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百文网手机站

简谈对铁路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几点思考论文

时间:2021-07-10 11:31:05 人力资源 我要投稿

简谈对铁路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几点思考论文

  铁路政企分开后,铁路总公司规范了两级企业职责定位,铁路局作为生产经营型市场主体,全面承担安全、经营、SB务、稳定和职工队伍建设等主体责任。随着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路网的持续扩充,生产组织、劳动组织方式和岗位分布、人员需求等发生结构性变化,区域性、冗员和结构性缺员矛盾加剧。如何建立适应市场的人力资源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挖掘既有人力资源潜力,有效降低用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质量,是摆在铁路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简谈对铁路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几点思考论文

  一、当前铁路企业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流动性不强

  人力资源按需流动是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解决区域、系统、单位、工种间人员余缺问题的必要手段。随着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生产资源的整合和新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需要对各系统、单位、岗位的人力资源动态调整,以适应运输生产发展需求。但是,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动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大中城市和边远山区的人员分布不平衡,条件好的地域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较多,而条件差的地域则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较少。同时,在铁路企业中影响人力资源价值实现的环境、制度、工作岗位等不利因素还没有消除,人力资源流动难的问题比较普遍。

  2冗员与结构性缺员现象并存

  由于铁路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模式和“铁饭碗”思想影响,累积了一定数量的内部退养、退居二线、女工留休、病假、事假、旷工等长期不在岗人员,造成约3%的人力资源浪费。另外,由于新技术设备的广泛推广使用,传统的作业方式、检修模式需要调整,精减下来的`人员在原系统、工种滞留时间较长,而新兴的工种岗位受地域、职工素质、个人利益、稳定队伍等因素影响,造成部分岗位富余人员短时间难以调剂到位。例如,对于护路巡线、车站安检、实名制验票、列车安全保卫等新增岗位用工,主要使用其他从业人员进行补充,还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从既有职工中进行优化调剂。冗员与结构性缺员现象长期并存。

  3.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

  受前些年企业招录人员渠道的限制,铁路企业人力资源在年龄、学历、工种分布等结构上还不尽合理。当前通过下乡返城、老三线、顶替接班、社会招工等渠道入路的一些人员,学历层次不高,年龄趋于老化,加之新生力量补充有限,人力资源在年龄结构、素质结构上难以适应铁路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同时受岗位准入和培训晋升周期的限制,机车乘务员、车站值班员、动车组机械师等主要行车工种及高铁岗位的储备培训周期较长,不能满足迅猛增加的新线、新项目投产运营需求。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部分铁路企业简单地将人与事结合,没有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效果,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模式尚未形成

  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要求人力资源的配置活动应从行政的统包统配转变为企业和职工双向意愿流动。目前铁路企业人力资源与单位“拴”得太紧,流动成本比较高,“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人力资源配置中统包统配、命令服从关系、依赖关系,还依然存在。部分铁路企业在安全管理、形象工程上,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安全生产中常常出现人盯人的生产组织模式,定额、定员标准滞后,忽视科学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控制作用,忽视人力资源成本,市场化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还没有形成。

  二、铁路企业加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

  1.建立人力资源配置的新长效机制

  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配置程度越来越髙,与此相比,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步伐则明显滞后。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发育迟缓,必将影响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规模和配置质量,阻碍整个铁路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建设步伐。建立铁路企业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新机制是适应铁路现代化发展的迫切要求。加之新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和铁路改革的全面深化,人员的精干、流动势在必然,这就要求铁路企业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配置新机制,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运用市场规则,鼓励人才自由流动,彻底打破地区封锁和单位部门所有,确保人才流向合理、效益最大。在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上要遵循两个倾斜,即向铁路重点和技术密集岗位倾斜、向边远艰苦地区倾斜,使得人才根据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合理使用。

