求饶。等他决定出来的时候,知道妖怪乘机要咬,便机警地用金箍棒探路,反叫它迸碎了门牙,使它无能为力,束手就擒。这些都活脱脱地展现了悟空的机警和聪明,悟空的这些性格特点都体现了人调皮的本性。

《孙悟空的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孙悟空的神性

孙悟空是神,他战胜困难,克敌制胜,大都是凭借着七十二般变化,和手上使的那根要大就大、要小就小、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还有他那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他蔑视貌似强大的天国威严,敢在玉皇大帝面前傲立,自称老孙,叫玉帝为老官儿;为报复王母娘娘不请他参加蟠桃大会,就来了个乱蟠桃,还因酒醉误入兜率天宫,在太上老君丹房中大嚼金丹,不屈十万天兵天将,打烂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又是一场大闹,使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踪;甚至白骨精变成女子、老太太、老翁,三次戏耍唐三藏,都没能逃过悟空的火眼金睛,被他一一识破。这些事情,决不是一个平常的凡人所能做到的,也正是靠着神通,孙悟空才能闹得天宫,才能除妖降魔,才能取回真经。

所以,孙悟空是一个猴、人、神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猴,表现了他的动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神话英雄。在取经路上,悟空与妖魔的斗争,不仅凭的是神通,还凭借着机警和聪明,反映了劳动人民要铲除世上一切恶势力的美好理想和强烈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因此,他这个形象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孙悟空是一个不畏神权、有着顽强斗志的叛逆人物形象

(一)不屑神佛等统治权威桀骜不驯

1、孙悟空对天神们常常出言不逊。在冥府,他使十殿阎王躬身作揖。对慈悲的观音菩萨,孙悟空敢骂她惫懒,咒骂她该她一世无夫!在应允观音菩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时,要求答应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他还骂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因此,在取经途中,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值日功曹前来效劳,若稍有拂逆就嚷着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有时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有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终于默认他犯上的要挟。

2、孙悟空不承认神的王国的任何权威。见了玉皇大帝竟然躬身不拜,自称为老孙。因封了个弼马温的虚衔而大闹天宫,奋起反抗,与玉皇大帝论高低。天庭的大兵压境,他仍不屈服,最后提出他的最高纲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叫玉帝让出天宫,并称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后来,众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他投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来烧炼。七七四十九天,却炼得他火眼金睛,还蹬倒了八卦炉,把老君摔了个倒栽葱,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虽然最终孙悟空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被压在五行山下,但他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一一泡猴尿,亵渎了威严的神佛。

3、对人间之王,他更是蔑视。他对乌鸡国国王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体现了孙悟空敢于挑战权威的反抗精神。什么玉皇大帝,什么神仙佛祖,在孙悟空眼里,都比他高贵不了多少,他和他们没什么高低贵贱。

(二)勇于斗争、坚忍不拔,有着顽强的斗志

他在西天取经路上面对重重困难,顽强不屈,百折不回,直到最后胜利。红孩儿的三昧真火,烧的他九死一生;他依然抖擞精神,强行索战。在小雷音寺群神被擒,他却孤军深入,被关在妖怪的金铙中险些闷死,仍旧与恶魔相斗;在车迟国与三位充当国师的妖怪斗法;在火焰山三借芭蕉扇等,都充分体现了悟空遇到困难从不气馁、从不服输的斗争精神。他不象唐僧那样动不动涕泪交流,也不象八戒那样爱说丧气话,动不动就分行李、散伙。在五庄观,由于孙悟空偷吃了人参果,推倒了人参树,师徒四人接连两次被镇元大仙擒住,进行严刑拷打,并要下滚油锅。孙悟空乐呵呵的,不当回事儿,以游戏的态度和手段对付这酷刑。当师徒四人被青毛狮子怪、黄牙老象和大鹏雕擒住以后,唐僧、八戒、沙僧都放声大哭,而孙悟空却笑容满面,没有一点悲观情绪。在第六十五,六十六回中。唐僧师徒误入黄眉老佛假设的小雷音,遭了难。孙悟空为救出师-父、师弟,完成取经的大业,几次三番与黄眉怪较量,战斗失败,失败再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实践表明:跟妖怪斗争的次数越多,他的战斗欲望就越强烈;他跟妖怪纠缠得越久,斗争的经验就越丰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

