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0-12-03 12:19: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优美的四字词语,并能理解运用。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4.体会问句的不同用法,并能找出反问、设问句子。

  【重点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预习

  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

  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

  2.教具

  ⑴生词写在小黑板上

  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

  ⑶ppt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优美的四字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WW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词语教学。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

  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WW日雕月琢WW微不足道WW持之以恒WW迷恋WW

  孜孜不倦WW坚持不懈WW炉火纯青WW铭记WW《本草纲目》

  5.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WW(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

  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

  WW①滴水怎么能穿石?

  WW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

  三、品读课文

  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

  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②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品读课文“雨水”部分

  ⑴联系实际,说说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

  ⑵齐读这一小节。

  四、作业: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钓鱼启示》教学设计(精选5篇)

2.《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中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教案

4.Photoshop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5.《荷花》的教学设计

6.《关雎》的教学设计

7.《绝招》的教学设计

8.《负数》的教学设计

9.《古诗》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