  2.制定长远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在物质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人力资本积累将更加重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承担日益加大的经营压力,铁路企业应建立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首先,要在全路树立以效率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思想,把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作为中长期目标和战略任务来抓,纳入铁路发展规划。其次,运用铁路各方面资源,调动各级组织协调配合,掀起教育培训投资、技能开发投资、人力资源流动投资和职业信息投资的热潮,激发人力资源开发和积累的激情。再次,适度控制新增人员规模,把劳效水平作为铁路企业补充新增人员的重要依据,将新增人员优先用于保证主要行车工种人员正常接续和新线投产用人需要。科学编制劳动用工总量规划,为做好职工总量调控、队伍结构优化及发展储备工作奠定基础,使人力资本积累与投资的收益逐步提高,真实反映人力资本高于物质资本收益的客观规律。

  3.建立科学先进的劳动标准体系

  构建科学先进的劳动管理标准体系是做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的基础。一是按照“标准先进、适度超前、全面覆盖、动态优化”的原则,建立健全铁路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和生产定员标准,为科学设置岗位,优化人员资源配置,破解人员供需矛盾奠定基础。二是把贯标落标作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实行以标定岗、按岗配人,推行岗位管理,显性化富余人员,充分利用可调剂人员调整补充新增工作量所需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力资源效能。三是建立劳动标准持续改进机制,结合新线开通、列车运行图调整、技术装备更新、运输生产组织变化等情况,修订完善相关劳动标准,使各项标准始终保持先进有效,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四是深入调査论证,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生产资源整合和劳动组织改革。以“增产不增人、少增人”为目标,用好先进技术,深化修程修制、乘务制度改革,创新运输生产、基础设施维修劳动组织,改进劳动班制,实施兼职并岗,节约岗位用工,降低人工成本支出。

  4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

  加强和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盘活存量、节劳挖潜,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的核心。一是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签订、变更、终止、解除等各环节工作,保障职工权益,维护企业利益。依法合规处置长期旷工、病休逾期未归、“小病大养,’等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和涉法等长期不在岗工作人员,加大对超编超配、私拉乱用人员的清査处理力度,减少人力浪费,净化用工环境。二是打破系统、地区、单位界限,对业务萎缩、资源整合、新技术投用、劳动组织改革等产生的富余人员,实行跨系统、跨区域、跨工种统筹调剂,满足巡线安检、后勤服务等新增工作量用工需要,进一步解决冗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的问题。三是以高铁和主要行车工种为重点,理顺岗位晋级关系,推行人员岗位管理和竞争上岗,探索建立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按需流动的竞争择优机制,增强用工活力。四是将铁路企业其他从业人员纳入劳动效率管理范畴,严格落实用工计划审批制度,严控劳务派遣用工数量,规范劳动用工管理,节约用工成本。

  5.健全完善配套激励机制

  首先,健全符合市场运行机制的工资分配制度。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总公司监督调控的新型工资分配制度,综合运用“盈亏与工资挂钩、按定员核定工资、减人不减工资、增人不增工资、超员核减工资总额”等措施,传递经营压力,形成政策导向,用经济杠杆调动各单位内涵挖潜、节约用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建立健全完备的劳动用工制度体系。将人力资源的开发纳入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建立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促使区域性、结构性富余人员有序流动。加大监督、检査和规范市场行为的力度,保证劳动力市场配置健康发展。第三,完善节劳挖潜激励约束机制。

  6.有针对性地培训培养所需人才

  要紧密结合铁路企业走向市场、多元化经营、现代物流发展等需要,按照“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做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防止教育培训与实际需要脱节;加强职工教育培训部门与劳动力管理使用部门以及与劳动力人才市场的联系,使经济生产活动对劳动力需求的信息能够有效影响教育目标与培训方向的确立;加强铁路企业与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教育的高职院校合作,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教育培训体系,有针对性的培养出铁路企业所需人才。

【简谈对铁路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几点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铁路物流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论文07-18

优化配置人力资源论文08-14

医院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情况研究论文07-27

矿井人力资源结构优化配置与实践论文07-20

试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06-12

优化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对策及原则05-28

水利工程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探讨的论文08-15

探究铁路企业基层站段人力资源如何真正做到优化配论文08-14

企业人力资源优化战略分析论文07-15