三、孙悟空是一个爱憎分明、有胆有识的江湖好汉形象

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深厚的感情。正如车迟国的众僧所称颂的:专秉忠良之心,铲除人间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他为车迟国的五百名无辜和尚解除了灾难;在比丘国,他降服了白鹿精,救出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性命;在隐雾山打死了豹子精,救出了贫穷的樵夫;他三借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他对唐僧总是委曲求全,哪怕是自己受尽委屈,对取经的事仍然竭忠尽力,对唐僧也一如既往地爱护关心。对猪八戒,他虽然不时挖苦讽刺,有时也捉弄一番,却是善意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取经队伍团结。可是他对害人的妖精,却毫不留情。三打白骨精时,尽管唐僧念紧箍咒使他头痛难忍,甚至用断绝师徒情义的手段来阻止,仍然动摇不了他除恶务尽的决心。孙悟空形象这一特点,寄托了古代人民要彻底铲除邪-恶势力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广大人民要求团结斗争争取自身解放的坚强决心。

《孙悟空的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其次,孙悟空还具有超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有胆、有才、有识。在菩提祖师处学得了七十二变和翻筋斗的高明本领,在太上老君的炼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在龙王处讨得如意金箍棒,于是,他具有了降妖伏魔的神通。但他不因为自己神通广大就放松警惕,或不动脑筋,相反他能够在异常复杂的情况下敏锐地发现疑点,寻根究底,揭穿妖魔的伪装。他善于观察了解,经常找当地山神土地查询情况,或用火眼金睛观察动静,或变成各种小飞虫到魔洞内部去探听虚实。他还善于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来战胜妖魔,或钻进妖魔肚皮,或变成妖魔的亲友,或夺取他们的法宝,或捣毁他们的巢穴。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什么刀山火海,什么陷阱诡计孙悟空都不惧怕。尽管这些妖魔形态不一,变化多端,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背景,最终还是被孙悟空凭着那双炼就的火眼金睛识破他们,被打的落花流水。他的胆量是超人的,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隐洞暗穴,他都是视若等闲。他在比丘国,悟空得知妖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药,而悟空却要取妖怪的黑心煎药,降伏了妖怪,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子的性命;在隐雾山打死豹子精,救出了贫困的樵夫;他三借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开通了西行的道路,

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在宝象国,黄袍怪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但悟空认为长大后必定会成为妖怪,像黄袍怪一样为害一方,悟空摔死了他们,既是为降服黄袍怪,也是除恶务尽,斩草除根。他总是无往而不胜。孙悟空的斗争艺术,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智慧。

孙悟空除妖要么是因为妖怪阻碍了取经道路,要么是因其危害百姓,悟空就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所以他与妖怪的斗争是正义的,也是生动、积极的。八戒称他听见说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在乌鸡国,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场生意;可见,悟空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也是为一方百姓除害,这种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所作所为,给读者树起了一个典型的江湖好汉形象。

四、孙悟空形象对后世的深远启发

《西游记》的成功得益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而孙悟空身上最闪光之处集中在英雄性格这一内在灵魂之上,是时代精神与社会现实碰撞的产物。孙悟空虽是一个神话式英雄人物,但这是作者理想在现实中的超越,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富于人性美的英雄品格,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的普通要求,美好愿望,理想追求。因而这神话外衣的内里或多或少地集中了人民群众自身的力量与智慧。

在市场经济之旗高高飘扬的现代社会,商潮翻滚,金钱飙升,各种腐朽的封建思想沉渣泛起。加上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浸入,体制本身的不完善,不健全,各种邪-恶势力猖獗,卖毒,贩毒,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等丑恶现象弥漫于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道德的滑坡,精神的贫血,理想的缺失,也呼唤孙悟空这样的英雄形象的再生。通过研究可以给我们后世很多启示。

首先,他有英勇果敢、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可以作为永远鼓舞我们前进的力量。在他身上反映了人民征服自然困难的顽强的意志、无穷的智慧和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孙悟空这个形象的可贵,在于他总是鼓励人们永不停息地与自然灾害和妖魔鬼怪恶势力进行斗争,摒弃唐僧、猪八戒一类人身上的缺点,给人以鼓舞,值得人们喜爱。

其次,他敢于同邪-恶势力作坚决斗争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同邪-恶势力作坚决斗争时,一方面既要与之严格划清界限,特别是思想上要划清界限,保持高度警惕,既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在斗争策略上,不能逞匹夫之勇,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孙悟空在除妖降魔的过程中经常与猪八戒,沙和尚合作且配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尤其是人民群众的力量不能忽视,从而达到最有效地打击邪-恶势力。一方面又要与之作坚决,彻底斗争,无所畏惧,不能屈服妥协。对于他们我们既要准备最狠的心,又要把握住最利的刀,只有在斗争中求得胜利,不能在屈服中求得生存。

