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3-11-06 15:08:08 诗琳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达的永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所谓创新,就是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人们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对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与知识进行全新的排列组合,产生一个没有被提出的观念。这个过程必须借助于人们的想象力、灵感、直觉等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形成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生活的影响。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形成这种态度,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进行论述。

  一、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广泛爱好

  能力的培养基础是知识。当然创新能力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不能把目光仅仅围绕在几本教材上,只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掌握到更为广泛的知识,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方面,由于物理学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联系紧密,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上的知识把生活上的物理常识引进课堂。比如说“大小两个铁球为什么同时落地?”又或者“怎样才能将重的物体搬起?”等等。这样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原本枯燥的原理变得更加容易接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若可以结合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锻炼就更好了,使学生可以在遇到问题时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这也就是常说的“一题多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物理课堂上,若教师可以采取形象而直观的教学模式,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来创设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情境,无疑是非常有利的。这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还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说,在新课时的学习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课程有关的,在生活中常见却往往被忽略的学生无法做出正确解释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斜插入水的筷子会变弯?”“为什么骑车时看到的雨是斜飞的?”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以此来勾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课堂地讲解中,也不要总是讲那些枯燥的公式,可以将一些物理学史引入课堂,比如讲电磁感应时,可以讲讲-法拉第在给大学上课时突然发现了这个现象,然后抛下了整整一班的学生跑去的实验室,这才使这个定理得以产生,讲白光的色散时可以讲牛顿自制出了棱镜,将光分为七色,结束了人们一直以为光是白色的错误想法。这样,不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物理的知识,还能以伟人的求学历史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懂得,一个小小的发现都有可能是物理界的重大突破,所以不要轻易放掉一个机会,要善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这就是创新的实践所在。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认识自己,绝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这句话深刻揭示出了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实践的思考只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在我们的教学中,当学生学习到了物理知识后,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印象,更正确的理解。一个高分低能的学生,绝对不是我们希望培养出的对象。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只有多实验、多制作,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生。一方面,要将课本上所涉及到的实验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们亲手做一做,哪怕不成功,也比只看不做的收获大得多。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后根据原理做出潜望镜、望远镜等模型,并作出展览、评奖,也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热情。

  四、大量开展课外活动,寓教于乐

  课外活动是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最好纽带。在活动中,学生不受课本知识的局限,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得到丰富的同时,又可以尽情的放飞他们的想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发明,在自己有兴趣的方面做出更多的思考、研究,充分想象到自由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对于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思考的动力。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所获得的感性知识是在课堂学习中学习不到的,而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物理学是初中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特点也注定了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如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在这一门学科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21世纪急需的人才,是时代给予教师的任务。当代教师必须以此为目标,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学生,为未来更多创新型人才的出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就会积极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在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1、增加师生的情感、初中学生很在意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如果教师能放下架子,主动的亲近他们,做他们的朋友,就会增加师生的情感、当学生感觉教师是自己的朋友的时候,就会无话不说,从内心深处喜爱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上的物理课、古人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就是指喜欢了教师,就会听教师的话,从而认真学习教师上的课、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学习,除了服从教师的安排以外,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与教师总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学生也不敢于教师一起讨论问题,这种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假如,教师能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有信任的目光注视着学生的学习,亲切的语言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里,思维活跃,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绽放,学习兴趣被激发,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2、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是不能离开实验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领会物理原理,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上有很多有趣的小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后,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做给学生看,这样能有小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大气压的时候,可以做一个会“吃”鸡蛋的瓶子,或者会“抓”杯子的气球等的小实验,学生会非常的感兴趣、

  3、利用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知识不会独立的存在,应该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场景中,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有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感到自己就是解决问题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或者研究问题的旁观者,局外人、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时候,创设这样的情境:为什么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们不感觉人?而化雪的时候感觉很冷呢?在学习电学有关知识的时候,创设这样的情境:我们放学的时候,看到小鸟能安全的落在高压线上,为什么它不触电呢?同样,在学习浮力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人躺在死海里看书的情景;在学习光的折射现象时,先做一个筷子斜插水中弯折的小实验等、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顺利的组织他们探究问题,进而能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没有思考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尤其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受到很很教师的重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习压强知识的时候,可以这样问学生:为什么书包带宽的背着舒服?在学习焦耳定律的时候,演示一下电烙铁发热的实验,学生自然的会提问:电烙铁通电后为什么会产生热量呢?在学习内能转化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冬天早上,骑车到了学校后,感觉自己的手很冷,我们常采取什么办法使手暖和起来呢?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但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不一定等于有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还要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尤其要知道从不一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些问题,从一个角度思考,常常思考不出来的,如果换个角度,或者换个方式去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换个角度思考,或者换个方式去思考,就是发散性思维、学生有了一定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就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上有些习题可以一题多解,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训练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这样能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也可以将习题作一些变化,从多种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比如,小张人用力提着一重力为200牛的重物竖直提升2米,小张所做的功是多少?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功的概念,便可得出以下新题:1小张用力提着一重力为200牛的重物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移动4米,小张所做的功是多少?2小张用力提着一重力为200牛的重物沿斜角是30°的斜坡匀速推上4米,小张所做的功是多少?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结构与措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实在行动中、

【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10-13

如何在反思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07-26

在生物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11-11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03-08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想象能力08-0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2-22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创新意识12-09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9-21

2022年《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题库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