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思考

时间:2021-06-23 13:42:26 制度建设 我要投稿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思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使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就给经营活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在这种经营环境下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内部控制能够维护企业资产安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然而,我国企业由于受多年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埋下了风险和隐患,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思考

关键词:企业效益 内部控制 制度建设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有偏差。受几十年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主要领导对经营风险认识不足,没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思维,对内部控制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总想自己说了算,不想让全体员工参与内部控制,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管住了企业领导,限制了自己的权利,没有真正认识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所以,企业的很多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2.企业员工素质低,达不到内部控制的要求。企业员工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尤其是国有企业,在用人制度上存在弊端,职工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年轻的技术型人才进不来。大多数员工都是凭借计划经济时期的经验在管理,计算机、外语等先进知识一窍不通,家族式企业很多,缺乏民主管理,认人唯亲的选人用人模式限制了员工素质的提升,造成了员工不注重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无法适应内部控制的需要。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控制也是一窍不通,我行我素、独断专行,使得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无法真正落实,损害了企业整体利益,也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有相当的企业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规章制度,但仅仅限于文件规定,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有的尽管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了,但不够科学、不够完善、不够严密,内容不全面,尚未形成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阶段、各部门、各环节的控制系统,不具有系统性,难以起到对企业经营起到监督和制约作用,更谈不上发挥其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与保障作用。很多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担任,董事会成员大多由企业经理层担任,不聘请相应的外部董事,监事会成员的薪酬和职务升迁大多由总经理或董事长决定,甚至有董事担任监事。这种董事会弱势,经理层强势,监事会形同虚设的管理机制直接造成管理层的混乱,董事会很难监督经理人,监事会无法发挥监督职能。有些股份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也只是走形式,董事会只是“虚职”,外壳像貌似现代企业,实质还是老套路、老办法,企业是国家的,企业主要领导人是国家指派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设置,没有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限和责任,内部控制制度达不到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4.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缺乏监督和评价机制。再好的制度办法如果不能有效落实也无法发挥作用,有些企业忽视财务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作用,没有对内部控制活动建立监督机制,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也根本没有执行。内部控制评价是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如果失去了内部控制评价就无法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给企业管理和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

1.充分认识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立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必须看到,当前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和企业领导人,都要充分认识企业要抓住发展机遇,从容应对挑战,这就要求必须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因为这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保障。只有科学、严密的内部控制,才能使企业的运行、企业的经营、企业的管理得到有效控制,才能保证企业取得经济效益,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要确立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理念,充分认识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必要性,将其作为做大企业、做强企业的重要内容来抓。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的各方面,而这些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是由不同部门和个人分担的,他们是最熟悉实际情况的。让企业的每名员工都参与内部控制,激发全体员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对内部控制全员重视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自觉执行各项控制措施,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拔和素质的培养。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完善,也需要称职的人员来执行,否则也无法发挥作用。企业的主要领导要站在发展的高度来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用人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吸收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信息化管理需要高学历的专业人才,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手段。同时,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素质的培养,除了必须具备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并接受继续教育,注重财务人员的培养,把财务人员的诚信和人品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必须遵守财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性强,不做假账,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发挥作用。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首先,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部门、人员之间要相互牵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检查,达到上、下级之间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还有些工作还要采取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的效果。其次,要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企业重视经营业务发展,一味追求经济目标的实现,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内部管理,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管理的关系,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缺乏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管理和监督制约机制,内部稽核能够发现管理上的漏洞,使内部控制制度更好地落实。最后,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任务是监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财务管理是否符合财经制度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作出评价和提出意见,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记录是否按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报表能否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内部审计在监督经济活动、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向厂长、经理负责,使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了影响,而且还有一些企业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在人员配置上还有兼职的现象,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由企业会计人员兼任,这就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发挥作用。如果要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必须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监督企业经营行为的合法合规,使企业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必须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制定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使企业管理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内部环境,促进我国和谐经济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6月.《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经济科学出版社

[2] 陆金方.浅谈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思考 [篇2]

一、引言

近几年来,因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引发的事件可谓是层出不穷。国外的有“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巴林银行”等事件,国内的有“银广夏”、“蓝田”、“郑百文”等。

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很多学者对其有很多的看法,但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并且居于主导地位的是美国全国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coso委员会所提出来的。coso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法律的遵循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并且把内部控制分为五个方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1.控制环境。指一个企业的氛围,它构成影响内部人员控制其他成分的基础。包括(1)员工的诚实和道德观;(2)员工的胜任能力;(3)董事会;(4)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5)组织结构;(6)授予权力和责任方式;(7)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管理层识别并采取行动来管理对经营、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指针对已经确认的风险采取措施,以确保企业实现目标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又包括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四个部分。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为了有效的实现企业目标,企业要对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识别、记录和交流。

