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学案

《答谢中书书》学案 | 楼主 | 2017-07-22 09:10:48 共有3个回复
  1. 1《答谢中书书》学案
  2. 2答谢中书书学案
  3. 3《答谢中书书》导学案设计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请同学们试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及不会读的句子,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答谢中书书》学案2017-07-22 09:10:09 | #1楼回目录

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学案

主备:李锋审阅: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重点:熟读成诵,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学习难点: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热身(做一做,记一记,你一定能过关)

1.、《答谢中书书》作者是我国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了解作家作品: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南朝的齐梁时作家,字通明,华阳隐居,有作品《陶隐居集》。齐高帝曾经召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第一课时

一:自主先学:(用心研读教材,你一定能行)

自学指导一

1.请同学们试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及不会读的句子。

2、查工具书解决字词并积累在下面。

3听录音,标出朗读节奏。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4、小组合作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的好。学生互相评议,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点评。

方法链接

一要注意句中停顿,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二要注意语气,如“实是欲界之仙都”感叹语气,“晓雾将歇”陈述语气。

5、再自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疏通文意。将译文中遇到的疑难用红笔勾画,先在小组中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解决。

温馨提示尽可能用直译的方法;切不可遗漏关键词语;字字落实。

自学检测

1.給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

2、掌握重点词:

交辉四时俱晓歇乱颓竞未复与

3、翻译重点句子: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同桌轮译课文,检查效果,将译的不通畅的提出来,共同解决。

自学困惑(自学中遇到哪些困惑或疑难,请记在下面)我的问题:

小组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

1、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先学(用心灵去呼唤知识)

1、朗读课文,标出文中的写景句,给课文分层,然后小组合作交流。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小组讨论交流。)

1、陶弘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提示: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

“我从文中__________句中,读出了___________之美,作者写出了它______

______的特点。”

示例:我从文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读出了晨昏变

化之美,作者写出了“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热烈欢快的晨景,和清静幽寂的暮景。

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名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展示点评:(重点展示疑难问题)

四、总结提升:(请将你探究过程中的感悟或收获,简单扼要地写在下面。)

五、检测拓展(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好又快!)

必做题:(相信你一定能轻松过关!)

1.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什么?

2.能概括全文主题的句子是什么?

3.这篇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选做题:(试一试,你是最棒的。)

美丽的风景勾起了我们无限的暇思。让我们拿起笔,写出自己的经历体会。

(恭喜你!已经完成当堂任务!你是最棒的!加油!)

答谢中书书学案2017-07-22 09:10:08 | #2楼回目录

初二语文《答谢中书书》学案

课型:新授主备人:审核:初二语文组时间:第14周

目标定向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限时预习

1、作者作品

陶弘景,字,人,号。南朝时家,家。著有。

2、文体背景

《答谢中书书》写自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局势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看透了浑浊的人世,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便是如此,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3、主旨感悟:

本文以描写为主,在描写山水的过程中没有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即万物的无限生机,通过,和视觉听觉的不同感受来传递自己与自然界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的志趣。

4、识记字音

昔日欲颓沉鳞竞跃能与其奇..

5、解释词语

五色交辉昔日欲颓

四时沉鳞竞跃

晓雾

歇于

欲界之仙都康乐

6、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今义晓雾将歇古义今义昔日欲颓古义今义

7、这篇文章作者是怎么写景的?

当堂检测

一、重点练习

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

5、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二、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组展示:

1、根据内容,分配任务,小组讨论。

2、确定展示学生名单,学生展示。

3、师生共同解答疑难。学生整理学案。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设计2017-07-22 09:08:12 | #3楼回目录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课文。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学习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资料链接:走近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陶隐居。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20岁前曾担任诸王的侍读,37岁(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辞官隐居于句容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学情分析:学法指导:

一、情景导入,认定目标: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1、题解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背诵课文。

4、品味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5、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2、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质疑答疑。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并向全班质疑问难。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例:1、四时俱备:俱,全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颓,

坠落。4、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出水面)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yù,参与,文中指欣赏。译为: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4、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理清背诵思路(介绍你背诵的窍门)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四、启发引导,精讲点拨:1、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描绘的景物;优美的意境;点睛之词;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五、系列训练,当堂达标:1.填空题。《答谢中书书》作者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有《________》。2.默写课文。__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__。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六、阅读链接:妙诗欣赏: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回复帖子
标题:
内容: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