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案2

《答谢中书书》教案2 | 楼主 | 2017-07-22 07:18:41 共有3个回复
  1. 1《答谢中书书》教案2
  2. 227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及学案)
  3. 3《答谢中书书》教案3说课稿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认识猜想一下两个书分别该怎样去理解,三请大家齐声朗读这篇文章来感受一下读古人的书信的滋味吧,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答谢中书书》教案22017-07-22 07:18:31 | #1楼回目录

答谢中书书电子教案

一、导入

1、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多义词掌握的情况。

请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个“书”字,试试看你能用这个书字,组哪些词语。

书本、书写、书信、书桌、书包、书皮、判决书、楷书等

2、请大家一不做二不休,继续通过查工具书来解释这些词中“书”的意思。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解:

书(shū)①写字;记录;书写。②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书信。⑤文件。

给刚才大家所组的词语对号入座。例如:

书本——③装订成册的著作书写——①写字;记录;书写

书信——④书信楷书——②字体

判决书——⑤文件

二、引入课文,感知内容

(一)、下面要来考一考大家,让大家“学以致用”。

1、请大家看大屏幕:“答谢中书书”中的两个书该如何理解?..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认识,猜想一下两个书分别该怎样去理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2、让大家这样凭空猜想两个书的意思,似乎有些为难大家了。这样吧,老师把“答谢中书书”的出处告诉大家,可能帮助大家正确理解“书”的意思。(大屏幕上展示《答谢中书书》一文)

请大家齐声朗读这篇文章,了解一下以“答谢中书书”为题的文章,会是一篇怎样的文章,你能从中得到启示吗?

明确:本文属于书信体裁的文章。

3、请同学们再来说说,读了文章以后,你想怎样理解这两个“书”字?书①: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

书②: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

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用心爱心专心

(二)、关于文章的一些知识介绍:

1、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谥号贞白先生,丹阳秣(mò)陵(今江苏江宁县)人。

2、谢中书,名谢微(或作徵),字元度,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豫章王记室,因曾任中书鸿胪(lú),故称“谢中书”。

(三)、请大家齐声朗读这篇文章,来感受一下读古人的书信的滋味吧。

三、深入探究,解析课文内容

(一)、根据课文导引部分的语言,引导学生在细读语文的基础上,全面品析文章。

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请大家再读课文,回答:

1、说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么这幅山水画中有那些景色呢?

明确:所描绘的景色有: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

晓雾猿鸟夕阳沉鳞

2、说它“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那么这又是怎样一首诗呢?

请将文中描写山水美景的语句找出来,并使其呈现为诗歌的形式:明确: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沈鳞竞跃。

请大家来朗诵这首诗歌,领略一下诗歌所描绘的美景。

(二)比较《答谢中书书》和现在书信的联系点和不同之处,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请大家说说《答谢中书书》和一般现在的书信有什么不同?

用心爱心专心

明确:描述的重点不同。一般书信重在通过文字,或说明写信者的意图,或阐明写信者自己的观点来劝说收信者,写信有明确的用意。本文则大篇描绘美丽绮丽的景色,似一篇写景散文。

2、两者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明确:本文在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3、请大家带着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来品味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认真读,仔细思考,相信大家会在我们共同学习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收获。

明确: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理解,要言之有理。

四、课外延伸

请大家用现代文来大胆地扩展描绘文中的景色,可以合理运用想象。

次坞镇中俞恩权

2006年元月18日

用心爱心专心

27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及学案)2017-07-22 07:17:03 | #2楼回目录

27短文两篇(一)(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李敏

一、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2、重视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及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优美意境,体会作品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

预习指导:

1、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2、扫除字词障碍。

(二)课中

1、导入新课及作者简介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齐高帝曾经召陶弘景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像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2、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弄懂字音,大致把握课文的朗读节奏。

(2)全班齐读,加强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

1

3、讲学导练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明确重点词语: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夕阳欲颓:坠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2)小组讨论,理清文意

①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②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写这篇文章的?

③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明确:

①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与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实是欲界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

全文中心。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殿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③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

“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3)目标与检测(《同步导学》课堂练习部分)

4、课堂小结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三)课后

(1)配餐练习

A组练习(《同步导学》课后练习部分)

B组练习(背诵并默写本文)

C组练习(课外收集一些有关描写祖国山水的诗词)

(2)教学反思:

2

27短文两篇(一)(学案)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2、重视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及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二、讲练导学

(1)重点字词:五色交辉()晓雾将歇()夕阳欲颓()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3)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写这篇文章的?

(4)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三、目标检测

《同步导学》课堂练习部分

四、学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3

《答谢中书书》教案3说课稿2017-07-22 07:16:24 | #3楼回目录

《答谢中书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节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⑴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⑵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⑴布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

⑵点拔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3、教学重、难点:

重点:⑴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

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⑴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标出疑难。

二、说教法、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

2、重点提示、分析。

3、学法指导:要体现文言文教学之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字词句句落实。

4、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程序

利用多媒体课件,边读边引导分析。

㈠检查预习

1、分组读课文

2、字词正音(课件1)。

陶弘(hóng)景晓雾将歇(xiē)丹阳秣(mò)陵

夕日欲颓(tuí)与(yù)其奇者

用心爱心专心

[说明]:以诵读和给较难识记的字词正音,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同时帮助同学对有关字词的识记。

㈡导入

1、导语(课件2)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窗外的一瞬间,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葱笼,鸟的飞翔无不让你心旷神怡。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说明]:此设计帮助同学们在头脑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2、解题(课件3)

答谢中书书

①答:回复。

②谢中书:见课文注解①。

③书: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我国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

3、作者简介(课件4)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他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山林,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4、背景提示(课件5)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写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说明]1、题目易误,故作解释,并交代文体。

2、了解作者的生平,有助于体会作者寄于文中的情感。

3、背景提示,主要解决“书信”之常写内容与课文内容不同,给同学们带来的疑惑。㈢正课

1、齐读课文。

2、疏通文意。

⑴请同学翻译课文。

⑵同学之间补充,纠正。

⑶教师明确,指出应注意的问题。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谈”,应译为“赞叹”之意。“猿鸟乱鸣”“乱”应译为“四处”或“此起彼伏”之意。“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应译出得意之感等。

[说明]让学生注意字词翻译时,要与文章所表达的意境相吻合,这样才确切自然。

3、齐读课文。

4、分析课文。边分析边板书(课件6)。

用心爱心专心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美

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静

具体描绘(高)(低)(远)(近)

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动

(听)(视)

最后一句,又以感慨收束,总括全文:“实是欲界之仙都”

[说明]借助多媒体,以板书形式分析概括,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并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齐读课文。

6、评析语言特点(课件7)

问:本文语言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试归纳语言特点?

讨论并归纳:

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运用对偶排比的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将描绘的江南山水之美写得清丽自然,毫无堆砌雕琢的弊玻

[说明]设计这一步,使学生学会用确切的词语,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愉悦的美好景色。

7、小结(课件8)

文章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说明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㈣课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解释加点词义(课件9)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共同)

共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一共)

夕日欲颓(将要)

欲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欲界”作一个名词,指人间)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想要)

㈤作业(课件10)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历代诗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佳作,请大家收集这方面的诗句相互交流,并试简评诗句特色。

[说明]:借助课文的学习,引导同学们继续收集这方面的佳作,积累一定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并通过交流、简评,进一步欣赏情景交融的美文。

用心爱心专心

回复帖子
标题:
内容: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