5.监督与控制。监督与控制指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评价和监督。

以上五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配合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企业要想实现其目标,应当在培育积极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上,识别和评估经营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风险,然后针对风险建立完善的控制机制,并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最终对整个控制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二、我国企业所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混乱。如前所述,内部控制环境包括董事会、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由于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环境不够重视,从而造成内部控制环境混乱的局面:员工素质不高,企业文化缺失,组织结构不合理,董事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者控制意识缺乏等。

例如我国2004年“中航油”事件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由于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行使其监督和指导作用,从而使得新加坡公司总裁陈久霖有机可乘,动用公司巨额资金,从事高风险交易。

2.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形同虚设。第一,企业普遍缺乏实质性的风险管理,即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有效的管理。在目前存在如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道德风险等的经济环境下,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的企业所面临的后果我们可想而知。第二,即使有些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体制,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执行,导致已经建立的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3.内部控制活动不到位。前面提到内部控制活动是指针对风险所采取的相关的政策和程序。而我国企业因为内部控制活动不到位所引发的事件可以说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4.内部信息沟通不畅。要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不可缺少。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能确保组织中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每位员工都必须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方面,这些方面如何生效,在控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担负的责任以及所负责的活动,怎样与他人的工作发生关联,等等;员工必须知道企业期望他们做出哪些行为,哪些行为被接受,哪些行为不被接受;员工还须知道在其执行职责时,一旦有非预期的事项发生,除了要注意该事项本身之外,尚应注意导致该事项发生的原因。

总之,现有的内控制度是否合理,实施的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都要透过这个渠道向实施内控的上层管理机构传递。而很多单位正是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中没得到遵循的情况不能有效反馈至领导层,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5.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不健全,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十几年来,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大部分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不具有进行监控所必需的权力,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人员甚至根本不具备最基本的财务会计常识,行使监控职能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大多数时候只是走走过场,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使有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素质较高,也有一定的职权,但由于大部分内审部门都是在总经理或分管财务副总经理等的领导之下,独立性不强,其监督力度也大大受到限制,尤其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常常是无能为力。

三、采取措施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治理基础。第一,通过各种手段强化企业高级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企业高级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对于企业控制环境有极大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决定了企业的控制环境。从我国企业的现状分析,很多企业不是没有内部控制,而是没有很好地执行。其中,往往是企业负责人带头不执行,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程序,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或只对下不对上。第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权力有所制衡,改进内部控制环境。在优化公司治理方面,值得一提的是独立董事制度。近年来我国逐步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措施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规范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时,都将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有关报告,早在1999年,世界主要企业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成员已经占较高的比例,其中美国为62%,英国为34%,法国为29%。在各国,独立董事被看作是站在客观公正立场上保护公司利益的重要角色,对管理层有制衡的作用;同时,通过参与董事会的运作,可以发现公司经营的危险信号、对公司的违规或不当行为提出警告。

2.建立健全风险识别、评估和反应机制。企业如何对企业的风险评估进行评价,应执行哪些评价程序,遵循哪些标准,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承担什么责任,都是必须要慎重解决的问题。

建立企业预警指标体系,便于对企业风险情况加以判断井采取应对措施,不但有助于企业风险的控制,更易于企业风险评估信息的披露以及投资者的理解。政府、理论界以及实务工作者都需做出努力,使每个企业都建立起一套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使我国企业的风险评估及信息披露走上规范化道路。

3.进行良好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方面。

企业应当通过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员工手册、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位描述、权限指引等适当方式,使企业员工了解和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情况,促进企业各层级员工明确职责分工,正确行使职权,并加强对权责履行的监督。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清晰的业务流程,合理地对公司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责任分工、控制和考核,可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4.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一方面,确保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渠道通畅。公司管理当局应向全体员工发出各自的控制职责必须得到认真履行的明确信息,使每一个员工都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控制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自的信息传递对象、内容、方式和渠道,以便信息能按既定的路线和层次准确、有序传递。

另一方面,完善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渠道。员工们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会接触到一些关键性经营问题,因而他们总是最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要使这些信息能及时反馈给管理层,就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和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确保及时报告和解决各种例外情况。

5.顺应内控外部化趋势,整合内外部监督资源。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转化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要加强审计的作用,先要提高审计的地位,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否则只能是形同虚设。同时要把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到对公司的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上来。

同时,内部控制作为一套复杂的企业运行保障机制,其完善和贯彻执行井非完全是企业内部事务,它与企业外部控制机制密切相关。随着企业控制手段的日益丰富,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外部化趋势。因此,也应借助政府和社会的外部审计力量,以实现对内控的双重监督。外部审计部门应统一标准、职责明确、加强沟通、相互配合构筑强有力的外部监督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内外双重压力下,企业内部控制才能更加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会计研究,2017(2)

2.吴水澎主编.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效率与内控机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3.王军.加快健全我国企业内控标准体系和会计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会计研究,2017(9)

4.叶陈云.推进企业治理的相关策略.财务与会计,2017(1)

5.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3)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思考】相关文章: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思考06-27

对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04-27

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04-27

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04-27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路04-27

关于邮政速递物流内控制度建设的思考04-27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思考04-27

关于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思考04-27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与评价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