第三,他有着高度的事业心和顽强的斗志。这对于从事任何事业的人来说,都是富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孙悟空真正的热情,是倾注在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扫荡一切妖魔鬼怪,实现他那国泰民安的社会理想和长生不死的人生理想上。这才是他之所以有高度的事业心和顽强的斗志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孙悟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是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积极动脑筋,战胜妖魔。只有像孙悟空那样,有为国为民除害的高度事业心和顽强的斗志,才能求得生存和前进,才能担当起完成伟大事业的重任。他那种高度的事业心、顽强的意志和不惜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引为借鉴。

第四,他有大志,有情操,不为狭隘物欲所囿,有坚定的信念。有志向,有崇高追求,才会有无比的动力,才能激发自身的潜能。但任何理想的实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受住时代与社会的考验。有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是血的代价(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时,差点送命),有时要抵挡住各种诱-惑,特别是权势,美色,金钱,要做到坚如磐石,心不被外物所役使。没有坚强的意志与超人的毅力是办不到的,这就需要调整自我,改变自我,战胜自

我,超越自我,不断修身养性,完善升华自己的人性与人格。我们要靠一种心灵之美,精神之光去赢得自己的未来与生活,赢得社会的重视。

第五,孙悟空的思想和行动,在历史上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他的政治理想,如反对轻贤,要求任人唯贤;反对昏君,要求实行贤明政治;反对妖魔鱼肉人民,要求除暴安良。孙悟空所反对的,也是当时广大人民所最痛恨的,带有符合广大人民的理想和愿望的成分。同时,孙悟空能识破神佛与某些危害人民的妖魔有密切的联系,揭穿他们之间存在着种种肮脏的罪恶关系,从而跟神佛展开适当的斗争,这是孙悟空很了不起的地方。这也是惩治社会腐-败现象所需要的。

此外,孙悟空形象的典型意义还有着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内容。例如他那机灵、乐观、诙谐、英勇、豪迈的性格,既可以给我们以思想上的启迪和教益,又能够使我们从中得到生动的愉悦和美感的享受。

总之,孙悟空的形象不愧为我们伟大民族力、智、勇的结晶,《西游记》堪称是我们伟大民族无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慧的宝藏。可以说不但在我国文学史上,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孙悟空也是具有永久魅力的伟大的艺术典型。

注释

1.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2.《西游记》原著第一回。

3.王强,《中国古典文学卷》下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1041页。参考文献

《西游记》,吴承恩,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4月。

《中国古典文学卷》,王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作者:原珍珍

时间:2017年4月1日

孙悟空的形象分析 [篇2]

电视剧《西游记》为多数观众所喜爱,孙悟空一生降妖除魔,帮助师傅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孙悟空勇猛顽强、智慧过人、高超的法技为大多数中国人所关注。此剧也深刻的反映了人们对邪-恶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和平环境的向往。正是拥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得它久看不厌、经久不衰,接连几次重拍,无数次在各大电视台掀起播放高-潮。

电视剧《西游记》主要以孙悟空的无理、野蛮、狂妄性格的改变和帮助师傅降妖除魔,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的经过为主要内容,剧中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唐僧区西天取经的艰难,在路上孙悟空一次又一次的被师傅赶出师,但却仍然保持着对师傅无限的忠耿,最终回到师傅身边,这一方面有观音菩萨对他的引导、点悟,更主要的是孙悟空本人重新做人的信心。后天的教育、名人的指点也要通过个人内心的思想才能起作用。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团结协作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也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一 《西游记》主人公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的出生就给人无数的悬念,也暗示了他的与众不同。压得性格就像他的出生地一样顽强、倔强、不怕艰难险阻。他的这种性格在他闹天宫、闯地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一出生就无父无母,甚至连自己从哪里来都不知道,长的又与众不同,受到众人的排斥,这些都是他产生倔强性格的缘由。他尊敬老师,对教过他的老师无论任何时候都谦让三分。他蛮横、不讲理,只要是他看不顺眼的事或是看到得罪过他的人,他最终都要给人家点颜色看看,让众人都知道他孙悟空事不好惹的。而对个人得失却又是那样的大度,从不计较功臣名利,对官职、吃喝、女人更是毫不看重。

二 孙悟空性格中展现的儒家文化心理

儒家讲阳刚,雄强,文质彬彬。《西游记》中孙悟空一出生便是好强、倔强,他多次求艺,但最终都是由于他的好强、倔强、拿技法不做好事最终被赶出师,以致于各个师傅致死都不想见他,并叮嘱他不许说是谁的徒弟。孙悟空天生聪明,悟性非凡,以致于在学艺德过程中他是一点就通,而且再被赶出师门之后呀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天资而自学到许多高超的技法,并且他在取经的路途中还不断修炼,跟着师傅学做人的道理,从中他的性格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取经之前他待人毫无礼貌,在东海龙王那里他又是拔龙王胡子,又是跳蹲在龙王宝座上,毫无约束,毫无顾虑,而后来他跟随唐僧去西天的路上,唐僧教他做多的也就是做人。唐僧经常会对他说“休得无礼!”,慢慢地孙悟空的一言一行倒是有了很大的改变。跟人交谈之前也常常会向人行一个佛礼说“阿弥陀佛”,似乎有了些文质彬彬的特点。这些都是儒家所推崇的。孙悟空自从出生就十分好学,追求无限的技法,似乎他天生就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决心,以致于在取经造福于人这件事上即使遇到任何困难他都从未想过退缩,而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法一次又一次的排除艰难险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本来就是一个倔强、蛮横的人,而自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孤独的生活,似乎也磨灭了他的许多倔强、蛮横的个性,后来在取经路上有无数次受到唐僧,观音菩萨的指点,从而使得儒家文质彬彬的做人之道在孙悟空的内心里有了萌芽。

三 孙悟空性格中展现的道家文化心理

道家讲究“无为而无不为”的朴素辨证哲理。“无不为”的思想贯穿《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一生。他一出生便是天不怕地不怕,人间的规矩,天宫的法规他都是毫不放在眼里。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做,别人不敢说的他敢说,别人不敢想的他敢想。他大闹天宫、地府,称呼玉皇大帝为“皇帝老儿”,他扰乱天宫原秩序,撕毁地府文书,擅改生死册,大打东海龙王之子,得罪龙王,他敢在佛祖手上撒尿,敢私闯观音菩萨的修身之地,敢拔龙王的胡子,就是在五指山下他也没有停止反抗试图逃出五指山,他从来没有怕过谁。这都是他的“无不为”。在取经路上他的“无不为”受到唐僧的许多管制,但只要是他认为对的,哪怕师傅的极力反对,“无不为”的思想在他心里还是占主要地位。“三打白骨精”就是孙悟空“无不为”思想的极力体现。道家“无为”的思想在孙悟空身上也是有体现的。孙悟空对师傅唐僧非常忠耿,只要是师傅说的话他都极力听从,虽然有时不听师傅的话,但也都是为了唐僧的安危,师傅的安排他每次都照办不误,孙悟空的勤奋、大度无私也是人们喜欢他的一个方面。他从来不再师傅面前讨功论赏,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唐僧眼里孙悟空是他最好的徒弟是不容说的,不仅技法高超,而且办事牢靠。

四 孙悟空性格中展现的禅家文化心理

禅家追求“空、静、淡”。“禅”即是佛的中心思想,禅意之内涵讲的就是一个“空”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事物的外形,色即是有,“有即是空,空即使有”。孙悟空的出生便是空的产物,无父无母,他对佛对万事万物的悟性是非凡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不在乎别人怎么认为,只要是他自己想做的,他便会排除一切杂念奋力去做,直到成功。从表面上看他对人间的认识是空的,他似乎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但实际上他对宇宙万物,他对天地又是十分了解的。孙悟空竭尽全力保护唐僧取经,但他从来不曾考虑自己的得失,淡泊名利,即使受到师傅的冤枉,对师傅的忠心也未曾改变,只是静静的走自己的路——保护唐僧抵达西天之路。

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是儒、道、禅三家思想的统一产物,三家思想深深影响着孙悟空的为人处事。总之,孙悟空的性格,为人处事的变化是三家文化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创造孙悟空这一勇敢顽强、聪明机智、正直无私、爱憎分明、坚韧不拔、积极进取、追求光明、乐观开朗、幽默诙谐,再加上神通广大、法力无边、除恶务尽,是妖必斗,斗则必胜的艺术形象,充分反映作者和当时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渴望,他们希望现实生活中也同样有一个这样的能人能把社会推向一个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李耳 《道德经》 西安三秦出版社 1995

2. 刘城准 《佛话经典》 湖南长沙出版社 1996

【孙悟空的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西游记孙悟空形象分析11-23

《西游记》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07-19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08-03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11-25

哈姆雷特的形象分析11-23

对苏武的形象分析11-23

沙僧形象分析11-23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09-11

组织形象分析报告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